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三季报总结:结构性高增长 这几个领域值得布局

2024-05-11

1. 医药板块三季报总结:结构性高增长 这几个领域值得布局

中国财富网讯(李耀威)医药生物板块三季报披露已经结束。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27%,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7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0%。
  
 对于医药生物板块的三季报表现,多家机构均认为行业分化趋势明显。
  
 中泰证券认为,医药生物板块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整体数据依然不好,但是结构性高增长持续,子板块快慢增速共存。预计化学仿制药、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等药品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对于行业的分化趋势,中银国际证券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虽然行业整体利润增长较慢,但CRO、化学原料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高景气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二是不仅国内龙头公司保持快速增长,部分跨国制药巨头中国区业务也加速增长,龙头公司进一步挤压非龙头公司的市场。
  
 在基金持仓方面,三季度基金对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为14.13%,环比提高2.71个百分点;医药生物行业市值占全部A股市值的比例为7.12%,环比提高0.60个百分点。
  
 西部证券表示,随着医药行业政策的逐步推进,产业格局的逐步分化,头部企业的优势日益凸显,以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和迈瑞医疗等为代表的创新产业链龙头逐步受到资本的青睐,以长春高新、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为代表的具有消费属性以及优质赛道的标的同样表现较好。
  
 西部证券认为,四季度依然是政策密集期,带量采购扩面、高值耗材集采、医保支付目录调整背后的政策推手依然是支付端,而医保局的成立加速了这一进程,在医疗需求持续上升、医保筹资有限的情况下这一进程将不会改变,具备高药物经济学的创新药将长期收益。
  
 民生证券指出,主流70家医药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预测市盈率分别为39倍和31倍,但估值分化比较明显:创新药为主的公司、创新药服务方、医疗服务标的估值普遍在45倍-100倍的市盈率,而中药、化学制剂、特色原料药等标的估值普遍在20倍左右市盈率,医疗器械、商业板块的估值和整体估值相当。投资者对于确定性板块的追逐导致板块估值进一步分化。
    
 展望未来三年的行业发展前景,中泰证券预计研发创新、消费升级、制造升级将成为行业长期趋势,看好四类标的:一是产品管线丰富的创新药优质标的及创新药服务外包龙头,推荐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等。二是医疗服务、疫苗、自费专科药和品牌中药等领域有望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的标的,推荐爱尔眼科、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等;三是仿制药企业经历行业洗牌后有望诞生出走成本领先战略和高壁垒仿制药的新龙头,部分优质企业有估值修复机会;四是其余优质细分龙头,推荐迈瑞医疗、安图生物等。

医药板块三季报总结:结构性高增长 这几个领域值得布局

2. 半年报陆续出炉!医药行业成“排头兵”

