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2024-05-14

1.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大学的学费,生活开支虽然还是靠父母,但大学生已经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如何消费或者说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是大学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正是因为消费观念的不正确,出现了那么多的校园贷事件,首先消费要量力而行,不需要攀比,虚荣心,用钱是填不满的,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高,充实自己。


在大学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不是靠花钱消费,而且真正的富二代也不会在你面前显摆自己买了多贵的东西,每个人家庭条件不同,消费习惯和能力自然也不同,这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你只要按自己的消费能力生活就可以,其次,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有些满足不了你的消费。你可以想办法拿奖学金,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几乎所有的大学每个学期都有奖学金的设立,一直绕在学业上,够努力,那就可以拿到这笔钱,拿奖学金除了可以让你有经济上的帮助,还会促进你的学习。当然兼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有收入,对自己也是锻炼,但兼职的选择要谨慎,防止被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碰贷款,不管是花呗,京东。白条还是信用卡,大学生最好不要用,因为大学的你收入只有父母给你的生活费,贷款是需要偿还的,偿还贷款是需要收入的,你没有就不应该贷款,这与非法的校园贷就更不要碰了,违法不说,很有可能让你的人生都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最后,经济上的问题找父母解决,而不是自己硬扛大学生的你没有经济收入,经济上出了问题,找父母就是最好的办法,自己硬扛窟窿只会越来越大,事情越发不好收拾,不要怕丢人。


深爱的东西好不手软,普通的需求能省则省,朋友圈岁月静好,钱包却负重前行,大学校园中这种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大学生们每个月拿着有限的生活费,想买的东西却太多,一不留神,就要每天与泡面相伴简称富态穷,温馨提醒,健康快乐生活,合理适度消费,课余时间可勤工俭学。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2. 如何看待现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变得浮夸了。
随着生活条件变好衣服父母的过渡宠孩子,造就很多大学生另类的消费观念。以前的孩子为了读大学努力赚钱努力省钱,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多则是享受;他们心里面大学就是自己享受生活的地方,而父母则是供给他们美好大学生活的主要渠道,不懂得珍惜只会随便的花费。

3. 大学生应如何合理消费

我们在大学的时候,自己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给的生活费,有的人生活费一个月好几千,而有的人却只有几百块钱。我们也不能在这方面去责怪父母,因为父母肯定是给予他们最大的能力与爱给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在大学当中正确的去消费,那么我们如何在大学中正确的消费呢?

1.首先我们应该量力而行,不能盲目的去消费,比如说有一些物品自己没有用,就不要去消费,不能冲动去消费,不能一眼看中,就立即购买。我们要树立自己良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把自己的钱花在刀尖上。比如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乐器或者教育课程,或者就是多一项技能来武装自己,给自己列一个清单计划,然后在冷静的时候去去掉一些非必要的东西。

2.自己的生活费一定要合理的花费,适当的攒钱,理财,把自己的钱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说日常开销,服装,网购,学习方面,还有一部分来平衡钱几个方面的出入,剩下的钱攒起来选一个稳妥型的理财产品,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消费。或者说多听一些爸妈的意见,看看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建议自己在大学中消费的。

3.养成自己良好健康的消费习惯,我们买东西一定不能仅仅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或者攀比,比如一双鞋子几千块钱,不能一时冲动的为了攀比,然后去购买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了?记账就显得由为重要了,坚持记账可以帮助自己分析出自己的支出结构,看看每个月都主要消费有没有必要的支出情况,然后在必要中有没有优化的空间等等。

大学生应如何合理消费

4. 大学生如何正确消费

身为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买精不买多,买对不买杂。不要掉入消费陷阱里。一、分清需要和可有可无。如果这件东西是必须买的日用品那尽量选质量好点的。如果是可有可无之物,一定要催眠自己剁手不要。


