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一箭射杀了张辽?晚年拥兵自重的丁奉结局如何?

2024-05-16

1. 丁奉一箭射杀了张辽?晚年拥兵自重的丁奉结局如何?

张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名将之一,同时也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的后人。早期在雁门任职郡守,后来又先后跟随董卓、吕布等人奔赴战场。在跟从多位将领的征途中,张辽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



吕布死后,张辽率领手下归降于曹操。后来张辽和关羽一起击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军队,为曹魏政权立下了大功,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围。随曹操征战山东,讨伐袁谭,平定辽东,张辽的一生几乎都在战场上度过。
公元215年,张辽奉命驻守合肥,孙权乘着曹操在汉中征战的机会,领着十万士兵来进攻安徽。张辽手下的将士在孙权看来不过是九牛一毛,在他看来夺取城池自然也是势在必得。然而张辽带领800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将士一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杀敌无数,甚至冲到了孙权的帅旗跟前。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
这一壮举让孙权和他的部下大惊失色,皆以为合肥城中将士众多,因此只能先撤退。经过多方查验,才发现张辽手下不过几百人,孙权不甘心就这么败走,再一次派兵攻城。尽管孙权的士兵将张辽等人团团围住,但张辽依旧面不改色,数次杀出重围,有势如破竹之势。



十几天过去了,孙权还是没有取得丝毫优势,反而弄得战士疲惫不堪,粮草也快要见底。迫于无奈他只能下令撤退。此时张辽却乘胜追击,打的孙权措手不及。这一战,张辽名声大噪,也让天下人感受到了魏军的雄风。曹操听说以后,非常欣赏张辽的胆识和谋略,因此封他为征东将军。
文远英才世间稀,吴侯惶惶跳乌溪,江东儿郎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
丁奉,同样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归属于孙吴麾下。丁奉年少时就骁勇善战,但是早期的他只是吴国的一名小将。
吴国文臣武将众多,人才辈出,周瑜、甘宁等都是这一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后世也有人将丁奉徐盛二人比作孙吴的哼哈二将,意思是他们在南征北战时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而已。但是历史上的丁奉,并没有这么无能。



到了吴国后期,丁奉几乎成为了国家砥柱。孙亮当权时期,孙綝升为大将军,孙綝蛮横专断,欺压当时年纪尚小的君主。后来甚至擅自做主废除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孙綝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自己独揽大权,他自任为丞相,还兼顾着荆州的统治权。
丁奉眼见国家都要被孙綝掌控,于是联合张布设计捉拿孙綝。孙綝兄弟二人在朝堂之上被三十将士团团围住,后来又被斩杀于市集。丁奉为孙氏政权肃清朝纲,帮助孙休收回皇权,在吴国一时间被奉为国家砥柱。



“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
——张布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都很熟悉。罗贯中在书中也将张辽和丁奉两员大将刻画的栩栩如生。
但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记载,一次战役中,彪将丁奉追击曹丕,张辽见状立刻骑马上前搭救,但不慎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所幸被徐晃所救,最终共同护送曹丕逃走。这场战役中,魏军损失惨重,折损了许多士兵。
孙韶、丁奉缴获马匹,车仗,船只,兵器数量甚多,吴军的统帅徐盛获得首功,受到吴王很丰厚的奖赏。并且张辽回到许昌后,因为流血过多不治身亡 。然而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正史《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公元222年,张辽在击退孙权麾下大将吕范之后,得了治不好的病,最后病死在江都,曹丕知晓后悲伤不已,追封张辽谥号为刚候。
而丁奉一生数次北上征战,先后侍奉了吴国四位君主,可以说丁奉见证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兴衰历史。孙休病逝后他又拥立孙皓当皇帝,这时期丁奉又被接连升为右大司马和左师军。但是年迈的丁奉开始拥功自重,多次征战也未取得胜利。孙皓勃然大怒,以丁奉无功而返定罪。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所以说张辽被丁奉射杀是并不靠谱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割据混战斗争的历史回顾,但是毕竟作者也没有亲身经历三国鼎立的时代,所以小说中的内容大多是根据作者参考古籍或者从民间传说收集而成。
如果我们深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元末明初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百姓流离失所。罗贯中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人民疾苦。他撰写这篇历史小说的时候其实是蕴含了大量个人的英雄主义情节的。他希望在社会动荡之时总有英雄豪杰愤起,为百姓创造和平安定的生活。
因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到关于张辽和丁奉的死因时,给他们赋予了更加强烈的英雄色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更应参考史实,不可一味全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贯穿于整部《三国演义》当中,但是真实历史上不一定所有英雄都是壮烈牺牲的,张辽和丁奉虽然都是病逝,并不是像传说当中那样轰轰烈烈的死去。但是他们在三国时期都为自己的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都应该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豪杰。

