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的现状

2024-05-10

1. 社会保险的现状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累计中断缴社保的人有3800万,占城镇职工参保的一成还多,外来务工人员中断社保的问题却非常凸显。个人一旦中断社保,根据各地的不同政策,买房买车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表面上来看,中断社保纯属个人行为,但影响的却是整个社保体系。 2015年,新年伊始,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纷纷上浮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有所上涨。 2015年8月底,社保第三方专业机构“51社保”发布2015《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企业参保基数合规率为38.34%。也就是说,仍有接近62%的企业未按照职工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其中24%的企业统一按最低基数缴费。

社会保险的现状

2. 我国社会保险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虽然其数量已占大陆保险公司总数的56.7%,但它们100%分布在沿海与发达城市,又没有遍布的分支机构,所以其市场份额仅占0.69%。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程序正式批准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仅9家、经纪公司3家。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直接保险市场的建设,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导致国内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分保计划安排不当经常造成损失;同业间信任不足,再保险行为不规范,外币保险业务过份地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对保险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现在我国社会保险发展现状是怎样?越详细越好!!

我国社会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项内容。其中社会保险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的政策依据:
        养老保险:《关于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7国发26号)
        医疗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12国发44号)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条例》(1999.1国务院159号令)
        工伤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66}号)
        生育保险:《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
        一. 我国社会保险的进展情况
        1.养老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各类从业人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不含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制度模式:现收现付(统筹基金)+部分积累(个人帐户)
        缴 费:20%(单位工资总额)+8%(本人工资)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职工总数:13016万人
        其中:在职职工:9954万人;离退休人员:3062万人;负担比:2.98:1
        全国平均费率:26.4%
        其中:用人单位:20.99%;个人5.41%
        2000年1-9月份:
        基金收入:1571亿元.基金支出:1544亿元.当期结余: 27亿元
        累计结余: 769.6亿元.养老金替代率:86.2%.按时足额发放率:99.1%
        2000年11月底:
        社会化发放人数:2634万人;社会化发放率:89.5%
        2.失业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
        缴 费:2%(单位工资总额)+1%(本人工资)
        待遇给付:职工失业后,可享受12-24个月的失业救济。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人数:10188万人
        其中:企业8442万人.事业1658万人
        应征基金78.64亿元,实收58.73亿元,收缴率74.68%
        登记失业人数575万人,失业率3.1%
        3.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
        制度模式:社会统筹+个人帐户
        缴 费:6%左右(单位工资总额)+2%(本人工资)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人数:1902.6万人
        其中:统帐结合995.9万人
        大病统筹906.9万人
        进展:(2000年1-9月份)
        统帐结合:基金应收45亿元,实收37亿元
        缴费基数人均482元/月
        大病统筹:基金应收28.3亿元,实收21亿元
        缴费基数人均415元/月.支出17.4亿元,结余3.6亿元。
        4.工伤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单位的全体职工。
        制度模式:现收现付
        缴 费:1%(企业工资总额)
        差别费率:行业工伤事故及职业病风险程度的高低
        费率 
        浮动费率:安全生产情况
        进 展:(截止到2000年9月底)
        参统企业职工4129万人,比99年底增加169万人;平均费率:0.8%
        13万人享受待遇,未参统企业仍实行。
        5.生育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单位的全部职工。
        制度模式:现收现付
        缴 费:不超过工资总额1%(参保企业)
        待遇给付:
        孕产期医疗费用: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以及合并症.并发症费用
        产假期间的生活津贴:按上年度平均工资100%发放。
        进 展:(截止2000年9月底)
        参保职工2955万人,有20万人享受保险待遇。
        全国平均费率:0.66%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险面临的问题
        1. 保障水平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职工承受能力有差距
        a.企业社会保险成本分析:
        企业社会保险支出构成
        6% 20% 2% 1.5% 4% 4%
        医疗 养老 失业 工伤生育 医疗补充 养老补充
        总计37.5%。结论:企业成本加大,负担加重
        b.个人缴费分析:
        个 人 缴 费
        1% 8% 2%
        失业 养老 医疗
        总计11%。结论:个人负担比例高
        c.保障水平
        月平均养老金538元/人;月平均缴费工资623元/人
        养老金替代率:86.4%,世界最高
        其中: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八个省超过100%
        由此形成提前退休比率达30%-33%。
        2. 政策不完善,制度尚待规范
        a.养老保险:
        ●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结合
        社会统筹基金+个人帐户基金
        全部用于发放养老金年缺口300亿元
        ●企业负担重
        设计缺陷:个人帐户=个人缴费部分8%+企业缴费部分(3%)
        现实情况:个人帐户=个人缴费部分(5%)+企业缴费部分(6%)
        ●提前退休
        ――病退
        ――特殊工种1836种,各行业自行规定没有规范
        ――已破产――纺织压锭
        ●余命计算
        方案设计余命以10年计算;退休年龄:女50岁(干部55岁),男(60岁)
        但以大连测算为例:男女混合平均余命为17.55年,平均退休年龄62.5岁,寿命73岁
        b.医疗保险:
        统筹起付标准(起付线):社平工资的10%左右(金额或比例),相当于一个月工资
        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社平工资的4倍左右(保险有限责任)(2.5~5.5万元)
        ●结论:大病风险无法抵御
        ●待遇水平:与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相比,水平下降较大
        3. 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用工不规范
        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劳动关系,规范用工制度←→社会保险关系用工
        合同工
        用工 
        季节工
        非合同工 农民工
        外来工
        用工不规范:无劳动合同,不缴费
        4. 基金支撑能力薄弱