 半年报披露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22日,沪深两市已有27家上市公司正式发布中期业绩,其中20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过74%。
      中国财富制图
    15家公司营收、盈利同比双增 
   在当前已披露半年报业绩的27家公司中,15家营收、盈利同比双增,占比接近六成。其中,被称为“养猪第一股”的牧原股份营收、盈利以及盈利增长情况均为两市最高,暂为上半年最大赢家。
   牧原股份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3.76%,约为210.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26.08%,约为107.8亿元。影响业绩变动的主要因素除猪价上涨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提升也带来诸多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与牧原股份同属畜牧业的圣农发展也得益于“养鸡能力突出”而跻身2020年中报盈利三甲。
   对此,业内纷纷表示,农林牧渔行业、生猪养殖板块受益销售价格上涨,业绩成长稳健。随着市场投资者对大消费板块关注度的进一步提升,看好农林牧渔的人不断增多,占比已达13.9%。
   东海证券研报指出,下半年生猪价格仍将维持高位,生猪养殖板块业绩确定性较强。此外,三季度禽产品价格也会有所上涨,对于牧原股份、圣农发展等公司,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医药行业暂为中期业绩“高地” 
   通过对15家营收、盈利同比双增的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梳理,中国财富发现,集中在医药制造业的公司数量最多,共有南卫股份、奥翔药业、沃华医药、康泰生物4家。
      中国财富制图
   业绩排名显示,南卫股份上半年营收最高,达7.2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26.62%;康泰生物盈利最大,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涨幅为0.63%。
   “医药制造业上半年业绩高增与疫情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口罩、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公司业绩更是靓丽。”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告诉中国财富。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顾邢星同样表示,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医药作为必需品景气度本就不断上升,加之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整条医药产业链更是站上了加速发展的大风口。“具体来看,虽然推动各家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同,但可以看见的是,在风口的驱动下,整个医药板块的基本面在改善,使资本市场有望形成业绩与估值共振,从而成为资金抱团取暖的焦点。”
   不过邢星也同时提醒,虽然医药板块值得持续关注,但对于其中股价已经提前透支的相关个股,投资者还是要留意短期利好落地后利润兑现的风险。相反,对于业绩增长大超预期且估值处于低位的个股,投资者则可结合市场运行节奏,适度放大风险偏好。
   丁臻宇同样表示,短期的业绩激增并不意味着未来具备同样的成长性。对于因搭上口罩、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快车而实现股价起飞的医药股,建议投资者下一步还是要逢高逐步降低配置。

3. 市场解读 | 2022年能否迎来医药板块的布局时机

   刚刚过去的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表现不佳。2022开年首个交易周医药板块持续波动,而中药板块凭借一波凶猛涨势备受市场瞩目。从投资的角度,如何看待医药板块近期的表现?目前在政策加持下,2022年能否迎来医药布局时机?医药行业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把握?  
    针对以上问题,    诺德基金医药研究员朱明睿    在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1、问:开年医药股再次大跌,主要原因是什么?中药板块近期赢得几日暴涨,背后的支撑因素有哪些?  
      诺德基金医药研究员朱明睿    :开年医药下跌总体上和医药公司的21年Q4或是22年业绩直接关系不大。    主要还是受市场情绪脆弱以及机构调仓等原因影响    。下跌较多的股票还是以估值相对高一些、机构持仓占比较大的标的为主。 
    医药板块近期赢得几日暴涨,背后的支撑因素    第一是    医保局于2021年12月31日出台的针对中药饮片的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进一步支持中药饮片进入医保,同时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DRGS付费,对已经执行DRGS的地区,提高中医病种和康复医疗的系数和分值。 
      第二是    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保持25%的加成。第三是山东集采明确提出要保证中药的质量与稳定价格价。除此以外,中药OTC赛道不少品种都在近期有较大程度的提价,为利润端的兑现留下了不小的空间。中药创新药方面,21年也有十余款1.1类中药创新药获批,体现了国家对中药创新药的支持。 
    总体上看,    中药赛道在基本面上有望在22年持续较好的业绩,甚至有少许提速    。 
     2、问:2021年收官,医药板块分化加剧。站在2022年开端,结合基本面、资金面因素,对于医药股走势您如何预判?  
      诺德基金医药研究员朱明睿    :从基本面上来看,    不受政策压制的赛道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    。 
    比如像西药、仿制药、高值耗材与IVD赛道,依旧受到政策的压制。 
      像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与生命科学上游、CXO等赛道在基本面上会有一定机会    。 
    在资金面上,相对而言CXO赛道有一些拥挤,公募的配置比例较高,而中药创新药与中药配方颗粒赛道目前资金面上会有一定优势。 
    结合起来看,我觉得    22年一季度中药板块的行情有望得到持续    。 
     3、问: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如何?在您看来,哪些医药子板块可能会有相对更好的投资机会?  
      诺德基金医药研究员朱明睿    :目前医药板块估值整体上位于相对有性价比的位置。    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与生命科学上游、CXO等赛道可能会有相对更好的投资机会    。 
     4、问:您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布局医药板块的春季躁动行情?  
      诺德基金医药研究员朱明睿    :我会结合基本面与资金面进行22年一季度的医药板块布局。 
      首先是依旧回避政策压制的赛道,其次是选取有5年以上长增长逻辑的公司,第三是尽可能找估值没有那么“贵”的一些个股(个人的倾向是PEG小于2),第四是选取一些交易层面相对没有那么拥挤的个股    。 
    免责条款:本内容版权归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仅供参考。未获得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或修改。本内容基于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研究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文字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类别的投资建议,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不承担投资者因使用本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 
    风险提示:任何投资都是与风险相关联的,越高的预期收益也意味着越高的投资风险。请您在投资任何金融产品之前,务必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对自身的资产做一定的合理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市场解读 | 2022年能否迎来医药板块的布局时机

