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的重要贡献

2024-05-10

1. 王泽山的重要贡献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学科研究方向:1、含能材料装药设计主要进行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火药、压实火药、刚性装药、随行装药、各类密实装药以及缓蚀技术、底排技术、零梯度技术和内弹道模拟仿真等技术研究。2、含能材料组成及其性能主要研究含能材料热化学及其组成、结构与燃烧、能量、力学性能、安全等性能的关系。学术成就: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先后获国防专利25件;由国防工业、中国科学技术、兵器工业等出版社出版“废弃火炸药处理与再利用”、“火药装药设计原理”、“火炸药科学技术”、“含能材料概论”等专著15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培养研究生100多名。研究内容、项目、经费等: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经费2850万元;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经费720万元;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经费1000万元;国防预研项目,经费500万元;国防型号项目和横向项目。2001年5月30日,王泽山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泽山的重要贡献

2. “火炸药之王”是谁?

“火炸药之王”是王泽山,他是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院士,是我国杰出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含能材料装药设计,和含能材料组成及其性能。
含能材料是在没有外界物质参与下,可持续反应,并在一段时间内放出巨大能量的一类物质,火炸药就属于含能材料。含能材料是武器的能源,其产生化学反应后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推进弹丸、火箭、摧毁目标或者用于自控系统,是武器的一个重要部分。 
 
南京军区某旅沙漠中射击演练(图片来自网络) 
在火炸药和含能材料领域,王泽山院士的三个最著名的工作是: 
1. 过期火炸药变废为宝 
世界各国都储备着大量的火炸药,而火炸药也有保质期,那么更新换代后,这些淘汰或者过期的火炸药应该如何妥善处理呢?这可是一直困扰世界各国的问题。 
之前处理过期火炸药主要通过焚烧的方式,这种方法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其产生的废气废水甚至毒气毒水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掩埋的方式,即直接把炸弹埋在地下,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给子孙留下了巨大的祸根。 
在这种形势下,王泽山院士攻坚克难,研发出关键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炸药,做到“对症下药”!一些火炸药可以燃烧发热作为能源,一些可以转变为工业原料,有的还可以再生运用于军事领域。王泽山院士通过合适的处理方法,从这些危险废物中得到近30种可再利用的产品,实现“变废为宝”。 
2. 不怕冷不怕热的火炸药 
火炸药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这是我们在高中就学习到的知识,而且对外界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火药会燃烧过快,给炮弹的推力过大;环境温度低时,火药燃烧慢,给的推力变小。这推力不确定地在变化,打出去的炮弹可就不再精准了。 
试想一下,在正常温度情况下可以百发百中的大炮,在严寒或者炽热条件下因为火药工作状态不稳定,再也打不中敌人了,这是多么致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困扰了全世界军械专家上百年呢! 
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对火炮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但是收效甚微。所以,突破关键在于火药本身!研究对温度不敏感的火炸药,也就是所谓的低温度系数技术就尤为重要,一种火炸药对温度越不敏感,就越稳定,越理想。
 
中国陆军99式主战坦克实弹射击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王泽山院士创新性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给火药颗粒穿一层冬暖夏凉的衣服不就好啦? 
包上去的这种新型材料,负责稳定火药输出:火药太猛了让它收敛一些,火药没劲了让它振奋起来。该技术已在多种火炮上得到验证并成功应用,确证了该技术不但明显降低火炸药的温度敏感程度,还能较大幅度提高火炮初速。 
这个技术使得我军装备的炮弹可以高攀喜马拉雅寒山,走进塔特拉玛干沙漠,无论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让敌人有来无回。 
 
火炮发射场景(图片来自网络) 
3. 打的更远、更准的“型号通用”发射药技术 
这个技术发明非常厉害,先给出一个数据:在应用该技术之后,火炮射程能提高20%以上,使我国应用此技术的火炮的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同类火炮。简单说,有了这个技术,打得快,打得远,还打得准! 
发射药就好比弹弓,炮弹好比弹子。发射炮弹过程是,先把带着炸药弹丸塞进去,然后把一个桶形的发射药塞进去,二者是分来的。因为技术原因,各国发射炮弹时,需要两种型号的发射药搭配使用,还不能相互替代!但是问题也随着而来,两种型号不能替代使用,装药发射前需要在不同型号间进行更换,繁琐又费时。 
 
