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人员诱导客户存款有哪些套路?如何防范存款变理财产品或者保险?

2024-04-29

1. 银行工作人员诱导客户存款有哪些套路?如何防范存款变理财产品或者保险?

银行工作人员营销任务重、压力大,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客户也会表示理解,但是变相套路客户存款就只能是不可原谅的责任了,属于欺骗行为的性质,客户发现被骗就可以找银行协商退款,更可以直接投诉。

银行工作诱导客户的存款套路
一是过分强调收益。理财的目的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取得收益利息,存款之所以是理财人数最多的方式,得益于存款的安全稳定,保本保息,但是存款不是理财收益率最高的理财方式。银行工作人员就一直强调某种理财产品或者某一款保险收益率有多高,和定期存款相比,高出百分之多少,一年收益高多少钱。
二是礼品对比。银行不知道从何时起,刮起来一股礼品风,不送礼品的银行明显得比起送礼品的银行客户少一些,迫使银行礼品统一。银行工作人员有时候就会跟客户打礼品这张牌,如果办存款,可能会得到一袋大米,价值多少钱,如果办理财产品,同样期限可能会得到一个价值更高的锅子,如果办保险还有什么礼品。总之就套路客户往理财保险方面钻。
三是渐进式渗透。第一次客户去存款,可能大堂经理或者工作人员特别热情,先打热情亲情牌,给客户好感;后来发现客户经常来存款,就视为潜在客户,开始介绍一下保险理财产品,试探客户的意愿;一次不行就多次,反复游说,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理财产品和保险的好处,用渐进式、持久战攻坚客户。

客户如何防范存款变其它产品
一是了解存款业务流程。为了不着银行工作人员的套路,必须要了解存款业务的流程,即使存款需要填单去柜台存现金,也要看清一般写着“存款凭条”几个字,说清楚存款期限、金额,给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卡或者存折存在上面,也可以直接开存单,没有过多的节外生枝,就是银行柜员清点完毕存上即可。
二是识别业务单据。理财产品和保险更多的是一本十页左右的合同,又是抄写风险提示,又是各种签名,又是提供各种产品让客户选择,或者工作人员直接推荐一款他感觉适合你的产品,就记得一点:存款顶多一个存款凭条确认签字,而理财产品和保险就是合同或者保险单。
三是不与大堂大厅人员过多纠缠。理财产品或者保险的办理之初,更多的是大厅工作人员(理财经理、大堂经理)与客户的交涉,直到营销成功打动客户了,才到柜台办理这一步,为了防止各种套路,存款变相成为保险和理财产品,客户还是少于大厅的银行工作人员纠缠,叫个号等着柜台办理存款,轮着自己去柜台就是了,柜员一天忙的要死,没时间跟客户介绍多余的业务。

客户来银行存款是对银行的一种信任,银行工作人员不能因为网点或者个人的理财、保险任务完不成而有所倾斜,使用欺骗、诱导、变相套路客户的不择手段,让客户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存款转其它产品的角色转换。客户发现受骗上当后直接去监管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权利。

银行工作人员诱导客户存款有哪些套路?如何防范存款变理财产品或者保险?

2. 银行职员是否可以诱骗客户买理财产品?

银行工作人员一般是会向客户推销理财,因为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会有提成的,因此,当投资者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如果碰上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一定要自己看清楚是什么理财产品、风险怎么样、收益率怎么样等等多方面信息,毕竟任何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并且是不保本的。【摘要】
银行职员是否可以诱骗客户买理财产品?【提问】
银行工作人员一般是会向客户推销理财,因为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会有提成的,因此,当投资者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如果碰上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一定要自己看清楚是什么理财产品、风险怎么样、收益率怎么样等等多方面信息,毕竟任何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并且是不保本的。【回答】
银行正规的理财产品都有风险提示,在手续上都有详尽的法律说明,人行和银监会也规定,任何理财产品不得有100%安全的承诺,所以你说的赔偿这种情况是不存在。【回答】
至于理财产品出现大额亏损,一般都是私募产品,即从法理上说是银行员工个人行为(虽然,就是银行营业部或大客户室推荐的,但你没办法!因为一般只要出事,相关经办员工就会主动辞职或调职,让你无从追究),与银行无关,即便是起诉,除非有100%的录音录像等证明。【回答】
亲 麻烦您看一下我以上对于你问题给出的解析哦 ,如有疑惑可以继续咨询我的,你也可以把该案情或是其他相关案情给我叙述一下我好帮你分析。【回答】

