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

2024-05-12

1.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

我们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把握的一个关键点是:软件架构并非由架构师负责设计。我们的架构不是由架构师制定,然后交给其他人来实施。
相反,架构的设计任务由真正编写代码的团队负责。架构师负责对工程师设计的架构进行修复、完策划和改进。我们的架构团队是指导员和把关人,而非独裁者。
在短期内,由一位架构师来制定架构的确既快捷又实惠。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会组建一个团队,让他们自己不断思考、改善架构,并从他们的错误中来提升自己。
当我们专注于团队时,他们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架构团队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保证架构容易执行。
此外,架构评审也存在缺陷。就像 Paul (@pzfreo)描述的架构评审那样:架构师参与进来,听一会,发表一点评论然后就走了。
作为一名架构师,你对架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不够投入和细心,你的意见可能会让团队感到困惑,团队就无法确定正确的做法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我会将架构原则一一列出,其中一些原则是众所周知的,而有些则源于我的个人经验和心血。
原则1: KISS(保持简单)原则 ,尽可能让一切变得简单。该原则鼓励我们用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来完成工作。
原则2:YAGNI(你不需要它)原则 ,只在需要时构建。
原则3:先学会爬,然后再学会走,最后学会跑。换句话说,先保证能够正常运行,然后优化它使其更好,最后逐渐让它变得完美。使用迭代开发,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为每个功能制定一个开发周期(最多2周),然后不断迭代。
原则4:自动化测试是构建稳定、高质量产品的唯一方法。通过自动化测试提升创造力,所有一切都可以自动化!在设计时应当好好考虑自动化。
原则5:注重投资回报率(ROI)并将最多的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原则6:了解用户并相应地平衡资源。大多数产品都有数千个最终用户,大致需要20个开发人员和100个 DevOp 人员。不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来构建一个不太可能使用 DevOp 的用户界面(他们更喜欢脚本!)。这是原则5的特例。
原则7:功能的设计和测试尽可能独立。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点,长远来看,它将省去很多麻烦,否则只有一切构建完成时你才可以开始测试整个系统。此外,遵循这个原则,版本发布也会更加顺利。
原则8:警惕搜索引擎中花里胡哨的架构方案。我们天生都喜欢令人夺目的设计。如果你按耐不住, 就可能把太多根本不需要的功能和解决方案引入到你的架构中。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

2.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架构师?


