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2024-05-10

1. 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广泛分享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的经验,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要通过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建设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国际经济协调(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国际会议以及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等方式进行对话协商,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联合调节。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 
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采取的措施主要是:①给出口企业提供减免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出口保险等,目的在于降低出口成本,开拓国外市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②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低利生产贷款,优先供给进口设备,原材料所需外汇,大力引进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建立出口加工区等,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创汇能力

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2. 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政策区别是什么?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广泛分享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的经验,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要通过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建设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国际经济协调(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国际会议以及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等方式进行对话协商,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联合调节。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 
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采取的措施主要是:①给出口企业提供减免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出口保险等,目的在于降低出口成本,开拓国外市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②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低利生产贷款,优先供给进口设备,原材料所需外汇,大力引进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建立出口加工区等,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创汇能力

3.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包括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希望我的回复会帮助到您!【摘要】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包括【提问】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希望我的回复会帮助到您!【回答】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包括

4. 出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

出口替代战略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桥绝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码清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迟消前化的政策。

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在本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过程。在第一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本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扩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此时应当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核隐业的发展。
这一战略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措施:
一是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增加补贴等;
二是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口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等实行减免税、放宽进口配额;
三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加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施这一战略可以通过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一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中。由于国际竞争压力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改宴厅有效的激励,促使国内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济管理、开发新技术、培训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20年来,几乎所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出口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亚洲“四小祥氏龙”、东盟等。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出口导向战略的完美无缺,通过对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与出口的关系比较,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着积累出口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


5. 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差别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发展战略的原因、条件、政策体系、产业的侧重点皆不相同。两种战略各有其优缺点。

 
一、两种经济战略的定义
(一)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两种经济战略的利弊分析
(一)出口导向型
1.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1) 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   
2) 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3) 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
4) 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
2.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   
1) 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命脉易受外国资本操纵。
2) 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
3) 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发展一些产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二)进口替代型
1.  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1) 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国内工业发展政策的独立之星防止国民经济命脉受制于外国资本。
2) 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一国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条件,提高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有效防止了贸易条件恶化。
3) 进口替代战略将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既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渐促进国内工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某些产品的自给自足,又能在摆脱对同类产品过度进口的同时,减少外汇支出。
2.  进口替代战略存在的问题
1) 高贸易保护使进口替代部门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心态和作风金属进步和创新的动力被削弱。
2) 外债风险加大进口替代具有反出口倾向不利于出口部门出口创汇能力低下。
3) 阻隔了本国向外国学习的机会,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四、两种经济战略的条件分析
1.进口替代战略的条件
1) 有起码的工业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2) 有较丰富的资源禀赋使进口替代部门可以靠拼资源消耗而不是技术来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3) 国内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使进口替代部门即使产品的质量较差也能卖个好价钱。
4) 仅仅适合工业化初期。
2.  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
1) 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够引致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2) 国内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各政治集团同心协力能互谅互让相互包容以维持开放政策的可持续性--给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
3) 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实行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也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五、两种经济战略的原因分析
1.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
1)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
2) 民族复兴或振兴心理。
1.出口导向战略实行的原因
1) 外汇紧缺,选择出口导向可以节约外汇。
2) 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资本和技术短缺,内部市场狭小,仅仅依靠国内市场难以有效达到工业化目的,使这些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开放国门大规模的招商引资
3) 国内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低成本在招商引资中富有吸引力,其产品出口也富有竞争力。、
 