4. 12月医药板块后期走势如何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2月医药板块后期走势偏低。目前整个医药板块的估值仍旧是处于历史低位的。你像整个公募基金的持仓也是在不断减少。从二零一二年以来,整个医药指数的走势偏低。指数中期多头趋势不变,但节奏会有所放缓,周四就是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是以稳为主,没有大跌的风险,也难有大涨的空间【摘要】
12月医药板块后期走势如何【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2月医药板块后期走势偏低。目前整个医药板块的估值仍旧是处于历史低位的。你像整个公募基金的持仓也是在不断减少。从二零一二年以来,整个医药指数的走势偏低。指数中期多头趋势不变,但节奏会有所放缓,周四就是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是以稳为主,没有大跌的风险,也难有大涨的空间【回答】
市场维持小幅震荡回踩结构,题材上医药分化,大消费回暖走强。指数层面,大盘全天弱势震荡,创业板指领跌。盘面上,大消费板块逆势活跃,酒店旅游方向领涨,西安饮食、西安旅游、三特索道涨停。养殖股集体走强,正邦科技、华统股份、巨星农牧等涨停。医药股早盘调整午后持续反弹,资金抄底迹象明显,维康药业虽然有所震荡调整,但更多的还是短线的消化而已。预计经过短线调整以后,后面仍有不错的机会。主要原因还是随着防疫防控的优化【回答】

5. 医药医疗板块开盘走低

医疗股票大跌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提出“肿瘤研发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市场解读成利空,导致CRO概念股全线大跌;
二是医药板块前期涨幅较大,获利盘较多,近期市场整体调整,在CRO概念的大跌拖累下,导致整个板块今日出现明显波动。

面对多只医药基金遭受重挫,首先,要避免过度盯盘。我们买基金的初衷就是希望让专业人士来帮助我们进行投资,所以不需要时时刻刻盯盘,每天计算自己的投资收益。既然我们交给基金经理,虽然基金经理的能力各有千秋,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没必要过度关注基金的涨跌。凡事过犹不及,每天处在基金涨跌的情绪当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自己坚持的投资理念。基金连跌三天,就觉得进入熊市的深渊,急急忙忙出售割肉,很可能因为这样放弃长期的投资。掌握自己的收益状况很正常,但是拿着放大镜去盯着看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投资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医药医疗板块开盘走低

