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教育史的问题,期待专家来解答!请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论述外国传统教育理论(如杜威)的合理性。

2024-05-12

1. 关于中外教育史的问题,期待专家来解答!请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论述外国传统教育理论(如杜威)的合理性。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外国教育史”考试试卷
 

 1,简答题(纸15分,共60分)

 

 1。简介中国古代的类型辅助材料和蒙古族特色的编制

 

答:那种蒙古提高识字教材包括课本,诗歌,名物,历史,德育教学。其写作特点是:(1)融合了各种思想教育和其他教育教学识字扫盲教育和知识的同时由成长中的孩子的。 (2)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点。 (3)注意与日常生活有关。 (4)重视中国文字的特点。 

 

 2描述主要内容的朱读法

 

答:(1)循序渐进(2)熟悉静思(3)适度浸泡(4)已切观察(5)用紧力(6)巨鲸保持驰

  3教育观点概括元素

 

答:强调“问题比赛在教育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通过历史的考验比大多数人遇到一个有意义的个人经验的重要性,也有人类的遗产”多种文化的最好的事情,“有”一种知识的基本的核心“,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元素。其中包括所有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各种传统观念,理想等,这些元素都是必须学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这些文化的共同元素,年轻的一代。强调纪律和学习中心系统位置倡导恢复的纪律,在教育过程中,教材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的准备。认为拉丁,代数,几何和特殊价值的一些其他科目,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共同必修中学科目。注重培养智力,提高智力水平的倡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学生不感兴趣,学习内容应被迫学习。 。 

 

 4对“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一个评述:“国防教育法”,美国联邦政府于1958年9月2日颁布的内容包括:1普通学校加强“新三艺”,自然科学即教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等重要科目;?需要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这些学科和层次的教学;设置科学实验室为学校;建立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加强视听教学设备; 2,加强职业教育; 3,强调“资优教育”; 4,大量的额外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颁布的法律是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帮助改善教育,小学入学率的质量,迅速提高通过中等教育率已经大大加快。在美国训练的IT人员的行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双方商讨(纸20分,共40分)

 

 1孔子及其现代价值

 

 A的道德思想:孔子(551 - 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中国谁,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所私立学校。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在整个东方文化,以及世界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全球市场经济和建立经济全球化,各种趋势的不断涌现,而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也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在由现代重新认可和重视,同步孔子这些主要从建立孔子学院在世界,世界的事件代表孔子儒家思想的时代可以看出。 

 

在儒家,孔子德育思想的整个体系,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思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很强调道德教育,并把它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以“孝”和“兄弟”为根本,以“礼”为标准。 “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生活和规范的真理,是最高标准的人,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主要领域。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仁”(“论语·颜渊”),“仁者先难而后,确实仁随身携带。”这些陈述是对孔子的意思是“仁”的解释。仁德孔子问学生培养品德最高尚的。这包括几乎所有的美德的人的优良品质应该有,在现代社会,提高人的个性和人类适应的整体发展,现代社会无疑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他所倡导的诚实,信,温,良,恭,金,让美德,为构建诚信,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孝道是儒家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孔子问:“弟子入钛的孝心,但我愿意相信,泛爱众而仁慈的。”也就是说,要孝顺父母在家,出于尊重他的弟弟。孔子的道德思想,要求人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孔子提倡的这种家庭和睦的指引成员之间,被放置在国内,将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人际和谐是集体凝聚力的外在表现,凝聚力强,更多的相互理解和人民之间的互助和谐共处,其中有建立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仪式是“仁”的表现。孔子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和生活的伦理规范。 “人而无仁,如礼何?人无仁,如乐何?”在儒家看来,“仁”是根本和内容,“礼”是“仁”的形式,既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礼物”。孔子长期从事道德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道德原则和方法,包括确定毅力,安贫乐道,互惠,内省自我否定,改过迁善,言行一致,他们似乎如此。例如,“夫仁者,欲立为人民写的,他的目的达到的人。几乎可以拿这个比喻,确实是仁之方也。”孔子问他的弟子有心脏互惠,消除矛盾和冲突中互相帮助,使触点。这一系列的修身养性方法2000年传承和心灵和精神的发展,孔子后可以指导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暗示,今天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继承当前学校德育的未偿还部分改善薄弱环节,遵循教育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学习,吸收其先进的合理部分,并充分利用转型,从而促进道德行为的现代学校和深化,尤其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师范学院的工作将有显著作用。这将大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推高了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人类个体的发展,特别是该角色的所有方面也不容小觑。我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思维今天,以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答2:19世纪是一个受欢迎的盛宴下来的旧殖民地教育,再加上来自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19世纪后期逐渐定型教学方法,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毫无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年至1952年)谁是传统教育的转型,新教育的先驱,他从孩子的天性倡导和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教育是“生活”,“增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可以通过人类经验的人的经验积累丰富的内容,增强经验引导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维持社会生活在一起,开发能力。从广义上讲,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互动,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和技能,是教育。由于改造和生活经验紧密结为一体,和经验的改造可以促进个人成长,杜威的结论是,“教育即生活”,“教育是成长,”教育是“转型的经验。”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是强加的目的只有受过教育的力量。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是不同的,它应该没有目的论追究。但在现实中,阶级斗争和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杜威在提高社会方面的有效性强调教育,杜威教育目的资产阶级的理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是社会的”