丁奉一箭射杀了张辽?晚年拥兵自重的丁奉结局如何?

2. 拥兵自重的名将丁奉在一箭射杀了张辽以后,是什么结局

太史慈是东吴大将,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曾在神亭岭大战小霸王孙策,不落下风,两个人大战上百回合,谁也奈何不了谁,由此,太史慈名声大振,相当于是东吴武将的标杆式人物。
本文只讨论演义。
然而,太史慈最终却中了张辽之计,被张辽射死,一代名将,中箭身亡,非常可惜。



张辽呢,也没落好下场,虽然武艺高强,和太史慈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靠着计谋射死了太史慈,他最终也死于箭下,被东吴大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去后身亡。
看来,名将都躲不开箭,还有张郃被诸葛亮射死,徐晃被孟达一箭爆头,回营后即死。
那么,张辽和太史慈虽然打成了平手,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
太史慈和张辽交手,在演义五十三回,张辽要挑战孙权,孙权准备亲自应战,但是,太史慈在旁边,怎么能让老大亲自上阵呢?再说了,真要动手,孙权肯定不是张辽的对手,说不定连命都没了,于是,太史慈出战,和张辽大战起来,两个人棋逢对手,未能分出胜负。



最终,张辽用计,将太史慈诱骗进入合肥城中,然后乱箭齐发,太史慈一马当先,身中数箭,陆逊和董袭杀出,救了太史慈,太史慈回去后不久,伤重身亡,临死前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正史记载为: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年仅四十一岁。
再看张辽,张辽和太史慈打成了平手,在官渡之战时,张辽还曾和张郃五十合战平,因此,张辽的武艺也非常了得。
不过,张辽射死了太史慈,自己也没得好结果,最终也死于箭下。
在演义八十六回,张辽随同曹丕伐吴,被东吴大将徐盛用芦苇假人吓退。曹丕退军时,东吴大将丁奉追来,张辽见此情况,为了保护曹丕,立即出马应战,谁知,丁奉二话不说,张弓一箭,正射中张辽的腰部,张辽中箭后,失去了战斗力,这时,徐晃上前救了张辽,迅速撤退,等张辽回到许昌,箭伤发作而亡。



那么,比较太史慈和张辽,两个人究竟谁更厉害一些?我个人偏向于太史慈,太史慈的巅峰是战平了小霸王孙策,一生基本也没输过,因此,实力不低。
而张辽虽然战平了太史慈,但是,张辽居然和东吴大将凌统五十合战平,凌统的武力,肯定比不上太史慈,别说太史慈,连甘宁也比不上,而张辽居然连凌统都拿不下,因此,以此判断,太史慈要强于张辽。






3. 拥兵自重的名将丁奉在一箭射杀了张辽以后,是什么结局?

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中最出色的一位,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合肥用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带领的十万大军,还差点搞死孙权。


在演义中,张辽是被东吴名将丁奉所射杀。曹丕上台以后,打算也要向他学习,成为当时文治武功第一人。所以曹丕准备御驾亲征东吴,可是曹丕在军事上的能力跟曹操不是差了一星半点,连曹操都拿不下的东吴,曹丕就能顷刻间击败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曹丕大军在进攻东吴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东吴名将徐盛的陷阱。这个时候曹丕在慌乱之中,差点就被人给杀掉了。徐盛带人乘胜追击之下,张辽只能在曹丕身旁保护,毕竟老大是最重要的。
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三国演义》结果这个时候丁奉弯弓搭箭对准曹丕,而张辽为了保护曹丕,不幸腰部中箭。可怜的张辽在回去许昌以后,腰部的伤势日趋严重,最终不治而亡。
所以在演义中丁奉确实射杀了张辽,这算是为了给曾经被张辽射杀的东吴大将太史慈报仇雪恨了。而且也为落下孙十万之名的孙权洗刷了耻辱。