3. 如何成为优秀的系统架构师

 如何成为优秀的系统架构师
                         系统架构师的工作是复杂设计总体解决方案以及领域对象的逻辑和物理布局,这是一项在复杂环境中高风险、高影响力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系统架构师呢,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也称之为软件体系结构,它是一组有关如下要素的重要决策:软件系统的组织,构成系统的结构化元素,接口和它们相互协作的行为的选择,结构化元素和行为元素组合成粒度更大的子系统方式的选择,以及指导这一组织(元素及其接口、协作和组合方式)的架构风格的选择。换句话说,软件架构实际上是对系统整体结构设计的刻划,系统架构师是做全局的、整体的把握工作。架构的组成与决策是架构设计的两个基本概念。架构=>蓝图+规则+解决方案
         软件架构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原型、发现、改进、再发现、再改进,这是软件开发的必由螺旋。
          2、架构师成长路线图: 
         系统架构师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精湛的技术专家,他需要与业务团队紧密合作,并且精通市场、业务与管理。从上升趋势来说,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路线图:第一个层面,要关注系统思考。在这个层面,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设计的知识点,而是更重视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广阔的思路,这方面的空间相当非常大。这是第一层面的能力基础。第二个层面,要关注总结和指导,思维空间要转向群体。如何把已有的经验总结出来,并让这种智力资产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架构师上升第二层面的能力基础。第三个层面,要提升自身的全面修养。我们必须引发自己思维方式的变革,要培养组织力、领导力、创新力以及拥有激情,这是架构师上升第三层面的能力基础。
         要看到自身的弱点,思路要宽,多思考
         架构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他对设计站的角度更高,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复杂,他需要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思想、眼光和感知世界的方法,必须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突破长期束缚自己的思维瓶颈,才可能达到自己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架构师要养成每项工作都记录并分析的好习惯,以形成更扎实的工作风格。在每个项目完成都需要进行总结。
          3、架构师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架构师必须关注今天的IT技术、商业模式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软件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勤于思考并迎接新的挑战。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学习能力。架构师作为技术层面资深的一群,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激情:关键是信念。激情源自于信念,有了信念才会主动挑战自我,迎接挑战才会有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会更有意思。(2)、创新思考:在工作中多尝试一些新方法,是维持自我能力的重要手段。(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指的是使用与正常思路相反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同一个问题,使思路多样化。逆向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克服惯性思维方式。从反方向考虑问题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
          4、架构师要关注软件的新趋势: 
         目前传统软件危机暴露出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新的挑战却已摆在眼前。在人们不断思考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中,形成了一些新的趋势,包括:(1)、软件质量以服务质量形式展现,对质量的投资可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2)、软件过程扩展到用户,希望更多的用户深入参与到软件全生命周期。(3)、功能至上远远不够,用户体验得到空前重视。(4)、系统集成模式面临变革,软件、服务、终端、IT基础设施将形成更紧密的价值体系。(5)、研发要更多关注非功能性需求,如安全性质量、性能、可靠性、可扩充性、可伸缩性、可用性等,从而不断提高软件的价值。
         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力量
         架构并不完全是概要设计。概要设计还是停留在图纸上,而架构必须证明这个技术路线可行,并且能够证明大多数质量风险已经得到了解决。
          5、所谓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软件设计是一种思维活动,设计的魅力在于破解难题,通过直面问题的挑战,以及对相应解决方案的仔细推敲,才可能设计出真正有灵性的产品。(1)、设计不具普遍性:软件设计很少具有普通性,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设计来支持。(2)、做出权衡:所谓软件设计,本质上就是在质量、成本、时间以及其它各种因素之间做出权衡。(3)、记录设计的理由(设计文档)。
         多关注各种方面的架构设计
          6、质量属性决定了架构风格: 
         一种架构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与设计者如何满足质量要求的对策有关。需求的功能和非功能两方面都可能有质量要求。具体归纳如下:(1)、与功能性有关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A、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B、健壮性:指的是在异常情况下,软件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正确性与健壮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功能需求之内描述问题,后者是在功能需求之外描述问题。健壮性一般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容错能力,其次是恢复能力。容错指的'是发生异常情况不出错误的能力,而恢复指的是软件发生错误以后能恢复到没有发生错误钱的状态的能力。C、可靠性: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属性,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的时间段,系统不出现故障的概率。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2)、与非功能性有关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A、性能:是指软件的“时间-空间”效率,而不仅仅是指软件运行速度。换句话说是速度要快而占用资源要少。性能=速度/资源。B、易用性:指的是用户使用软件的容易程度。C、清晰性:意味着工作成果易读、易理解。D、安全性:它的目的是系统应该具备防止非法入侵的能力,这既属于技术问题也属于管理问题。E、可扩展性:这反映软件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需求、设计的变化、算法的改进和变化。F、可移植性:指的是软件不经修改(或者稍加修改)就可以在不同软硬件环境中使用的能力。
