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

2024-05-14

1.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

1、珠江特大暴雨洪涝(1915.7):广西梧州及广东广州7月上旬降大雨和暴雨,造成江河水位上涨,泛滥成灾。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失收的有450万亩,灾民300多万,死伤达十余万人。造成的损失达100亿元,其中仅广州市就损失30亿元。

2、暴雨洪涝(1931):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8省灾情最重。据统计,8省受灾人口5127万人,占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亡40万人,受灾农田1.46亿亩。武汉市整整被淹100多天。

3、黄河大水(1931)死亡370万人。

4、黄河中游暴雨洪涝(1933.8):仅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受灾面积就超过86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人,死亡1.8万人,淹没耕地280万亩,冲毁房屋169万间,财产损失2.3亿元。

5、长江中游暴雨洪涝(1935.7):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受灾农田2264亩,受灾人口1003万,死亡人口14.2万人,损毁房屋40.6万间。湖北荆州被水围困,交通断绝,城外水深及丈,江陵水灌全城,“人民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

6、江淮暴雨洪涝(1954):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河堤岸大小决口共14430处,圩堤大小溃决共13083处。其中,长江流域受灾农田面积4700万亩,受灾人口达1888余万人,死亡33169人;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京广线中断100多天;淮河流域受灾农田面积6200万亩,死亡1930人。

7、辽东暴雨洪涝(1960.8):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7地市、吉林2地市共25个县的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145万,重灾70万人,死亡及失踪人数达2414人,淹没耕地420万亩,本溪、辽阳两市生产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仅辽宁省减产粮食约2.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亿元以上。

8、海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1963.8):损失非常严重,河北平原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农田受灾减产粮食60亿斤。国家为救灾、恢复各类设施投入资金达10亿元。

9、四川暴雨洪涝(1981.7中旬):53个县以上城市被淹,受灾人口1584万人,冲毁、倒塌房屋139万间,死亡888人,伤13010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10、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1991):据不完全统计,受整个梅雨期间洪水的影响,安徽、江苏、湖北、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人,死亡5113人,伤2.5万人;房屋倒塌400多万间。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达600多亿元。 

11、江西、湖南暴雨洪涝(1992.3):江西、湖南、广东、福建4省近200个县市的2000万人受到影响, 2100多万亩农田被淹,房屋倒塌11.4万间,房屋损坏19.1万间,死亡273人,冲坏桥梁270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9.5亿元。

12、特大洪水(1998):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

2. 洪涝给中国带来哪些灾害?

洪涝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的严重气象灾害之一。
据中国气象局1950~1999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为942.4万公顷。例如,1954年是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达1600万公顷,仅长江流域就有317万公顷耕地被淹没,3.3万人死亡。

3.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中国的洪涝主要是雨涝,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扩展资料:
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
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
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
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
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涝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4.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1.洪涝灾害成因

在正常的情况下,水会在河道内流动,或储存在湖泊、土壤或海洋里。但流动的水量并不常常一样。当水流突然增加时,就被称为“洪”。若河洪太大,而河道又未能容纳所有水时,洪水便会溢出河道,淹没附近地方,造成洪灾。

雨水是洪水最重要的来源。下雨时,雨水流入河道,使河水增加,因此,如果一地的降雨量很多,而又持续一段长时间的话,便可能出现洪灾。城市中雨水积聚又称为内涝。

此外,雪是洪水的第二大来源。某些地方山上的冰雪溶化,流入河道,大大提高河流流量。
在沿海地区,海上的风暴大浪也是洪水的来源之一。夏季时,活跃的台风会为这些地区带来大量雨水。有时强风更会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水灾。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地域广阔,当夏季进入汛期后,大面积地域同时降雨,洪水猛涨,就容易发生洪灾。

②大的干流,如长江、黄河流域面积大,入海时间久,承载的洪水容易达到峰值,那么就发生了严重的洪灾。

③有些河流会运载大量沉积物。河流中的砂石到达下游时便会沉积,令河床变浅,河道淤积,容量因而减少。当遇上大雨时,洪水便会溢出河道,造成洪灾。

④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暖化现象:特点是豪大雨发生频率增加、或是热带性低气压或台风带来的瞬间雨量变多。另外因全球气候变迁所导致的全球海水面上升亦会增高水位基准面,导致防洪设施的功能减损。

