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如何区分?

2024-05-17

1. 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如何区分?

从大的角度来看,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同时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指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是为了确定认定层次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其中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本质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为执行细节测试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导,而细节测试是为了直接确定认定层次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也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要执行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是注册会计师在拟信赖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的测试,目的在于证实内部控制执行得是否有效。细节测试属于实质性程序,其目的是为了直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比如函证程序、重新计算等审计程序,就属于细节测试,执行细节测试可以直接发现认定层次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比如通过函证程序可以发现和确定应收账款项目存在的错报以及相应的错报金额。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实质性分析程序本质上属于分析程序,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实际上是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分析程序在三个方面进行运用:风险评估程序(强制运用)、实质性程序(选择运用)以及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复核(强制运用)。分析程序用在了实质性程序中就是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如何区分?

2.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与分析程序,两者区别与联系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作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它是根据已知的或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对审计目标进行推导,以确定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比如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时,可以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判断本期应收账款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这样可以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此时的分析程序就是实质性分析程序。当然分析程序得到的审计证据是一种间接证据,其证明力是有限的,需要其他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
细节测试属于实质性程序,其目的是为了直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比如函证程序、重新计算等审计程序,就属于细节测试,执行细节测试可以直接发现认定层次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比如通过函证程序可以发现和确定应收账款项目存在的错报以及相应的错报金额。

3. 能不能只实施分析程序,也不实施实质性细节测试?

可以的,只要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率或者更有效果并且不需要进一步的审计证据保证,那么就可以只实施分析程序而不实施细节测试。

能不能只实施分析程序,也不实施实质性细节测试?

4. 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应用的步骤有哪些

符合行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5. 实质性程序为什么不能用抽样而适合细节测试

1.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结果特征的一种方法。

2.审计人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将对运用审计抽样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用审计抽样,有些审计成则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1)风险评估程序不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2)控制程序仅限留下控制运行轨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在细节测试时可以用审计抽样,实质性分析是对总体进行分析,所以不可以用审计抽样。【摘要】
实质性程序为什么不能用抽样而适合细节测试【提问】
对的呢,审计抽样不适合实质性分析【回答】
1.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结果特征的一种方法。

2.审计人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将对运用审计抽样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用审计抽样,有些审计成则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1)风险评估程序不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2)控制程序仅限留下控制运行轨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在细节测试时可以用审计抽样,实质性分析是对总体进行分析,所以不可以用审计抽样。【回答】
3.审计抽样的种类

按照审计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划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及样本量,进而随机选择样本,并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样本规模和选取样本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简单易行,二是能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

按照审计抽样目的不同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确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属性抽样目的是检查内控有效性。变量抽样目的是查报表的错报。【回答】
4.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

(1) 样本设计 样本设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量、抽样组织方式、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审计人员设计样本是,应当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①审计目标 审计人员在设计审计样本是,应当考虑审计将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考虑将要取得的审计证据的性质、可能存在的误差的条件,以及该项审计证据的其他特征,以正确界定误差和审计对象总体,并确定采用何种审计程序。

②审计对象总体和抽样单元

③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审计人员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信赖不足风险会影响效率,信赖过度风险会影响效果,误拒风险会影响效率,误受风险会影响效果。非抽样风险会影响效【回答】
④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接受抽样风险,可接受抽样风险程度越高,样本规模越小;可接受抽样风险程度越低,样本规模越大。

(2) 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越大,样本规模越小;可容忍误差越小,样本规模越大。

(3) 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则样本规模越大;预计总体误差越小,则样本规模越小。

(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总体变异性越小,则样本规模越小。

(5)总体规模。

5.抽样结果评价

审计人员必须运用恰当的审计技术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步骤评价抽样结果。

审计人员在分析样本误差是,一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根据预先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

(2)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如果【回答】

实质性程序为什么不能用抽样而适合细节测试

6. 审计中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分析程序三者是什么关系?

包含关系: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1、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包括下列与财务报表编制完成阶段相关的审计程序:
(l)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作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检查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过程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
由于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2、细节测试是对实质性程序进行分类中的一种(实质性程序分为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是审计中必须做的程序。如:函证应收账款,存货监盘,从原始凭证追查至会计账簿等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7. 审计中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分析程序三者是什么关系?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最大区分是,前者属于“定性分析”,后者属于“定量分析”。
控制测试是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得到的结论是“是”或“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通常是一些程序、制度等,通常不涉及金额。控制测试的结果是偏差率,用比率作定性分析。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得出的结果是错报,用数量作定量分析。
实质性测试=实质性程序,符合性测试=内部控制测试+穿行测试

审计中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分析程序三者是什么关系?

8. 细节测试是不是比实质性分析程序更能获取强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呢?

你好,A属于控制测试或穿行测试的内容,检查内控中审批程序是否被执行,并非是实质性程序里面的细节测试,BC选项同样道理。只有D选项是实质性程序内的分析程序。所以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