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金融炼金术》——索罗斯

2024-05-14

1. 读书笔记《金融炼金术》——索罗斯

       终于看完了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略艰涩,看完时间也比预想有所推迟。
  
        之前看过网上评论,说这不是一本纯粹的金融类书籍,而是建议当成一本哲学书来看;同时也把这本书推崇的特别高大上。诚然,我承认索罗斯在金融操作上确实很厉害,我也曾一度把他的股票操作当成今生追赶的目标,但在我看来,《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讲述非常混杂,索罗斯应当是把它当作思想日志来写了。
  
        书的开端讲了作者的主要思想——反身性,说白了就是一种万事万物都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谁都离不开谁的思想,因导致果,果同时影响因,批判了当时科学界把事物的因与果割裂开来的思想,主张社会科学应该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来做研究。之后作者分别就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信贷管制三方面中的事物相互联系及相互影响性做了阐述,论证了反身性的观点。
  
        其实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体现,诸如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如阴阳五行学说里的“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其实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人,很多事情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最复杂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最简单的道理,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能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大道至简,大人至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这是全书的第一部分,也是作者的一生思想集大成。
  
        之后作者按时间顺序就当时的国际债务、国际贷款、里根总统时期的“大循环”政策表达了自己看法,也是之前的这一系列事件及政策导致了银行的演进与变革,及后面公司的大兼并潮。
  
        第三部分讲述了作者在1985-1986年之间的金融操作及心路历程,为什么这样操作能赚钱,那样操作因为疏忽了什么因素而赔钱。总之,市场永远是对的,并且在金融操作中,人永远都在跟自身的贪婪与恐惧作斗争。
  
        第四部分讲了作者对上一部分操作的总结与回顾,及反身性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尴尬与窘境。 最后作者讲述了1987年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及引起的变革,并对未来的世界经济金融状况做了一个展望。
  
        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了爱因斯坦那张经典的吐舌头的照片,全书仿佛是一位很严谨但又很怪趣的老人在向你娓娓道来他的思想、他对身边世界的看法。
  
        看过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测试,索罗斯应该是INTP型。内向、思维远大开阔,思考深刻、思维发散。惟其如此,他才能预见英镑、墨西哥比索、泰铢兑美元汇率即将暴跌而放手一搏,顺应趋势成功狙击。 而他在书中所流露出的对自己观点的倔强坚持与骄傲与当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倒也很像,都是内心深深坚持自己想法的人。
  
        至于书中所提到的一些经济理论及网友所说的每读一遍惊叹更加深一层的境界,也许我的金融经济知识还有些许欠缺,留待日后再翻阅吧。

读书笔记《金融炼金术》——索罗斯

2.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乔治索罗斯可谓是金融圈里最出名的投机客,《金融炼金术》读后感。93年成功打败英格兰央行,做空英镑赚到20亿美元。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被人指责为始作俑者并赚得巨额利润。创办量子基金28年(1969-1997),资产由400万美元变成了60亿美元。对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任何金融业者都不得不心怀敬畏。其地位如同篮坛的乔丹,八卦圈的宋祖德。最近难得闲下来有时间,正是满怀敬畏和憧憬的心情打开了索大爷的著作《金融炼金术》。

  在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索罗斯和这本书先。
  索大爷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老爸是律师,家境富裕。1944年为躲避战争灾难,全家开始流亡并最终在1947年来到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个本科,专业是哲学。没错,索同学当时学的就是哲学,而且此后他再也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那些博士头衔都是名誉的。“离开大学后经历了多次不明智的尝试,最后成为一名国际股票套利商,先是在伦敦,后来在纽约。”其实从索同学的讲述来看,当时就是一个股票分析师,向美国人推销欧洲股票。在挖逐渐在几家投行崭露头角之后,他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不甘心为别人打工的他在1969年与他人合伙创办了量子基金。此后就是他在金融市场中的几十年惊艳演出。80年代末在旗下几只对冲基金走向正规,逐步退居二线,开始从事促进国际(主要是东欧)自由化、开放化工作和慈善活动。其间还来过中国,估计也曾试图鼓动中国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复兴之路。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讲金融市场的书,但既不同于学术大师的“固定收益手册”,也不同于股市名嘴的“股市金手指”、“股神秘籍”之类,读后感《《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它更像一本索罗斯在讲自己对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认识的哲学基础。所以我觉得加一个副标题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金融炼金术--索罗斯金融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实务》。

  这里强调哲学基础,主要是索同学似乎对自己的哲学基础颇为得意,在书中反复强调。特别是在再版的序中,索同学更是通过对前版序中一些对经济学理论的批评进行了自我批评,来进一步展示自己对金融、对经济的认识在哲学高度的高人一等。

  然而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觉得索同学的嚣张是有资本的。可以说在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经济、关于金融的书中都没人探讨过索同学的反射理论;在实际的投资者中自然也没有其他人按照他这种理论去理解市场和进行投资或投机。

