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

2024-05-16

1.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

在过去三年里海洋中心组织的主要活动: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和博士生国际专题论坛,开设“走向海洋”系列讲座和“海洋科学导论”全校本科生公选课,组织恢复学生社团“海洋协会”,以及多次邀请海洋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作学术报告等 。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

2.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机构概况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目标是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力量,建立培养从事海洋事业人才的体系,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多学科海洋研究平台。中心利用北京大学雄厚的多基础学科的优势,培育和促进以北京大学为主体或引领的海洋科学研究项目,支持和促进学习教师积极参与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与中国海洋事业密切相关的重大科研、工程和咨询项目,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在海洋事业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中国乃至国际的海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贡献。为北京大学校直属研究中心,挂靠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从事包括文、理、工、医科与海洋相关的前沿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以兼职为主。

3.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部门领导

常务副主任:周力平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副主任:陈永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副主任: 方岱宁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副主任: 李红云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部门领导

4.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介绍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目标是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力量,建立培养从事海洋事业人才的体系,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多学科海洋研究平台。招收和培养“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法学”、“古海洋与全球变化”、“海洋药物化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5.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的海洋研究可以归纳为五个大的方向,中心将优先在这些已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内探讨合作研究的具体方向和课题:(1) 海洋系统与全球变化 (Ocean system and global change)利用遥感、沉积学、地球化学、生物学和数值模拟等多学科手段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上海洋系统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特别是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水温度和化学组成变化背景下的海-陆-气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环境效应及未来趋势预测;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极端环境下生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及生物基因资源;利用多学科手段研究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背景下中国海岸带超大城市发展与近海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未来变化趋势。(2) 深海地球动力学 (Deep ocean and geodynamics)海洋地壳和海洋岩石圈结构与演化;海洋地球物理学。(3) 海洋生物资源基础研究、开发与利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药物;海洋微生物成矿。(4) 海洋法规与管理和国际关系海洋法;海洋划界;海岸带经济与管理。(5) 海洋工程与技术新能源;海洋探测技术;舰船制造;海洋生物工程。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

6.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将以“积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和挖掘校内潜力并举”为原则,推动北京大学的海洋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中心的首要目标是为北京大学的教师队伍提供一个有利于进行与海洋研究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尽快在国内外树立北京大学积极参与国家海洋事业建设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脚踏实地的在海内外吸引专门从事海洋研究的杰出人才,充实我校现有的海洋研究力量、拓展与海洋相关的研究领域、提高我校海洋研究的整体水平。中心将积极推动校内现有从事与海洋研究有关的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在较短时间内将部分内容相近的研究力量组织起来,利用现有条件展开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并凝练重要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为共同申请国家科研项目打好基础。同时,根据国家的需求和科学前沿的发展,争取在“985”学科建设项目中加强与海洋研究有关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入,支持和推动我校具有海洋研究特色平台的建设。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多学科的、高层次的学术机构,将充分发挥北大在学科布局和与国内外其他知名学府广泛联系的优势,并与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国内海洋研究的信息与资源,为发展中国的海洋研究做出贡献。

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科研领域

目前,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大气辐射和大气光学、大气遥感原理和方法、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湍流、陆面过程与生态环境、云雨物理学、大气化学、全球和区域微量组分的输送和循环、数值天气预报与模拟、大气动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强对流天气与灾害、气候变化的诊断和模拟、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东亚季风演变及其动力学、气象信息与可视化、海气相互作用与大气水循环、物理海洋学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科研领域

8.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长江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诚征“长江”特聘教授(1)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学科,设有国家大气科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有大气遥感、大气边界层、大气化学和大气非线性等多个学科前沿研究方向,共有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整体实力强、学风正、学术气氛浓郁。有一流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通讯网络等设备,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系图书馆有较全面的藏书和期刊也是开展研究的有利条件。大气科学系每年大学招生30人,本学科研究生平均每年12人,博士8人。现向世界诚征“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至少1门专业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能够成为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大气环境领域研究者优先。在五年任期内把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显著的科研成果。(2) “气象学”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气象学(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学)学科,设有国家大气科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并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气象学专业现有价值1000万元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通讯网络和各种软件、资料库、模式库、资料传输系统,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5名。大气科学系每年大学招生30人,本学科研究生平均每年12人,博士8人。现向世界诚征气象学(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学)研究方向的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至少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五年任期内把北京大学气象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显著的科研成果。(3)“海洋学”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决定:北大在建设好大气学科的同时,建立物理海洋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将现在的“大气科学系”改名为“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建立 “海气相互作用与大气水循环实验室”,力争尽快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将来争取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基础;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海洋所和青藏高原所等单位的合作,把北大在基础研究和学生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上述单位具有的较大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自身特色。现向世界诚征海洋学研究方向的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至少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五年任期内把北京大学海洋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显著的科研成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