二、学会对品种分类。一些居家小用品pdd买起来真的很香,可是家电类的一定选性价比高的品牌,后期售后维修方便。对于服装包包鞋子,有一段时间尝试都买的很贵,但是其实每年出新款,可过两年就不想穿了,不穿又舍不得扔。而特别便宜的虽然款式好看质量都不太好,所以我会选适合自己的中低端品牌,款式也选择经典款,比较实用。
三、拒绝奢侈品消费。它是一种兴奋情绪满足的冲动行为。消费观升级而消费能力达不到,大多是和身边人攀比的虚荣心吧。有一段时间喜欢看神仙水套装,香奈儿包包,一克拉的钻戒,觉得自己现拥有的不够好。醒醒吧,对于普通大学生真的是很奢侈,这个钱可以解决多少生活的难题。或者你应该做的是提升自己,当你能力阶层匹配时,自然都会拥有的。


四、学会断舍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减少无效社交,减少欲望虚荣。我们没有必要住着学校的宿舍,背着成千甚至上万元的包。没有必要吃着15块钱的麻辣烫穿着1500的鞋。
五、学会理财,拒绝超前消费。假如你每个月有1500元的生活费,你可以简单规划一下每天大概花多少钱,做到心里有数,不要觉得反正父母会给钱就毫不在意。也不要拿到一笔生活费,一个月还没过几天,钱就花的七七八八了,剩下来的日子不好意思问父母要钱只能过得紧紧巴巴抠抠索索。要远离借贷平台,否则当你没有能力偿还的时候还是要依赖父母的,父母永远是你可以依靠的港湾,但也要多考虑考虑他们,而他们也一定不希望看到你盘算着每一分钱过日子的样子。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5.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3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仍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8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6.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消费差距较大,出现两极分化。大学校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父母收入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家庭困难的学生与条件优裕的学生消费差距逐渐拉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学生仅可以解决温饱,而有些同学是顿顿大鱼大肉,铺张浪费。
        二是大学生之间容易出现󰀂攀比现象 。大学生中的攀比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他们不再是中学时的比勤奋、比学习成绩、比文化素质,而变成了比吃、穿、用、打扮。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有了更多的钱供自己支配,但是大学生的自制力还很欠缺,自己对钱的控制力很薄弱,因而造成了大学生盲目地乱花钱:今天你买了一件名牌衣服,明天我就买一套;你买一个时尚的手机,我会买一个更新款的;你买个MP4,我就会买个MP5;你做了个直板离子烫,我会做个大卷;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父母好不容易凑足用来交学费的钱挪作他用,买手机、买电脑;还有的同学将助学金、奖学金用于穿着打扮买奢侈品上。真是󰀂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商家。 
        三是理财观念与理财能力缺乏。大部分大学生首次拥有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往往表现为不会理财。󰀂∀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是当今有职业、有稳定经济来源人群的流行活法。贷款买房、买车将现代人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也潮流般地加入到了∀负翁#一族。 [3]他们花起钱来如流水,无限度、无计划,有时一个月就会花掉一学期的生活费,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费用。到学期结束时,大部分同学都是消费严重超额,但钱都用到哪里去了,连自己也不清楚;略有节余的同学也力争在回家时将钱花完,缺乏储蓄意识。

7. 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大部分的大学生,热爱的东西毫不手软,普通的需求能省则省,朋友圈岁月静好,钱包却负重前行,大学校园中这种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大学生们每个月拿着有限的生活费,想买的东西却太多了,一不留神就要每天与泡面相伴,简称富态穷。



温馨提醒:健康快乐生活,合理适度消费,课余时间可勤工俭学,创业实践。大学的学费,生活开支虽然还是靠父母,但大学生已经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如何消费或者说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是大学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正是因为消费观念的不正确,出现了那么多的校园贷时间,首先消费要量力而行,不需要攀比。虚荣心,用钱是填不满的,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高,充实自己,在大学证明自己的实力,绝不是靠花钱消费,而且真正的富二代也不会在你面前显摆自己买了多贵的东西。