  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假设参与者是理性的,总会根据当前的供求关系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而供求关系由基本面决定,在分析框架中属于给定的因素。比如说股票市场,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了股票的价格,价格会有波动,但市场最终会是正确的,在供求双方的博弈下价格最终会趋于均衡状态——股票的内在价值。而索同学在工作中发现,股票的价格经常大起大落,很少会停留在均衡状态(如果有这样一个值的话)。难道所有经济学家都在骗人不成?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索同学充分体现了爱读书不死读书的钻研精神,在反复思考、系统分析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1、不能像研究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研究者是独立于研究对象存在的,换句话说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客观的。例如两个数学家对一个猜想进行研究,他们最终的成果——证明过程可以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被其他数学家所验证。而如果他们的证明过程如果是正确的(这是可验证的),那他们对猜想的结论一定是一致的,要么都认为是对的,要么都认为是错的。研究的对象,某个数学猜想不会因为某个数学家的研究而从对的变成错的。而在社会科学中,比如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会影响市场本身。如果一个研究员发布报告说某只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股价难免受到影响。

  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不全是理性的。事实上这句话估计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同,但传统的经济学总是在假定人是理性的前提下研究问题。经济学家都回避了这个问题,认为如果没了这个假设,就无法研究经济学。而索同学说:错了!传统的经济学在人是理性的假设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跟现实世界完全不符,以后经济学再这么走下去是没有前途的。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难免有偏差,应该考虑在允许这种偏差的存在下研究金融市场,这才是现实意义的经济学。

  3、市场很少处在均衡状态,研究均衡状态的学说都可以认为是没用的,应该去研究价格变动的过程。这点确实很有道理,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参与者关注的就是价格的变动,就是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赚钱,而不是知道在未知的某个均衡状态的价格。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一书的作者是乔治·索罗斯。
以下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最喜欢的部分 1:
“一篇论文是有缺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其他人相信它,我们就不应该投资它,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说服。”这一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他把股市比作一场选美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胜者不是最漂亮的选手,而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漂亮的人。在这里我有一些重要的补充是指出,它值得寻找缺陷;如果我们找到了他们,我们就领先了,因为当市场也发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时,我们就可以限制我们的损失。只有当我们不知道哪里可能出错时,我们才会担心。”
最喜欢的部分 2:

“科学方法寻求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而炼金术寻求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事物状态。”换句话说,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真理,即炼金术,即操作上的成功。”
最喜欢的部分 3:
“我的出发点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抛弃所有有缺陷的东西,那就什么都不剩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另一种选择是拥抱死亡。这是一个真实的选择,因为死亡可以以多种方式拥抱;对一切表现形式的完美和永恒的追求,就等于选择了死亡的观念而不是生命的观念。如果我们按照这条论证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由一个人的观念上的缺陷以及对此缺陷所采取的措施构成的。生命可以被视为一个肥沃的谬论。”
最喜欢的部分 4:

“价值与自我的概念密切相关——如果曾经有过自我概念的话,这是一个反身性的概念。我们的想法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比对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影响更大。“我们是什么”不可能与“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相对应,但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种双向的相互作用。随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前进,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进化。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之间的关系是幸福的关键——换句话说,它提供了生活的主观意义。”

最喜欢的部分 5:
经济理论致力于研究均衡地位。均衡的概念很有用。它让我们专注于最终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结果的过程。但这个概念也很具有欺骗性。它带有某种经验主义的光环:既然调整过程被认为会导致平衡,那么在我们的观察中似乎隐含着一种平衡状态。那不是真的。均衡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观察到——市场价格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波动习惯。”

《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4. 《金融炼金术》-- 经典的哲学理念与交易实践

索罗斯的成功是众人皆知的,但他写这本书是在1985年到1987年之间,30多年前,那时他还没什么名声,他名声大震是在几年后的1992年击败英格兰银行,一天赚了10亿美元,以及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金融市场上,人们常常把他与巴菲特比较,这两个人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他们的方法和投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长线投资,而这本书显示索罗斯是一个短线交易员。索罗斯是学哲学出身的,这本书看起来也非常抽象和枯燥,总体不太好懂。但是中间有一段他长达一年的交易实验非常有趣,也非常令人震撼。这个实验是为了他自己提出的一个理论,即反身性理论进行验证,虽然他自己不觉得很成功,但基金收益取得极大的成功。这本书的核心也是介绍他自己的理论:反身性理论。他最大的梦想是要成为一个类似凯恩斯那种人,能够创立一门理论,因他对整个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非常关切,他有非常强烈的改进社会的欲望,现实中他也是个大慈善家,而金融市场上的成功也许只是他思想观念的一种附带的产物。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自己从两个角度对反身性的定义。第一个,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他将这种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另外一个,先定义两个函数,参与者的思维和所参与的情景之间的联系可以分解为两个函数关系,他将参与者理解情境的努力称为认识的或被动的函数,把他们的思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称为参与的或主动的函数。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时,它们相互干扰。函数以自变量为前提产生确定的结果,但在这种情境下,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确定的结果不再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相互作用,其中情境和参与者的观点两者均为因变量,以至一个初始变化会突然同时引起情境和参与者观点的进一步变化。他称这种相互作用为“反身性”。这个定义是比较好理解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我们常见的一波行情的出现一般是有相应的基本面背景,投资或者是投机者对行情的见解以及参与,反过来又加强了行情的演进,以至于这一个趋势能够延续下去直至反转。现实的基本面与投资者的参与对基本面与行情的影响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他的这个概念或许不算是很新鲜,但是并没有为学界所重视。索罗斯坚决抨击了社会科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重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反身性的影响,因为研究者是有思维的,是有偏见的,这就造成结论是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演绎模型或D-N模型在社会学上不适用。他也抨击了经济学理论上的均衡的概念,他认为由于参与者的偏向,所以金融秩序不是趋向于均衡,而是趋向于非均衡。即永远处于一种偏离的状态。
  
