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偏离度公式是什么

2024-05-14

1. 不良贷款偏离度公式是什么

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抽查样本的偏离度=抽查样本中新增的不良贷款金额÷抽查样本贷款规模;实际不良比率=(抽查样本的偏离度×全辖信贷规模+原有的不良贷款规模)÷全辖信贷规模;偏离度=实际不良比率-上报的不良比率。
不良贷款偏离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即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差;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考核贷款分类偏离度有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的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

扩展资料:
不良贷款的类型:
1、逾期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呆滞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年但生产经工行发布一季报不良贷款率降至3.6%。
3、呆账贷款: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偏离度

不良贷款偏离度公式是什么

2. 不良贷款偏离度公式

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抽查样本的偏离度=抽查样本中新增的不良贷款金额÷抽查样本贷款规模;实际不良比率=(抽查样本的偏离度×全辖信贷规模+原有的不良贷款规模)÷全辖信贷规模;偏离度=实际不良比率-上报的不良比率。
不良贷款偏离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即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差;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考核贷款分类偏离度有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的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

扩展资料:
不良贷款的类型:
1、逾期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呆滞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年但生产经工行发布一季报不良贷款率降至3.6%。
3、呆账贷款: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偏离度

3. 银行不良贷款率怎么计算?

银行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乘以100%=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乘以100%。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呆账贷款是按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账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还运用贷款的有偿使用原则,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并且把银行信贷作为分配资金的重要方式,也作为调节和管理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

银行不良贷款率怎么计算?

4. 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怎样计算?

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抽查样本的偏离度=抽查样本中新增的不良贷款金额÷抽查样本贷款规模;实际不良比率=(抽查样本的偏离度×全辖信贷规模+原有的不良贷款规模)÷全辖信贷规模;偏离度=实际不良比率-上报的不良比率。
不良贷款偏离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即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差;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考核贷款分类偏离度有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的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

扩展资料:
不良贷款的类型:
1、逾期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呆滞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年但生产经工行发布一季报不良贷款率降至3.6%。
3、呆账贷款: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偏离度

5. 贷款偏离度的介绍

贷款偏离度,也叫贷款分类偏离度是指贷款的账面分类和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即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差;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考核贷款分类偏离度有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的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

贷款偏离度的介绍

6. 哪位老大能帮忙解释一下什么叫“贷款偏离率”?

贷款偏离率也叫做贷款偏离度.对不良贷款划分为5级,以表示风险程度不同,在对银行贷款检查中若发现划分风险的分级不合实际,就称为偏离.偏离的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就是偏离率/偏离度.具体点说:贷款分类偏离度,即在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中存在的操作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包括不良贷款分类的偏离情况和五级分类中各类的偏离情况。贷款偏离度概念的提出是对贷款分类真实性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也是对贷款分类结果不断量化、分析不断深化、细化的过程。
一.负偏离。即检查认定不良率小于被查单位原认定不良率形成的偏离。在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时,银行采取相对严格和谨慎的做法,对贷款的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进行事前预测,推断贷款是否存在到期不能偿还的可能性,根据预测结果将存有风险的该类贷款,划入不良贷款中进行管理。但有些行在分类认定过程中,却把本应在正常类反映的贷款划入不良类贷款中反映,就形成了负分离。如中国银行去年实施股份制改造后,不良贷款实行了剥离,对余下贷款重新进行了分类,并自行制定了更加谨慎的分类办法,其中规定:把贷款到期日不能一次性全部收回或预测贷款到期日不能一次性全部收回的划分为至少次级类贷款进行管理。据反映,已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都有把不良贷款额人为增大的疑点,把其作为调整贷款分类的“ 蓄水池”。这样就导致了本应在关注类反映的,却被划入次级类管理的情况发生,从而出现负偏离。
二.正偏离。即检查认定不良率大于被查单位原认定不良率形成的偏离。银行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时政策执行不严,对分类标准把握的相对宽松,或人为因素导致分类结果形成正偏离。主要表现:一是基层信贷人员受绩效指标考核的影响,为完成指标考核任务,受利益驱使,人为调整分类结果,把属于不良贷款类的仍在正常类贷款中反映,以达到减小不良率的目的,影响贷款分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二是受审批程序的制约,分类结果需层层上报、审批,即使最初的分类结果能够保证是真实准确的,但上级机构人为调整分类结果,强制性地将本该划入不良的,又重新认定为正常,导致“怀胎十月,该生也不让生”的现象发生。
三.相对偏离。即在贷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五级分类各类之间划分不准确形成的偏离。产生相对偏离的主要原因:1.是基层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对贷款分类的政策和标准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不能科学有效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正确分类,造成五级分类中各类贷款类别之间的偏离;2.是上级机构未及时审批认定分类结果,使某一时点的贷款分类真实性不能如实反映,分类结果存在滞后性;3.是受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由于某些企业对市场预期把握的不准确,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贷款分类瞬间发生改变。但清分人员未根据客户实际经营状况或其他变化情况实时调整贷款分类结果,形成各类的偏离,从而掩盖了贷款质量的真实性,隐藏了一定的贷款质量劣变风险;四是一些本应划入损失类贷款反映的不良贷款,因没有相关政策只能在可疑类贷款中反映。

7. 哪位老大能帮忙解释一下什么叫“贷款偏离率”