3. 遇到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如何应对?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怎么样之前分析了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怎么样和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怎么样,那么还有一类银行理财产品是非常不建议大家去碰的,那就是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但是大家在去银行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信有部分投资者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有遇到过“存单变保单”、“飞单”等情况,本来只想办个定存,结果被忽悠买了保险,到期后发现拿到的利息还没定存高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什么存单变保单、买了假的银行理财等新闻,其实都是缺乏职业操守的银行工作人员借助职位权利私自贩卖其他理财产品的结果。      虽然过度推销会影响客户体验,不利于银行的形象塑造,不过很多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获得较好的销售业绩依旧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必要时,投资者还得自己应对。本篇就教大家遇到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如何应对。当碰到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时,分两种情况来应对:第一,如果真的不需要,那就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语气不用太强硬但一定要坚定,也不要用“考虑一下”这样的词,这会让工作人员孜孜不倦地继续为你介绍更多产品。第二,如果自己想进一步了解,那就问对方索要产品说明书。若对方能给的出来,就仔细阅读,包括产品类型、期限、投资方向、风险程度还有预期收益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里提醒,对于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不要完全听信银行工作人员,并在签完协议后保留相关凭证,有备无患。      若对方不能给出说明书,怎么样做呢?同样要以比较坚定的态度拒绝。因为关于产品的所有信息都从销售人员口述中获得,口说无凭,谁都不能保证产品是否正规,是否真有对方说的那么好。这时,选择已发行过的产品等有正规说明的产品更靠谱。      总而言之提醒大家,以后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如果碰到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该拒绝的时候就应直接拒绝,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毕竟钱是自己,如何守住钱才是关键。

遇到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如何应对?

4. 为什么去银行办理业务总会有人推销理财产品?

       因为他们都想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些理财产品都是由各基金公司交到银行。
银行本身不是理财的,就是存钱取钱,发放贷款的地方,所以基金公司都把钱交到银行手上,银行本身呢也知道大家的账户信息,不会把信息卖给别人。它们会根据你们存的钱得多少,就知道给你们推销什么样的产品。银行是想让大家一起挣钱,他也挣钱了你也挣钱了,何乐而不为呀。当然理财产品也是有好处的也有坏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去选择。我们来说一下理财的好处:第一,理财的产品是由商业银行和那些经融机构一块进行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财富的日益积累和收入的提高,人们手上有了钱,经融机构手上有产品,需要一块合作,会根据产品合作约定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后,会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
第二,合理规划的理财可以让你更加从容的面对未来生活的困难,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所以也是一份保保障。坏处也是有的,第一,如果理财产品不是保本的,那我们的本金可能会受到损失,还有大部分的理财产品都是有一定时间的,在这一段时间内不能取出,取出也会损失本金的。第二,大部分都是不保本多浮动的产品,投资本身就是一件不确定的事,而且理财种类多,计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人一听是高收益就进行了投资而签下合约,最终在投资受损害时才醒过来这时候已经迟了。简单明了的说了银行就是个中间商,它从中赚取收益。那些银行员工可以额外的挣一些钱所以会向客户询问。好了。。

5. 在银行办理理财业务时,有哪些必须警惕的套路?

首先, “理财变保险”恐怕是最高发的一种套路。
银行通常会和其他金融机构有合作,代销它们的产品。这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在这些代销产品中,要数保险产品最多。并且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销售保险产品能拿到的提成也是最多的。
所以为了业绩和工资,很多工作人员会可了劲儿地向你推销保险。

关键是,很多时候他们还不告诉你这是保险,只告诉你这款理财产品保本保息,风险很低,几年后就可以取出。
但当几年后你想取出时,却被告知这是一款保险产品,要退休后或者多少岁以后才可以取出。
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会说当时卖你产品的不是他们银行的人,是保险公司的人员在那驻点。
那时候,你就很被动了。
还有些工作人员会向你夸大理财收益。
比如某款产品的预期年化回报率范围是3%到9%,他会向你强调这个9%的收益。
但他不会告诉你的是:
这其实是一款结构性产品,也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资金大致保障本金,另一部分拿去外汇、股票、期货之类的东西去,博取高收益。
所以基本上是达不到最高收益的,最后大概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

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可能会无视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故意对你回避或者弱化产品的风险。
他们为了卖出有业绩考核的某种风险较高的产品,可能会忽视你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一味地说这款产品的好,就是不提他的风险有多大。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你买了和你的需求不符或者风险不匹配的产品。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投资方向。
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类产品等具有良好收益性与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些风险相对较小,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未来公募理财产品将可间接投资于股票,投资的范围扩大后,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查看清楚投资方向。

最后,如果你被银行理财的销售套路坑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呢?
如果银行确实存在着销售误导,可以到银保监会去举报,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若无结果,还可以委托律师介入处理,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是存在误导并不好判定。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最开始就避免误导。

在银行办理理财业务时,有哪些必须警惕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