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新动向

2024-05-09

1. 高考改革新动向

高考改革新动向 
 
高考政策的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发布,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平第一;坚持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坚持统筹谋划,试点先行。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形成: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改革提出要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意义在于:首先,将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激发潜能,主动发展,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素质。其次,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合一。 
改革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探索。在考察的内容上,看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要综合考察。从考察方式上,重点是看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比如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等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 
改革中对自主招生做了详细说明,自主招生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偏才怪才”,这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人数的5%,2013年录取2.5万名左右。此次调整总的考虑是严格控制规模,完善招生程序,确保公开透明,克服“掐尖”、“小高考”等弊端。改革中主要明确5项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高考改革新动向

2. 高考有哪些改革 新高考有什么改变

 高考改革最主要是取消文理分科,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
     
   高考改革有哪些   1、考试科目不同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
   2、考试分值不同
   新高考方案中六门学科均以分数形式呈现,均计入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选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分值为100分,选二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两门,每门分值100分。总分750分。
   3、考试试卷不同
   原高考是文理不同卷;新高考方案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不分文理。
   4、选科组合更多
   选科组合更多,有利于高复考生扬长避短,选择优势科目。在降低语文、数学计分份额的同时,实现取长补短、提升总分。
   新高考的优势   1、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
   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余种,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
   3、英语考试有了两次机会
   在新高考阶段,英语的考试可以考两次。也就是说,作为高二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参加英语的考试了,这样在高三的时候还能继续参加考试。自己可以选择一次成绩较高的那个作为自己的高考英语成绩。

3.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1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从2015年起,广东省高考加分只保留4个全国性加分项目:一是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三是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和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四是烈士子女。加分的分值,除了烈士子女仍然保留20分以外,其他项目加分分值统一调整为5分。   取消了广东所有原地方性加分项目和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一是取消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加分项目;二是取消因公牺牲及立个人一等功以上的军人、人民警察的子女加分项目;三是取消扶贫开发重点县考生加分项目。以上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由高校优先录取。四是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从2015年起不再具有加分资格。   变化2   第一志愿数从3个变5个   今年广东省在文科类、理科类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院校实行平行志愿,且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院校志愿组。第一平行志愿组的院校志愿数从3个调整为5个,第二组院校志愿数量不变。第一院校组志愿设A、B、C、D、E五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   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设定为1组5个。最大限度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的满足率和满意度。第一志愿组志愿增加,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多选择,避免高分落榜。   变化3   自主招生高考后举行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4.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无论是对于这些考生,还是对于始终在探索的高考改革,2015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为高考带来很多新变化,也为民众期待的高考公平与科学带来新期待。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从2014年的95个陆续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核心精神。”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取消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就是为了最大可能减少舞弊。”
  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负担有所减轻”。
  陈志文说:“用高考成绩这个最大公约数作为前提,可以减少自主招生可能出现的‘操作’空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项改革突出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确实降低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自主性。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可能会提前和一些中学“私下”接触,提前瞄好尖子学生。
  2003年以来,国家在90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相对于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具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且在管理、监督、信息对称等方面相对于统一考试更难把握。这次调整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质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据,从总体看更趋合理。

5.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无论是对于这些考生,还是对于始终在探索的高考改革,2015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为高考带来很多新变化,也为民众期待的高考公平与科学带来新期待。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从2014年的95个陆续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核心精神。”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取消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就是为了最大可能减少舞弊。”
  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负担有所减轻”。
  陈志文说:“用高考成绩这个最大公约数作为前提,可以减少自主招生可能出现的‘操作’空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项改革突出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确实降低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自主性。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可能会提前和一些中学“私下”接触,提前瞄好尖子学生。
  2003年以来,国家在90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相对于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具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且在管理、监督、信息对称等方面相对于统一考试更难把握。这次调整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质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据,从总体看更趋合理。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6.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1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从2015年起,广东省高考加分只保留4个全国性加分项目:一是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三是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和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四是烈士子女。加分的分值,除了烈士子女仍然保留20分以外,其他项目加分分值统一调整为5分。

  取消了广东所有原地方性加分项目和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一是取消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加分项目;二是取消因公牺牲及立个人一等功以上的军人、人民警察的子女加分项目;三是取消扶贫开发重点县考生加分项目。以上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由高校优先录取。四是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从2015年起不再具有加分资格。

  变化2

  第一志愿数从3个变5个

  今年广东省在文科类、理科类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院校实行平行志愿,且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院校志愿组。第一平行志愿组的院校志愿数从3个调整为5个,第二组院校志愿数量不变。第一院校组志愿设A、B、C、D、E五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

  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设定为1组5个。最大限度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的满足率和满意度。第一志愿组志愿增加,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多选择,避免高分落榜。

