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

2024-05-16

1. 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

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条例》规定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可以根据需要签订协议,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约定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等,以协议的方式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

志愿服务需要注意:
1、端正态度。做志愿服务,落在“志愿”和“服务”两词。“志愿”说明咱是自愿参加这项活动的,不管它是无偿的还是有偿的,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没有人想接受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提供的服务。
2、注意安全。女生参加志愿服务要注意人身安全,有危险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也要注意安全。注意自身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别人负责。
3、懂得基本礼仪,如果是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你事先肯定会接受培训的,但是如果是小型的,像常规的社区志愿服务,可能就没这么正规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志愿服务礼仪,基本的礼仪能体现我们个人良好的素质。
4、学会换位思考。志愿者最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对方需要什么,对方是什么来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我们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对方,服务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我们个人良好风貌的展现。

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

2. 志愿服务条例的原则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也存在活动不够规范、权益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了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了全面规定。

一是确立基本原则。规定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

二是明确管理体制。规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民政部门负责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权益保障。规定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志愿者应当说明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与其年龄、知识、技能和身体状况相适应,并提供必要条件;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应当开展相关培训;如实记录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情况等信息,无偿、如实为其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尊重志愿者的人格尊严;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应当尊重志愿服务对象人格尊严,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

四是强化促进措施。规定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对有突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采取措施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鼓励有关单位、组织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

3. 志愿服务规定

《志愿服务条例》共计六章四十四条。其中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第二章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

第六条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第七条 志愿者可以将其身份信息、服务技能、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自行注册,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

志愿者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八条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志愿服务组织的登记管理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依法成立行业组织,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第十条 在志愿服务组织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志愿服务规定

4. 根据志愿者服务条例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

法律分析:根据国际惯例,考虑到志愿服务的公益性,赛会志愿者没有补贴。将为赛会志愿者提供身份注册卡、制服、服务期间的免费餐饮、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关医疗服务等保障条件。将采取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方式,对赛会志愿者进行激励。激励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发放相关纪念品等。法律依据:《志愿服务条例》 第一条 是确立基本原则。规定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

5. 志愿服务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

志愿服务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具有组织性的助人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             
                 志愿服务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具有组织性的助人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

志愿服务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

6. 志愿服务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

志愿服务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具有组织性的助人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
志愿者含义:
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人,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volunteer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网络志愿者等。

7. 《志愿服务条例》什么时候实施?

近日国务院发布《志愿服务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应当尊重志愿服务对象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

《条例》规定,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志愿者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城乡社区、单位内部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或者本单位同意成立的团体,可以在本社区、本单位内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条例》还规定,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志愿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向志愿服务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信息,说明可能发生的风险,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及时答复;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可以根据需要签订协议。志愿者接受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服从管理,接受必要的培训;志愿者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志愿服务,因故不能按照约定提供志愿服务的,应当及时告知志愿服务组织或者志愿服务对象。

《志愿服务条例》什么时候实施?

8. 志愿服务条例将于何时开始实施?

据报道,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志愿服务条例》,条例将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报道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志愿服务事业也存在活动不够规范、权益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制定《条例》是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根据《条例》,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应当尊重志愿服务对象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

此外还鼓励有关单位、组织采取的促进措施,其中包括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等。
希望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可以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