⑤人为因素:滥垦滥伐,水土流失,由于树木可以固定水土,伐林会导致土壤的吸水能力减弱、土表因失去植被保护而加速侵蚀,因此每逢下雨,雨水、砂土便迅速流往下坡,流入河道,造成淤积,发生洪灾的可能便会增加。除了伐林外,不良的耕作方式和在山坡上过量放牧,也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护,加速斜坡土壤侵蚀的现象。

5. 我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洪涝灾害严重与季风气候有关。

降水集中于夏季。
汛期河水猛涨,造成河流排水不畅。
流域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中下游一般是平原地区,流速慢,易形成洪涝。

我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6. 中国近年的洪涝灾害和旱灾

月27日下午,永州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在冷水滩区召开。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武生做书面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事青,市人大副主任袁满娥,市委副巡视员、市农办主任刘国器,市政府副巡视员秦伍生,市军分区参谋长杨泽定出席会议。
    今年的主汛期已经到来,记者从昨天下午在冷水滩区召开的永州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最近两年,永州市共发生较大洪涝灾害10次,频率很高,累计损失近30亿元。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本市前涝后旱的格局不会改变,前期5至6月份降雨集中,后期发生干旱甚至特大干旱的可能性极大。
    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有关专家分析,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从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来看,受“厄尔尼诺”的形成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率较大。湖南省气象和水文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湘中以北地区降雨量可能较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沅水、澧水和洞庭湖区出现洪涝的机率较大。雨季结束后,省内大部分地区有干旱发生,其中湘中以南地区可能出现严重干旱。
    永州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历来是洪旱灾害的频发地区,据市气象部门预测,由于永州市去冬今春降雨较历年同期偏少很多,今年前涝后旱的格局不会改变,前期5至6月份降雨集中,山洪灾害难以避免,程度难以估计。从气象规律和今年的气候特点分析,后期发生干旱甚至特大干旱的可能性极大。
    在4月27日下午召开的永州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市有关部门通报了本市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截止4月中旬,全市已建和新建水库1300多座,从运行情况来看,全市有500多座水库在带病运行,其中有221座属于病险水库,有42座存在比较严重的隐患,还有相当一部分骨干山塘也存在问题,这些险病工程始终是防汛的心腹大患。会议要求加大排险力度,确保防汛抗旱

7. 洪涝的中国历届大灾

中国建国以来洪灾灾害损失:建国以来,洪涝受灾面积年均1.34亿亩,成灾面积0.76亿亩,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从1950年至1994年的45年中,受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年份有1953年、1954年、1956年、1957年、1960年至1964年、1975年、1977年、1979年至1994年,共27年;成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年份有1954年、1956年、1963年、1964年、1985年、1991年、1993年、1994年和1998年,共9年。

洪涝的中国历届大灾

8. 洪涝灾害的史上水灾

 我国是洪水 灾害频繁的国家。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中原大地上发生过一次特别大的洪水。洪水淹没了土地,冲毁了庄稼,房屋倒塌,人死牲亡,到处是白茫茫的水波,活着的人纷纷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难。这时有位治水的英雄叫大禹,传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象征了中国人民战胜水害的顽强斗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在历史上曾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3年有一次决口,每100年有一次大改道。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淹死100多万人。公元1642年(明崇祯15年),黄河泛滥,开封城内37万人,被淹死34万人。1933年黄河决口62处。1938年,蒋介石在河南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1250万人受害。在洪灾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据考证,历史上洪水曾五进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本世纪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国前,两次为建国后。1931年,中国发生特大水灾,有16个省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山东、河北和浙江次之。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占8省耕地面积的1B4强。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令人触目惊心。 解放后全国性的大水灾主要有两次,1954年大水灾和1991年大水灾。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其他重大水灾有:1958年黄河郑州 花园口出现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1998年,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水进行着殊死搏斗。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