普遍采用的“双型号”发射药(右侧,蓝和白色)(图片来自网络) 
王泽山院士成功突破了技术难关,开发出“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也就是说,发射药都是完全相同的型号,装药时不区分首尾,借助机械化自动装药技术,射速还可进一步提升(之前使用双型号时,每分钟只能打8-12发,现在这个技术可以达到12-15发,而且射程还提升了20%以上,是不是非常的怕怕?)。 
根据不同的射程,装不同数量的发射药桶,远的多装,近的少装,一种型号即可覆盖全射程,从而大幅度提升远程火力的打击能力。这里面的关键技术非同寻常的多,需要精确控制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程度,才能最终实现“型号通用”。 
 
“发射药通用”技术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王泽山院士的最新研究成果“低过载发射药技术”也已经应用于我国精确制导武器技术,为未来我国打赢信息化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泽山院士还在民用爆炸品,如烟花爆竹、施工民用炸药以及其他化学工业产品有所成果,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火炸药之王”。 
 
王泽山院士风采(图片来自网络) 

3. 在我国,拿了8项世界第一和称为火药王的两位科学家是谁?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只能记住一些世界第一,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很多隐藏在背后的实力派科学家,并不会真正去在乎那些无用的虚名。我国就有这样两位科学家,他们竭尽一生,潜心钻研科学技术,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人民的科学家,也是祖国的骄傲。尽管很多人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他们依然默默无闻地勤恳工作,为我国在科技上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他们是真正造福我国人民的专家。



作为博士生导师的王泽山,永远忘不了父亲曾经一再教导他的一句话,那就是: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一名中国人。王泽山的父亲为什么要对还是儿童的儿子一再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他的家乡东北。在目睹了祖国被外敌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后,那种感受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无法感受到的。在父亲的一再教导下,王泽山发誓要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整个祖国和人民,永远不做亡国奴。军事强,则国强。为了能够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增砖添瓦,王泽选择了很冷门、很少有人选择的火炸药专业。



从进入哈军工那一天开始,王泽山就坚定了自己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毕生精力和热情的决心,这个仅仅只有19岁的小伙子,不怕枯燥,不怕危险,不畏艰难和困苦,一头扎进这个领域内,一研究就是一辈子。甚至在我国某个特殊的时期,他依然自己躲进实验室里,毫不中断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研究。当外面锣鼓冲天,彩旗飘展时,他在研究火药。当校内师生沸腾,万人空巷时,他在研究火药。当每个人都投入到他们认为的火一般的事业之中时,他依然在研究火药……这就是为什么王泽山教授能够在火药上作出巨大成果的原因吧。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能够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勇往直前,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在上世纪90年代,王泽山攻克了废弃火药方面的多项世界性的难题,因此我国在火药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很多。由于炮弹的有效期是有限的,每年我国都会废弃销毁上万吨的过期炸药。为了处理这些高危险“废料”,国家是费尽了脑汁。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沉入大海或人为燃烧掉。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为了能够突破这一世界性难题,王泽山院士倾尽全力,终于研究出了废弃炸药再利用技术。这不仅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开支,还很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污染。为此,王泽山院士于1993年荣获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后,王院士一发不可收拾,带领团队发明出了低温感技术。这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火炮威力,还在同一领域超越了世界各国的水平。尽管王院士已经80多岁了,依然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和学生们一起在野外研究炸药。当很多人不忍看他如此受罪时,他还幽默地说他天生就是低温感。这样一位默默无闻而有风趣幽默的学者,曾经三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我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年能够获得此奖的人不能超过两人,奖金为500万人民币,并带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笔签名。而王泽山院士一人就获得过三次,这是什么概念?超乎我们的想象。



而另一位院士,不但也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而且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是一位病毒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人士。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她在国外留学期间就曾发表过17篇学术论文,被前苏联教育部破格授予为博士学位。当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位在国外留学的学生,是如何做到在三年时间内发表如此众多的高科技含量的学术论文时,侯云德院士在多年之后,用他的科技成果响亮地回应了那些人的质疑。



侯云德院士,是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他为我国的防疫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艾滋病领域,肝病领域侯院士都是北斗级人物。无论是非典时期,还是甲流时期,侯院士都是冲在病毒研究第一线的领导者,他曾经创下87天成功研制一项疫苗的世界纪录。他的名言是:科学家要敢讲真话,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瞧瞧,什么是伟人,这才是伟人。他为我国取得了八项世界第一,看清楚了,这可是世界第一。

在我国,拿了8项世界第一和称为火药王的两位科学家是谁?

