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度下使用汇率调节的主要手段有

2024-05-16

1. 固定汇率制度下使用汇率调节的主要手段有

应该是B、C、D
说A的简直是扯淡。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无效。货币政策会提高或降低利率,吸引或挤出国际资本,造成货币升值或贬值压力,央行被迫反向操作进行货币干预以稳定汇率。
B、C很明显,D可以理解成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在央行需要动用外汇储备紧缩本币,提升汇率的时候,当外汇储备不足,需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
看看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书就足够了。

固定汇率制度下使用汇率调节的主要手段有

2.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关系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相比好处在于:(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
  一般而言,选择浮动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而选择固定汇率,则需要政府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

  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长处是防止国际游资冲击,避免爆发货币危机;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等等。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

  由于其对于通货膨胀是目标制,因此稳定成为头一等需要,而浮动汇率则是使得整个力量更集中于控制通货膨胀方面。

3. 固定汇率制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利弊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具有相对稳定性,汇率的波动范围或自发地维持、 或人为地维持,这使进出口品的价格确定、国际贸易成本计算和控制、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都能比较稳定地进行,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汇率比较稳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投机活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⑴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⑵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要维持汇率不变,必须处理好内外平衡问题: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便能够使汇率维持不变和控制总需求以便接近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实行真正的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各国付出很大的调整代价。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不能及时地通过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该国大量黄金外汇外流,国际储备大大下降。此外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会在国际间传导通货膨胀。因为价格一律是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对内贬值而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汇率,必然因国内物价上涨引起其他国家向该国大量出口,导致出口国出现贸易顺差,这样出口国货币供给量因外汇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国一方面商品供应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与固定汇率制度密切相关。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法定平价及汇率波动的上下限都是确定的,因此汇率并不能总是正确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通过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必然使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脱节,影响到币值对内和对外的同时均衡。⑴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⑵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⑶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固定汇率制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利弊

4. 固定汇率的汇率政策

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现实汇率水平受平价的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固定汇率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或间接影响外汇市场以把市场汇率维持在一个既定的狭窄目标范围之内的政策操作。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 从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银行开展做市商服务,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中信、招商、兴业4家股份制银行以及花旗、渣打、汇丰、荷银以及蒙特利尔5家外资行在内的总共13家银行获得了首批人民币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币做市商开始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1号)规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以下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美国财政部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以大量篇幅评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报告称,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阻碍了价格指数的变动,妨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吸引大量风险资本流入,并对中国经济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中国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大幅度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有效改变其低估的市场价值”。 1946年12月18日,荷兰盾的含金量定为0.334987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2.65285荷兰盾。1949年9月21日,荷兰盾贬值30.2%,含金量减为0.233861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80荷兰盾。1960年11月1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的经济联盟条约生效,三国内部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1.5%。1961年3月7日,荷兰盾含金量升为0.245489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62荷兰盾,波动的上下限为1美元等于3.5925~3.6475荷兰盾。1971年5月10日起,随西德马克一起,荷兰盾突破上限浮动,造成实质上荷兰盾的贬值;8月15日在美元实际贬值之后,自8月23日起荷兰盾与比利时法郎、卢森堡法郎仍同5月10日以前的汇率水平(即1荷兰盾等于13.81215比利时法郎)挂钩;对其它货币实行受控浮动,荷兰和比利时中央银行将浮动限度控制在5月10日汇率水平的上下1.5%;9月6日,荷兰对非居民购买荷兰债券进行限制,因而导致了“0”类荷兰盾的产生;12月18日美元贬值;12月21日,荷兰盾的含金量提高2.76%,官方汇率调至1美元兑3.2447荷兰盾,同时制定了波动幅度为4.5%的实际汇率,即波动上下限为3.1719~3.3175荷兰盾。1972年4月24日,荷兰宣布执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内部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2.25%的规定。比、荷、卢三国货币波恢复至7.1320~7.3490荷兰盾兑100比利时法郎。1973年2月12日美元贬值,2月14日,荷兰盾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92024荷兰盾,波幅在2.8545~2.9860荷兰盾之间;从3月19日起,荷兰盾对美元自由浮动,同时与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卢森堡、挪威、瑞典多国货币联合浮动,9月15日,荷兰盾升值5%,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781美元。1974年2月1日,非居民购买债券用的“0”类荷兰盾取消。1976年3月15日起,欧共体成员国内2.25%的波幅取代比、荷货币联盟1.5%的波幅限制;10月18日,荷兰盾的含金量降低1.96%,官方汇率调至2.837荷兰盾兑1美元。1978年10月16日,荷兰盾贬值2%,官方汇率1美元兑2.895荷兰盾。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成立,成员国货币间的波幅上下为2.25%,同时确定了定期调整的固定汇率和干预限度。现荷兰盾汇率固定为2.20371荷兰盾兑换1欧元,或者0.453780欧元兑换1荷兰盾。

