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将于何日落地?

2024-05-08

1. 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将于何日落地?

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由于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类机构的众多产品、近百万亿元资金,《意见》的落地备受关注。

“《意见》在征求市场各方意见后进行的修改,体现了积极稳妥的原则,充分平衡了监管要求和市场实际,避免了‘下猛药’导致新问题、新风险,更为资管业务发展留足了空间,有利于资管业务在规范中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将过渡期延长了一年半到2020年底,给机构留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对过渡期结束后仍未到期的非标等存量资产也作出妥善安排,有利于市场稳定。

对市场健康发展更为积极的影响是,新规拉齐了资管业务的监管标准。此前,由于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类机构,针对不同机构的监管标准并不一致。《意见》明确,将按照产品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统一标准规制,同类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间。专家认为,以后大家都将在同一个标准和“起跑线”上做业务。另外,各金融机构可以回归自己本源,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最专业的事情。来源:中国经济网

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将于何日落地?

2. 什么是资管新规?它对金融行业有哪些影响呢?

资管新规全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去年11月发布。简单来说,宏观层面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中观层面关系到百亿元规模的资管行业;微观层面关系到万千家机构未来生存转型之道,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终奖能拿多少。

新规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银行了:
1.打破刚兑 实现净值化管理:
新规要求,对于非保本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而对于保本理财,目前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保本理财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两者将清晰划分。
也就是说,再过渡期2年结束之后,将不再有保本理财产品,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将如何保留住那些喜欢保本理财的客户。
2.规范资金池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新规要求,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这意味着,理财产品不能在期限错配,导致理财产品的周期会被拉长,使得金融机构将倾向于发型久期较长的产品。这也将导致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结果发生变化。
3,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
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进行专门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
好处就是专项业务专项管理,有利于隔离风险,推动理财产品创新。但是对于信托行业来说,则意味着“去通道,去杠杆”,势必导致信托行业进入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阶段。不过长期来看是促进信托行业转型,健康发展的。
近一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下降趋势;保本理财产品占比、3个月内短期理财占比出现下降;新增净值型理财逐渐增加、结构性存款增长明显;理财门槛降至1万元;目前,已有18家银行拟设立理财子公司。

未来,投资者能买到的理财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开放式、定开式产品将显著增多。
对券商资管,去通道趋势明显;从“逐量”到“提质”
根据资管新规,去通道是最为明确的一个信号。而券商资管作为去通道的首要对象,过去依靠牌照优势冲规模、获得收入的时代难以为继,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多位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规落地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执行,行业已经开始减少或停止增量通道业务,适应新的监管导向。

根据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2018年年底)》,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0.5万亿元。这一规模,相较2017年年底的资管业务总规模缩水了5.78%。
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5629只,份额12.9万亿元,规模约13.0万亿元。这一年里,公募基金数量增加了16.28%,规模增长了12.07%。
此外,截至去年年底,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规模总计约24.9万亿元,相较17年年底规模减少了19.42%。其中,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37.55%。
在当前政策的引导下券商资管将实现从“逐量”到“提质”的转变。
对基金公司,利好净值型产品
新规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使得这部分投资者重新选择投资方式。那么积累的专业主动管理能力和严格的风险控制能力,将是最有可能承接原银行理财投资者资金的机构。
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投资习惯还是停留在类保本、收益率稳定的资管产品上,货币基金更接近这类需求,同时在高流动性、类保本的安全性和免税的优势基础上还有一定的“无风险收益率”。但在基金流动性管理新规和风险准备金的要求下,货币基金规模仍会保持匀速发展。
对保险,保险列入资管行业
新规明确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指出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有保险资管人士点评,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险资管列入资管行业,使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在同一起点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改善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
保险行业可以跳过银行、直接赚取利差收益,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对信托行业,迎来刚性转型期主动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业难免经历转型的“阵痛”,但就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行业发展是利好。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资管新规对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今年注定会成为信托公司刚性转型元年,任何冲规模、做通道的动作都可能是踩红线的动作,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26.25万亿,去通道、去杠杆背景下的信托业面临着行业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挑战。

