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2024-05-15

1. 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1、罗森塔尔效应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2、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3、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
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4、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5、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机械地照搬“增减效应”。因为我们在评价人时,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很多,仅靠褒与贬的顺序变化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倘若我们评价人时不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都采取先贬后褒的方法,往往会弄巧成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限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西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桑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减效应

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2. 求教家庭教育心理学是怎么回事

父母决定不了我们的知识,决定不了我们的经历,决定不了我们的机遇,但是,父母带给我们的是最初的生存起点和环境,在以父母主导的幼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们的的性格。父母透给我们的是对世界和对人的基本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这个人如何获得他的知识和能力,如何面对他的经历和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根源皆在家庭。

对家庭教育价值的认识,需要人们对自身成长的足够关注,也需要有关注的心境,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长期处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贫乏,养家糊口的压力和认识层面的相对浅薄防碍了人们对于家庭教育价值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多来自社会竞争的激化(大家被迫认识到孩子的竞争的背后是父母的竞争),而不是出于认识上的觉醒。所以,大家在关注和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诸如功利性过强,目光较近和流于片面这些现象,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需要科学知识的。然而,有些父母缺少必要的教养儿童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不能科学地指导孩子,帮助孩子面对一些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甚至造成两代人的心理冲突。以下几点心理学要素,就是家长在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中,需要时时关注的: 
    以身作则儿童模仿力强,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心理。父母吵架、怨恨、特别是对人生、社会的不正确认识,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欲要孩子心理健康,做父母的要先做到自己心理健康,身教胜于言教,为子女作出表率。

    父母要求一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必须保持一致,并且彼此支持。父母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各持己见,使孩子无所适从。

    不要过分打扮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穿一些奇装异服,或给女孩抹口红、烫头发,过分打扮。这种作法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有害的。它使孩子从小追求衣着,滋长虚荣心,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给予子女情绪升华的机会孩子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欲望受到挫折,往往引起他们愤怒或抑郁的紧张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害。父母要知道孩子怒恨或抑郁的原因,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晓谕子女,引导他们进行正常而有意义的活动,如:游戏、做手工、郊游、使孩子被压抑的欲望得以升华,使孩子的紧张情绪得以松驰,逐步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父母要有自我批评精神父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这既可培养子女辨别是非、知错必改的品质,并可增强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使子女感到父母可敬可佩。

    父母要具备性科学知识父母根据科学知识对子女进行性的教育。在子女容易性冲动的时期,父母要设法分散子女的注意力。例如:听音乐、散步、讲解科学故事、看画报、参加文体活动等,与孩子和风细雨般地谈心,用生动有趣的话语,鼓励、表扬、劝慰提醒子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重视少年的独立性青春期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点之一是希望获得独立性和成人感。父母在这个时期,不能像儿童时期那样要求子女。否则两代人之间可能出现心理不相容的现象,父母还没讲话,子女就采取了拒绝态度。


http://scholar.ilib.cn/A-jgssfxyxb200202024.html

3. 哪个学校的心理学开了家庭教育学啊

小英之觞,您好!
您提的问题,是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家庭教育难题。在此,诚挚推荐您观看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哪个学校的心理学开了家庭教育学啊

4. 心理学或者家庭教育书籍

推荐一本书:
《行为心理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章乃器学院导师推荐书目 http://znq.zjgsu.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10309249872.xls 
《行为心理学》全集下载(txt格式):http://psychology.t.sohu.com

5. 家庭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有哪几种形式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五、宽容的艺术,宽容是指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他们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冷静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六、批评的艺术,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七、树立榜样的艺术,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家庭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有哪几种形式

6. 李之《积极心理学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今天阳光明媚。一大早,家长们前来参加李之老师内因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李之老师是我国研究内因教育位数不多的专项老师,内因教育提出者,内因教育传播者。会上,家长都和李之老师产生共鸣,家长从讲座中,也终于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于管教?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爱发脾气?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学习压力很大?家长也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灵比较脆弱?为什么家庭教育是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心态,性格,习惯,内在积极的思维方式,自我积极暗示,情景诱导,目前决大多数的孩子缺失的一门自我内在的课程。我们把积极心理学与优良学习习惯,好的性格行为等结合,培养内在的优质品质。通过李之老师内因教育的讲解,家长也越来越多的知道了内因教育在今天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的才能做好内因教育。为什么今天的孩子的确需要内因教育的呵护!李之:我国著名的内因教育家,我国内因教育创始人,积极内因教育传播者,研究者,内因教育导师。李之内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在教育教程,以培养学生孩子积极优质的心态和内在性格的养成教育为主。成为当代家庭教育,内因教育的必修课程。