在现实中,张辽却是因为病重而亡,跟丁奉无关。
张辽镇守合肥一直都是孙权难以北上夺取徐州的关键,那场逍遥津大战,使得孙权落下了心病,他认为有张辽在,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北伐成功。
不过张辽也有老的一天,他可是跟曹操一个辈分的人,要比孙权年长得多。所以晚年的张辽被曹丕调回雍丘,可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曹丕心里就比较慌了,因为曹魏没有张辽这位猛将的话,对曹魏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曹丕听闻张辽生病以后,非常着急,立刻吩咐太医前往张辽处为他诊脉。可惜张辽身上的病,应该是因为常年在外打仗,所受到的劳损所致。所以压根就没得治,曹丕将张辽接到自己住的地方,亲自探望,甚至每天都送好吃的给张辽,让他好好将息身体。
这么调理了一阵子以后,张辽的身体稍微有了一些好转,便重新回到军营。这个时候的孙权又打算与曹魏打一仗,可是他发现张辽居然到了海陵地区,无奈之下,孙权只好打消了这次的进攻。
张辽虽然回来了,但是他的身体确实很差了,可能辞别曹丕也是因为不想让曹丕太伤心。所以不久之后张辽在江都病逝。不过张辽死后,也没见孙权对曹魏有什么大动作,所以说张辽只是孙权不想北伐的借口罢了。


丁奉是东吴四朝元老,晚年功高盖主。我们压根就不知道丁奉到底活了多少岁,早在孙权上位的时候,丁奉就已经因为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一直到了孙皓当了皇帝不久,丁奉才去世。
所以丁奉出现的时候,就是一位猛将,一直猛到了去世。他历经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皇帝,可谓是东吴帝国中资格最老的一位。
资格越老,地位也就越高,每一位皇帝上位以后,都需要依仗丁奉。尤其是孙休上台以后,权臣孙綝弄权,几乎要颠覆孙家政权。结果在丁奉的支持下,一举拿下了权臣孙綝,从而恢复了孙休的权力。从而丁奉被孙休封为大将军,掌握全国军务。
从这个时候开始丁奉不再是跟甘宁凌统那样的猛将一样的将领了,他成了周瑜、陆逊这一类的顶级将帅。那丁奉这个时候肯定是膨胀了啊,手握大权的时候自然是会膨胀的。
孙休去世以后,丁奉依旧掌握重权,在他支持下,乌程侯孙皓上台成为东吴最后一位皇帝。这个时候的丁奉一直打算北伐,可是连续几次都遭到重创。无奈之下的丁奉,只好撤军,不久便病死了。


结局:丁奉去世以后,家族遭到清算,还不是他本人造的孽。自古以来,除了诸葛亮以外,没有篡位的权臣都没有好下场。汉朝的霍光、明朝的张居正,哪一个不是在死后被抄家灭族的?丁奉也不例外,在孙休孙皓时期,他已经成了正儿八经的权臣,手握朝中大权,甚至会威胁到皇权。
吴孙皓宝鼎元年,野豕入右大司马丁奉营,此豕祸也。后奉见遣攻谷阳,无功而反。皓怒,斩其导军。及举大众北出,奉及万彧等相谓曰:“若至华里,不得不各自还也。”此谋泄,奉时虽已死,皓追讨谷阳事,杀其子温,家属皆远徙,豕祸之应也。---《晋书》他跟诸葛亮类似的是,他也想着北伐,可是实力撑不起他的野心,这是真的。丁奉的北伐从来没有成功过,如果他成功了,还会将孙皓放在眼里吗?这一点我表示怀疑。
所以早在丁奉活着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他专权的坏话,等到他死了以后,儿子就被杀掉了,家里人全部被流放到外地,可见孙皓也非常讨厌这位专横的权臣。

拥兵自重的名将丁奉在一箭射杀了张辽以后,是什么结局?

4. 一箭射死张辽的丁奉晚年是如何度过的,最后是怎么死的?