 

杜威,人们参与现实社会生活,是正确的方式来体验身心的成长与蜕变。因此,课堂上老师教孩子们把知识转化为园区活动,引导孩子培养成积极的志愿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个性,并从活动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杜威教育

(4)教学是为了生活,成长和经验变换理论的基础上,主题,如教材和教学方法。讨论不同的思想和传统。 

 

 1,在材料的选择上,杜威提出“相互关联的学科,而不是科学......但孩子自己的社交活动的真正中心。”具体来说,学校安排了各种操作,引入人类基本的东西到学校,作为学校的教科书。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孩子是不是从知识的活动,从获得的讲座和阅读是虚渺。 

 

(5)道德教育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标”,“道德教育过程和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杜威看来,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倡导“道德儿童培训活动”,其次是智力要求达到道德目的。此外,他非常注重教育和道德教育方法的作用。 

 

(6)儿童在

 

中心杜威提出了在旧教育过程的批评,“儿童中心”的思想,那就是,在“老”中的“立信“的。在杜威看来,传统教育存在“引力外的学生和教师,教材,并在那里你是快乐的,只是不会在孩子的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的任何地方的中心,”教科书“是过去主要代表的知识和智慧,“和”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有效结合体,是传授知识,教师和代言人行为的守则实施的技能。“因此,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该计划的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灌输从上面和它以外的成年人标准,材料和方法,逐步实行独生子女的成长和成熟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指定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并为。现有谁不关联的儿童能力.......虽然好老师想用艺术手法来掩盖这一强制性的,以减少明显的那种残酷的性质,他们仍然要教给孩子们。 “对优秀教师和教科书,而不是本能,儿童活动,让孩子能吃苦。”“因为传统教育的教育”重心培训“,”指挥和控制“和”野蛮专制镇压。 “[4]消除这种疾病的方法是把教育所取得的焦点。”我们的教育将改变由于重力作用,这是一个变革的中心的转移,这是一场革命,它是中心和哥白尼天文学从地球到太阳,喜欢这里的那种革命,改变孩子成为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然后他们转身;孩子的教育措施,他们组织起来,他们围绕中心“[5]从哪里教师教育转移焦点,教孩子给他,这就是杜威所主张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这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上述一系列观点教育的角度,似乎有共同的根源。根本原因是,杜威的哲学,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底部从几个方面,特征和优点和上述分析中的一系列教育理念的弊端。

 

(1)根据杜威的实用主义自己,经验主义,实验哲学,宗教,社会,教育和成长,教育和经验,教育和生活经验和科学的思维和经验,目的和手段,材料和方法,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个人的兴趣和训练的问题,如反对强制划分世界,倡导团结统一。这是克服片面性的传统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另一方面,由于片面强调团结和存在的事物之间的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对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一种倾向,忽左忽右。 

 

(2)杜威站在一个民主社会的理念,高度尊重美国的民主传统和民主社会,民主倡导者一致的改造教育。这是粗糙克服个人主义,极权主义的方向发展,无疑产生了进步作用,但对它们的性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社会为出发点他的进化论,美国的民主社会理想化,否认阶级,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否认美国社会阶级,种族不平等的存在,喊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福利,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根据美国工业革命和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奉献给旧教育的改造,建立一个新的职业教育

 

(3)杜威的巨大变化。杜威克服自然主义,复古主义,教师中心,从教育到克服儿童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缺点认可的事,但没能正确对待和之间的珍贵遗产教育的传统 - 传统重视科学知识(特别是在教育)智力训练的高级水平,教师在集体的学生的专业教育作用发挥主导作用。 (4)20年,杜威哲学,心理学,教育和理论探索和

 

,广度和深度,抽象和具体,理论和实践比的完美结合试验验证等方面的产品。但还是有很多不准确的,可疑的,有待讨论的焦点。 

 