        ● 无积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保险制度建立,无积累,以代际为主支付养老金 
        ● 欠费严重:养老保险欠费:398亿元,涉及1/5企业
        失业保险欠费:67亿元;医疗保险欠费:20亿元
        ● 替代率高:养老保险年缺口300多亿元,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超过20个省
        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支付困难
        ● 风险预测和抵御能力差
        5. 保险层次单一,多层次社会保险有待完善
        养老保险:仅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仅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企业补充保险制度没有建立,不能满足需要
        6. 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缺乏法律依据支持
        依法参保:目前,社会保险的强制特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缺乏法律依据。
        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及补缴欠费:对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难以及时.准确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企业的自觉性,缺乏强制手段。
        基本管理:基金运营.基金流失
        7. 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体制:费率差别较大(最高为36%);统筹层次参差不齐;基金运营渠道单一,调拨.划转不顺畅;不同统筹地区待遇标准差别较大;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仅统筹地区内可以转移,统筹地区之间无法转移(缴费年限计算.视同缴费.个人帐户为空帐)
        管理手段:业务量大,并且要求准确性.及时性;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造成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信息化管理还有待完善。
        8. 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制度推行难度大
        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险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对社会保险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的密切联系认识不足。
        企业:对社会保险的强制特性及其分配机制不理解
        个人:不清楚社会保险与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 采取的对策
        1. 国务院已确定在辽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
        ● 调整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职工个人缴费比例8%,全部计入个人帐户,企业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帐户,实帐运行――增加积累,减轻企业负担,计发与个人缴费挂钩。
        ――由现行的“三条保障线” 向“两条保障线” 并轨
        ――各地也要选择一个县(市)进行试点
        ● 目的:改变模式上的缺陷
        2. 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资金来源多元化:确保主渠道: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缴率。
        政府分配: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
        探索基金运营渠道:国有资产变现.发行彩票等等
        保障制度规范化:规范和加强制度建设,适应逐步发展的社会保险需要
        管理服务社会化:养老保险: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
        3. 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探索基金运营渠道
        一方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收缴率,统筹层次
        (1)在城镇强制推行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对象:全覆盖)
        (2)规范和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统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调节功能。
        另一方面,开拓资金渠道,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基金
        (1) 建立社会保障国家预算,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占财政预算的15-20%)
        (2) 将征收利息税.遗产税的收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 通过回购.配售等形式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国有股减持.债转股)
        (4) 探索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保值增值渠道,成立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对个人帐户基金管理运营
        4. 规范用工.分配制度,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用工:从机制上解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建立的问题。
        即:建立劳动关系→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享受待遇
        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就业:
        ● 围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广开就业门路(如社区就业)
        ● 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 全面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5.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要同步推进
        打破垄断,建立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和药品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
        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分担机制
        ● 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
        ● 药品流通领域去掉“虚高“价,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
        6.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立法:修改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劳动合同法》。政府部门,包括审计.工会财政.经贸.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制定.完善相关法规。
        执法:审计署2000年对14个省69户企业进行稽核.审计。
        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
        7.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全国信息系统建设,核心平台推广,地方计算机管理。
        风险预测 业务流程
        ↘ ↙
        计算机管理 
        ↗ ↑ ↖
        决策依据 定期评价 统计汇总
        8. 推动多层次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强制推行,政府行为
        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 由企业效益决定,目前的统筹外补贴,企业行为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保险、高收入者,个人行为
        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目标:第一支柱做到全覆盖
        第二支柱,即统筹外养老金向补充养老保险过渡,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保险
        9 . 加强宣传,增加透明度,提高全社会的认识
        针对性:政府.企业.个人
        社会保险意义的宣传.政策的宣传及信息反馈。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医疗费用支付 查询服务 
        失业人员救济金领取 投诉
        最低生活保障线 举报
        统筹地区按月公布养老金发放情况

现在我国社会保险发展现状是怎样?越详细越好!!

