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2024-05-09

1. 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2.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我高中时候是学地理的
现在快大学毕业了
地理考的是兴趣!下面是比较简介的
现象跟影响..
考试一个问答
差不多了。
加油!!!·
GO
GO!~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因此。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
加油,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下面是比较简介的
现象跟影响,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
考试一个问答
差不多了!、信风的增强相关联,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正常情况下,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
GO
GO,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我高中时候是学地理的
现在快大学毕业了
地理考的是兴趣。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出现干旱、信风的减弱相联系。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

3.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4.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LaNina)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更新1:  为什么会发生?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5/5a/El-nino/300px-El-nino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1997年12月圣婴现象观测到的海面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圣婴现象(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厄尔尼诺现象,是秘鲁、厄瓜多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圣婴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圣婴事件(episode)。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c/c9/Sea_Surface_Temperature_-_November_2007/300px-Sea_Surface_Temperature_-_November_2007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2007年11月显示拉尼娜条件下海平面温度异常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f/fb/LaNinaGrafik/180px-LaNinaGrafik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沃尔克环流造成反圣婴现象示意图 圣婴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反圣婴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公分,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圣婴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反圣婴现象。一般反圣婴现象会随着圣婴现象而来,出现圣婴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反圣婴现象,有时反圣婴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都发生了强烈的反圣婴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2006年年头发生的反圣婴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反圣婴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参考: ***   厄尔尼诺现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厄尔尼诺)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 [隐藏] 1 成因 2 影响 3 参看 4 外部连结 [编辑] 成因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编辑] 影响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拉尼娜现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厄尔尼诺(El Niño)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词专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稣),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 [隐藏] 1 成因 2 影响 3 预测方法 4 参看 5 外部连结 [编辑] 成因 沃尔克环流造成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编辑] 影响 拉尼娜现象会引起台风和暴雨的增加,也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 [编辑] 预测方法 1876年-2004年SOI指数 测量太平洋塔希提岛(大溪地)和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之间每月气压差别的涨落情况,叫作「南方涛动指数」或「南方震荡指数」(SOI),红色线代表月涨落情况,蓝色代表年度平均涨落情况。如果是负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风强度减弱,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变暖,澳大利亚北部降雨减少,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正值高峰则表示信风增强,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温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湿,发生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6. 怎么理解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啊?

1、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2、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最为确定的影响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扩展资料: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拉尼娜
百度百科-厄尔尼诺现象

7. 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厄尔尼诺)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隐藏] 1 成因 2 影响 3 参看 4 外部连结 [编辑] 成因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编辑] 影响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拉尼娜现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厄尔尼诺(El Niño)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词专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稣),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隐藏] 1 成因 2 影响 3 预测方法 4 参看 5 外部连结 [编辑] 成因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f/fb/LaNinaGrafik/180px-LaNinaGrafik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沃尔克环流造成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编辑] 影响 拉尼娜现象会引起台风和暴雨的增加,也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 [编辑] 预测方法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5/5e/Soi-1876-2004/180px-Soi-1876-2004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1876年-2004年SOI指数 测量太平洋塔希提岛(大溪地)和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之间每月气压差别的涨落情况,叫作「南方涛动指数」或「南方震荡指数」(SOI),红色线代表月涨落情况,蓝色代表年度平均涨落情况。如果是负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风强度减弱,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变暖,澳大利亚北部降雨减少,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正值高峰则表示信风增强,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温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湿,发生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在几乎成为了大家的口头禅。人们常把异常的天气归咎于这两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皆是自然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译音,是指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温异常和持续地变暖。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但平均来说,每四年一次。在1982-83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是本世纪最强的,而1997-98年的「厄尔尼 诺」亦有相等的强度。它从1997年4月开始,到1998年5月左右才结束。 「拉尼娜」是西班牙文「小女孩」的译音。「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指的是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温异常和持续地变冷。自 1998年6月以来,弱「拉尼娜」开始酝酿,到了11月,此海区的海温比正常低了约1至2度,这与年初「厄尔尼诺」成熟期时的海温成 很大对比。 最近一次的强「拉尼娜」出现在1988-89年。另外,有些年份如1973和1998年,「厄尔尼诺」在年初盛行,但余下时间则受「拉尼娜」影响。 对中国香港的天气来说,「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中国香港的降雨通常会比正常多 。在 1947至1998年间10个最多降雨的年份中,有6年属「厄 尔尼诺」年。此外,若「厄尔尼诺」在冬季活跃,下一年春季中国香港的雨量则倾向偏多。 1983,1992及1998年的春季便是一些例子。 「厄尔尼诺」出现时,南海热带气旋数目会偏少,影响中国香港的热带气旋亦倾向偏少。在1997年,只有两个热带气旋影响本港,正常为6个。同时,热带气旋季节会较迟开始,1997和1998年便是如此。 1998年录得的全年平均气温为24.0 度,是历年来最高的,相信「厄尔尼诺」对这不无影响。在 1947至1998年间,10个本港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中,有6年属「厄尔尼诺」年。 「拉尼娜」对中国香港天气的影响没有「厄尔尼诺」显著。 1947至1998年间10个最多雨的年份中,只有3年是「拉尼娜」年。资料亦显示在「拉尼娜」年影响中国香港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为7个,接近正常的6个。   基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世界上多个预报中心都用数据模式来预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中国香港天文台根据过往的气候数据,和参考上述中心的预测,也正在展开较长期性天气预报的实验性工作。
  参考: weather/education/article/006elnino_lanina
  厄尔尼诺、拉尼娜与南方涛动与ENSO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两种对立的气候现象,它们是南方涛动的两个极端。 我们可以把南方涛动比喻为一个摇摇板,那么当这个摇摇板倾向一侧时, 就是厄尔尼诺,至另一侧时,就是拉尼娜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事件被合称为 ENSO,即 El Nino / La Nina Southern Oscillation。 你可以去以下既网址
  参考: coc.weather/observatoryhome?url=coc.weather/intensity/enso

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8. 如何解释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是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
2、形成原因不同
拉尼娜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厄尔尼诺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3、对气候的影响不同
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4、出现时间不同
厄尔尼诺周期: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
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拉尼娜周期: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通常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