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信仰什么教

2024-05-10

1. 英国人信仰什么教

基督教是英国的传统宗教,但英国的宗教信仰种类多,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在此也可以觅到踪影。穆斯林是英国的第二大宗教,此外还有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的团体。

    英国圣公会教是国教,地位与天主教、基督教等相同。圣公会的大主教是英国的教皇,其地位与梵蒂冈的天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相同。圣公会教廷的首都是英国的坎特伯雷。

英国人信仰什么教

2. 英国人信仰什么教

基督教是英国的传统宗教,但英国的宗教信仰种类多,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在此也可以觅到踪影。穆斯林是英国的第二大宗教,此外还有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的团体。

    英国圣公会教是国教,地位与天主教、基督教等相同。圣公会的大主教是英国的教皇,其地位与梵蒂冈的天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相同。圣公会教廷的首都是英国的坎特伯雷。

3.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佛教在线海外讯 据《雅虎新闻网》2009年12月9日报道,皮尤论坛于12月9日发布的一份就宗教与公共生活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许多美国人都喜欢将宗教融合搭配,建立一种自己的信仰,参加多种宗教的宗教活动。报告同时表明,美国人喜欢将基督教与东方宗教和宝瓶座时代信仰融合起来。 

尽管美国是个基督教国家,但在寺院以及宝瓶座时代书店中,只有少部分人宣称他们信奉佛教或宝瓶座时代信仰。调查显示,24%的美国人以及22%的基督徒相信佛教和印度教宣扬的轮回。有大部分人去多种宗教场所,并且对其他宗教场所也不是因为假期、婚礼和葬礼等事件发生才进行的偶然行为。 

皮尤论坛进行该调查的副执行官Alan Cooperman表示:“美国人把多种宗教理论和修习方式融合起来已经非常普遍了。” 

以下为该报告的部分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东方和宝瓶座时代的思想,包括佛教和印度教宣扬的轮回;瑜伽成为了美国人的一种精神修习方式;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和占星术。 

16%的美国人相信“阴阳眼”,即某些人可以对别人下诅咒。并且有十分之三的天主教黑人相信伊斯兰、犹太教和传统非洲信仰的一些理论。 

十分之三的新教徒表示他们参与多种宗教的活动,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新教徒表示他们参加非新教的宗教活动,五分之一的天主教徒表示他们也参加非天主教的宗教活动。 

赖斯大学宗教社会学家D. Michael Lindsay表示,该报告证实了他所说的当代美国人宗教修习的“列表效应”,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宗教倾向,自主选择搭配。 

来自宾夕法尼亚Duncansville的一名厨师,27岁的Count Chandler Pierce接受调查时说,他是一名浸信会教徒,但对摩门教也有接触。身处整个基督教文化氛围中,非常认同佛教,同时也相信占星术以及所有的超自然现象。“我的宗教信仰现在很复杂。” 

哈特福德宗教研究所社会学家Scott Thumma表示,“‘建立自己的宗教’发现表明,文化、流行文化以及因特网要比礼拜学校的教师更有影响力。” 

参加该调查活动的59岁的Maryann Bogus每周都要去福音基督教堂,但她却相信轮回,“我的爸爸很久以前就告诉我有关轮回的事,我之所以相信正是受了他的影响,因为他也相信。”同时,她表示她相信占星术和万物有灵并且通过电视和广播练瑜伽。她表示她并不觉得这和她所信奉的基督教有任何的冲突。 

