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2024-05-15

1. 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姜锋: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李岩松: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厉麟似:民国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言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上海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建国后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
姜椿芳:俄语翻译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任总编辑,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
王季愚:俄语翻译家、教育家,高尔基《在人间》首译者、上海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长期从事外语教育管理及文艺翻译工作。

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2. 哪些杰出人物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建国后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
著名翻译家、《中国大百科全书》首任总编辑姜椿芳,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创办人。
外语教育家王季愚,上海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长期从事外语教育管理及文艺翻译工作。
法文翻译家徐仲年,《茶花女》和《三剑客》译者,1956至1976年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法文教授。

3. 有哪些大师级人物曾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仔细查阅了一下,够得上“大师级人物”的不是很多,大体有以下几位:
姜椿芳:著名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任总编辑。
厉麟似:民国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言学家、国学家,曾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国立中央大学等。
王季愚(女):上海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长期从事外语教育管理及文艺翻译工作。
徐仲年:法文翻译家,主要译作有《茶花女》、《三剑客》等,1956至1976年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
此外,还有党委书记姜锋、校长李岩松、副书记王静、副书记钱玲、副校长冯庆华、副校长张峰、副校长杨力、副校长周承等。

有哪些大师级人物曾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4.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哪些名家大师?

厉麟似(1896—1970)
厉麟似(1896—1970),原名厉家祥,字麟似,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言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奠基人,1956年参与创办上海外国语学院。早年曾留学日本、德国,获耶拿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任蒋介石对德外交顾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并分别与蔡元培、朱家骅、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立了国联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国联合国同志会、中德文化协会等近代较有影响的对外组织与文教组织。厉麟似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德外交关系的主要推进者之一,为中国抗日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中国国联外交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国学功底深厚,并精通德、日、英、法等六国语言,引进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著作及影视作品,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到了西方世界。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中欧文化交流。


方重(1902—1991)



方重(1902—1991),字芦浪,我国著名中古英语专家、乔叟研究专家、翻译家、陶渊明诗歌翻译家和比较文学研究学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57年,方重由武汉大学调至上外执教,历任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英语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是上外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6年)。一生致力于英国文学研究、英汉诗学比较研究和翻译研究,译有《乔叟文集》、《坎特伯雷故事集》、《理查三世》、《陶渊明诗文选译》等。


 
姜椿芳(1912—1987)



姜椿芳(1912—1987),我国著名出版家、翻译家、辞书编纂家。曾创办和主编中文《时代》周刊、《时代日报》,任时代出版社社长。建国后任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首创者之一。作为我国翻译领域具有崇高威望的学者和领导,他倡议建立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翻译协会),任第一、二届会长。译有《列宁在十月》、《鲍里斯•戈都诺夫》、《小市民》、《演员的自我修养》等。


 
凌达扬(1894—1986)



凌达扬(1894—1986),早年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1915年至1920年留学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欧洲史及文学。192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青岛大学英文教授。1928年起先后任东北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英文系教授。1933年至1956年任《青岛时报》主编。1956年调入上外任教于英语系,一生从事英语教学。



陆佩弦(1916—1996)



陆佩弦(1916—1996),文学家、古诗词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在我国莎士比亚戏剧和弥尔顿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3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1949年)。自1958年起在上外任教,担任英语系英国文学教授,开设弥尔顿研究、英国浪漫派诗人等课程。著有《A Student’s Edition of Milton》、译有乔治·艾略特的《赛拉斯·马纳》,并与许渊冲、吴钧陶合编《唐诗三百首新译》等。


 
漆竹生(1916—1987)



漆竹生(1916—1987),法语翻译家、法学家,勒内·达维德的译介者。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40年)。1956年8月,由厦门大学调入上外任教,担任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副系主任,后担任法语系主任、名誉主任。同时还兼任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1986年5月,成为法语专业博士生导师。译有《法国》(菲利普•潘什梅尔)、《当代主要法律体系》(达维德)等论著,晚年领导并组织编纂《法汉大词典》。



钱维藩(1916—1990)



钱维藩(1916—1990),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曾任《密勒氏评论周报》(China Weekly Review)、《大美晚报》、《字林西报》、《自由论坛》、《国际贸易月刊》等英文报刊记者、编辑。1956年调入上外,历任编译室英语组组长、英语系翻译教研室主任、新闻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英语与国际新闻教学工作。著有《英语应用文》、《英语新闻写作技巧》,译有《赫鲁晓夫回忆录》、《洛克菲勒王朝》等。