7. 家庭教育中都有什么现象?给予心理学上。

1.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给扭曲了。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每个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谩骂……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这种带有浓厚现代社会特色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显得无所适从,或者不听家长训诫,甚至与家长顶牛;或者以家长的行为标准评判老师的教育,自然是不以为然,视老师为假面人,从反面接受学校教育,乃至直接冲撞老师;或者半信疑,学家长样子,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长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因此,人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2.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现今的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承受过物质上的困乏,他今天"富有"了,不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不想子女再重演自己过去的历史苦难。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
家里水果、点心、高级饮料、高档食品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以满足子女的生活需要,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甚至每天可以不重样,什么服装新潮,给买什么。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讲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陈年旧理。家贫出孝子,纨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成了许多人街头巷尾闲谈的至理名言,而一旦涉及具体问题,则又是另一番表现。
很难想象,在这种矛盾家教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何等生活质量观。并不是吝啬鬼,也并不绝对反对改善孩子的生活,但必须适可而止,在生活上对子女要有所节制,那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现代的孩子仿佛天天都过年,因而他已无法学尝到真正过年的甜蜜。""现代的孩子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因而他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
3.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
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他要通过各种方式想着或实施着让孩子能够体验贫困,让孩子到乡村参加乡村劳动;另一方面,又会为他洗脸、系鞋带。一方面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现代的孩子过多地享用和获取,他的性格中将缺少坚毅与创造力。"从小的范围看,的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胖墩儿",却无法让他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承担社会责任的"巨人",是对孩子一生的极端不负责任。从大的范围讲,这样培养出来的社会极端利已主义者将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灾难。很难设想一个人人都只知"索取"和"享乐"的社会,那是怎样一种情境。
4.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对亲子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她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测试家庭亲子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主,父与母人数分别达70%和80%,过分溺爱的父与母人数分别达到40%和60%。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爱护倍加,假使子女要天上的星星,家长也会搬梯子去摘;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向极端,对父母*起了罪恶的屠刀。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万万不可再做好心的坏事,不能一味地指责、训诫孩子,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自己教出来的。
5.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导致了许多人思想上的非模糊,致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家长都将自己摆在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霆;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孩子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日记等。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残留着"孩子是私有财产"的封建宗法观念,他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
6.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都对考试的成绩特别关心,导致许多人在家庭教育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使许多孩子在"心理断乳期""人格成长危险期"中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导致了许多令人不堪回首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7.在个性发展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切实地感到人才的重要。家长渴望孩子成材,却对成就什么样的材及怎能样成材,缺少科学的把握。于是人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主观臆测,为子女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有的认为音乐时髦,就强迫孩子练习钢琴,参加五花八门的音乐培训班;有的认为美术市场看好,就为孩子购买画板和颜料;有的认为跳舞对孩子有用,就陪孩子练;有人认为理料前途好,就硬逼着孩子去学理科……如果家长的这种选择,符合孩子的志趣,那当然是好事,自然会促进孩子在其感兴趣的爱好方面,会有长足的发展。可现在却让不敢苟同,其中许多家长的"发展"计划都是违背孩子志趣的,这种"发展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家庭教育中都有什么现象?给予心理学上。

8. 中国家庭教育比较权威的老师有哪些啊?

陈一筠老师:
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世界政治所、苏联东欧所、社会学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国外社会学》主编。2000年12月从社会科学院退休,全力从事学术团体的社会工作。主要学术专长是家庭社会学与婚姻资询,现从事婚姻家庭社会学与妇女问题研究
李兆良:
真正好家庭幸福教育专家讲师、指导师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研究员、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讲师、全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妇联特聘家庭教育专家 经常受邀到中小学校、幼儿园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连续多年受邀天津市市级家庭教育咨询会特聘专家,并多次在社区、学校、电台、电视台做讲座,获得普遍好评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更多]
陈秀茹:真正好家庭幸福教育机构"特邀专家,1972年9月出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吉林大学任教,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文化与认知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合作导师,彭凯平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承担多门心理学课程讲授任务,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咨询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美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截止到目前,已在《医学与社会》、《医学与哲学》、《中国公共卫生》、《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全科医生》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王占伟:
从事家庭教育多年,励心研究,创建了家庭教育理论"柒和关系系统"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七大关系中阐述了新的处世关系哲学。 济南电视台《我能赢》栏目的特邀嘉宾及中国培训网的金牌讲师,同时为今日英才、太任、前沿讲座、统一、新格、匹克集团、101远程教育网、安徽书商协会、新华保险江西分公司、万泽集团、天津鸿瑞国际、亚太金融论坛等多家企业提供过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