根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记载,一次战役中,彪将丁奉追击曹丕,张辽见状立刻骑马上前搭救,但不慎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所幸被徐晃所救,最终共同护送曹丕逃走。这场战役中,魏军损失惨重,折损了许多士兵。

孙韶、丁奉缴获马匹,车仗,船只,兵器数量甚多,吴军的统帅徐盛获得首功,受到吴王很丰厚的奖赏。并且张辽回到许昌后,因为流血过多不治身亡 。然而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正史《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公元222年,张辽在击退孙权麾下大将吕范之后,得了治不好的病,最后病死在江都,曹丕知晓后悲伤不已,追封张辽谥号为刚候。

而丁奉一生数次北上征战,先后侍奉了吴国四位君主,可以说丁奉见证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兴衰历史。孙休病逝后他又拥立孙皓当皇帝,这时期丁奉又被接连升为右大司马和左师军。但是年迈的丁奉开始拥功自重,多次征战也未取得胜利。孙皓勃然大怒,以丁奉无功而返定罪。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如果我们深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元末明初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百姓流离失所。罗贯中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人民疾苦。他撰写这篇历史小说的时候其实是蕴含了大量个人的英雄主义情节的。他希望在社会动荡之时总有英雄豪杰愤起,为百姓创造和平安定的生活。
因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到关于张辽和丁奉的死因时,给他们赋予了更加强烈的英雄色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更应参考史实,不可一味全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贯穿于整部《三国演义》当中,但是真实历史上不一定所有英雄都是壮烈牺牲的,张辽和丁奉虽然都是病逝,并不是像传说当中那样轰轰烈烈的死去。但是他们在三国时期都为自己的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都应该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豪杰。

5.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杀了,丁奉最后的结局怎样?

张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名将之一,同时也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的后人。早期在雁门任职郡守,后来又先后跟随董卓、吕布等人奔赴战场。在跟从多位将领的征途中,张辽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

吕布死后,张辽率领手下归降于曹操。后来张辽和关羽一起击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军队,为曹魏政权立下了大功,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围。随曹操征战山东,讨伐袁谭,平定辽东,张辽的一生几乎都在战场上度过。
公元215年,张辽奉命驻守合肥,孙权乘着曹操在汉中征战的机会,领着十万士兵来进攻安徽。张辽手下的将士在孙权看来不过是九牛一毛,在他看来夺取城池自然也是势在必得。然而张辽带领800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将士一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杀敌无数,甚至冲到了孙权的帅旗跟前。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
这一壮举让孙权和他的部下大惊失色,皆以为合肥城中将士众多,因此只能先撤退。经过多方查验,才发现张辽手下不过几百人,孙权不甘心就这么败走,再一次派兵攻城。尽管孙权的士兵将张辽等人团团围住,但张辽依旧面不改色,数次杀出重围,有势如破竹之势。

十几天过去了,孙权还是没有取得丝毫优势,反而弄得战士疲惫不堪,粮草也快要见底。迫于无奈他只能下令撤退。此时张辽却乘胜追击,打的孙权措手不及。这一战,张辽名声大噪,也让天下人感受到了魏军的雄风。曹操听说以后,非常欣赏张辽的胆识和谋略,因此封他为征东将军。
文远英才世间稀,吴侯惶惶跳乌溪,江东儿郎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
丁奉,同样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归属于孙吴麾下。丁奉年少时就骁勇善战,但是早期的他只是吴国的一名小将。
吴国文臣武将众多,人才辈出,周瑜、甘宁等都是这一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后世也有人将丁奉徐盛二人比作孙吴的哼哈二将,意思是他们在南征北战时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而已。但是历史上的丁奉,并没有这么无能。

到了吴国后期,丁奉几乎成为了国家砥柱。孙亮当权时期,孙綝升为大将军,孙綝蛮横专断,欺压当时年纪尚小的君主。后来甚至擅自做主废除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孙綝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自己独揽大权,他自任为丞相,还兼顾着荆州的统治权。
丁奉眼见国家都要被孙綝掌控,于是联合张布设计捉拿孙綝。孙綝兄弟二人在朝堂之上被三十将士团团围住,后来又被斩杀于市集。丁奉为孙氏政权肃清朝纲,帮助孙休收回皇权,在吴国一时间被奉为国家砥柱。