据悉,该报告为皮尤论坛于今年8月份利用电话形式对4000余名成年人所做调查的结果,总体误差在2%左右。(编译:子规)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4.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欧美传统的宗教是基督教及天主教,欧美人接触佛教,是在近一、两百年的事情。先由于欧洲人向亚洲殖民政策,因而引起对佛教的注意和研究;目前亚洲人也不断移民来到欧美,更促使佛教逐渐在西方一些国家发展开来。
据不完全的统计,1980年英国约有12万佛教徒,早期以信仰南传上座部为主,近年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迅速增加。1989年德国约有佛教团体200多个,约有佛教徒2万余人,大多集中汉堡、柏林、慕尼黑等七八个大都市,比较重视南传上座部的研究和实践。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难民涌入法国,佛教徒急剧增长,法人皈依佛教也渐增多。据1989年统计,约有50万佛教徒,其中法国人占7万多。据近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在美国各个宗教中,佛教信众是增长最迅速的,全国佛教徒或接触佛教的人数已达400万,占人口的1.5%,大小各式佛教社团组织约近2000所。
佛教产生于印度,随后在亚洲各国开花结果,不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引起欧美有识之士的注意,吸引很多人生起信仰或皈依在佛陀座下。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佛教要在欧美各地生根发芽茁壮,要特别强调让佛教“本土化”。
欧美人接触东方佛教,最初以研究佛教文献开始。1903年,德国第一位比丘三界智在缅甸仰光出家。后来前往斯里兰卡修学南传佛法,注重真知实修。他曾翻译了佛教的许多著作,在语言和文学上得到极高评价。
1826年法国学者布诺夫与德国拉森合著《论巴利语文法》,从而开启西方人研究巴利文风潮。巴黎组织的“法亚协会”,首开以梵、巴、汉、藏文版本对照翻译法。在梵文翻译上,以列维校译有安慧的《唯识三十颂释》、无著的《庄严经论》,为佛教哲学和历史开辟基础。另一学者蒲仙翻译世亲的《俱舍论》为法文,为研究说一切有部的先驱。
1893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有英国佛教学者戴维斯,斯里兰卡达摩波罗,日本释宗演法师出席,他们介绍了禅宗及上座部佛教。
此后受到斯里兰卡和泰国佛教徒的资助,一座寺院“华盛顿佛教中心”成立,正式弘法,指导禅修,教授巴利文和梵文,出版书刊,设立图书馆。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侨民大量移民中南美洲,随之也带进佛教信仰。同一时期藏传佛教和日本新派佛教“日莲正宗创价学会”,因其有背景和组织得力,在美国发展急速。而日本禅学泰斗铃木大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学及英文禅学著作,亦居很大功劳。
上世纪70年代,大批华人移民美国,也有不少华僧到那里弘法,如宣化法师在旧金山创办的金山寺和法界佛大学,星云大师在加州洛杉矶创办的西来寺、纽约美国佛教会,圣严法师在纽约成立的东初寺和禅修中心,仁俊长老在新泽西成立的印顺导师基金会,净海、宏意二师在美国南部休斯顿成立的德州佛教会玉佛寺,继如法师在圣路易斯成立的美中佛教会,以及全美各处的慈济功德会等,在弘法和慈善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
注:本文作者系美国德州佛教会会长,这是他提交“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佛教的转型及其演变》的节录,刊登在此,仅作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刊观点。

5. 英国人信哪种宗教

16世纪以后,英国是好几个重要的新教教派的发源地:圣公会(此为大公教教派)、公理会、浸信会、公谊会、循道公会-卫理公会、弟兄会等。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基督教多次属灵复兴运动的中心和海外传教的重要基地,诞生过约翰·卫斯理、怀特腓、卜维廉、克理威廉、马礼逊、达秘、戴德生、李文斯敦、宾路易师母、史百克等众多著名基督教徒。
200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71.6%。伊斯兰教占2.7%。印度教占1%。其他占1.6%。 “不明/没有宗教人士”占23.1%。[37]其他宗教还包括佛教、犹太教等[38]。
2007年调查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64%。伊斯兰教占4%。在不同岁数的群体在信仰方面有不同的趋势。当受访者年龄越大,承认有宗教信仰的比率便越高[39]。
英格兰和威尔士201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 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59.3%。伊斯兰教占4.8%。印度教占1.5%。无宗教25%。
2012年3月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兰柏宫演说表示“圣公会的理念偶尔被误解”

