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怎么失败的?

2024-05-15

1. 项羽是怎么失败的?

项羽骁勇善战,为何最后输给了屡战屡败的刘邦?若论中国真实历史上的猛将,项羽绝对能名列前茅,动不动就手刃百人的事情,实在是太恐怖了,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认知里,也就只有战神蚩尤才有这本事吧。然而,项羽这么能打,最后还是在垓下一败涂地,败给了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其实这并不奇怪,正因为项羽太能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所击者服,所挡者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所以他并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刘邦也好,韩信也罢,在他项羽眼里,就是垃圾。

但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刘邦、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或许单拿出来,都不如他项羽能打,都没法像他项羽那样横扫六合,气吞八荒,但这些人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就是他项羽万万敌不过的了。更何况,刘邦、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未必逊色于他。拿刘邦来说,以百八十位壮士举事,兵不血刃地拿下沛县,而后据有泗水郡,后又以偏师之力西进,接连攻破秦地多座城池,逼迫秦王子婴投降,这份能力,也够强悍吧?

再后来,刘邦兵出汉中,迅速还定三秦,并持续地东略地,直取项羽都城彭城,彭城之战虽失败,但却始终能坚守住荥阳前线,楚汉相争四个年头,项羽始终未能进入到刘邦的腹地关中,但刘邦的人马却能持续地在项羽的后方捣乱,甚至在楚汉象征末期兵临彭城之下。再说彭越吧,看上去就是个莽夫,实际上却是天生的领袖,永远都得审时度势,破秦之时就主动跟刘邦汇合,共击秦军,在楚汉相争中,彭越投靠到刘邦的阵营中,直插项羽的腹背,多次攻下项羽的城池把项羽搞得疲于奔命。

至于韩信,就不用细说了吧。一生未有败仗,垓下对垒项羽,项羽也只能在四面楚歌声中逃之夭夭。而英布,在刘邦晚年造刘邦的反,直接侵吞了刘邦叔伯兄弟刘贾的荆国,逼刘邦四弟刘交战略撤退,无奈和,刘邦亲征英布,刘邦的长子刘肥也率十二万齐军前来助阵,才使刘邦稳住基本盘。这个早年破秦的先锋,虽然能力不如刘邦、韩信和彭越,但也绝非善茬。这么些人一起搞项羽,项羽焉能不败?

项羽是怎么失败的?

2. 项羽怎么失败的

一、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 

读 司马迁《史记》得知: 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这一失败看出项羽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易的人,怎么能领导众人走向成功呢? 

二、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1、目光短浅、自满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2、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且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3.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背后有什么原因?

项羽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将之一,自24岁起兵开始,历经了70多场战斗可谓是百战百胜,但最终还是落了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而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从内部原因上来看,项羽身为天之骄子,及冠不久就成就了霸业,难免刚强直爽,胸无城府。征战无数的他过于暴戾,在进入秦王宫之后大肆屠烧,不得民心。最重要的是,相比于刘邦来说他缺少政治敏感度,最后陷入了了四面楚歌的困局,其实他大可东渡乌江从头再来,可是他却只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自刎而死。
从外部原因上来看,地理条件对于战争的成败也有很大的影响,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占据巴蜀之地,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战略地位也很重要。项
羽在占据秦国都城之后,把这三座城池分封给了他人,自己却以贫穷的彭城为都,这个地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一、项羽失败的内部原因: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和过低的政治觉悟注定难成大业
(1)政治选择的错误:
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暴政之后,并没有像秦朝那样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王朝,而是延续了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他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好的地域划分给了自己的亲信,把之前的六国贵族后裔发配到了偏远的地方。显然这最终导致了旧贵族与项羽集团之间的矛盾。
对于刘邦的分封更是错上加错,项羽认为巴蜀地区地势险峻,无法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分封给了刘邦。他的这个做法大大忽视了这个地方的军事价值,此地乃是一块绝佳的易守难攻之地,并且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刘邦之后的军事活动来说这块宝地,是一块绝佳的军事后方基地。
更难想象的是,他竟然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别安排给三个人统治,当时秦朝刚刚被灭,很多百姓心中的不满还没有被安抚下来,因此这三个人在当地十分不得民心,刘邦瞅准了这一机会,趁机攻占关中地区,并且一步步做大起来。
总之,项羽对于土地的不当处置,使这个本来统一的国家渐渐走向了分裂,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注定了项羽之后失败的结局。