  变化3

  自主招生高考后举行

  按照国家规定,今年起高校的自主招生时间均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公布高考成绩前进行,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自主测试。

  清华大学的自招时间为6月12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均为6月13日至14日,其他多数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时间多集中在6月13日至15日。

7.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无论对于考生,还是对于始终在探索的高考改革,2015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为高考带来很多新变化,也为民众期待的高考公平与科学带来新期待。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从2014年的95个陆续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核心精神。”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取消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就是为了最大可能减少舞弊。”

  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负担有所减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项改革突出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确实降低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自主性。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可能会提前和一些中学“私下”接触,提前瞄好尖子学生。

  2003年以来,国家在90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相对于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具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且在管理、监督、信息对称等方面相对于统一考试更难把握。这次调整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质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据,从总体看更趋合理。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2015年通过各种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预计将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

  所谓分类考试,《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详解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程方平说,这次改革一方面调整了学术性知识和专业技能性知识在考试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加大了中职生报考高职校的比例(在以往这一比例被限制在5%),不仅使高考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强化,同时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融通。

  专家估计,如果分类招生顺利实施,每年约有逾400万考生不再走高考“独木桥”,从理论上可以减轻个人和国家考试制度的双重压力。

  陈志文强调,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出发点是希望有效降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能否真正达到预期还有待观察。“很有可能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不甘于就读高职高专,最终选择参加两次考试。”

  18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全国统一命题,可以保证命题的水平与科学性,也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命题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陈志文说。

  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始于1989年,由上海市率先试点。2014年,全国高考共有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省区市共计16套命题。

  程方平说,从部分省市分省命题回归绝大多数地区统一命题有几个重要的理由:一是保证普遍性的命题考试质量,以往自主命题的一些省份还存在问题或不足;二是统一命题更有利于体现公平,减少命题本身存在的难易差别,关键是在判卷、招生时要充分调整好“标准分”与地区“录取分”之间关系,目的也是使考试录取更加公平、合理。

  高校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校长签发录取通知是一种国际惯例。”陈志文说。“不断强化招生问责制度,就是要给高校相关责任人‘拧紧弦’,杜绝权力在高招录取过程中的越位和滥用。”

  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各高校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将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按要求严格落实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原则和高校招生26条禁令,反复申明招生红线。

  新高考改革方案还提出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

  今年,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31个省份将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所谓平行志愿,举例来说,某省份规定考生第一批次可填报6个志愿,那么这6个志愿均为并列关系的“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虽然意在杜绝以往许多第一志愿落空的考生“滑落”到下一批次的情况,但也引发了考生和家长新的担忧。比如在今年首次实行平行志愿的北京,不少家长都向记者表示,这种方式会使更多优秀考生扎堆重点高校,对志愿填报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2003年湖南首次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试点以来,陆续有28个省市陆续实行了平行志愿。

  程方平认为,平行志愿为考生提供了多元选择,也减轻了心理负担,是一项很好的改革设计。

  储朝晖指出,平行志愿减少了在某个分数段的考生的未录、漏录情况,但也引发出一些新问题,比如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放在其次,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规划上走入误区。

  “平行志愿的本意是最大限度实现分数这把‘尺子’的功能,体现高考选才的效率和公平。”陈志文说,“高校、中学以及社会机构应该加强对专业设置、学业规划、考生兴趣等方面的引导,帮助每个考生尽可能填报更适合、更理想的志愿。”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8.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新变化

1、在刚结束的高考中,全国有942万考生报名参考。

      无论是对于这些考生,还是对于始终在探索的高考改革,2015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为高考带来很多新变化,也为民众期待的高考公平与科学带来新期待。

 2、     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

      奥赛奖牌、体育特长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褪去光环……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从2014年的95个陆续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3、    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负担有所减轻。

      这项改革突出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确实降低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自主性。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可能会提前和一些中学“私下”接触,提前瞄好尖子学生。

      2003年以来,国家在90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

      相对于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具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且在管理、监督、信息对称等方面相对于统一考试更难把握。这次调整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质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据,从总体看更趋合理。

  4、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2015年通过各种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预计将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

      所谓分类考试,《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详解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这次改革一方面调整了学术性知识和专业技能性知识在考试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加大了中职生报考高职校的比例(在以往这一比例被限制在5%),不仅使高考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强化,同时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融通。

      专家估计,如果分类招生顺利实施,每年约有逾400万考生不再走高考“独木桥”,从理论上可以减轻个人和国家考试制度的双重压力。

     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出发点是希望有效降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能否真正达到预期还有待观察。“很有可能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不甘于就读高职高专,最终选择参加两次考试。”

  5、    18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教育部最新通报:今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将从去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

      “全国统一命题,可以保证命题的水平与科学性,也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命题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

      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始于1989年,由上海市率先试点。2014年,全国高考共有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省区市共计16套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