英国人信哪种宗教

6. 英国宗教信仰对英国人的影响

基督教信仰在英格兰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不列颠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入侵,基督教信仰也传入了不列颠。但随着罗马人的离去,基督教信仰也湮没无闻。当英格兰进入“七国时期”,基督教传教士再一次来到英格兰,这一次盎格鲁-撒克逊人没有简单粗暴地排斥或拒绝,而是审慎地予以观察和考验。公元596年,基督教传教士拜访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时,国王埃塞尔伯特对他们说:“你们所讲的话和所作的许诺十分美好。可是,因为它是陌生的和尚为确知的,我不能鲁莽地表示接受而抛弃长期以来我和所有英吉利人一直遵循的规矩和习惯。但是,因为你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而且还因为我似乎觉察得出你们渴望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真实和美好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所以我们不惹你们的麻烦。相反,我们将很有礼貌地接待你们,并仔细地给你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同时,我们也不阻挠你们通过传道为你们的宗教信仰赢得尽可能多的信徒。”[1]经过长期地观察和考验,传教士们的虔诚信仰和严谨作风赢得了英格兰人民的信任,而且当地人们发现,基督教信仰确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祝福,对人类属灵生命的提升确能带来好消息。于是,“在各个地区,教堂一座接一座地建立起来,人们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成群结队来到了教堂,听讲福音,国王也慷慨地捐出财产,划出土地,用以建造修道院。”[2]这次基督教传教士们成功了,他们使盎格鲁-撒克逊人将自己的原始民主观与基督教的“神爱世人”观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后英格兰民族崇尚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十八世纪时,孟德斯鸠在长期考察英格兰社会后发现,“这个民族出奇地热爱自由”[3],“在宗教方面,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意志。”[4]英格兰人的基督教信仰显然支持了他们这种自由主义倾向,并将他们这种对自由的强烈取向与对上帝的信仰结为一体,使之独异于世界其他民族。
由于受基督教“人皆有罪”观念的长期影响,英格兰国王从来都未被神化,国王虽“被尊崇为其子民的最高宗教领袖——一部盎格鲁-撒克逊的法律文献将其名为‘基督的代表’;不过基督教把国王也看作是人,像其他每一个人一样,他所犯的罪也要受上帝惩罚,唯有蒙上帝之恩方能得救。” 正是因为在世人眼里国王也是一个罪人,所以无形中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根据《圣经》中的契约概念,国王的权力乃是来自民众的信托。国王必须按照契约神圣原则,遵守他在享受契约赋予的权力时所承诺的契约给予的义务。历任英王对这种权利义务观念的确认可以在他们的加冕宣誓中得以体现。艾塞尔雷德国王的宣誓内容如下:“我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向王国境内的基督教臣民宣誓,保证做到以下三件事:第一,保证我国境内教会和所有教众享有真正的太平;第二,禁止对任何人(无论什么阶层)有暴力或不公正行为;第三,保证判决公正和仁慈,公正和仁慈的上帝将以他永远的仁德宽恕我们。”征服者威廉的宣誓词为,将“以公正及王室之天意来统治全部民众,我将建立并严格执行良好的法律,完全禁止暴力和不公正的判决。”爱德华一世用过的法文宣誓文本记录如下:“他将以审慎和仁慈保证在判决中实现公平和正义,将遵守、维护和支持民众所选择和制定的王国习惯与法律,取缔一切恶法与陋习。”爱德华二世的宣誓词最能体现国王对所需承担责任的确认,它是通过与大主教的问答方式进行的:
陛下,您愿意授予、维持并向您的英格兰臣民宣誓确认历代您那些公正和神圣的英格兰先王们曾授予他们的法律和习惯吗,尤其是您的先王伟大的圣爱德华国王授予教士及民众的各项法律、习惯和特权?
是的,我愿意。
陛下,您能在掌权之后向上帝和教会及教士、民众保证和平并完全遵循上帝的意志吗?
是的,我能。
陛下,您能本着仁慈审慎之心客观地运用权力并在判决中实现公平和正义吗?
是的,我能。
陛下,您会坚持并维持王国民众所选择的法律和正当风俗,并为上帝的荣耀尽您所能守护和增进它们吗?
是的,我能。
基督教信仰能在英格兰而非欧洲大陆发挥增进民主和限制王权的作用,还取决于一个必要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由于远处海外,罗马教廷的势力始终鞭长莫及,英格兰教会较之欧洲大陆的教会形成一种更加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一方面,英格兰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英格兰的贵族和自由民团结起来,为英格兰的民主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氛围比较宽松,人们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可以公开地、自由独立地思考,孟德斯鸠说“这个国家的人喜欢思考”,而自由地思考必须具备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而这正是欧洲大陆所欠缺的。
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英格兰民众受到的宗教迫害远较欧洲大陆民众为轻。1376年,牛津大学的神学教授约翰·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才是教会的法律,全体信众才是教会的中心,只有基督才是教会的真正元首。如果教皇不能为教会造福,而是专意擭取世俗的财产和权势,这样的教皇就是“敌基督”。“基督是真理,”他写道:“教宗是谎言。基督生于贫困,教宗为世俗的荣华富贵奔忙。基督拒绝世俗的主宰权,教宗追求它。”[5]由于远居海外的英格兰,约翰·威克里夫只受到软禁的处罚(虽然死后四十年被掘骨扬灰,但那只能显明罗马教会的愚蠢和鲁莽)。但是继承约翰·威克里夫思想的布拉格大学校长约翰·胡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尊敬的”教皇大人住的离他较近,所以他被送上了火刑架。虽然此后英格兰民众追求真理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相较宽松的环境使真理之火在英格兰从来就没有熄灭过。从十四世纪约翰•威克里夫提出宗教改革开始,到十五世纪罗拉德派继续约翰•威克里夫的宗教改革,再到十六世纪约翰•诺克斯将宗教改革之火从欧洲大陆重新引回英伦三岛,最后在十七世纪迎来了“清教运动”的高潮。当基督教信仰将理性的火焰在英格兰重新挑亮,英格兰民众追求真理的脚步就没有停下过。“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后书3:17)体验到生命自由的英格兰人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偏信,不盲从,依据上帝赐予的理性之光,不但照亮了自己,还透过重重迷雾照亮了远方。
当基督教信仰回归真道后,英格兰民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独立自由精神一下子迸发出来,不再满足于已有的宗教改革,主张再进一步清净教会,掀起了“清教运动”。清教徒是态度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在属灵方面,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教条主义。他们勤俭节约,过着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在属世方面,他们将神学思想与现实政治制度相结合,将“神爱世人”、“契约神圣”、“律法至上”等神学思想引入到宪政理念、代议制度和法律原则中。如出身于清教徒家庭的约翰•洛克在其《政治论》一书中讲道,“人们生来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力和利益。” “人民应该成为判断者,是人民对君主实行的委托……委托人给予了君主委托,当君主辜负委托时,人民有权利把它撤回。” 英格兰民众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经过“清教徒革命”和“光荣革命”,终于在英格兰建立起近代意义上的议会制。
近代议会制度既解决了普通民众全体执政可能带来的多数人的暴政,又解决了少数“精英阶层”可能带来的少数人的暴政;既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又杜绝了个人意志凌驾于众人意志之上。这种民众监督体制下的精英政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理想、最完美且最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此后,这种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又由英格兰的清教徒带往新大陆,并在那里发扬光大。 