3. 资管对新规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基本靠预期收益做大产品规模。但是,资管新规倡导打破刚性兑付,对产品实施净值化管理。
新规对理财产品种类的影响,一是银行表内理财部分未来将取消,二是对于表外理财,刚性兑付将打破,目前的理财是基于预期收益型的理财模式,未来净值化理财将取代预期收益型理财。

资管对新规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4. 资管新规对金融业的影响

改变市场对无风险利率的认识,长期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但短期内利率波动或加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减少资金的无效占用,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第七十三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5.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6. 资管新规实施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影响。

一、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及原因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资金总量已经达到100万亿元,规模接近同一时期全国贷款余额,占据了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      二、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重新确定合格投资者的影响      1、对于机构      门槛提高后,理论上合格投资者的数量会锐减,能提供给机构的基础资金减小,资管规模减小,机构挑战增加。      2、对于投资者      合格投资者标准的提高,虽然会把少数投资者排除在外,但有利于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与风险控制能力不同,与专业投资者相比,普通百姓的知识储存、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投资收益的诱惑时存在侥幸心理,违背了收益与风险的对等性,潜藏了巨大的危害。      (二)规范资金池业务、加强期限错配监管的影响      资管新规的出台,资金池业务被统一口径监管,这样的资金池对于机构和投资者有益处。      1、对于机构      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和积极配合资管新规的要求改革的正规金融机构,_业务创新提供很大便利;不符合资管新规相关条例或不配合资管新规的改革的不正规的金融机构,利用资金池覆盖坏账、覆盖逾期、解决流动性,分崩离析是早晚的结果。      2、对于投资者      违规进行资金池业务违反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易形成投资者刚性兑付预期,滑向“庞氏骗局”,金融风险隐藏期长,若发生风险,会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      (三)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与通道的影响      1、对于机构      能避免挤兑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也能相对阻断风险在不同机构间“传染”。杜绝机构以高收益或刚兑的许诺吸引资金,削减资金链断裂事务,制止系统性风险,保持市场稳定。      2、对于投资者      解决刚兑,资管公司将不许诺保本,投资者回归“自负盈亏”,对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在此,将刺激投资者深化知识,提升专业水平,从而出现更多合格投资者。      三、对金融机构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议      一、客户。加强教育,包括销售渠道培训与接受度教育,让客户理解和接受净值化产品,以后预期收益产品要逐步退出,这需要给消费者时间来适应与准备。      二、系统。原来的系统是基于预期收益型产品,现在要改成净值型,需要对销售和估值系统的逻辑作深入改造,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成本      三、调整产品线。若改成净值型产品,跟预期型产品相比,单个产品的管理成本要成倍增加,现有人手不够,所以短期要减少产品数量。      四、解决“新老划断”问题。资管新规对实施后的新老划断问题没有明确说明,存在不确定性,这对平稳市场不利。如何处置存量不符合规定的产品?怎么样在最小化风险与成本的前提下过渡?这都是市场关注的问题,也需要管理层领导们的思考。      (二)对策      适应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应注重转型发展,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从投资研究、客户管理、综合服务、产品创新、研发定价等方面实现提升,助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严格把控,提高竞争力。以调研的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汉口分公司为例,该公司严格梳理有限合伙人是否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若符合,进一步考察其资管产品是否符合资管新规要求;若不符合,及时提醒有限合伙人可能的合规风险。      第二,准确定位客户,深化区域开发。以调研的广州证券武汉分公司为例,该公司在现有“大零售”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基础上,通过多个维度的客户属性细分客户。以中高净值客户、中小创业型企业及中小金融机构为出发点,成立客户全笼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通过战略布局建立区域优势,深化区域开发,通过区域经营建立当地目标客户群粘性,推动全国战略和国际化业务布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