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中国历史的滞后作用?

2024-05-10

1.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中国历史的滞后作用?

第一、每次少数民族都是趁中原王朝衰败的时候南下
第二、都给中原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导致中原地区生产力处于滞后水平。
第三、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屠汉,汉族损失殆尽。
第四、元朝南下,肆意屠杀汉人,使南宋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资产阶级萌芽给摧毁了。
第五、满清入关也一样,给逐渐强盛的沿海资产阶级萌芽带来了彻底的毁灭。
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无不是在中原王朝衰败的时候,例如西晋在经历八王之乱后遭到五胡入侵、五代以及两宋遭到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的骚扰、明时被关外满清所困,虽然少数民族入主中土初期会对中原生产力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军事入侵推进了历史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外中原的高度文明往往会同化掉这些游牧民族的游牧习性,慢慢的他们就变成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你所说的滞后,只是相对的,在某一段时期会造成历史的停滞或是倒退。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中国历史的滞后作用?

2. 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权是中国吗?


3. 中原史家对少数民族史学的构建是怎样的?

       先秦时期,相对于华夏族人,其他各民族都可以视为当时的少数民族。在先秦的文献典籍中,有许多对当时少数民族历史的记录,这些记录,有的来自华夏族人与少数民族的直接交往,有的得之传闻,故而其真实性可以大打折扣。然而,由于少数民族自身历史记录的缺如,故而仍是宝贵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殷商甲骨文中涉及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专列“方国”一节,其中罗列之方、土方、沚、肃(肃慎氏)、儿、井方、戉、鬼方、羌方、见乘、下召、蒙等就是武丁时殷的方国,亦可谓当时的少数民族。如:“甲午卜,亘贞:翌乙未翌日,王占曰:‘㞢求,丙其㞢来㛸。’三日丙申允㞢来㛸,自东肃,告曰:‘儿(下缺)’”(前7.40.2)即言武丁时某月丙申日东肃来报告与儿方某事。

        《周礼·春官宗伯》言:“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其“四方之志”,郑玄注:“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即诸侯国史书。当时的诸侯国既有兄弟同姓姻亲之国,也有蛮夷之国(如楚、鲜虞、陆浑)。可以说,周王室外史之职,也包括管理诸蛮夷国的史书。大约《国语》之《楚语》、《越语》等即其孑遗。先秦典籍《尚书》、《诗经》、《逸周书》、《山海经》、《春秋》及三传中有许多涉及少数民族历史的内容。如周武王伐纣誓辞《牧誓》中问候其盟邦诸君及将士,言:“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所谓庸、蜀、羌、髳等,都是当时生活于西部的少数民族。

       《山海经》中有更多的关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及情况的记载,然而其中有真实记述,也有传闻失实颇为荒诞的故事。《逸周书·王会解》是关于洛邑王城筑成以后,周成王大会天下诸侯及四夷的篇章。其中记载了稷慎(肃慎)、秽人(韩秽)、良夷、禺禺、发人、鹿人、俞人、青丘、周头、黑齿、白民、东越、瓯人、于越、姑妹、且瓯、若人、海阳、目深、会稽、义渠、央林、北唐、渠叟、楼烦、卜卢、区阳、规规、西申、氐羌、巴人、方扬、蜀人、方人、卜人、夷、康人、州靡、都郭、奇干、高夷、独鹿、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般吾、屠州、禺氏、大夏、犬戎、数楚、匈奴、权扶、白州、禽人、路人、长沙、鱼复、蛮扬、仓吾、南人等国族名称及其贡物。

        惜其内容过于简略,除其所贡献特产的描述外,别无记说。从该篇所叙族名分析,其最后成书不早于战国后期。《春秋》及三传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史事的记录,《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总结《春秋》书“日月时例”称:“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在这里,谷梁氏曲解了史例,其实,鲁国史官之所以对“夷狄”史事不书日期,是由于少数民族史事多得自传闻,很难说出准确日期。

中原史家对少数民族史学的构建是怎样的?

4. 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怎样?

一般都是先压制反对,然后逐步认可,最后被中华传统文化给同化了,甚至很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连自己的文化都失传了。


5. 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了:少数民族贵族首领如此之做,是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少数民族主动认为自己于汉族同祖同宗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原因:
1、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
2、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3、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4、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5、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6、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6. 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政策是中国吗?


7. 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统治有什么相同之处?

就是因为没有相同之处,所以结局各不相同。
比如北魏,北魏政权是全面同化策略,结果不到一百年,被汉人给吞了、
然后是辽国,辽国采取的是比较折中的策略,俗称一国两制。没错,在北方游牧地区北苑施行游牧管理,南方燕云十六州南院大王施行农耕汉人管理。一个国家,两套班底。
蒙古人就是死心眼,坚决不融合,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想强行同化汉人,结果不到一百年,滚会漠北去了。
满清,因为他们自己其实没有现金文明,之前是个渔猎民族,所以他们用的完全都是汉人那套。除了剪辫子显示下自己的存在,真的是没什么东西,到了后期,傅仪皇帝自己都不会满语了,郭沫若找他翻译满文,溥仪尴尬的说……我不会……

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统治有什么相同之处?

8. 古代少数民族学习中原的事件

戎、狄、蛮、夷 
这四个字可以概括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所有称呼了。 
猃狁、薰鬻、黎、九夷、土方、鬼方、肃慎、莱夷、犬戎、义渠、长狄、山戎、赤狄、白狄、匈奴、林胡、东胡、粤、濮、山越、獠、乌桓、柔然、高车、稽胡、丁零、勿吉、扶余、鲜卑、氐、羯、羌、吐谷浑、沙陀、回纥、突厥、靺鞨、吐蕃、彝、契丹、室韦、女真、蒙古、党项、鞑靼、瓦剌、倭、葡萄牙、荷兰、苗、回、满洲、大和、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越南、奥匈等均侵略过中国中央政权的统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