6. 医药行业创新成果9月“井喷”,但未来几年创新药企面临生死挑战

  ADC药物的高光时刻与国产医药创新的国际化征程-9月医药前沿更新摘选 
    9月医药前沿创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是ADC药物迎来高光时刻,另一个是国内医药创新新势力在国际化征程上的小爆发。 
      1). ADC Therapeutics靶向CD19的ADC药物(Lonca),在9月向FDA提交了治疗DLBCL的上市申请,Lonca在关键2期的四线治疗中实现了48.3%的客观缓解率和24.1%的完全缓解率,疗效强劲;当月,ADC Therapeutics还公布靶向CD25的ADC药物(Cami)的临床前数据,Cami能有效耗竭Tregs从而强化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效应,该产品已经在做针对霍奇金淋巴瘤的关键2期试验。 
    2). 第一三共靶向HER2的ADC药物(deruxtecan)9月在日本获批三线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癌,该药在关键2期临床中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1%(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是12.5月 VS 化疗组中位生存期是8.4月);另外,第一三共在ESMO 2020年会上海公布了靶向HER3的ADC药物(U3-1402)的最新I期数据,在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实现了25%的客观缓解率和70%的疾病控制率,也是疗效突出。 
    3). Seattle Genetics和Genmab在ESMO 2020年会上展示了靶向TF的ADC药物(tisotumab vedotin)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关键2期数据,实现24%的客观缓解率、12.1月的中位生存期,相比目前疗法常见的不足15%的客观缓解率和不到10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该疗法具有显著改善该适应症治疗局面的潜力;同月,Seattle Genetics和安斯泰来宣布联合开发的靶向Nectin4的ADC药物(Padcev),在治疗化疗和免疫疗法经治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中,相比化疗对照组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0%,达到3期主要终点。 
    4). Immunomedics在ESMO2020年会上公布靶向Trop2的ADC药物(Trodelvy)后线治疗三阴乳腺癌,实现了35%的客观缓解率和12.1月的中位生存期,相比之下,对照化疗组只有5%的客观缓解率和6.7月的中位生存期,死亡风险降低52%,疗效强劲;另外,Immunomedics还公布了Trodelvy在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关键2期临床数据,实现31%的客观缓解率、5.4月的无进展生存期、10.5月的中位生存期,也是显著优于化疗的表现。 
       可以看到,ADC药物的研发进展上,在过去的9月份有一个爆发性的表现。除了研发进展,大药企在ADC领域的布局动作同样令人瞩目,在7月份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达成60亿美元合作协议后不到2个月,吉利德在2020.9.13日宣布斥资210亿美元收购Immunomedics,获得靶向Trop2的Trodelvy等药物。 
    国内在ADC领域走得最领先的是荣昌生物,8月报产了首个国产ADC药物(RC48),治疗HER2阳性的胃癌;在9月,RC48治疗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的适应症,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与此同时,荣昌生物还在9月份新申报了一款靶向c-Met的ADC药物的临床试验。 
    我们对包括ADC和双抗等工程抗体前景保持积极乐观,在之前的多次路演报告中也分享过其中的逻辑:   生物科学的演进有多个维度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是同一技术领域内“改造介入程度的不断提高”   。 
    在多肽药物领域,我们已经见证了生物技术从“天然提取”到“人源重组”再到“工程改造”的进化方向,典型的比如一代猪/牛动物胰岛素本质是天然提取、二代重组人胰岛素是人源化改造、三代胰岛素则是在重组人胰岛素基础上的各种工程化改造; 
    单克隆抗体药物因为更大的分子量,真正产业化突破比多肽药物晚了15年,但预计也会遵循相似的演进路径:第一代的鼠源单抗大体等同于天然提取阶段、第二代的人源化单抗大体等同于重组人源化改造阶段,而随着人源化技术的成熟普及和筛选重磅新靶点难度的不断加大,单抗药物若要继续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进入“工程化时代”可能是个必然。逻辑上说,创造世所未有之分子,是创造世所未有之疗效的重要基础; 
    因此,   单抗产业会从“重组人源化”的上半场,进入到“工程化改造”下半场的关键在于,拥有“世所未有”结构的工程化抗体能否实现“世所未有”临床疗效   ——这点从逻辑上说是可以提前推演确定的,比如ADC药物可以利用单抗的精准靶向性让携带的高毒性化疗药物实现了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精准靶向治疗能力;再比如双特异性抗体可以让两种靶向性彼此约束,既可以借此实现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实现双重确认、进一步增加靶向性从而大大提高安全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也在印证着ADC、双抗等工程化抗体的逻辑优势。在此背景下,单抗产业也正在进入到以“工程化抗体”为特征的下半场,这里应有不小的产业机会,港股生物 科技 中有多家公司布局。 