5. 各国货币当局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所采取的措施

1、运用货币政策
运用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贴现率使利率发生变动,引起本国币值发生变动和刺激国际资本流动,以引起外汇供求状况改变,进而引起汇率变动。
2、调整外汇黄金储备
一国为了满足其对外政治、经济往来需要,都必须保有一定数量黄金和外汇储备,黄金和外汇储备不仅是国际交往的周转金,也是维持汇率稳定的后备力量,还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手段之一。管理当局经常利用所掌握的黄金和外汇储备,通过参与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买卖外汇)平抑外汇供求关系,以维持汇率在规定的上下限内波动。
3、实行外汇管制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异常严峻和国际收支长期恶化,黄金外汇储备不足,无力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卖外汇以进行干预,则借助于外汇管制手段,如直接限制外汇支出、甚至直接控制汇率的变动。
4、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
一国出现暂时国际收支逆差而且有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超过规定幅度、同时动用外汇黄金储备不足以干预外汇市场时,就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借款。这将减轻或避免为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匆忙对本国货币宣布贬值、或采取紧缩性宏观政策、或诉诸管制等非常措施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5、实行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
当国际收支长期存在巨额顺差时,一般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大幅度上浮,超过规定上限,货币管理当局应对本国货币进行法定升值,但是尽管顺差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可政府能够采用冲抵政策减少顺差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其结果是顺差国货币法定升值的内在压力被严重削弱。

各国货币当局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所采取的措施

6. 固定汇率制的作用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s)是指汇率的制定以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形成汇率之间的固定比值。这种制定下的汇率或是由黄金的输入输出予以调节,或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作用如下:
 1、运用货币政策
  运用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贴现率使利率发生变动 , 引起本国币值发生变动和刺激国际资本流动 , 以引起外汇供求状况改变 , 进而引起汇率变动。当汇率上升,有超过汇率波动上限趋势时,该国货币当局常常提高贴现率 , 带动利率总体水平的上升。这一方面使通货收缩 , 本币实际币值提高;另一方面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 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 , 从而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使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 , 使汇率维持在规定的波动范围之内。当汇率下跌、低于规定下限时 , 则降低贴现率、带动利率总体水平的下降 , 使国内货币供给增加、本币对内价值降低、资本外流,本国外汇需求增加, 最终使汇率在规定的幅度内变化。
  2、调整外汇黄金储备
  一国为了满足其对外政治、经济往来需要,都必须保有一定数量黄金和外汇储备,黄金和外汇储备不仅是国际交往的周转金,也是维持汇率稳定的后备力量,还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手段之一。管理当局经常利用所掌握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 通过参与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买卖外汇)平抑外汇供求关系 ,以维持汇率在规定的上下限内波动。
  3、实行外汇管制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异常严峻和国际收支长期恶化, 黄金外汇储备不足 , 无力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卖外汇以进行干预, 则借助于外汇管制手段 ,如直接限制外汇支出、 甚至直接控制汇率的变动。
  4、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
  一国出现暂时国际收支逆差而且有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超过规定幅度、同时动用外汇黄金储备不足以干预外汇市场时 , 就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借款。这将减轻或避免为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匆忙对本国货币宣布贬值、 或采取紧缩性宏观政策、或诉诸管制等非常措施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5、实行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
 当国际收支长期存在巨额顺差时 , 一般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大幅度上浮 , 超过规定上限,货币管理当局应对本国货币进行法定升值,但是尽管顺差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可政府能够采用冲抵政策减少顺差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 其结果是顺差国货币法定升值的内在压力被严重削弱。而当国际收支长期存在巨额逆差、通过上述 1—4 种手段不能使汇率稳定时,货币当局就常常实行货币法定贬值 ( 以法令明文宣布降低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 , 当货币贬值后与其他货币之间就形成了新的黄金平价 ,表现为外汇汇率上升。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维持原来汇率而使本国外汇黄金储备流失 , 还可以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竞争力, 增加出口收入 ,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也有利于维持新的汇率稳定。例如在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 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经常存在巨额贸易盈余, 往往不愿及时使其货币升值以减少或消除国际收支顺差 , 实际上被迫采取汇率干预措施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逆差国。据统计在 1947—1970 年间 , 共发生过 200 多次货币法定贬值 , 而货币升值仅有5 次。