(2)过于迷信武力:
在《项羽本纪》中曾记载,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从这方面我们可看出,他出生于武将世家,家世显赫又得到了季父的培养,显然是一个人中龙凤。但是,虽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他,并没有为自己制定出明确的战略目标。
从他用武力推翻秦朝的统治之后,“分土为王”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的这种做法,除了使刚刚统一的天下又一次陷入混乱,还导致他不得不利用武力到处去镇压,在讨伐齐国田荣时,刘邦趁此机会占领了楚都彭城,之后项羽率领3万精兵回救,但是后方却被汉军将领突袭。
与此同时,韩信正在消灭北方六国,拉拢项羽阵营的大将,慢慢的,汉军形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没有固定后方补给的项羽粮草殆尽,被破签订了《鸿沟合约》。
合约签订后,他再也没有想过另一步动作,只得率领军队东归,而刘邦却接受了张良等人的建议,撕毁了合约,出兵讨伐楚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不得民心:
在《高祖本纪》中记载,项羽在到达秦王宫之后,就开始组织士兵大肆烧杀抢夺,屠戮百姓无数。而刘邦此时却与秦朝的父老《约法三章》。显然百姓们的内心更倾向于刘邦,争相把自己家的牛羊酒食献给军队,但是刘邦却拒绝不享受,于是,当时的秦朝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除此之外,他还除掉了义帝,虽然他已经起兵造反,但他还算是臣子,这样一来,他相当于犯了“弑君之罪”,那么任何人都有了起兵攻打他的理由。
总之,项羽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得民心,在与汉军的“垓下之战”时,汉军之所以可以找到他,就是因为有一老农为刘邦指路。


(4)用人不明:
项羽所亲信的近臣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过去楚国的宗亲故旧;
另一类为楚国之外的人
项羽有着浓厚的宗亲意识,比如说他手下的项伯、项佗,项庄等人都是他过去的亲信。
其实,一开始他身边是有很多人才的,比如说韩信、陈平、龙且、范增等,但渐渐的这些人都离他而去了,最后只剩下过去的宗亲贵族。
这些人之所以离他而去,是因为项羽本身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分不清楚忠臣和奸臣不善于纳谏,渐渐的很多人都和他产生了隔阂,最终离他而去。
英布本来是项羽的爱将,多次以少胜多战功显赫,被封为九江王。但到了后期,项羽多次向他调兵,他却称病不出。因此项羽埋怨他,于是便派使者去召见他,在这种情况下鲸布更加害怕,不敢前去 。正好刘邦派使者来劝降,于是他便“反楚归汉”了。
除了这些人之外,他的宗族也是如此。
虽然项羽十分信任项氏家族,但有些人甚至成为了内奸,项伯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帮助刘邦,本来函谷关时项羽完全可以战胜刘邦,但是项伯为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情,泄露了军机,还和刘邦成为了儿女亲家,最终导致鸿门宴时刘邦顺利逃走。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背后有什么原因?

4. 项羽的人生为什么这么失败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进行描述,首先司马迁是非常的推崇项羽,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司马迁的眼里项羽是个大英雄,甚至被司马迁说成是舜的后人等等。
正文:
首先司马迁是非常的推崇项羽,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司马迁的眼里项羽是个大英雄,甚至被司马迁说成是舜的后人。大力赞扬了项羽从没有一寸土地到成为楚霸王这中间的功绩,也称他是近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人物。
其实司马迁的评价也并非都是司马迁自己一个人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是司马迁整合了许多意见和评论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意见。

司马迁以“实录”的态度写史书,在书中无不透露着司马迁在贯彻这个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人物的评价之上。没有掩饰他们的缺点,不会夸耀他们的功绩,从事实出发,还原给后世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而司马迁留下一句震古烁今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充分阐述了司马迁的生死观,短短几个字,称颂了多少伟人烈士,又讽刺了多少无胆鼠辈。
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是一个英雄。所以在项羽本纪中,极力描写出了项羽的个人勇猛,但是英雄却不适合做一个合格的帝王。因为项羽心中还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宝马和美人。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枭雄。
到了最后,项羽不过江东,更加突出了他的情义。虽然他儿女情长,但是最后依然选择与他的部下一起战死沙场。而项羽最后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则就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隐含的说,项羽只能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个人色彩浓厚的英雄,而成不了一个称王称霸的帝王。
因为他连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搞不清楚,用现代话说,就是没有政治觉悟。这样的人,可以打天下,却是坐不成帝王的。
司马迁的历史观其实主要就体现在两方面:力求真实和爱憎分明,在对项羽的记载中无疑第二项占了主要因素,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就足以看出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但即使这样也保持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这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