    除了ADC领域在9月爆发之外,9月国内医药创新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同样迎来了小爆发。 
    1)   .   天境生物在9月4日和艾伯维达成战略合作,天境生物将其CD47单抗lemzoparlimab的海外权益授权给艾伯维开发,天境生物为此获得1.8亿美元首付款和2000万美元I期临床里程金,以及最高17.4亿美元里程金和两位数的销售额提成。 
    2).    基石药业(02616)   在9月30日与辉瑞达成战略合作,基石药业将其PDL1产品舒格利单抗的大陆市场权益授权给辉瑞,基石药业为此将获得最高2.8亿美元里程金及额外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与此同时,辉瑞以13.37港币/股价格认购2亿美元等值的基石药业股权。 
    3).    君实生物(688180)   在9月10日宣布,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鼻咽癌适应症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该适应症在今年5月获得FD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4). 荣昌生物在9月21日宣布,纬迪西妥单抗(RC48)治疗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适应症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几个月前该产品刚获得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认定。 
    5). 泛生子的干细胞癌早筛液体活检产品在9月30日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成为国内首个获得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产品,泛生子HCCscreen的前瞻性临床数据,比老牌早筛公司Exact Sciences曾公布的肝癌早筛产品的回顾性研究,表现出了更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国产医药创新在9月份的表现可以说得上是“井喷”:在今年9月之前的那么多年,国内医药创新产品累计才获得过2次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传奇生物的LCAR-B38M细胞制剂);而9月份短短一个月之内,国内企业就一口气拿下了FDA的2款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新药和1款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另外,在国际化对外授权上,不考虑恒瑞、百济、康方没有下文的3次对外授权,真正高价授权给跨国药企巨头并被实质性推进的项目,也就传奇LCAR-B38M授权给强生、信达信迪利单抗授权给礼来等寥寥数次;而9月份短短一个月内,就发生了天境授权艾伯维和基石授权辉瑞两笔大额交易。 
    这是令人振奋的事件,实质上也说明了   国内医药的创新能力开始得到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认可,是国产医药创新崛起的明确迹象   。 
    国内医药产业的创新大潮从2011年前后开始壮大,百济、信达、君实等在2011年前后成立,恒瑞、天晴等在2011年前后坚定创新转型决心,这与整个 社会 开始坚定转型意志的时间相吻合;而2015年开始的药审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对创新转型的行业共识,医药创新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2015年前后开始有更多的新兴初创企业诞生,他们的创新布局在2017年后逐渐进入收获期,越来越多国产创新产品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其中有一批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开始脱颖而出,扛起了国产医药创新的国际化大旗。 
    但   在国产医药创新崛起的同时,也伴生了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如此强烈的创新趋势共识,吸引过多的资源投入   ,以1类创新药的临床受理文号为例,2017年以来逐年飙升,2020年预计将超过700个,达到10年前的10倍数量。而且按现有增长趋势,国产1类新药受理文号很可能在未来2年超过1000个——这是个夸张的数字,以中国医药市场的阶段和体量,可能每年至多成就10-20款1类国产新药,这将意味着95%以上的现有创新药都将注定会面临失败的结局,而以目前的1类新药暴增速度看,医药行业与资本市场显然尚未充分  入价  这里的潜在风险。 
    在国产创新供给过度井喷的背后有很多特定的催化动力,包括仿制药预期的重构带来传统药企的“创新焦虑”,也包括产业大趋势初期典型的新兴企业“跑马圈地”现象。但随着各类产品的向前推进以及行业阶段的向前发展,大量所谓1类新药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进入“证伪期”,   预计在未来几年会有一批创新产品和创新药企将面临生死挑战——大批创新产品和创新药企倒下,同时也将伴生大量创药新势力的强劲崛起,在两股趋势性力量的合力之下,行业创新也将进入到竞争相对更激烈、对创新与综合能力有更高要求的新阶段。  