4. 今天颁给了这两位院士,看看他们有多牛

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今天颁给了这两位院士!看看他们有多牛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多牛?
也许很多人只是听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名字,但是并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厉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主要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自2000年奖项正式设立到现在,已经有29位科学家获奖,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每位获奖者的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只有非常顶尖的科学家才有机会获得这个奖项。
获奖的科学家有多牛?
既然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那今年获奖的两位科学家到底有多牛呢?
说起来就厉害了,他们一位是中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另一位是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王泽山:出生于1935年,如今已经83岁高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他被称作“火药王”,研究火炸药60余年,先后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等3项世界性难题,把中国火炸药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到了世界前列。

王泽山出生于吉林,当时东北三省已被日军占领,生于战火年代,目睹家园沦陷,这样的经历告诉他,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个人的自由,于是他在心里埋下“救国图存”的种子。
1954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王泽山,选择了其他同学都不愿意去的火炸药专业。他回忆报考原因时说:“既然是国家设立的,是国家需要的,都需要有人去做”。
王泽山介绍,火炸药是火炮、火箭、导弹、航弹、鱼雷等火力打击武器的能源,把火炮弹丸发射出去、把火箭发射出去完成爆炸毁伤,就是靠火炸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火炸药,坦克就不能发射坦克弹,轰炸机、战斗机就成为废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泽山团队接连攻克难题,提高火炸药的含能性能。他们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
凭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凭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一尖端技术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凭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最后一项技术难题,王泽山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攻克,他开始这项研究时,已经61岁。
王泽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把(火炸药)这件任务交给我,我就要把这件事做好,给国家有所交代,如果国家给我的任务没有做好,我就会觉得耻辱。”
如今,这位已培养出90多名弟子的“80后”院士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王泽山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渴求的,也是人人有责,“正是这个信念始终支撑着我”。
侯云德:1929年在江苏常州出生,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1955年,侯云德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62年被原苏联医学科学院破格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后,他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等职。
他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间,曾率先研发出中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应用于上千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
此外,他率领团队成功应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
2009年,侯云德率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预,其中在疫苗方面“独具匠心”。87天研制成功疫苗,打破世界纪录。由侯老提出的不加佐剂、仅需注射1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2剂”的专家共识。
第三方评估表明,得益于正确的甲流应对措施,中国减少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减少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人民币。
在侯云德主导下,中国已建立“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实现了72小时内鉴定152种已知病毒、147种已知细菌以及新病原检测确认和筛查。
“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侯云德曾赋诗明志。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矗立在“病毒地狱”大门前,守护着万千黎民的安康。
500万的奖金怎么花?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两位科学家分别获得了500万元的奖金,他们会怎么花这笔钱呢?
记者采访到了两位科学家,他们的回答都是……用于科学研究。
“把奖金用于团队建设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成绩都是大家干出来的。”王泽山对记者说,他计划使用这笔奖金设立“青年成长基金”,鼓励更多年轻学子投身科研事业。

5.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是谁 王泽山个人资料简介一览

王泽山,男,吉林省吉林市人,1935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双聘院士[1]  。
2018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 
中文名
王泽山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吉林省吉林市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10日
职    业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主要成就
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 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性    别
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是谁 王泽山个人资料简介一览

6. 王泽山的科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

王泽山,男,1935年10月10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双聘院士,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2017年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7. 王泽山的介绍

王泽山,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双聘院士1,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王泽山的介绍

8. 这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你知道吗?

今天,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过八旬的王泽山,一生专注于研究火炸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

年近九旬的侯云德,是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主要奠基人,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的重大传染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