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生态农业的扶持政策

2024-05-09

1.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扶持政策

1、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奖励农业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2万元、6万元、2.5万元,获得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称号的,一次性奖励0.2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省、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6万元、3万元、1.5万元。获得省级示范性家庭农(林)场、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家庭农(林)场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0.2万元。2.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奖励对农业经营主体首次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每个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同一个经营主体进行系列产品认证的,每增加一个产品奖励0.5万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每个农产品奖励3万元;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农产品奖励5万元;农业经营主体对已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农产品进行正常续证的,分别奖励0.5万元、1万元和2万元;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成功的奖励30万元。鼓励初级农产品生产主体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追溯体系建设,对创建达标的奖励2万元。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企业标准,对制定企业标准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的,每个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获得市级生态精品农产品称号的,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0.1万元。3、生态精品农产品参评活动奖励对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评奖活动,获得国务院组成部门主办的国家级金奖,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国务院组成部门主办的国家级银奖和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组成部门)主办的省级金奖,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2万元。4、生态畜牧业奖鼓励发展食草动物养殖。对常年存栏牛30头以上、羊60头以上、兔400只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鼓励农户利用林地、果园、茶园等放养生态家禽。对常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鼓励发展蜜蜂养殖。对新增养殖存栏20箱以上,每箱补助100元。5、新兴中药材产业奖励新发展白术、元胡、温郁金种植,连片5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每亩补助500元。新发展黄精、何首乌种植,连片5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每亩补助800元。对能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包括保健品)种植基地给予专项补助,具体扶持政策另行制定。6、生态精品水果基地建设奖励新建云-和雪梨、甜橘柚、白枇杷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新建桃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给予补助,密植型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开张型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对低产老梨园进行改造提升连片1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对云-和雪梨基地实施三年一轮的抚育改造补助,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新建基地需满3年以后(含3年)方可申报。7、生态绿茶产业奖励对新建茶叶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支持小型茶叶加工厂提升改造,每年择优扶持5家,每家一次性补助5万元。8、鼓励扶持云-和黑木耳与珍稀菌基地建设对新建云-和黑木耳、珍稀菌标准化基地连片达到3万棒以上且每亩不少于8000棒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0元。9、蔬菜基地建设奖励发展蔬菜基地连片3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给予有机生物肥购置补贴200元。10、油茶、香榧基地建设奖励新建良种油茶、香榧基地连片1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改造低产油茶林连片2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11、原料林基地建设奖励对原料林和景观林苗圃业主给予扶持,裸根苗苗圃每亩一次性补助500元,容器苗每株补助0.2元。12、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奖励扶持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多年生连片种植1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600元;一年生连片2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13、鼓励扶持板栗基地高效复合经营改造。对开展板栗基地高效复合经营改造且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扶持政策