 
夏仲毅(1899—1973)
夏仲毅(1899—1973),中国俄语界前辈、著名俄语教育家。自幼在苏联读书,毕业于苏联海参崴商业专科学校(1921年),次年回国。曾任哈尔滨中东铁路理事会秘书长、总务处长,东北大学、北平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受姜椿芳校长之邀,于建校伊始便在上外执教,任俄语教研室主任,负责俄语教学。自1956年起倡议并主持《汉俄词典》(商务印书馆)的编纂工作,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徐仲年(1904—1981)


徐仲年(1904—1981),原名家鹤,字颂年,笔名丹歌,文学家、法语翻译家。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1930年)。1956年11月 由南京大学调入上外,任西方语言文学系筹委会副主任,法语教授,兼图书馆委员会主任。1961年主编《简明法汉词典》,退休后自编《法语动词变位词典》,始终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名列法国拉鲁斯百科辞典。译有《茶花女》、《三剑客》、《拉封丹寓言诗》(合译)等,亦曾是文坛上活跃的作家。
颜棣生(1912—1983)
颜棣生(1912—1983),基督教圣公会华人领袖、西方心理学首位译介者颜永京先生之孙。1931年就学于燕京大学,1934年毕业于英国陆军士官学校,1941年肄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1956年调入上外执教,先后于英语系开设翻译、阅读、作文、口译等课程。颜棣生教授生前曾将《吕梁英雄传》等许多部中国小说译成英语,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英语系(现英语学院)曾设有颜氏科研翻译奖。
杨寿林(1912—1991)
杨寿林(1912—1991),翻译家、法学家。1934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抗战胜利后,在日本东京先后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秘书、盟国总部国际法庭中国法官,后任东吴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56年调入上外,历任英语系翻译教研室主任、《外国语》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长期从事翻译、教学与教材编写、学报学刊编辑等工作。著有《翻译教程》等、译有《印度的发现》等。

5.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姜椿芳(1949.12-1951.5)、涂峰(1953.1-1958.3)、张培成(1958.3-1960.1)、陈准堤(1960.1-1967.1)、韩宗琦(1972.9-1984.2)、张显崇(1984.3-1986.12)、朱丽云(1986.12-1995.5)、戴炜栋(1995.5-2004.7)、吴友富(2004.7- )校长姜椿芳(1949.12-1952.3)、涂峰(1952.3-1957.3)、张培成(1958.4-1964.10)、王季愚(1964.10-1981.5)、胡孟浩(1982.9-1990.3)、戴炜栋(1990.3-2006.1)、曹德明(2006.1- ) 党委书记:吴友富;副书记:李月松、王静校长:曹德明副校长:冯庆华、张峰、杨力、周承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校领导