4.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都有什么啊

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所以社会保险就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项内容。用人单位应该对五项内容缴费由单位负担部分的缴费,个人只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项缴纳个人应缴费部分。

5.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本文已作为国际经济学作业上交至导师处作者地址: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4级经济学类邮编:450001摘要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时提出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保险业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潜力对策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中国保险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业务快速发展。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即每个公民的平均保费),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5、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就以下几个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0%左右。而我国2000年的保险深度为1.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中国的107倍,日本是中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3、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必须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保险市场体系化。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2.经营业务专业化。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3.市场竞争有序化。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代理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4.保险产品品格化。在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5.保险制度创新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经营管理集约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保险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7.行业发展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8.从业人员专业化。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下,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适应国内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保师、核赔师、精算师、专业人才,更要培养精通国际保险惯例、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中国保险业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保险企业保费利润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费外流。尽管1995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中国境地内的保险公司办理”,但实际操作时,难度比较大。目前保险监管部门要求外资保险公司自留保费不低于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费可以由外资历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3、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资保险公司客观上有着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目前尽管在业务经营范围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分之一,但在开放区域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4、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厚的条件,会造成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二)从影响保险业的发展的诸因素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保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消费品必然会逐步伴随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保险业必将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不断增加。在当代世界经济活动中,保险业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加。保险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生存空间,实现保险业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化。3、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转型时期,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围呈日趋增长和扩大的趋势。各种意外事故屡屡发生,天灾人祸不期而至,这就为拓展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为保险人员推销保险,开拓业务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保险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三、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对策面对中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考虑以下对策:(一)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封闭,二是垄断。针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加快对国内保险市场开放的步伐,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保险机制,打破封闭垄断的市场格局,放开内资保险市场,大胆的让现有保险公司都加入竞争行列,实现保险市场的充分有序竞争,并充分发展。(二)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进一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我国现行的保险公司税收标准是按照保费收入每年上缴8%的营业税、33%的所得税和15%的调节税。我国财政对保险公司实行揽底课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的积累,从而影响保险偿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给予外资保险公司超过国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会使中外保险公司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以上都需要国家从政策上予以探讨研究。(三)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保险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内资保险公司在人事、财务等的管理上基本是旧的管理体制。由于体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还不能与外资公司相比。因此要通过改革,克服内资保险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使内资公司尽快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尽快健全和发展有利于内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拓宽国内保险业经营渠道,壮大内资公司资本实力,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内资保险公司改革的同时,使之在公司结构和保险业务运作上尽快的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竞争。(四)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全新的保险经营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实力和国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险公司,内资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效益成本的经营思想,建立适应未来保险市场的内控机制,特别对承保质量、管理效率、防范风险能力、规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实行严格管理。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苦练内功,提高风险管理及技术水平。要转变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以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探索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办惯例,侧重培育中介机构和利用中介机构展业。以提高保险服务质量为手段,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国家应从政策上对民族保险公司进行扶持,在来源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强其综合实力。(五)积极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保险技术创新是就保险业的业务经营上,所进行的种种富于开拓性、创造性的变革。主要包括险种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创新等多方面。保险技术创新有利于缩小民族保险业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差距,带动保险业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使我们在未来的保险市场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险种创新而言,我们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全力开拓新险种。如分红保险、变额保险、单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险。其次,就营销方式而言,可以学习借鉴外国保险业的经营经验,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大力发展新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尽早为开展网络保险做好铺垫。将发展网上保险作为21世纪的战略举措,为占领网上市场做好积极铺垫。(六)加快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保险业除了要注意筑巢引凤,通过尊重、优待政策来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与此同时,要注意培育企业文化的氛围,创造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环境,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险法规,强化市场监督保证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做到监督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同时,要加快制定入前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险法》,对内外保险公司应实行统一监督,在监督目标、指标、手段上应避免双重标准,切实有发挥国家保险监督的职能作用。参考文献:1.乔桂明:《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012.3.魏华林、俞自由、郭杨: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及其监管。《保险研究》,1998(7)、(8)、(9)作者地址: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4级经济学类邮编:450001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现状

6.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是什么?


7.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什么样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强制建立的基本保障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逐步覆盖全体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国家积极推动其他保障形式的发展,力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扩展资料:
制约因素特点: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经济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经济因素决定社会保障制度与水平;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其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政治、社会结构。
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会产生影响。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使得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
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也产生影响,例如,我国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
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浪潮的来临,社会保障水平将不可避免地抬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什么样的

8. 我国社会保险发展趋势是什么?

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7%,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保险密度约为165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因此,深度挖掘保险资源,加快保险服务业的改革发展,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安全保障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快保险业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对完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保险业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民众参加商业养老、健康等保险,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