7. 未来5年.医药行业的走向!

医药行业进入复苏期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开始回暖。这是自前两年医药行业经历了风霜雪雨后,首次出现反弹迹象。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运行情况,是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效益回升较多。今年1-6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00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化学原料药、生物生化药品及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子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销售产值2913亿元,同比增长22.7%。与此同时,1-5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6.1%,处于“十五”以来的最好水平。而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对医药行业全年的数据预测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效益明显好转,预计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7.8%~18.5%,整个行业仍然处于平稳增长之中。

未来5年.医药行业的走向!

8. 医药新政为万亿级药品市场带来新风口,药企如何应对冲击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下称《目录》),包括20个品种的辅助用药。
   尽管未使用“辅助用药”一词,但该《目录》也被业内称为国家辅助用药目录。辅助用药被冠以“万能药”等字眼,这类非治疗性药品长期占用医保资金。自2015年起,云南、安徽、河北等省份就已相继出台了辅助用药目录清单。
     无论是《目录》的发布,还是已在持续推进的带量采购,都是医疗改革进程下的“腾笼换鸟”,目的都是要严控医疗支出。在此背景下,药企原有的生存空间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他们也在尝试创新模式,来开拓新的市场。
    药企如何应对政策冲击 
   根据IQVIA艾昆纬的研究报告,2018年,我国药品市场(包括医院、零售端和第三终端)规模超过1.3万亿元。2015年至2018年,药品市场以约6.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递增。
   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但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药企来说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以带量采购为例,在4月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的数据显示,通过发挥以量换价优势,“4+7”带量采购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实行价格联动,部分未中选品种企业也主动降价,争取试点以外的市场,药品价格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
   此外,IQVIA艾昆纬医院渠道数据显示,以治疗冠心病的药品为例,2019年3~4月和2019年1~2月相比,带量采购中标品规的销量增长超过1500%,同时销售额增长超过500%;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同类未中标仿制药的销量下降约30%的同时,销售额降低了约40%。
        上述影响下,IQVIA艾昆纬的研究报告分析,中国本土药企将进一步分化,产品线齐全的大企业需开拓创新领域,而对于某些只有单品种、产品线较短的小型制药企业来说,则应制定更长期的发展策略,否则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中国本土药企降价已成必然,跨国药企也无法做到“冷静”。IQVIA艾昆纬的研究报告提出,跨国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竞争形态、市场份额、价格差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市场份额较小的原研药,应保持原来的价格水平,通过保价来确保利润。市场份额高的原研药,需要降价保量,或者保价保利润的策略。
     现阶段,我国药品市场仍处于调整中。业内人士表示,下一阶段我国创新药、特药的准入速度会加快,药企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维持住成熟药品的份额。对于过了专利的原研药,未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量价下跌后,预计经过2~3年会逐步企稳并维持在25%~30%左右的份额,随着中国老龄化需求的上升,每年再以约10%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
    直面患者售药 
   医保控费、带量采购、药占比等政策的多管齐下,药费降了,医院用药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在国家发文支持处方外流的背景下,如何为患者配备充足药源、并免去其折返各个地点取药的成本,成为当下不少药企的新着力点,药企直面患者售药或成未来趋势。
   “互联网+处方药新零售将成为趋势所在。”上海医药大 健康 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介绍,公司旗下的DTP(Direct to Patient)一体化平台,一方面将国外先进疗法新特药引入中国,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处方,与等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互联网医院等实现直连,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与安全性。此外,平台实现智能化配送11点以前下单当天到货,16点以前下单第二天到货。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2014~2018年,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四大上市药店的年均营收增速都在19%~31%之间。再从《中国药店》统计的数据来看,近年来药店百强连锁的新开店率(新开店总数/门店总数)在15%上下。无论是药店的开店扩张还是并购整合都存在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