[1] 《英吉利教会史》,第65页。
[2] 《英吉利教会史》,第155页。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75页。
[4] 《论法的精神》,第378页。
[5] 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第255页。

7. 英国为什么把宗教信仰看得那么重要?

16世纪中期,亨利八世(血腥玛丽与处女女王伊利莎白的父亲,多疑而嗜杀)开启英国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建立英格兰王国圣公会,即一般我们常说的英国国教教会,规定国王为国家宗教领袖。他之后继任的玛丽女王为进一步确立英国国王在教会内的领导地位,树立圣公会在国内宗教的主导地位,大肆屠杀了包括许多贵族在内的天主教徒和以市民商人小僧侣为主的新教徒,因此外号BLOODY MARY。她妹妹伊利莎白一世继任后,进一步对残余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恩威并施,最终使他们承认了“国王即教皇”,也使圣公会在国内取得了压倒性权威,而天主教徒基本从那时起就在英国销声匿迹了。  此后历代英国国王都被视以国家宗教领袖。同时自亨利八世起,就明文规定任何受封的贵族都必须宣称自己信奉英国国教,包括王室成员在内的全体英国合法居民都不得改宗别教,否则以判国罪论处。  此后该条款几经变更,目前除了以谋叛罪论处已经作废外,有效的内容是:包括王室在内的所有贵族都必须信奉英国国教,该教为国家法定正教,所有联合王国合法居民都必须承认圣公会为英国国教唯一教会,都必须承认英国国王为国教领袖。

记得采纳啊

英国为什么把宗教信仰看得那么重要?

8. 英国有哪些宗教

英国主要宗教有英国国教、天主教,另外还有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小的宗教社团。

扩展资料:
英国宗教的兴起
英国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英格兰的一系列事件,旨在使英国教会脱离教皇和罗马教廷的控制。
都铎王朝统治初期,英国教会由罗马教廷所控制,当时的英国教会掌握着英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地产,所拥有的财富约占全国总财富的五分之一左右。罗马教会不仅从英国赚取大量钱财,而且还干预英国的宗教事务。
随着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教会情绪日益高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夺取教会的土地和其他财产,而逐渐强大起来的专制王朝则力图把教会作为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英王亨利八世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中叶,在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天主教曾短暂地在英国卷土重来。但后继者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迅速恢复了英国国教,并颁布一系列法令措施来巩固宗教改革的成果。
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入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手里,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外,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