2.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扶持政策

法律分析:1、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奖励农业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2万元、6万元、2.5万元,获得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称号的,一次性奖励0.2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省、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6万元、3万元、1.5万元。获得省级示范性家庭农(林)场、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家庭农(林)场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0.2万元。2.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奖励对农业经营主体首次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每个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同一个经营主体进行系列产品认证的,每增加一个产品奖励0.5万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每个农产品奖励3万元;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农产品奖励5万元;农业经营主体对已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农产品进行正常续证的,分别奖励0.5万元、1万元和2万元;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成功的奖励30万元。鼓励初级农产品生产主体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追溯体系建设,对创建达标的奖励2万元。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企业标准,对制定企业标准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的,每个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获得市级生态精品农产品称号的,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0.1万元。3、生态精品农产品参评活动奖励对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评奖活动,获得国务院组成部门主办的国家级金奖,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国务院组成部门主办的国家级银奖和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组成部门)主办的省级金奖,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2万元。4、生态畜牧业奖鼓励发展食草动物养殖。对常年存栏牛30头以上、羊60头以上、兔400只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鼓励农户利用林地、果园、茶园等放养生态家禽。对常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鼓励发展蜜蜂养殖。对新增养殖存栏20箱以上,每箱补助100元。5、新兴中药材产业奖励新发展白术、元胡、温郁金种植,连片5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每亩补助500元。新发展黄精、何首乌种植,连片5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每亩补助800元。对能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包括保健品)种植基地给予专项补助,具体扶持政策另行制定。6、生态精品水果基地建设奖励新建云-和雪梨、甜橘柚、白枇杷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新建桃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给予补助,密植型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开张型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对低产老梨园进行改造提升连片1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对云-和雪梨基地实施三年一轮的抚育改造补助,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新建基地需满3年以后(含3年)方可申报。7、生态绿茶产业奖励对新建茶叶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支持小型茶叶加工厂提升改造,每年择优扶持5家,每家一次性补助5万元。8、鼓励扶持云-和黑木耳与珍稀菌基地建设对新建云-和黑木耳、珍稀菌标准化基地连片达到3万棒以上且每亩不少于8000棒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0元。9、蔬菜基地建设奖励发展蔬菜基地连片3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给予有机生物肥购置补贴200元。10、油茶、香榧基地建设奖励新建良种油茶、香榧基地连片1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改造低产油茶林连片2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11、原料林基地建设奖励对原料林和景观林苗圃业主给予扶持,裸根苗苗圃每亩一次性补助500元,容器苗每株补助0.2元。12、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奖励扶持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多年生连片种植1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600元;一年生连片2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13、鼓励扶持板栗基地高效复合经营改造。对开展板栗基地高效复合经营改造且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3. 国家对发展生态农业有什么政策和扶持?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取得了一个全面的计划,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的胜利,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长城市与农村,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长效机制。由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顺应时代的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着和远影响深远的战略计划。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坚持让更多采取减少和放松管制,和不断改善农业保护制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并继续解决的最迫切的实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整个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罕见的情况。连续四年的粮食产量,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农村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业和农村形势和全球性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实践证明,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和政策上的工作,“三农”是完全正确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很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贸易竞争的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的及时和适当的控制难度较大,要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困难,需要一个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困难,并呼吁加大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并做好困难的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全党必须深刻理解面临的“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充分把握新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做“三农”工作,食品安全,警钟应始终吹了加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始终坚持。 2008年和以后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整合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加快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明显,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基础,要更加自觉地加强农业和受益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力度。 (A)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引导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效地向“三农”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坚持和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松管制的指导方针,并坚持在本财年或以上的县级农业投入品的总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增长,坚持以国家重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2008年,财政支农的增量要明显高于去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增量显着高于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年。耕地占用税新的收入“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以确定一些城乡规划,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的资金。自2008年以来,国家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强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不同的情况下,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农业投入立法。 (B)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度。按照合适的条件下,着眼于长期,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直接补贴种粮,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补贴。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各类补贴购买农业机械和工具,并提高补贴标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所有农业县。大约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全面贯彻落实的政策配套生产的粮食,油料,生猪,奶牛,增加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逐步形成稳定的,规范的制度。根据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统筹研究重要农产品的补贴。强农惠农政策,集中产区倾斜倾斜,以提高生产能力。继续在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3)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为了增加收入,通过结构优化,布局规划和建设,农业优势区域继续做好,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了降低成本,收入,大力发展保护性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非农就业收入,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的创业环境。努力增加农业收入的好处,通过政策扶持,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合理调控是重要的农业产品和农业产量和价格。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以保护集体产权的农民的收入,并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D)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着眼于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加快摆脱的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声音的因素,生产的统一市场,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互动促进了共享。切实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提高行政机构的设置在各个层次与职能,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和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管理。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保障供应和需求的农产品,平衡和质量安全的总体平衡。 (一)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有效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积极发展水稻生产,扩大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合理引导玉米消费。继续实施各种项目,用于粮食生产。在食品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主要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政策。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重点对一些基本的条件下,较高的生产水平,并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着手开发一批资源有优势,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可能增加储备粮食产区。展开废弃西部地区的基本口粮田建设。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销区和平衡生产和销售领域,以稳定粮食自给水平。保险政策,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石油生产,鼓励优势区域发展,棉花,食糖生产,努力提高质量和产量。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支持农垦企业建设大型粮食和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菜篮子”生产,以确保稳定的发展。积极推动蔬菜等园艺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加快转变的牲畜和家禽实行“以奖代补规模养殖,实施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继续实行完善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补贴的政策。的液态奶标识制度。实施健康养殖,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落实禁渔休渔制度,加强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有条件的应积极发展的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系统。(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快农业标准修订制定。继续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扶持龙头第一,规范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实施的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依法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风险评估,提高农业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系统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启动实施的示范项目“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国家对发展生态农业有什么政策和扶持?

4.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补贴政策

法律分析: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
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
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5.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补贴政策

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3、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三条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补贴政策

6. 国家对生态农业的补贴政策

法律分析: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3、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7. 国家对农业有什么政策扶持

鼓励与金融机构合作,大力扶持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改革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扶持力度,逐步减少对涉农企业的直接补助;鼓励与金融机构合作,大力扶持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先确定范围、后据实结算的贷款贴息项目管理方式,建立拟贷款贴息项目单位名录;对列入名录且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利息的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周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贴息资金在2019年结算,项目明确为2019年度贴息项目。

扩展资料:
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规定:
1、要保持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严肃性,对于规划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集中扶持、连续扶持,着力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区域优势。
2、坚持把“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对农业有什么政策扶持

8. 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有哪些?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

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4.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5.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6.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