“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
——张布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都很熟悉。罗贯中在书中也将张辽和丁奉两员大将刻画的栩栩如生。
但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记载,一次战役中,彪将丁奉追击曹丕,张辽见状立刻骑马上前搭救,但不慎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所幸被徐晃所救,最终共同护送曹丕逃走。这场战役中,魏军损失惨重,折损了许多士兵。
孙韶、丁奉缴获马匹,车仗,船只,兵器数量甚多,吴军的统帅徐盛获得首功,受到吴王很丰厚的奖赏。并且张辽回到许昌后,因为流血过多不治身亡 。然而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正史《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公元222年,张辽在击退孙权麾下大将吕范之后,得了治不好的病,最后病死在江都,曹丕知晓后悲伤不已,追封张辽谥号为刚候。
而丁奉一生数次北上征战,先后侍奉了吴国四位君主,可以说丁奉见证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兴衰历史。孙休病逝后他又拥立孙皓当皇帝,这时期丁奉又被接连升为右大司马和左师军。但是年迈的丁奉开始拥功自重,多次征战也未取得胜利。孙皓勃然大怒,以丁奉无功而返定罪。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所以说张辽被丁奉射杀是并不靠谱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割据混战斗争的历史回顾,但是毕竟作者也没有亲身经历三国鼎立的时代,所以小说中的内容大多是根据作者参考古籍或者从民间传说收集而成。
如果我们深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元末明初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百姓流离失所。罗贯中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人民疾苦。他撰写这篇历史小说的时候其实是蕴含了大量个人的英雄主义情节的。他希望在社会动荡之时总有英雄豪杰愤起,为百姓创造和平安定的生活。
因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到关于张辽和丁奉的死因时,给他们赋予了更加强烈的英雄色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更应参考史实,不可一味全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贯穿于整部《三国演义》当中,但是真实历史上不一定所有英雄都是壮烈牺牲的,张辽和丁奉虽然都是病逝,并不是像传说当中那样轰轰烈烈的死去。但是他们在三国时期都为自己的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都应该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豪杰。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杀了,丁奉最后的结局怎样?

6. 曾经一箭射死张辽的丁奉,最后结局是怎么样的?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之一,也是聂壹的后人。早期在雁门任职郡守,后来又先后跟随董卓等人去了战场。张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但是最后被丁奉射死,当然,丁奉最后也去世了,但是不是因为战争。

丁奉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孙吴麾下发展的不错。丁奉年少时就骁勇善战,但是早期他只是吴国的小将。后世也有人将丁奉、徐盛二人比作孙吴的哼哈二将,他们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而已。但是历史上的丁奉,并没有这么无能。

丁奉在后期几乎成为了东吴的砥柱。孙亮当权时期,孙綝蛮横专断,欺压当时年纪小的君主。后来甚至擅自做主废除孙亮,改立孙休为帝。丁奉联合张布设计捉拿孙綝。孙綝兄弟二人在朝堂之上被三十将士团团围住,后来又被斩杀于市集。丁奉为孙氏政权肃清朝纲,帮助孙休收回皇权。
后来在一次战役中,丁奉追击曹丕,张辽立刻骑马搭救,但不慎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所幸被徐晃所救,护送曹丕逃走。这场战役中,魏军损失惨重,折损了许多士兵。据说张辽回到许昌后,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 。还有种说法,张辽在击退孙权麾下大将吕范之后,得了治不好的病,最后病死了。

丁奉一生数次北上征战,先后侍奉了四位君主,年迈的丁奉开始拥功自重,多次征战没有取得胜利。孙皓勃然大怒,以丁奉无功而返定罪,后来丁奉病逝。
张辽被丁奉射杀的事件其实是并不靠谱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割据混战斗争的历史回顾,但是作者也没经历三国鼎立的时代,所以小说中的内容可能是根据作者参考古籍写出来的。

7. 丁奉晚年拥兵自重,张辽被丁奉一箭射杀了吗?结果如何?