每个人家庭条件不同,消费习惯和能力自然也不同。这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你只要按自己的消费能力生活就可以。其次,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有些满足不了你的消费,你可以想办法拿奖学金,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几乎所有的大学每个学期都有奖学金的设立,一直要可以拿到这笔钱,拿奖学金,除了可以让你有经济上的帮助,还会促进你的学习。当然兼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有收入,对自己也是锻炼,但兼职的选择要谨慎,防止被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碰贷款,不管是花呗,京东白条还是信用卡,大学生最好不要用,因为大学的你收入只有父母给你的生活费,贷款是需要偿还的,偿还贷款时需要收入的,你没有就不应该贷款。至于非法的校园贷,就更不要碰了,违法不说,很有可能让你的人生都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最后,经济上的问题找父母解决,而不是自己硬扛大学生的,你没有经济收入,经济上出了问题,找父母就是最好的办法。自己硬扛窟窿只会越来越大,事情越发不好收视,不要怕丢人。

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8. 怎样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

先捏捏钱包:理性消费还是主流  大学生理应是社会中的优秀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社会未来的精英,无论在文化知识方面,还是在道德修养方面,人们都会对他们给予很高的“期望”。而在消费方面,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是否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一致呢?我们经过采访调查发现,虽然不排除“王子”和“公主”现象,但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  调查显示,中山学院和广东药学院70%以上的在校学生的月消费额为600元到700元,其中伙食费大约占到一半,在350元左右。当记者问及其余的钱都花在哪里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必备的生活用品、学习辅导材料,外加一定的通讯和应酬费用。中山学院团委负责人称,这些消费都是可以接受的,并没有超出预期范围,而且数额都不是太大,符合一般大学生的正常消费标准。  广东药学院的一位男生对记者说:“父母给我们这些钱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维持在学校里面的正常生活。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所以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去想一些超过自己经济承担能力之外的东西。”另一位女生谈起:“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读书,一定的消费是必要的,但太高的消费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危险的。一切要等自己赚到钱后再说。”  由此看来,即使身处不再单纯的“象牙塔”,但绝大多数大学生依然记得,自己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并不轻,不经掩饰的消费欲望并没有晕眩他们的双眼,理性之光使他们大多数时候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作出购买决定之前,他们养成了先捏一捏并不厚实钱包的“习惯性动作”。  “月光族”:消费心理过于脆弱  广东药学院一位女生介绍:“每次去市区都是这样,几个同学说好了只是去逛逛,什么都不买。但只要一进商场,看见那么多的漂亮衣服和好吃的零食,总是经不住诱惑,口袋里的钱很快就到了商家手里了。回来后想想又觉得很后悔!”  不仅女生经不住诱惑,男生看见自己喜爱的球鞋或者运动服,思想防线也屡有失守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说,每月会给自己订一个大致的消费计划,但每到月底,甚至经常熬不到月底,手中的钱就已经花光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临近月底那段时间,将是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免不了有泡面的日子。这些都说明现在很多大学生虽然在消费上极力克制自己,但由于个人消费心理的脆弱,消费往往会超出预期。  “王子”与“灰姑娘”:消费存在着两极化  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记者有幸从广东药学院的一位学生手中获得一份“流水账”,里面记录了这位来自广东揭阳的大一女生近几个月来的伙食费用。在这份账单中,我们看到这位女生每天的早餐费一般是1元~1.5元,中饭、晚餐都是2.1~2.5元。记者算了一下,发现从10月18日至11月17日整整一个月,她的伙食总费用一共才169.4元。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组织部分大学生就消费问题进行座谈。  而同样是大学生,某学院的大一男生陈某,他的“消费”可谓是“贵宾级”:由于中学时代没有在校寄宿过,平时在家也不干活,洗衣服、叠被子都是母亲一手包办的。