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2024-05-20

1. ,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存货跌价准备少计(1000-600)-(1000-900)=300万
影响当期利润总额=-300万
影响当期所得税额=-300*25%=-75万
影响当期盈余公积提取额=-300*(1-25%)*10%=-22.5万
影响当期净利润额=-300+75+22.5=-202.5万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22.5
    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75
    未分配利润                202.5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0

,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在的具体运用

这个问题属于高级财务会计中的问题,其中就包含对递延的讲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说也说不明白的:你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时候运用的是平均年限法,而税法上要求是加速折旧法,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这两种计提由于方法的不同所以计提时也不会一样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计是按照税法上来,这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就是你所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笼统的理解来讲就是咱们的资产,现阶段会计上已经抵扣,税法上没有做,可以以后再做,这就是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会计上没有做,但是税法上要求做,我们就改了税法上的,,,

3.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1、从资产负债表出发,比较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按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将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3、把税前会计利润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项,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项
4、计算得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计算出应交所得税
5、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应交所得税计算出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4. 简述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实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价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析差异,确认 递延所得额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作为递延所得税。
4.以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确认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
5.以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 在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计税基础,是站在税法的角度,判断

资产要交多少所得税--资产的计税基础
2、负债能少交多少所得税--负债的基础基础

在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6.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要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帐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二)负债地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
三、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为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资产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四、确认规定
(一)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相乘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满足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五、计量规定
(一)与上述确认规定的第一条相对应,准则在计量第一条中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即计量应交所得税。
(二)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与直接计入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是所得税费用。
(三)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税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期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四)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六、披露要求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税所得税负债,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在附注中披露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等多项信息。

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2)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3)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4)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5)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6)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按税法计算的应交企业所得税)
(7)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

贷记本科目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8. 所得税计算方法是应付税款法还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