六、两种经济战略的政策体系比较
1.进口替代的政策体系
1) 贸易保护政策,这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基本政策,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甚至完全禁止外国某些工业品的进口。
2) 与贸易保护政策相配合,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和高估汇率政策。
3) 为加强国内资金积累,发展中国家在财政、税收、贷款、价格等各个方面给予进口替代工业特殊优惠,以促进这类工业的投资,同时一般对外资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鼓励政策。
2.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体系
1) 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补贴等。
2) 放松外汇管制,拟订合理的汇率,促进出口。
3) 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七、其他不同点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两种战略的差别,在这里我们对这种差别进行具体的论述。我们认为两种战略的主要差别体现在:
1.战略重点不同:进门替代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发展国内替代工业,而出口替代战略则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发展面向出口的产业。
2.战略指导思想不同:进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凡本国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商品,本国都要创造条件大力生产;出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则主要是以比较成本论为基础,大力增加本国优势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3.战略目标不同:进口替代战略的目标是以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出口替代战略的目标则以本国的优势产业为基础,建立起参加国际分工的工业体系。
4.支柱产业的选择不同:进口替代战略一般选择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如钢铁、化学、石油、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出口替代战略则一般选择能充分利用本国的人力和物力,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面向市场不同:在进口替代战略下,生产的目的主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主,所以支柱产业不仅不创汇,而且是大量花汇的产业,在出口替代战略下,支柱产业的生产主要以占领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主,所以支柱产业一般为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或出口导向产业。
 
八、两种战略的联系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是相互排斥的,另一方面这两种战略之间既有一定的转化顺序性、阶段性的一面,又有互补性、关联性、渗透性的一面。一般地说,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都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当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程度,遇到国内市场狭小或其他条件的制约时,才开始实行出口替代战略,而且往往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比较成功的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大都实行得较好。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成熟的进口替代战略是出口替代战略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一般采取二者结合的混合型的战略,但有主次之分,根据国情,有的以进口替代战略为主,出口替代战略为辅,有的则以出口替代战略为主,进口替代战略为辅。

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差别

6. 什么叫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战略

 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进口替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7.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如何选择其贸易政策?

