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4-05-14

1.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标准: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产品质量就是使用价值)
  2、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3、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也要考虑国家宏控等因素)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的影响:①消费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A、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B、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要结合关系图理解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②收入;③物价水平;④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注: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主观因素: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引发;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8、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具体体现: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调节着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1、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第二、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1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13、企业的兼并与企业破产的意义
  (1)企业兼并的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的意义:实行企止破产制度,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14、就业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1)就业是民生之本,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2)对策: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
  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
  1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维权:(为什么)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公平、社会和谐)。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还可从国家、企业角度思考)
  16、投资理财的途径和原则
  途径:(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2)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股票(3)稳健的投资—债券(4)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原则:(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性(2)注意投资的多元化和流动性(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既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考虑国家、集体利益,同时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17、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8、效率与公平关系
  (1)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其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怎么样:(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9、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要知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为什么)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例理解税收的作用)
  (怎么样)(1)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2)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3)国家要加强税收的征管,加大打击违反税法的行为。
  21、市场调节的优点
  (1)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优点归纳一句话: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枪支弹药等也不能让市场调节。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危害1: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危害2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1)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措施: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原则;②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可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分析)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5、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必要性:一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二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②重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①经济手段: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调控;②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进行间接调控;③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控。④三种手段各有所长,要综合运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注:2009年我国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加强调控,要了解国家财政、税收、利率的变化)。
  2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必要性
  (科学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措施)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与前面结合加上: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补充:三个转变是:(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9、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沦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它表现为: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它的载体是跨国公司
  30、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1)影响
  利: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它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发展中国家应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1)战略内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引进来的对策: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走出去”的对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是“走出去”的基础,“走出去”是长期“引进来”的必然要求
  3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求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四、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考点五: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2、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④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3、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考点六: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考点七: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考点八: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与支出   2、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   考点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求 人教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 ,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 
3、如何认识友情?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我们要珍惜友谊;对于友情,我们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谊。 
4、交友的原则: 
(1)平等互惠,(2)宽容理解;(2)交友时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3)乐交诤友,善交益友。 
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1)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 
(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 
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6、青春期的情感 
(1)认识: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对待?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要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认识老师 
(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生交往不仅影响我们 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的作用仍不可代替。 
(3)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解除我们的烦恼和忧愁,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我们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2、师生交往新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4、与老师沟通的具体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6)把握好分寸。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肯德基——美国 郁金香——荷兰 埃菲尔铁塔——法国 
长城——中国 和服——日本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燕窝——泰国 金字塔——埃及 泰姬陵-——印度 
通心粉——意大利 探戈——阿根廷 足球——巴西 
2、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3、如何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P60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时空 

1、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先进性、危险性。 
2、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1)优势:快捷、方便,扩大了交往面,开阔了眼界,实现自身价值等; 
(2)负面影响:长时间上网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诱惑欺诈、违法违纪等 
3、网络成瘾者的心里成因:(P71) 
4、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P72) 
5、网络交往要遵守哪些规则? 
(1)网上不能为所欲为,(2)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3)上网要 遵守法律.。 
6、如何文明上网?(P74~75) 
7、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空间。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79) 
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P84)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P87、P88)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90) 
2、对忌妒心理的认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得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0、怎样在合作中竞争?(P96) 
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 
12、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P97) 
1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关系:(P98) 
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P98) 
15、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P98) 
16、什么是团队精神? 
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P104)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谅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 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8、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如: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会的表现:(P112)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P115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P115、P116) 
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4、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实和信任的关系。(P119)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 
(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 
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谎言”是不诚信吗?为什么?(P123) 
9、诚信的核心是善。

求 人教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1 
  第一课:货币
  (一) 货币的本质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3.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三句话):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7: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③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②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2 
  第二课: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8:价值与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小,则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大,则处于有利地位。→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关系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动的地方)
  考点11: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注意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考点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1.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这种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购买量的变动,从而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改变,这被称为收入效应,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改动的地方p16)
  1.调节产量。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就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的使用量;反之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 (1)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2)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3 
  第三课:消费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亦然。
  (2)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量就会加大;反之,会减少消费量。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还有物价的变动、居民的消费观念等。
  考点17: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我国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2)影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9: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20: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体现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4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考点2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4.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考点2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3:发展生产的意义
  1.必要性:
  (1)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改动的地方p30)
  (2)提高人民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动的地方p28小字引言)
  2.重要性:
  (1)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2)才能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24: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考点25: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2)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26: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1)含义: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国家的政策: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前面这句是改动的p3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5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考点36:利息、利率与本金
  ⑴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⑶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⑷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考点37:储蓄存款
  1.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
  2.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作为投资对象,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考点38: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类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外资法人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地区性商业银行
  考点39: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  保险  、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6 
  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 
  ★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5.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要背的知识十分的多,那么政治必修一中有什么样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3)两者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
         (2)’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5)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亏损。
         C、相等不亏不赚。
         它决定了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率↑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h/个×个数=价值总量)(单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个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4)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第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②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第二,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6.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1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①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 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三控制一支配。
    1、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2、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3、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4、在国民经济命脉和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与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都快上投资部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3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并存。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公司的定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财产,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形式有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 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要守法经营。
    第四、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在劳动发展中主题,主导作用。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4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使生产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国有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平稳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收入与分配】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大力发展生产力)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
    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的`凭据;
    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5    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
    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对立的关系?
    统一:两个属性相互依存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无法形成价值;②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不存在的
    对立:任何人都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①对生产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②对消费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付出价值
    3.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两个不同公式的区别。
    5.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6.为什么说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好的?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7.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什么危害?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8.汇票与支票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支票汇票
    不同点含义不同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形式不同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电汇和信汇
    使用范围不同作为支票形式之一的转帐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主要用于外埠结算
    相同点同为一种票据,都是目前我国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要求见票人无条件付款,其使用都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9.如何正确对待货币?
    第一,贷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贷币,贷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第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作用的范围、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
    第三,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第四,正确对待货币,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0.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6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3)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1)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2)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共同特征: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在付出各自的股金后,他们就不再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4)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
    (1)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2)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A、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C、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D、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6、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1)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7、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8、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5)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7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二、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 
    一、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意义
    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①企业破产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②企业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企业破产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二、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三、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一、货币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都有顺利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 注:商品生产者从商品判断标准的中得到的启示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上乘的商品,其价值容易实现。同时,产品质量越好,信誉越高,使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职能是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生活中表示为价格标签)——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7.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是什么?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如下:
1、按国家性质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2、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5、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是什么?

8. 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
神奇的货币。
1.通货膨胀。
(1)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3)原因: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4)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5)影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2.通货紧缩相反。
外汇。
(一)定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二)汇率。
1.定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的表示及变动。
(1)表示方法:外币兑本币汇率——外币汇率。
本币兑外币的汇率——本币汇率。
(2)汇率变动。
结论:同种货币币值升贬与汇率升降变化同方向,异种货币币值升贬变化反方向。
异种货币。
汇率升降变化反方向。——(知其一而推其三)。


3.人民币币值变动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
利:有利于进口、留学、国际旅游,有利于偿还外债,有利于对外投资。
弊:出口受阻,不利于吸引外资,国内就业压力大,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不利于收回外债。
(2)人民币贬值利:有利于出口,利于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加外汇储备。
弊:不利于进口,不利于国际旅游和出国留学,不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对外投资。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