          7、抵制前期进行庞大设计的诱惑: 
         (1)、架构应该具备易演化特征;(2)、项目开发周期不要超过6个月;(3)、分而治之:抓住真正的需求、分而治之(把大项目分成小项目)、设置优先级、尽快交付;(4)、增量式开发与交付:如果前期需求比较清楚,可以把一个大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能够持续交付的部分,这样就可以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5)、迭代式开发与交付:如果前期需求不是太清楚,项目带有强烈的创新成分,可以使用具有强迭代的逐步求精的模型。
          8、重构: 
         在不影响整体外部行为的前提下,不断地对软件进行细微的设计改进,这种渐进式的实践叫做重构。通过重构不仅能够降低维护成本,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代码质量的通用标准,并使我们能迅速添加新功能。从本质上说,重构根本上就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全是技术问题。
         在集中精力完成了代码逻辑以后,就需要集中精力做第二件事情,那就是重构。在对代码进行重构时,我们不会增加新功能,甚至也不会去修复bug。相反,我们会通过将代码变得更易于理解来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重构要坚持不懈:(1)重构可以加快进度;(2)、重构应该是小步骤地进行;(3)、技术债务积累越多,重构的难度就越大。
          9、对结构进行优化的基本原则: 
         在完成了功能逻辑之后,除了代码重构以外,很多情况下还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软件结构,对结构进行重构。良好的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而原则本身就是经验的总结。依据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在设计中有良好的设计指向。如需求不变则不需结构。
         结构的4条设计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SRP):也被称之为内聚性原则;SRP原则的描述为: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2)、开放--封闭原则(OCP):OCP的关键是依赖于抽象。OCP原则的目的,是要求我们设计的软件实体(类、组件、函数等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A、对于扩展是开放的:这意味着组件的行为是可以扩展的,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我们可以对组件进行扩展,使其具有满足那些改变的新行为。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改变组件的功能。B、对于更改是封闭的:对组件行为进行扩展时,不必改动组件的源代码,无论是动态链接库、DLL或者是Java的jar文件都无需改动。(3)、依赖倒置原则(DIP):使用传统的结构化设计所创建出来的依赖关系结构,策略是依赖于细节的,这是糟糕的,因为这样会使策略受到细节改变的影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倒置了依赖关系结构,使得细节和策略都依赖于抽象,并且常常是客户拥有服务接口。事实上,这种依赖关系的倒置正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的标志所在。DIP的原则是:A、高层组件不应该依赖于低层组件。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B、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4)、接口隔离原则(ISP):这个原则用来处理“胖(fat)”接口所具有的缺点。类的“胖”(不内聚)接口可以分解成多组方法。每一组方法都服务于一组不同的客户程序。这样,一些客户程序可以使用一组成员函数,而其它客户程序可以使用其它组的成员函数。实际中当然也存在有一些对象,它们确实不需要内聚的接口,但是ISP建议客户程序不应该看到它们作为单一的类存在。相反,客户程序看到的应该是多个具有内聚接口的抽象基类。
          10、关注变化、关注特征: 
         拥抱着变化而设计。让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需求总是会发生变化。面向对象是个思维方式。基于接口进行设计。
         软件复用(SoftwareReuse):是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软件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代码级复用,被复用的知识专指程序,后来扩大到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定、体系结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有关方面。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要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通常,可重用的元素也称作软构件,可重用的软构件越大,重用的粒度越大。
          11、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SOA): 
         面向服务的架构成功的要点是服务识别。服务识别的基本过程:(1)、了解项目的性质;(2)、业务牵头,一定不是技术牵头;(3)、明确产品的战略目标;(4)、研究企业业务流程;(5)、重用行业制品;(6)、建立契约基线;(7)、完善服务属性等级矩阵(ARMS);(8)、使用业务敏捷场景仿真(BASS)进行测试;(9)、拥抱变更。
          12、架构与框架的区别: 
         框架是一个软件,但架构不是软件,而是关于软件如何设计的重要决策。但是在引入软件框架以后,软件架构决策往往会体现在框架设计之中。不论是架构技术还是框架技术,都是为了解决软件日益复杂所带来的困难,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结果。架构的思维是先大局后局部,这是一种问题在抽象层面地解决方案,首先考虑大局而忽略细节。框架的思维是先通用后专用,这是一种半成品,还需要通过后期的定制才能成为具体的软件。
         框架和架构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1)、为了尽早验证架构设计,或者出于支持产品线开发的目的,可以把通用机制甚至整个架构以框架方式实现;(2)、企业可能存在大量可重用框架,这些框架可能已经实现了架构所需的重要机制,或者对某个子系统提供了可扩展的半成品,最终软件架构可以借助这些框架来构造。
         框架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并不在于采用何种技术方案来实现,而是对已经存在的业务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探究其中的规律,建立恰当的模式,然后选择恰当的技术实现方案。
         带团队关键因素:决心、手段(方法)、激情、信心,技术不是关键因素。
          13、把经验归纳总结成理论: 
         总结是两方面的,(1)总结过程:归纳出良好设计必须遵循的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点和思考方向。(2)总结模式(设计模式):模式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总结每个思考点的各种解决方案,并且和过程的节点装配在一起,形成能够指导他人的模式语言。
    ;