5. 项羽失败的原因 看了就知道

1、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后,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策略,更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立的格局。把统一的中国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这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也注定是失败的。
 
 2、项羽性格残暴无比,在推翻秦朝统治中,多次屠城,滥杀无辜,早已失掉了民心。尤其是在巨鹿之战获得胜利后,在新安坑杀了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引起了关中秦民的愤慨,也使得他们更加拥护刘邦。所以即使项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政治上却失败了。
 
 3、项羽在一些战斗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项羽本人却不会用人,更轻视贫寒出身的人。项羽更适合成为一个将军,而不是一个掌权者,因为他不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谋士良将。
 
 4、项羽在灭了秦国之后,并没有留在关中建立巩固的后方,而是选择继续往东走,想要回到故乡。最终建都彭城,把关中这块宝地“留给”了刘邦。这也使得项羽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项羽失败的原因 看了就知道

6. 为什么项羽最后失败了

在刘邦和项羽的战争中,为什么刘邦取得了胜利,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刘邦是一个坚决果断的人,而项羽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从他们的性格差异是直接影响了他们之间战役的胜败。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是很饱满的,他自满、刚愎自负;他暴烈,有暴君的潜质;但是他又有着优柔寡断、儿女情长的一面,同时他还很多疑。项羽出生高贵,比起刘邦来言,具备一切做帝王的条件,但是他过于优柔寡断,不会当机立断,就错失了最佳时机。项羽和虞姬的爱情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就是因为他的儿女情长,所以耽误了他成就最终的帝王霸业。他生来自信,具有所有的资本,但是却性情暴烈,不得民心。这几点是导致项羽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1.项羽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而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缺点这一点,将项羽一步步地逼近失败的泥潭。项羽曾经抓住了刘邦的父亲,还扬言要杀了刘邦的父亲。可是刘邦却仍然面不改色,厚着脸皮说:“我曾和你结义为兄弟,你杀了我的父亲,就等于是杀了自己的父亲。”当时项羽真的很想杀了刘邦的父亲,但是最终,还是下不了手;2.当范增让项羽杀掉刘邦时,项羽却还是念着之前他们两个的情意留下刘邦一条性命;
  
 其次是因为项羽和刘邦的军事才能有很大的差异,刘邦的军事才能是没有项羽高的,我们在巨鹿之战就可以看出来了:在这场项羽的成名之战当中,项羽就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时西楚军和秦军的兵力对比是5万:40万,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大的兵力悬殊,楚军是必败无疑的,哪怕项羽武力值再是逆天,也没用。你武力在高,架得住人家几千几万人上来干你吗?然而,项羽却很巧妙的利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诀窍,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军粮,让士兵轻装上阵,让士兵明白,只有勇猛杀敌才能活下来。就这样,背水一战之下,巨鹿之战,项羽不但干掉了20万秦军,还彻底俘虏了10多万秦军,而这些俘虏也有效的充实了西楚军的实力。拥有这样军事才能的人,为什么还会输给刘邦呢,其实是他政策上的失败,他不懂政治上的谋略,没有长远的眼光,这些让他的军事才能也不足以填补。
  
 最后是因为项羽在用人上的愚昧。
  
 首先就是范增,一个有很大才华的人,但项羽却不在乎他的文臣。项羽与刘邦在荥阳一战,项羽断了刘邦的粮道,被困的刘邦其实在这个时候早就该一命呜呼了。范增当时建议项羽急攻下荥阳,但是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选择了留下刘邦的命,拿荥阳以西的地方来换。当时拿下荥阳以西其实就相当于占据了大半的战机,天下唾手可得。但是杀掉刘邦才是最快的方法,项羽因为自己的自信,不信范增,气得范增自己请求告老还乡,项羽还竟然答应了。
  
 项羽不懂得珍惜人才,没有政治才能空有军事才能,因为年少成名而有了性格缺陷,这让项羽最终走向失败。

7. 项羽失败的原因,你知道吗?


项羽失败的原因,你知道吗?

8. 项羽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