7. 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

我国现在名义上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float),但实际上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Managedfix),这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的汇率一定,已经差不多十年没变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比十年前发达了很多,是否就应该放弃现行的汇率制度,引入一个更复杂、更精巧的制度呢?我认为还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固定汇率制度为进出口和外资投资活动规避了汇率风险,大大简化了这其中要考虑的各种不确定性,是进出口商和外资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一种安排。同时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外债管理制度,我们的固定汇率并没有导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因举外债过多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出口和吸引外资仍在高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拉动很大。我国的金融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至少没有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我们现在的汇率制度和水平也不是维持不下去。英睦锍S姓饷匆桓霰硎觯�凶觯篒f something is not broken, don' t fix it(如果一样东西没有坏掉,就不要去修理它)。现在我们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改动它呢?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内在激励和风险控制机制严重缺失,若实行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金融机构还不知要衍生出多少承担不起的汇率风险。监管当局又如何应付得了不可避免的外汇市场的过度投机呢?各种违规资金肯定都会大量涌入汇市,人民币汇率会上窜下跳,极不稳定,必将给外贸和外资投资平添巨大的风险。 

若汇率制度不变,那么汇率水平是否要调整呢?比如调到1美元对8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3%左右。这当然是作作秀,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国对美日等主要贸易国的顺差将继续,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很大。不可避免的,到时候我们的贸易顺差将继续,人家又会逼人民币再升值。如果我们屈服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出口厂商势必将通过进一步削减工人工资以获得竞争力,这将很不利于我们当前宏观调控的努力,也将有害于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一样,在一个相当宽幅的区域内,都是合理的,并不存在一个唯一合理的汇率水平。那种拿个什么模型一算,便认为人民币汇率必须调到他算出的那个价位才行的想法,是世事尚未通达之见。汇率和利率一样,是所有资产价格中两个最重要的价格之一,它定下来之后,对土地、工资、原材料等经济中的其它重要价格都有极大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决不可轻易变动,固定汇率能实行的了,其实是求之不得的事。 

固然,实行浮动汇率对执行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对减少来自外部世界的价格冲击等等,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些好处都是微小的,而汇率不确定性带来的危害,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却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继续扩大和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我们现行的汇率制度自然不能永远保持下去。但汇率制度的改革不应领先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并且,金融机构的改革恰恰又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资产价格环境。 
面对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要积极回应。回应不是要自我检讨,而是要针对这些给我们压力的国家的国内起因,逐个去化解。这其中回应的重点是美国的压力,由于美国大选即将来临,它与我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是它的一个国内政治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要跟美国人讲清下面几点: 

首先,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它自己造成的。美国民族年轻乐观,对未来有无限美好的预期,所以挣的钱总是花的多,存的少。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它这样就会有贸易赤字。在对外贸易中,美国若和中国没有这样大的赤字的话,那它也一定会和印度、墨西哥、俄国有巨大的赤字。 

其次,美国和我们做贸易,它拿我们的是我们用汗水生产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物品,我们拿它的则是它用印刷机印出来的“美钞”,可谓互惠互利。改日它来个通货膨胀,美元一贬值,我们手里攥的这些纸价值跌去一半,是谁受损害呢?美国人有什么可以不高兴的?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贸易赤字的扩大意味着美国人的一些工作被我们拿走了。所以我们还是要主动关心一下美国的就业问题,到底人家每年多买我们一千多亿美元的产品,还是为我们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的。这里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更进一步向美国等国的企业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零售、法律、会计、运输、旅行、医疗、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美国的强项,同时又是我们的弱项,更开放一点对双方都有好处。这些领域不少WTO都规定了我国开放的进程,但WTO规定的开放进程是最低进程,并没有限定我们不可以开放得更快。当然,这种开放对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只能起一点小作用,但这却是我们真诚的努力。美国人喜欢讲道理,尤其喜欢讲大道理,我们也要把道理摆出来,不能输在理上。美国国内各种利益互相牵扯,只要我们主动出击,有坚持,也有让步,美国在贸易上就难以形成统一的对我们不利的政策,来自美国的压力是可以化解的。 

我国由于金融体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储蓄不能顺利转化成投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内需都会不足,必须要靠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这个世界必须要习惯于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不能对此有何大惊小怪。同时我们也要向世界说清楚,中国人民靠汗水生产出口产品,获得竞争力,以勤劳致富,我们没有什么对不起其他国家的,没有什么可抱歉的。不是讲人权吗?中国也有生存权、发展权和致富权吧?我的汇率挺合适,我不会动,动起来没完没了,风险太大。当然,我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也有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义务,我将因此立即彻底改造我的金融体系,并更加开放我的服务市场。

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

8. 固定汇率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