6.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历史沿革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49年—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年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上海市委任命多年从事俄语新闻和文学翻译出版工作、在文化界颇有知名度的时代出版社社长姜椿芳同志为第一任校长,最初校舍位于宝山路(原暨南大学二院)。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1952年)陈毅市长多次亲临指导,要求学校领导把眼光放远一些,除俄语外,还要培养其他语种专业人才。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为配合国家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址迁至东体育会路(原暨南大学一院)。1951年4月,学校又建立东方语言文学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尼语专业。1952年3月,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150余人并入学校。至1952年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1952年—1956年)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高等院校实行统一招生并开始院系调整。根据教育部指示,学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只设俄语专业。同年9月,学校遂改名为“上海俄文专修学校”,又于11月再度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学制固定为3年。当年学校首次聘请苏联专家毕里金斯卡娅来校工作,指导编撰《俄语读本》和会话教材。上海外国语学院(1956年—1994年)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当年,学校俄语专业仍招收新生,英语、法语、德语专业积极准备办学工作,定于1957年招生。但随之而来的“反右”斗争扩大化,使英、法、德语专业当年的招生计划未能实现,学校发展相对萎缩,学校不得不于1957年至1960年陆续调出相当数量的外语教师到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山东大学等院校的学生转来学习(1957年),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入学校(1958年)。学校于1958年开办夜校部,设英语、德语、法语、俄语4个语种,第一批学员2200人入学。同年又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其间,外贸外语系最终于1978年转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963年9月12日,经中央批准,上海外国语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由周恩来总理签署,原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俄语翻译家王季愚同志被调任为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这是学校自1949年建校以来第一位由国务院任命的校长。这一时期,学校还新增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并与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外国语学校(即上外附中)、附属外国语小学(即上外附小)等教学部门。1966年6月开始了所谓的“停课闹革命”,全校党政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教学科研限于停顿,一大批校各级党政管理干部和教师遭受各种迫害和打击。1970年,学校开办试点班,共招收学员32名(设有英语、德语两个语种)。随后,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学校于1972年5月正式恢复招生,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了536名工农兵学员,编入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9个专业学习,学制3年。从1973年起,又增设了阿尔巴尼亚语专业。由此,上外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教学秩序的重建和教学工作的恢复。学校首先恢复了系的建制,重建了教研室和教学组,开放图书馆,等等。上外尽可能地为当时的工农兵学员三年专业学习提供较为扎实的系统教学与精心培养,包括开设6门;其间还组织工农兵学员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将学到的外语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中。与此同时,上外还承接和完成了一些外语人才的培训教学任务。在此期间,还举办了黑龙江俄语函授班、云南西双版纳英语短训班和有1400多人参加的各类外语短训班等。1976年10月,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上外的教学工作开始逐渐走出低谷,得到重新发展。1979年,学校的学制恢复为四年,并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于同年恢复出国培训部,并成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等。同年又与徐汇区区政府共同创办分校(后为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自1982年起,学校着手准备由单科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外国语大学方向发展的诸种努力。1983年起,陆续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对外汉语、外事管理、新闻传播与技术等新专业。198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英语、俄语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英文译名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改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1993年,在国家教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在中国高校率先实行了新生入学收费和奖学金、贷学金相结合的制度。上海外国语大学(1994年开始)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2000年新建了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新校区,本科生及研究生一年级也随之陆续迁入。2007年1月,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正式确立 。

7.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长是?

分类:  教育/科学 >> 院校信息 
   解析: 
  
 曹德明( 1955 - )男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全国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法语组组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兼世界法语教师联合会亚太委员会副会长。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77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1987年9月至 2001年4月先后任法语系副主任、主任、西方语学院院长等职。1981-84年留学法国, 先后获深入研究文凭(DEA)和法语语言学博士学位。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讲授过的课程有法语专业各门基础课、高年级写作课、研究生的法国文学课、法语语言学、法语词汇学、法语语义学等。1990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奖“青年教师奖”,1996年获宝钢教育基金奖“优秀教师奖”,2001年获法国教育金棕榈军官级勋章 ,2002年获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
 
 留学回国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法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研究论文有“语言规范与语言的多样性”、“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等三十余篇,出版有《现代法语词汇学》、《法汉实用分类词典》、《加拿大文学词典》、《法语渐进》系列等论著、教材、辞书等十多部。发表有《女士乐园》、《阿达拉•勒内》、《社会语言学》、《从巴黎到耶路撒冷》、《伏尔泰中短篇小说集》、《写作》等近二十本翻译作品。
 
  
 
 你去下面网站上有资料~!
  shisu.edu/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长是?

8. 上海外国语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GE通用电气的首位女性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女士也是上外校友。段小缨女士1996年起就加入GE审计部门,十几年来积累了多项国际业务的经验,多年担任GE中国区总裁,还曾出席过《财富》全球论坛的访谈,畅谈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的未来。

2014年7月,段小缨女士出任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她是GE中国第一个来自本土的首席执行官,是GE中国第一个女性CEO,也是GE公司在美国以外唯一的女性全球高级副总裁 。同时,段女士继续兼任2010年起一直担任的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之职。
段小缨生于上海,拥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5年,段小缨女士成为《财富》杂志评选的25位“亚太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2016年,她再次入选该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排行榜”。
来源:百度百科
另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还有一位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知名校友卫哲先生。卫哲先生是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中国区总裁,也是上外MBA的特聘教授,曾经与MBA学生进行过非常精彩的面对面访谈。

卫哲199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进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历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普华永道”(PWC)高级经理,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2000年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2002年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带领管理团队在5年中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建材零售连锁超市。
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七大零售人物”和2005年度“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