进大学后,父母十分担心儿子在中山的生活不“舒适”,就在学院附近买了一套房,并请了一个保姆为他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月消费不得而知。  这种“王子”与“灰姑娘”之间的巨大反差,带给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的,应该是深深的思考:如何对待校园里的贫富悬殊,如何对待孩子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立等。  本末倒置:消费结构不太合理  大二女生梁某,她一个月的总消费是600元,这并不高,处于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然而她每月的伙食费仅为160元,其余的440元哪里去了呢?她的回答是买些衣服,添点化妆用品,当然这些一般都是比较上档次的。“要不我不会拼命省下钱来买它。”这位女生坦然地对记者这样说。“那么少的伙食费你觉得足够吗?”她回答说:“其实女生吃得都不多,够填饱肚子就行啦!这样还能减肥呢!”如此消费观,实在令人吃惊!  透过这种令人诧异的表面现象,或许我们能够看到“爱美之心”的消费隐忧。消费观也是价值观的直接体现,这位女生在满足“填饱肚子”的基本需求外,极力扩大外在的妆饰费用,也反映了现今很多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的“另辟蹊径”,当代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也似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暗战”:无法掩饰盲目攀比  当记者问及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攀比现象时,一位中山学院的学生说:“消费品的等级是满足不同人的要求的。家庭条件差点的同学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不能攀比,贫富差距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如何去对待。”  尽管如此,记者仍然从有位学生口中得知一些攀比现象:某高校一女生,以400元的高价买了一支安利洗面奶,拿回宿舍炫耀,另一女生见后心生气愤:“就你能买得起!”于是她也去买了一支价值600元的保湿霜,要与前女生“一争高低”。  大学生大都是成年人了,他们都应该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仅仅为“争一口气”而不惜大把花钱,是一种很孩子气的行为,表明其心智及心胸并未真正成熟起来,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有责任督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目标。  “爱你不容易”:恋爱消费有些过度  谈恋爱的同学都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两个人一起出门,一开始总是男生主动“买单”,渐渐的,男生有点支撑不住了,但还是要死撑面子。这种场面往往让甜甜蜜蜜,亲亲热热的校园情侣很是尴尬。  一位女生说自己的男朋友有点大男子主义:“我觉得我们都是学生,平时吃饭在食堂就可以。价格不贵,东西实惠,也有很多品种可供选择。可他却死活不愿和我一起在学校食堂用餐,说谈恋爱还在食堂吃饭太掉价。于是我们餐餐都在学校外的饭馆吃。我劝他不用如此浪费,他却说你和我在一起就是不能亏待你。”  “两人一起吃饭的开支还算是小数目,”一位大三同学说,“情侣过生日,结伴出外旅游,这些花费会更大。”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学子们要思考的不是“应该由谁付账”的问题,而是“应该付多少”的问题,无谓的“面子”和多余的“浪漫”,屡屡使一双双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情侣陷入“经济困境”,恋爱中的学子们是否应该觉醒:“这样做有必要吗?”  得过且过:个人储蓄观念淡薄  当记者问到是否有意向为自己存一笔钱时,有部分学生点头表示有。而当记者问他们是否正在攒钱时,几乎所有人都默然表示没有,只有广东药学院的两个女生都说自己有4位数的存款。她们中的一个由于家境比较殷实,从小得到的零花钱比较多,再加上父母的一定监督,这位女生从初中开始存钱,到如今已有好几千元,生活费过于紧张时可以拿来应急,对大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储蓄理财方法;另外一个女生由于父母在外工作,不方便照顾家,父母每年就给她一笔钱,作为家中老大的她,她自己和弟妹的一切花销都由她支配,从初中到现在,竟也没出过什么问题,其自理能力实在让人佩服。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影响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像  这两位女生一样早早独立,但如果一个20多岁的大学生还不知道“个人储蓄”为何物,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那么一个人的储蓄观念到何时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也不可以要求当今大学生人人都像西方国家的很多同龄孩子一样18岁就开始自立,但20多岁依然躲在父母的翅膀下畏首畏脚,对世事一片混沌未尝不是一种悲哀。与以上两位女大学生的父母相比,我们那些为人父为人母者,是否可以得到许多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