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 具体内含?

2024-05-12

1. 大国崛起 具体内含?

首先,经济的崛起,经济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一个国家想要崛起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最好的例子就是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在世界上的发言权。
其次,政治实力,不得不提的是,政治是根植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虽然马克思曾今说过“一切重大的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似乎经济没有政治重要,如果这么理解就切切错了,美国的政党对政权之争全部是财团作支撑,日本的大财阀都是体现,奥巴马的竞选经费上百亿美元,如果没有经济支撑,政治根本无从谈起。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经济在支撑政治的同时,政治也是在推拉着经济的。还是以美国为例,它的波音等大型公司在每次经济博弈背后都有美国政府的撑腰,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第三,大国崛起最根本的体现是公民意思的崛起。公民意思不仅仅是指民主意思,它还包括人民当家做主的参与意思,自力更生的发展意思等等,“家”是构成一个国家的最基本要素,而人又是构成家的基本要素,归根结底,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最最重要的要素。
综上所述,大国崛起必须是以经济发达为前提,配合以强大的政治统治力,最后落脚到每一个公民的强大和崛起而成就大国的崛起。

大国崛起 具体内含?

2. 《大国崛起》,从所描述的几个大国中任挑三个,介绍相关知识。

美国,日本,英国。
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殖民时期以前(1607以前)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 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 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独立运动(1754~1783)

    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 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回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16)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战后的10年间, 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 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 据1929年统计, 居城 与居乡的比率是56%∶44%, 这时举凡现代生活的特色, 诸如汽车、电话、收音机、洗衣机, 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战后经济呈现极度的繁荣, 原因有二, 一为政府不再干涉私营企业且有立法保护之, 二为新技术的带 动. 虽然经济成长很快, 但是基础不稳.

不景气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59)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 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
日本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1.手工工场的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造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2.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4.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2)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3)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5.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640年,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通过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世纪的曲折斗争,完成革命,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如: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所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3. 看《大国崛起》,从所描述的几个大国中任挑三个,介绍相关知识

美国,日本,英国。
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殖民时期以前(1607以前)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 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 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独立运动(1754~1783)

    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 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回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16)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战后的10年间, 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 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 据1929年统计, 居城 与居乡的比率是56%∶44%, 这时举凡现代生活的特色, 诸如汽车、电话、收音机、洗衣机, 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战后经济呈现极度的繁荣, 原因有二, 一为政府不再干涉私营企业且有立法保护之, 二为新技术的带 动. 虽然经济成长很快, 但是基础不稳.

不景气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59)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 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
日本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1.手工工场的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造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2.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4.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2)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3)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5.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640年,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通过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世纪的曲折斗争,完成革命,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如: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所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看《大国崛起》,从所描述的几个大国中任挑三个,介绍相关知识

4.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性大国, 大国崛起 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制度的创新,如英国创立比较成熟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率先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些都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政治保障。2、对民族文化的改造与保护。如日本明治维新中既改造了日本的旧文化,也保存了日本的传统。3、重视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向人民进行民主思想的引导。4、建立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如德国、美国、英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4、开放的胸怀。像美国对外来移民、外来人才和技术就有一整套的政策来吸引。5、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做到国强民富,让人民在国家里生活得有尊严。如英法美等国人民的福利政策很健全,让人民充分享受国家富强的成果。6、审时度势,制定符合国家实际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像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极好机遇,迅速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利用二战后美苏冷战的极好机遇,迅速崛起。

5. 《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与《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作者张国君同志,既是战友又是同事,我们曾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于他出色的才华和能力比较了解。特别是当读完《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之后,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不小的震撼。既震撼于他敢于选择如此重大的战略问题特立独行地开展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又震撼于他在职务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写出了极具特色的理论专著,更震撼于他坦率直言,实话实说,道出了许多令人振聋发聩的话语,……借着本书修订再版的机会,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说一说,谨作与众读者学习交流之用。