贷款偏离率也叫做贷款偏离度.对不良贷款划分为5级,以表示风险程度不同,在对银行贷款检查中若发现划分风险的分级不合实际,就称为偏离.偏离的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就是偏离率/偏离度.具体点说:贷款分类偏离度,即在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中存在的操作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包括不良贷款分类的偏离情况和五级分类中各类的偏离情况。贷款偏离度概念的提出是对贷款分类真实性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也是对贷款分类结果不断量化、分析不断深化、细化的过程。
一.负偏离。即检查认定不良率小于被查单位原认定不良率形成的偏离。在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时,银行采取相对严格和谨慎的做法,对贷款的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进行事前预测,推断贷款是否存在到期不能偿还的可能性,根据预测结果将存有风险的该类贷款,划入不良贷款中进行管理。但有些行在分类认定过程中,却把本应在正常类反映的贷款划入不良类贷款中反映,就形成了负分离。如中国银行去年实施股份制改造后,不良贷款实行了剥离,对余下贷款重新进行了分类,并自行制定了更加谨慎的分类办法,其中规定:把贷款到期日不能一次性全部收回或预测贷款到期日不能一次性全部收回的划分为至少次级类贷款进行管理。据反映,已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都有把不良贷款额人为增大的疑点,把其作为调整贷款分类的“ 蓄水池”。这样就导致了本应在关注类反映的,却被划入次级类管理的情况发生,从而出现负偏离。
二.正偏离。即检查认定不良率大于被查单位原认定不良率形成的偏离。银行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时政策执行不严,对分类标准把握的相对宽松,或人为因素导致分类结果形成正偏离。主要表现:一是基层信贷人员受绩效指标考核的影响,为完成指标考核任务,受利益驱使,人为调整分类结果,把属于不良贷款类的仍在正常类贷款中反映,以达到减小不良率的目的,影响贷款分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二是受审批程序的制约,分类结果需层层上报、审批,即使最初的分类结果能够保证是真实准确的,但上级机构人为调整分类结果,强制性地将本该划入不良的,又重新认定为正常,导致“怀胎十月,该生也不让生”的现象发生。
三.相对偏离。即在贷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五级分类各类之间划分不准确形成的偏离。产生相对偏离的主要原因:1.是基层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对贷款分类的政策和标准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不能科学有效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正确分类,造成五级分类中各类贷款类别之间的偏离;2.是上级机构未及时审批认定分类结果,使某一时点的贷款分类真实性不能如实反映,分类结果存在滞后性;3.是受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由于某些企业对市场预期把握的不准确,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贷款分类瞬间发生改变。但清分人员未根据客户实际经营状况或其他变化情况实时调整贷款分类结果,形成各类的偏离,从而掩盖了贷款质量的真实性,隐藏了一定的贷款质量劣变风险;四是一些本应划入损失类贷款反映的不良贷款,因没有相关政策只能在可疑类贷款中反映。

哪位老大能帮忙解释一下什么叫“贷款偏离率”

8. 哪位老大能帮忙解释一下什么叫“贷款偏离率”?

贷款偏离率也叫做贷款偏离度.对不良贷款划分为5级,以表示风险程度不同,在对银行贷款检查中若发现划分风险的分级不合实际,就称为偏离.偏离的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就是偏离率/偏离度.具体点说:贷款分类偏离度,即在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中存在的操作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包括不良贷款分类的偏离情况和五级分类中各类的偏离情况。贷款偏离度概念的提出是对贷款分类真实性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也是对贷款分类结果不断量化、分析不断深化、细化的过程。
一.负偏离。即检查认定不良率小于被查单位原认定不良率形成的偏离。在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时,银行采取相对严格和谨慎的做法,对贷款的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进行事前预测,推断贷款是否存在到期不能偿还的可能性,根据预测结果将存有风险的该类贷款,划入不良贷款中进行管理。但有些行在分类认定过程中,却把本应在正常类反映的贷款划入不良类贷款中反映,就形成了负分离。如中国银行去年实施股份制改造后,不良贷款实行了剥离,对余下贷款重新进行了分类,并自行制定了更加谨慎的分类办法,其中规定:把贷款到期日不能一次性全部收回或预测贷款到期日不能一次性全部收回的划分为至少次级类贷款进行管理。据反映,已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都有把不良贷款额人为增大的疑点,把其作为调整贷款分类的“ 蓄水池”。这样就导致了本应在关注类反映的,却被划入次级类管理的情况发生,从而出现负偏离。
二.正偏离。即检查认定不良率大于被查单位原认定不良率形成的偏离。银行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时政策执行不严,对分类标准把握的相对宽松,或人为因素导致分类结果形成正偏离。主要表现:一是基层信贷人员受绩效指标考核的影响,为完成指标考核任务,受利益驱使,人为调整分类结果,把属于不良贷款类的仍在正常类贷款中反映,以达到减小不良率的目的,影响贷款分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二是受审批程序的制约,分类结果需层层上报、审批,即使最初的分类结果能够保证是真实准确的,但上级机构人为调整分类结果,强制性地将本该划入不良的,又重新认定为正常,导致“怀胎十月,该生也不让生”的现象发生。
三.相对偏离。即在贷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五级分类各类之间划分不准确形成的偏离。产生相对偏离的主要原因:1.是基层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对贷款分类的政策和标准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不能科学有效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正确分类,造成五级分类中各类贷款类别之间的偏离;2.是上级机构未及时审批认定分类结果,使某一时点的贷款分类真实性不能如实反映,分类结果存在滞后性;3.是受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由于某些企业对市场预期把握的不准确,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贷款分类瞬间发生改变。但清分人员未根据客户实际经营状况或其他变化情况实时调整贷款分类结果,形成各类的偏离,从而掩盖了贷款质量的真实性,隐藏了一定的贷款质量劣变风险;四是一些本应划入损失类贷款反映的不良贷款,因没有相关政策只能在可疑类贷款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