曾益新的人物简介

2024-05-17

1. 曾益新的人物简介

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广东十大创新人物。1997年海外学成归来,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和生物治疗研究,在鼻咽癌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测定了第一株来自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全序列,明确了家族性鼻咽癌的遗传模式,将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确定了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位点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并发现了三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有望提高鼻咽癌早诊率。主持863、973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1997年02月,被聘为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研究所长;1997年10月,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及肿瘤医院院长,任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8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2011年8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国际肿瘤分子分型工作委员会” 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 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教育部肿瘤基因组学与抗癌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学科带头人,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癌症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杂志(核心期刊,PubMed收录)主编《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责任编委美国《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杂志 编委美国《Cell Cycle》杂志 常务编委美国《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亚洲区编委

曾益新的人物简介

2. 曾益新的介绍

曾益新;男,中科院院士、肿瘤学家。196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成长于粟裕大将的故乡湖南省会同县。高中毕业于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高52班;1985年毕业于湖南衡阳医学院(今南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至1997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东京都立老人综合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3. 曾其毅的学术成果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精通重症儿童的监护与救治,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精通重症儿童的监护与救治,在生命支持技术、心肺复苏、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呼吸机应用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儿童中毒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的诊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械通气、高频通气、多器管损伤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指南》,参编《实用儿科学》。主持省市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在医学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参与创建了儿科ICU,在全国同行中较早地建立了综合性的儿童危重病救治体系,为小儿麻醉、心脏直视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监护和治疗以及心脏直视手术专业迅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使该专业较早进入全国同行前列,成为儿科危重病专业培训、教学基地。1998年参与策划创建的广州市重症救治中心,于2003年发展成为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和广州市医疗机构重点学科。

曾其毅的学术成果

4. 曾羽的学术成果

曾羽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学术成绩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有:《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前瞻性思考》(人大复印资料 2004年第 5期)、《打造人文教育品牌》(《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 3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 1期)、《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 5期)。主编和独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月)、《飞扬的青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等学术及文学专著5部。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研究》获贵州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一等奖,《贵州省中小学校校舍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三作者),《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贵州大学毕业生创业与政府政策研究》获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曾羽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其多年来孜孜追求的学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学”是第一位的,“术”是学之道,借求学问古今,在学之道上追求“苦并快乐”的境界,他主张看最好的、求实在的、做有益的,在困境中自勉,在求成中自律。曾羽教授追求的学术境界是:做一个有追求的、有良知的、有 贡 献 的中国学者。 曾羽同志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4篇,主编和独著学术及文学专著13部,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奖励。

5. 曾平的学术成果

在《编辑学刊》、《编辑学报》、《客家》、《环球客家》、《客家摇篮》、《中华风水》等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赣南日报》、《社区》、《今朝》等报刊发表小说、随笔、散文等二十余篇。2006年出版文集《天涯摇鞭集》,2011年出版文集《故乡寻韵集》。

曾平的学术成果

6. 曾攀的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863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30多个,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部一等奖、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各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两项;已出版及翻译学术著作有:《材料的概率疲劳损伤及现代结构分析原理》(曾攀,1993)、《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曾攀,2004)、《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T.R.Chandrupatla,曾攀翻译)、《有限元方法第一卷:基本原理》(O.C.Zienkiewicz(第五版),曾攀译)(2008),发表论文100多篇。

7. 曾华的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1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云南省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等,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曾华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