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并不难,但真正能够做得到者,却寥若晨星。国君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用这句话来形容和评价他及其《大国是怎样崛起的》,可以说恰如其分。国君同志在“后记”中说,他是在“为祖国写一本书。”如何理解他的这句话?读了本书自然便有了答案。我理解,他很可能就是企望写一本供领导中国崛起的决策者们阅读,能够帮助中国顺利崛起的书。由此可见,作者是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全球博弈、实现中国梦的高度,直面问题,冷静思考,深度分析,提出见解的。这既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忧党忧军的赤子情怀,也反映了作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鸿鹄之志。着实令人敬佩。

本书是集中研究大国崛起问题的理论专著。众所周知,大国从来都是一个历史的现象,崛起又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所以,本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便是对历史的深入挖掘。作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人类历史上,那些曾经成功崛起的大国,那些曾经企图崛起但并未成功崛起的大国,以及那些虽然曾经崛起但随之又走向衰落的大国,它们各自所走过的道路。从而昭示人们:大国崛起是有规律的,且顺之者成功,逆之者则必然走向反面,或者半途而废,或者由盛转衰,甚至灭亡。而这些,对于正在苦苦追求快速而平稳崛起的中国,及其领导人、众多精英和十三亿多的人民大众来说,又是何等的宝贵。这也是本书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强大的说服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今天,敢说实话,尤其是敢于说出自己内心所想的实话,几乎等同于一道无解的难题。但国君同志确属一个例外,起码这本书是一个例外。在书中,他把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毫不掩饰地讲了出来。其中有些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刺耳,但仔细品味,却不无道理,值得引为鉴戒。比如他说:“政治体制改革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主动改革之路。’即以‘改革’促‘革命’”;“第二条路是‘被动改革之路’。即以‘革命’促‘改革’”。其言外之意是:如果今天我们不主动进行改革,就有可能在明天被别人革了命。他还写道:“中国大可不必为眼前的繁荣怦然心动,冷静与思考尽管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可以有效避免乐极生悲。”“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强大综合国力之前,中国越是发展,遭到的外界威胁就越大,安全系数就越小;中国越是接近强大强盛目标,就越接近高危期。”“中国的现有行政法规看似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却寥寥无几。”“有的中国学者甚至提出,停建航母、停止研制先进飞机和导弹,以此来回应‘中国威胁’。这与清朝政府流放‘禁烟英雄’林则徐,向大英帝国求和有什么两样。”“在中国当领导,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实在不易。因为,太多的阿谀奉承足以让你意乱智昏,有时甚至会让你黑白颠倒,这就很容易因为某一个小人、某一句谗言而葬送一批绝世人才。”等等。虽然我是在一年前读完了该书,但至今书中类似的话语还像警钟一样,在我耳旁铛铛作响,作者敢于历史担当的形象在我脑海里依然清析可现。应当说,这样做,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每一个真心做学问者,所必备的文德,是不能逾越的底线。底线一旦洞开,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学问还值几文钱?

文风质朴,也是本书值得称道的一个突出特点。通读全书,几乎看不到一处所谓工整对仗的小标题,更没有看似华丽美观的“四六句”。作者始终遵循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说清楚、讲明白为标准的下笔原则。这种做法,难能可贵,不可小觑。因为,在时下的“文”坛上,极少有人敢于脱离“新八股”而自甘“落后”。对于在创造所谓鲜艳夺目的“四六句”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深功夫、苦功夫者,似乎人人都嗤之以鼻,但似乎又都乐此不疲,其中的苦心追求者并不在少数。可见,改进文风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所以,今天如果有谁能贡献出一帖祛除此痼疾的妙方,给他一个“诺贝尔”奖也不为过。

《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6. 有关 <大国崛起> 的问题

(1)因为软件的开发国是美国,在他们的内心里认为真正的大国(不是面积大小)在欧洲,他们更加认同欧洲文化。

(2)任何国家的强大,都必然有强大的海军,这也跟欧洲的发展史有关,尤其是近代史,一度强大的西班牙、法国、英国都是由强大的海军征服了大量的土地。

(3)战争是为国家机器服务的,是为国家争取更大利益的工具,战胜而盛,战败而衰。美国也不例外,只是美国历史短,且每次都是在战胜的那边,不过把时间拉长来看,美国迟早也会衰在战争上的。

(4)这几个东西都是美国成立的组成部分。人权宣言是推翻农奴制度的标志。大宪章是法制社会的标志。独立宣言是摆脱英国统治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