历史20世纪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前,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消极的进展(反动)约翰·杜威。自19世纪以来,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但农村和城市,老居民和新移民,新教和天主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之间的对抗苏联仍然构成了社会危机。杜威设想由美国促进民主和教育(主要工具)的传统观念的转变,克服这一危机,建立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一个“新秩序”。杜威适应新的教育趋势,是促进社会解放的老孩子的教育目标和转型的转化,树立新的教育。自19世纪以来,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蓬勃旗帜杜威教育理论的兴起,表明杜威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永恒原则和要素,如学校的学说提出质疑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他们不注重指责进步教育和知识传授基础学科,忽视智能训练。发展教育的目的,由于在教育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通过内部的挑战进步运动,如布拉梅尔德认为学校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和文化的努力严重影响,从而重新制定教育目的,后来布拉梅尔德打出了“转型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一天之后,进步主义是更广泛和更严厉的批评,甚至是美国的技术,国防指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落后,其次是课程改革的高潮。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重新评估在美国杜威的势头,杜威已经重新肯定。很长一段时间。杜威的教育理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国际社会享有权威。教育一起享受荣誉,到目前为止,“民主主义与教育”和“乌托邦”,“埃米尔”宝,被誉为美国和国际新教育运动的重要实践和理论的理解。 

 
 1919年5月5月10日至7月10日1921年,杜威到中国访问和讲学,在辽宁工作,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北京,上海及13个省份说话,以促进他们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念。 1919刊载于上海和江苏省师范学校新社会第二个系列“讲座杜威在中国”,发表于1920年,第三辑,北京晨报社的“杜威讲座在中国。” 1922制定了“新学制”显式实现教育儿童中心。涛和这么多的灵感来自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杜威的影响。解放前,杜威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关于中国教育的外国人的影响,大部分的人。解放后,他的教育思想和务实的经营理念,为理论被批评为帝国主义的反动。因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在中国杜威分为两个批判性分析。杜威的教育被视为社会的一大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第一把刀”,而作为一个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因此一方面看出,强调社会,教育和社会功能(“学校是社会。“”教育是社会生活“等),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和经验(”教育是不断转化的经验“,”高中生活“等)的组合。此外,旧教育的改造,创造新的教育勇气,理论探索和实验方法结合求征,民主和科学等精神,也值得我们深刻理解和批判性的学习。

关于中外教育史的问题,期待专家来解答!请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论述外国传统教育理论(如杜威)的合理性。

2.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的论点是什么

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格物明辨”、“慎思笃行”、“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标新立异、兼收并蓄、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的教育传统既崇尚权威,又不迷信权威,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如孔子的启发式与柏拉图的“助产术”几乎于同一时间(孔早约50年)诞生,且形式、内涵基本相同;中国的算学与阿拉伯即欧洲的数学在概念和形式上虽有不同,但都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书院的起源和实践与西方大学几乎同步,且传统精神高度一致,而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重要借鉴。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

3. 奥鹏2014年秋季《《中外教育简史》 》期末考核作业 拜托知道答案的帮帮忙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奥鹏2014年秋季《《中外教育简史》 》期末考核作业 拜托知道答案的帮帮忙

4. 联系中外教育史背景,谈一谈中外古代小学教育发展特征有哪些?+没有任务详情

您好
联系中外教育史背景,谈一谈中外古代小学教育发展特征有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摘要】
联系中外教育史背景,谈一谈中外古代小学教育发展特征有哪些?+没有任务详情【提问】
您好
联系中外教育史背景,谈一谈中外古代小学教育发展特征有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回答】
适龄儿童能不能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回答】
就没有了?【提问】
有呢,稍等哦。【回答】
2,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回答】
3,教育的过程采取的是灌输的方式。
不会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回答】
4,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回答】
[挠头][挠头]【提问】
?【回答】

5. 综述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及其影响。

新传统教育流派是以反对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姿态出现的,它对进步主义教育过分强调儿童中心,否定教师的指导与权威作用,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活动性课程,而忽视种族的间接经验、学科性课程,强调儿童的本能、兴趣和活动,而忽略了学校严格的纪律,导致学校管理上的松弛与涣散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主张恢复传统教育的理念与做法,树立教师的权威作用,恢复学科性课程的地位,整顿学校的纪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观点和做法使人们仿佛回到了19世纪的80-90年代。坚持上述观点和做法的是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到50-60年代得以进一步发展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由于这三大教育流派具有鲜明的反对进步主义教育和恢复传统教育的特点;因而被称之为"新传统教育流派"。之所以在"传统"前面加一个"新"字,是由于这三大流派既继承了赫尔巴特等传统教育流派的思想精髓,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表现了既因于传统,又不囿于传统的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的许多教育观点和主张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综述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及其影响。