实施进口替代的国家地区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目录 [隐藏]1 概述2 限制条件3 主要缺陷4 实际影响5 发展导向6 相关词条7 参考资料进口替代-概述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
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进口替代-限制条件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进口替代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主要缺陷  进口替代政策必然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为代价,而且由于其降低了该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不够。因此,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并不能长期保持。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加以放弃,转而实行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推行这一政策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积极推行,新独立的许多亚非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把进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途径,一度出现进口替代的高潮。推行这一政策,首先要正确选定作为替代对象的工业品种类,即决定哪些工业作为进口替代工业。一般是选择哪些国内市场虽有需求却经不起外国竞争的工业,然后通过保护措施使这些国内进口竞争工业变为进口替代工业,以加快工业进程。 进口替代-实际影响  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进口替代减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也获得了管理经济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本等。当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时,发达国家也用各种措施破坏或打破关税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所以进口替代战略常常出现无能为力的状态,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它违背了比较利益原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口替代战略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
1970年,利特尔等人考察了巴西、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业化发展经验后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出口、加剧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因此,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开始转向更加开放的贸易战略,特别是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的台湾地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过渡后,采取了不遗余力的出口导向战略。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当时之所以转向外向型经济增长,是因为看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出口导向带动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那以后的20年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在人们心目中,以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发展成了唯一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而进口替代则被看成是一条错误的经济发展道路。无论在经济学界还是在媒体上,都把为促进进口替代而实行的经济政策说成是发展缓慢以致停滞的根源。这样,出口导向是高速经济发展的根源,进口替代则是导致经济发展失败的罪魁祸首,似乎已经成了定论。
而在实际上,这样的一般化结论没有任何靠得住的根据。出口导向战略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能带来比进口替代战略更高的经济增长,对于大国来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更不一定优于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
实际上,最近150年来经济发展失败的外向型经济体有许许多多,实行出口导向而又真正成功地高速发展了经济的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一度取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成功的经济发展。它们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其它国家和地区考虑和借鉴,但是正如国际贸易理论的权威克鲁格曼所指出的,把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归因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并没有充分的依据。东亚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可能另有其根本原因,而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可能是反过来由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的。
把进口替代说成是造成经济停滞和落后的祸害,将外向型经济看成是对外关系上唯一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编造出来的谎言。在编造这种谎言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的副总裁克吕格尔是最细心的一个。她主持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来论证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如何无效率。可是这些项目无论作得如何仔细,也不过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几年间十多个国家的经验资料来立论,而且使用的是不合乎实际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就以这样涉及范围极为有限的材料来否定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本身就是在学术上极不严肃的草率作法。
进口替代的经济效益
真正的历史事实充分肯定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经济强国多多少少都实行过进口替代,进口替代甚至是产业革命的促成者。在19世纪初,英国的棉纺织工业远远落后于印度和中国,但是英国却禁止东方的棉纺织品进口,从而鼓励了本国生产棉纺织品以替代进口。正是在这样繁荣起来的棉纺织业生产中发生了“产业革命”,从而使整个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也使英国成了很长时期中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当今世界的3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 美国、德国和日本,也无一不靠进口替代而致富。
美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分别赶上和超过了英国,从此就成了两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而在它们赶超英国的最关键时期19世纪下半期,它们是两个典型的以进口替代来发展经济的国家。按照刘易斯的估算,在1883年以后的30年间,德国制成品进口的增长慢于制造业的增长,从而在整个时期中都在搞进口替代;而美国19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也靠的是国内需求而非出口的拉动。美国在1873年到1899年间的进口增长率一直远远低于其实际GDP的增长率,原因之一是那些年的美国是一个以高关税保护国内产业的国家,其总体关税率往往在30-40%左右,到1912年还平均为18%。可以说,没有那一时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就不会有今日美国和德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今日世界中的另一个经济大国,日本,是在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通常人们强调日本靠出口导向取得了高速经济成长,却忽略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一直有很强的进口替代因素。日本从来就以国内市场对外不开放著称,直到现在,日本的进口也只占其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进口在最近6年中一直占GDP的20%甚至更多。日本经济的这种不开放必然导致在很多产业中实行进口替代。也正是由于日本一方面致力于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国内实行进口替代,才造成了日本在许多年中出口一直远远大于进口的对外贸易格局。 进口替代-发展导向
中国的进口替代加工基地
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时:在同样的人均生产水平上,一个国家越小,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势必越高。象德国那样大小的国家,其整个对外贸易占GDP的比例在50%以上,但是对欧盟国家的贸易却占了整个对外贸易额的50%多。这样,如果以欧盟为单位计算欧盟对非欧盟的贸易占整个欧盟的GDP的比例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就会降到只有20%多。这个事实说明,一个国家越小,经济上的对外依存度就越高,其经济就越是外向型,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就越是有效率。
但是这个事实也反过来说明,“东亚四小龙”这样小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出口带动完成经济发展,整个中国却不一定能靠同样的作法实现高速经济发展。实际上,一个国家越大,其完成工业化时的内向性程度就越大。英国进行产业革命时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比美国19世纪末超过英国时经济的外向型程度要高,其原因首先在于美国比英国大得多。美国至今仍是发达国家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低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美国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率大大提高,但是现在这个比率也只在25%左右。
更重要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能成功地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了战后最初几十年特殊的国际经济环境。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国家达成了使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共识,各国彼此大大降低贸易壁垒。这种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冲击使国际贸易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在25年中大大快于世界经济增长率。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又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个世界经济的总需求是相对充足的。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落后国家增加出口比较容易,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相对于进口替代战略就有了相当大的优势。
时过境迁,国际经济环境已经与那时大为不同了。现在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已经相当低,更没有多少削减的余地,削减贸易壁垒的锋芒指向的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各经济大国都被严重的财政和社会开支赤字所困,又害怕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不敢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扩大总需求。这两点都使发展中国家不再有很容易地急剧增加出口的国际环境。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已经陷入危机,这其实是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最深层原因。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如何选择其贸易政策?

8. 出口导向型战略的优点是什么?

优势: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的缺陷,允许发展中国家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为出口而进行的制成品生产,需要并刺激了整个经济的高效率,这在一种工业产出是另一种国内工业的投入时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市场的成长,出口制成品的扩张是无限的(而进口替代下则是受限制的)。
缺点:由于来自发达国家已建成的高效率工业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工业可能非常困难;发达国家经常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发展中国家已经或可以很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