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角度看,审计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024-05-24

1. 审计方法角度看,审计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44年到20世纪初,对象是会计账目 目的是查错防弊 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报考使用人为企业股东。

第二阶段:20世纪初,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情况,方法是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了企业股东扩大到债权人。

第三阶段:美国1933年《证券法》颁布,对象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确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方法是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报考使用人扩大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部门,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

第四阶段,现代阶段,对象与报考使用者基本不变,在目的上,加入了防止舞弊,方法上,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技术得到广泛采用

审计方法角度看,审计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 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计模式经过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审计程序是不相同的.1、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主要是以审计账簿为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程序。2、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主要是以内部控制为审计的手段,进而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作为审计重点展开审计程序。3、在风险导向审计阶段是通过对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漏报风险的评估为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审计方法。

也就是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目前都采用的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我们的审计模式是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风险导向审计目前来说已经相对完善了,国际上都采用这个模式。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3. 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分别是怎样运用重要性概念的

一、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1.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

  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所谓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2.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3.确定要调整的重要会计误差。会计误差是指未正确地记录与报告经济事项或业务发生时存在的事实。会计报表中的会计误差由计算错误、误用会计方法或忽视会计报表编制时存在的事实而引起。CPA对于会计误差,并不是一概作出调整建议,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对重要的会计误差作出调整建议,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可以适当忽略。

 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1.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

    2.错报和漏报的汇总。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

    3.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CPA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其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2)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接近重要件水平,但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

    (3)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仍超过重要性水平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一般来说,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CPA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分别是怎样运用重要性概念的

4. 审计终结阶段的审计终结阶段的内容

(一)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外勤审计工作台以后,就开始进入编制审计报告的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做适当披露;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中加以反映。审计证据的取舍标准有:(1)金额的大小;(2)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二)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存在严重违法乱纪问题,在签发审计报告时,要做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责成被审计单位遵照执行,并通知财务、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协助执行。对有关责任人员,审计机关应向其领导部门提出给予纪律处分的建议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具有法律效力,一经下达,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三)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终结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对有关审计资料和文件的清理归档工作。审计人员应将向被审计单位调阅的资料全部归还给被审计单位。

5. 审计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审计计划阶段:
一、是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二、是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等。

审计实施阶段:
一、是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
二、是制发审计通知书,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被审计单位,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直接持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
三、是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四、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及措施等。
五、是实施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出审计记录。

审计报告阶段:
一、是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
二、是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三、是复核审计报告。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等业务文书、相关审计证据材料进行复核。
四、是审理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对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进行审理。

五、是审定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特殊情况下,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授权,可以由审计机关其他负责人审定。
六、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审定后,由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

审计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6. 审计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审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接受业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7. 近代内部审计的三个阶段

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直至形成现在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过程,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般将内部审计发展阶段划分五个阶段:
1、内部审计萌芽阶段
2、财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3、业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4、管理导向内部审计
5、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以上各个阶段实际有着相互的联系,并非独立割裂开来,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各方环境的变化对内容进行丰富与完善,在不同阶段中,内部审计也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持续不断的作用力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向前发展。

同时,在内部审计不同的发展阶段,与该阶段的内部审计定义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也是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内部审计需求变化、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变化等形成的。

近代内部审计的三个阶段

8. ()审计没有后续审计阶段

只有内部审计有后续阶段计划阶段是有效执行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到制定出书面的审计方案为止的这一过程。计划阶段被认为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工作的周密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计划必须用文字记录并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的背景资料;(3)确定执行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4)与所有需要了解情况的人员沟通信息;(5)适当的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那些需要审计的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情况,确定重点审查的领域并听取被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和建议;(6)编写审计方案;(7)决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传递审计结果;(8)取得对审计方案的批准。【摘要】
()审计没有后续审计阶段【提问】
亲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后续审计的步骤分两个阶段,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后续审计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应用技术,并有一套实务标准对审计实务进行指导。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注意后续审计的重要xing,在理论方面要开展对后续审计标准和审计风险的研究。【回答】
只有内部审计有后续阶段计划阶段是有效执行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到制定出书面的审计方案为止的这一过程。计划阶段被认为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工作的周密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计划必须用文字记录并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的背景资料;(3)确定执行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4)与所有需要了解情况的人员沟通信息;(5)适当的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那些需要审计的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情况,确定重点审查的领域并听取被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和建议;(6)编写审计方案;(7)决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传递审计结果;(8)取得对审计方案的批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