曹魏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曹魏之所以能够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肯定是离不开曹操的唯才是举,当初的曹操发布了求贤令,这让天下的人才纷纷投靠曹魏。正因如此,才奠定了曹魏三国实力最强的根基。
曹魏名将众多,无论是武将还是谋士,曹魏都可以说是三国第一。在武将方面,曹魏有五子良将,五人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人对曹魏的功绩都不可小觑,每一位对曹魏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同时五子良将也代表了曹魏实力最强的五位武将。

张辽肯定是曹操手中的王牌之一,早期在雁门任职郡守,后来又先后跟随董卓、吕布等人奔赴战场。吕布死后,张辽归属了曹操,从此张辽为曹操效力。张辽和关羽一起击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军队,为曹魏政权立下了大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围。

投靠曹操之后,张辽的一生都在战场中度过,公元215年,张辽奉命驻守合肥,孙权乘着曹操在汉中征战的机会,领着十万士兵来进攻安徽。从此之后,张辽开启了更为紧密的征战路程。面对孙权的来袭,张辽带领800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将士一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杀敌无数。

最为厉害的是,张辽甚至是冲锋到了孙权的帅旗之前。《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对此记载为“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这样的武将让孙权大惊失色,毕竟能够直接冲锋到孙权的帅旗前,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经过多方查验,才发现张辽手下不过几百人,可是此时的孙权已经撤退,知道了张辽手中仅仅数百人后,孙权心有不甘。于是准备再一次发动进攻。尽管孙权的士兵将张辽等人团团围住,但张辽依旧面不改色,数次杀出重围,这样的战绩更是让孙权大惊失色。

这一战打得孙权大惊失色,由此让张辽一战成名。从此之后,曹操开始重用张辽,正因如此,张辽被封为了征东将军。丁奉,同样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归属于孙吴麾下。小说中的丁奉是非常差劲的,但是历史上的丁奉可不是这样的。

东吴后期,丁奉几乎成为了顶梁柱。孙亮当权时期,孙綝升为大将军,孙綝蛮横专断,欺压当时年纪尚小的君主。此时的孙綝大有掌管东吴的趋势,此时的丁奉眼见国家都要被孙綝掌控,于是联合张布设计捉拿孙綝。丁奉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确实是不如张辽的。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公元222年,张辽在击退孙权麾下大将吕范之后,得了治不好的病,最后病死在江都。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与丁奉却不是这样的。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记载,一次战役中,彪将丁奉追击曹丕,张辽见状立刻骑马上前搭救,但不慎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张辽所幸被徐晃所救,最终共同护送曹丕逃走。这场战役中,魏军损失惨重,折损了许多士兵。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并不是正史。
丁奉一生数次北上征战,先后侍奉了东吴四位君主,最终的丁奉可以说是拥兵自重。孙休病逝后他又拥立孙皓当皇帝,这时期丁奉又被接连升为右大司马和左师军。晚年时期的丁奉仍然受到重视,只不过此时的丁奉战绩大不如前了。多次征战未能取得胜利,孙皓勃然大怒,以丁奉无功而返定罪。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丁奉晚年拥兵自重,张辽被丁奉一箭射杀了吗?结果如何?

8.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当时在两个国家对战的时候丁奉成功射伤了张辽,而张辽虽然当时成功脱离战局但是因箭伤复发最终无法治疗而死。而历史上的丁奉最后的结局也非常的悲惨当时他的家属全部被流放。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军队大败只能选择被迫撤退。但是曹操知道当时的北方地盘儿并不能随便丢弃,所以他就把魏国与吴国的交界之处交给了张辽。曹操希望当时张辽能够抵御孙吴的攻打。当时张辽所镇守的地盘正处于合肥一代,由于当时他手中的将士只有几千人所以可以任用的有效兵力并不是太多。要知道当初东吴派领的军队可是有几万人之多。面对作战人数差距如此之大张辽只能硬着头皮打开城门,率领军队与东吴军队作战。

而张辽最终也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和作战才能成功地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的东吴大军。但是当时由于张辽被东吴的大将丁奉射中腰的部位,虽然当时张辽成功地逃了回来但是后来因为箭伤发作只能无奈而死。

而丁奉后来的结局也并不好,当时他虽然成了东吴的顶梁柱,曾经带领手下的军队抵抗魏国军队的进犯,成功保住了当时吴国的安危。但是在丁奉死后东吴的君主却把他的后人都杀死了,并且把他的家属全部流放到边远地区。可以说东吴对待丁奉并不友好。丁奉对吴国可以说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吴国在丁奉死后却这样残忍对待他的族人,这样就有些不太道德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