如何成为优秀的系统架构师

4. 如何成为一名架构师

  软件架构师是软件行业中一种新兴职业,工作职责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架构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具体的软件程序的编写,而是从事更高层次的开发构架工作。
  架构师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可以搞出来的,不过不学习相关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总结架构师自我培养过程大致如下,仅供参考。
  1、架构师胚胎(程序员)
  学习的知识是语言基础、设计基础、通信基础等,应该在大学完成,内容包括java、c、c++、uml、RUP、XML、socket通信(通信协议)--学习搭建应用系统所必须的原材料。
  2、架构师萌芽(高级程序员)
  学习分布式系统、组建等内容,可以在大学或第一年工作时间接触,包括分布式系统原理、ejb、corba、com/com+、webservice(研究生可以研究网络计算机、高性能并发处理等内容)
  3、架构师幼苗(设计师)
  应该在掌握上述基础之上,结合实际项目经验,透彻领会应用设计模式,内容包括设计模式(c++版本、java版本)、ejb设计模式、J2EE构架、UDDI、软件设计模式等。在此期间,最好能够了解软件工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小组开发、团队管理。
  4、软件架构师的正式成型在于机遇、个人努力和天赋。

5. 如何成为一个架构师?

1、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不用置疑肯定是最重要的。技术能力弱的架构不是一个好架构。所以,你需要知道所有主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及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架构师必须要有见识,所需知识面肯定是要不断拓展的。
你需要清楚在什么样的场景用什么样的技术比较合适,并知道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来了需求,你脑袋是空的,不知道用什么技术这是最可怕的。
2、架构能力
这个可以表现为抽象能力、整体规划能力、及设计能力。你需要照在业务的角度进行系统分解、技术选型、架构搭建,以及规范制定。架构出来了至少可以满足最近的发展,或者可以很方便对现有架构进行扩容。
3、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架构师,你需要清楚的知道客户的需求,需要不断和需求人员进行沟通,以达到客户真正的目的。不论是不是架构师,任何一个职场人,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系统架构师的主要功能包括:
1、系统架构师是软件项目的总体设计师,是软件组织新产品的开发与集成、新技术体系的构建者。
2、系统架构师是在技术上对所有重要事情做出决定的人(系统架构师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而其职责或关注点不断地变化)。
3、需求阶段,软件架构师负责理解和管理非功能性系统需求,比如软件的可维护性、性能、复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测试性等。
4、设计阶段,架构师负责对整个软件架构、关键构件、接口的设计。协助系统分析师完成《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5、编码阶段,架构师则成为程序员的顾问,并且经常性地要举行一些技术研讨会、技术培训班等。
6、测试及实施阶段,随着软件开始测试、集成和交付,集成和测试支持将成为软件架构师的工作重点。

如何成为一个架构师?

6. 一个优秀的系统架构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系统架构师负责设计系统整体架构,从需求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把握整个项目,使设计的项目尽量效率高,开发容易,维护方便,升级简单,等等
系统架构师的职责: 

一、理解系统的业务需求,制定系统的整体框架(包括:技术框架和业务框架) 

二、对系统框架相关技术和业务进行培训,指导开发人员开发。并解决系统开发、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系统架构师的目的: 

对系统的重用、扩展、安全、性能、伸缩性、简洁等做系统级的把握。 系统架构师能力要求: 

一、系统架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二、很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写作、沟通表达、培训。

7.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架构师?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开发编程开发工程师的需求量也在提高,而今天北大青鸟http://www.kmbdqn.cn/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开发程序员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架构师。


一、高性能

对性能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整个人类技术不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但伴随性能越来越高,相应的方法和系统复杂度也是越来越高。软件系统中高性能带来的复杂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单台计算机内部为了高性能带来的复杂度;另一方面是多台计算机集群为了高性能带来的复杂度。

二、高可用

系统的高可用方案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都是通过“冗余”来实现高可用。它在形式上和高性能一样,都是通过增加更多机器来达到目的,但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高性能增加机器目的在于“扩展”处理性能;高可用增加机器目的在于“冗余”处理单元。通过冗余增强了可用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复杂性,我会在专栏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逐一分析。

三、可扩展性

由于软件系统固有的多变性,新的需求总会不断提出来,因此可扩展性显得尤其重要,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对于可扩展性都特别重视。设计具备良好可扩展性的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正确预测变化、完美封装变化。但要达成这两个条件,本身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四、低成本、安全、规模

我将在专栏中,为你分析低成本给架构设计带来的主要复杂度,体现在引入新技术或创造新技术,讨论从功能安全和架构安全引入的复杂度,以及规模带来复杂度的主要原因是“量变引起质变”。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架构师?

8. 如何成为架构师

如何成为架构师:
1 设计能力-擅长整合分析

架构是过程,并非结果。

架构是架构师洞察内在结构、原则、规律与逻辑的过程,架构师要做到清晰理解系统,以及简洁描述,这是分析整合的能力。

 

2 技术实力-实现产品规划

架构师首先要将代码写的清晰易懂,要能够实现功能,做到没有Bug,这要求架构师必须具备至少熟练掌握一门语言。

不推荐不热爱编程的人去做架构师,对于团队工作和个人发展来说,都会带来糟糕的后果。

 

3 沟通能力-能够横向沟通

架构师必须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包括确认需求、系统分解、架构设计、技术选型、制定技术规格说明、系统实现、集成测试和部署各阶段,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架构师会与各部门沟通交流。

一个产品会有多部门合作,架构师在其中的沟通极为重要,直接影响产品进度与质量。架构师不仅要与开发人员沟通,也要和项目经理、分析人员甚至用户沟通,来实现产品的各种可能性。

 

所以,对于架构师来讲,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要求,还有能够横向沟通的要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