6. 谈西方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西方传统派和现代派的教育思想的区别:
  传统:神学教育,贵族精英教育。
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大众教育。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c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布鲁纳认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的知识。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能。布鲁纳认为,培养学生发现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发现学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论儿童与教师
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
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1、教学阶段论
要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所谓"专心",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没有专心,就不能正确和透彻地把握、领会"一切值得注意、值得思考、值得感受的事物"。所谓"审思",是指把一个又一个"专心活动"统一起来。赫尔巴特说,"我们所要求的专心活动不能同时发生,它们必须逐个产生。首先是一种专心活动,接着再有另一种专心活动,然后它们才在审思中汇合起来!人必须有无数次这种从一种专心活动过渡到另一种专心活动去的变迁,然后才会有丰富的审思活动,才能随心所欲地返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中去。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
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适宜于"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而在讲解之后,立即让一些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这常常是适用的方法"。
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是统觉的初级阶段。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人专心"。"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因为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机会去尝试作出偶然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对他来说恰恰是最轻而易举的,最不费力气的,同时可以获得机会去改变这种联想,使之多样化,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
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是统觉的继续。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审思"状,而这种审思可以使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把每个个别事物看成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成分,并处在恰当的位置上"。教师要采用"连贯的陈述方法",要"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并通过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
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 "审思"。教学万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
2、教育性教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
3、训育
赫尔巴特关于训育的概念是:"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换言之,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二是赞许(奖励)。"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三是责备。。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四是惩罚。 "谁耽误了时间,就让他失去享受;谁做坏了事,谁就没有资格享受;谁不节制,谁就得到苦药;谁讲话,谁就被逐出教室,到那种每个人都听不到他讲话的地方去;如此等等。"这种惩罚"可以起告诫与使人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 "。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和训育也是有区别的。管理所关心的是现在的作用,其手段一般比较严厉。而训育"将注意到学生的未来,它表现为耐心,不是短促而尖锐的,而是延续的、不断的、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地停止的,使人感觉到一种陶冶的力量。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从17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 "泛智"(pamsophia)问题。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的教育。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 (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 "(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二是"行动熟练"。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三是,语言优美"。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是对旧的教育和旧的学校的一种否定和改革。夸美纽斯强调说:"改良学校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新的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基础之上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2点: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的缘故。他说:"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致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也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在夸美纽斯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只要把握住秩序的原则,泛智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夸美纽斯解释道:所谓“秩序”就是,按照地点、时间、数目十大小和重量把先来的和后来的,高级的和低级的十天的和小的、相同的和相异的种种事物加以合适的区分,使每件事物都能好好地实践它的功用。"夸美纽斯通过大炮、马车、钟等例子,说明一切事物只要按照秩序和谐组合就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样地,学校教学也需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他发现,"有些人是伶俐、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此外,他还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二)论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对教学问题研究。他在《大教学论》的第1上就明确地提出,《大教学论》所阐明的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目的在于"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为此,夸美纽斯提出了3条教学原则:
1、便易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便易性原则旨在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为此,教学应该尽早开始;应该使学生的心灵有接受教学的适当准备;教学应该由一般到特殊;教学应该是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该过重;教学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应该通过感官去进行;教学应该教那些有用的知识;一切科学、艺术和语言都应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2、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彻底性原则旨在"使每个人的心理不仅能够明白他所学过的东西,而且更多都可以;因为他容易回忆一切从教师或从书本所学过的,同时,他又能对于他知识所涉必到的客观事实作出健全的判断。"为此,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应该扎实;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教学应该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一切学科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应该有适当的实践。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旨在消除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和延误,直接奔向预定的目标。为此,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每门学科只应该使用一种教科书;在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科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教学应该抛弃一切无用的事物。
(三)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使正确的判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学会节制;要求学生正直待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乐于助人,避免虚伪与欺骗;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
至于如何进行德育,夸美纽斯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德行应当通过练习养成,"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道德教育需要用纪律制止邪恶的倾向。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若有《雄辩术原理》。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具体来说,分成以下几阶段: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
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完)

7. 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中国传统教育的具体成就与影响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孔子的启发式与柏拉图的“助产术”诞生,且形式、内涵基本相同
中国的算学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书院,传统精神高度一致,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重要借鉴
中国教育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
“多元智能”理论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
望采纳 谢谢

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中国传统教育的具体成就与影响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8. 分别论述中国和外国早期教育的现状?的答案

  早期教育起步于国外,在国内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对于要不要上早教机构,家长们各执一词。下面先随英盛观察来看下国内国外早期教育现状对比,以便您决定要不要让孩子上早教机构。

  美国:培养孩子自我服务技能

  美国幼儿教育是从生命第一天开始。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由社区、幼儿园、教会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心,只要是你有时间、有精力,几乎每天都可以把行程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组织大多是免费的,有的收费在1-2英镑,这笔钱捐给慈善机构。

  再看国内现状:早期教育质量只能靠家庭教育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独立性。顶多做一些亲子游戏,多和孩子说话,多抱抱孩子等,这已经是对孩子很不错的早期教育了。但是这样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而且教育效果直接受家长影响。有的家庭,父母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换做爷爷奶奶来隔代教育,那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说,孩子要不要上早教机构,不是去不去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