 
  
 这本书写于里根总统执政时期。当时美国的经济处于一种非常辉煌的状态。索罗斯将之定义为“里根大循环”,即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及强有力的经济,强势的货币,庞大的预算赤字,巨额的贸易逆差相互加强,共同创造了无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他把这一个环形的联系命名为里根大循环。因为它从国外吸引来商品和资本支持强有力的军事态势。1982年的1985年期间美国经济表现的一系列特征就是这样。现在甚至有人抛出“川普大循环”的概念与当时的里根大循环进行比较。里根任期内美元指数曾突破160,是迄今为止历史最高点,我们都知道1985年10月份的广场协议后美元开始下跌。索罗斯在本书中开始的历时实验就是从1985年8月份开始的,正好是在广场协议的前一个月。他当时已在外汇市场上建立了可观的日元和马克多头头寸。广场协议迎合了他的理论框架让他大赚一笔。随后,他预测美国证券市场会进入百年不遇的牛市市场,并增持大量股票多头。并且精准的预测了原油的爆跌,从中大赚。在整个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在股票,外汇,债券,原油市场上的综合收益率超过1倍多。书中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公布一次量子基金的头寸变化和基金的损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频繁的重仓交易者,甚至常常平仓反手。这样的交易手法源于他对宏观经济的深入了解,对各种会议,数据,各个事件对不同市场的影响的把握非常及时,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预测有很多是不准确的,但并不妨碍他在交易上的巨大成功,对于一个几亿美元规模的基金来说,一年翻一倍令人震惊,而且,据说索罗斯的sharp比率高于巴菲特。他对我们交易的启发就是,当他感到形势不利的时候,砍仓非常坚决,当形势有利时又敢于重仓下手,根据事态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仓位,并记录自己的交易,厘清思想不断进步。而我自己也开始记录自己的每笔交易,记下当时的图形和基本面背景以及自己的交易思想以便不断改进交易而适应市场行情发展。索罗斯的操作一般人很难复制,需要有极高的宏观微观知识储备以及对局势的深刻洞见。我们知道技术分析有一个前提是市场消化一切,即市场永远是正确的,但是索罗斯认为市场经常是不正确的,他是一个喜欢抄底和摸顶的交易员,称自己是走在曲线前面的人,这一点对于天赋一般的投资者来说是很难模仿的。
  
 
  
 书中可以看出索罗斯非常勤奋,也非常谦虚和务实,把哲学和实践成功地结合。他在书的最后给出了对世界经济的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很有意思,是建议设立一个全球的央行发行国际货币取代美元的储备地位。这一构想虽迄今也未实现,但这不免让人想到现在的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还有Facebook即将推出的Libra, 虽不符合索罗斯所定义的稳定的国际货币,但至少有了国际性。

5. 金融炼金术的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认亏出场。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资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这一行动被视为是牵连极广、至今尚未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开端。当然,索罗斯也并非无往而不胜。在1987年美国股灾中,索罗斯亏损4-6亿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更高达30亿美元之巨。尽管如此,他所经营的量子基金并未因损失惨重而清盘,索罗斯也一如既往地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办公室里评判市场,不断发表令市场为之震颤的独家观点。

金融炼金术的作者简介

6. 金融炼金术的作品目录

译序原序前言导论第一部分 理论第一章 反身性理论第二章 股票市场中的反身性第三章 外汇市场中的反身性第四章 信贷与管制的周期第二部分 历史的回顾第五章 国际债务问题第六章 贷款的集团体制第七章 里根的“大循环”第八章 银行体系的演进第九章 美国的“公司大精简”第三部分 历时实验第十章 起点:8/1985第十一章 第一阶段:8/1985-12/1985第十二章 控制对照阶段:1/1986-7/1986第十三章 第二阶段:7/1986-11/1986第十四章 结论:11/1986第四部分 评述第十五章 金融炼金术的视界:实验评判第十六章 社会科学的窘境第五部分 前瞻第十七章 自由市场与管制第十八章 走向国际性的中央银行第十九章 全面改革的悖论第二十章 1987年大崩盘结束语

7. 金融炼金术的编辑推荐

《金融炼金术》是自《股票作手回忆录》之后又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投资指南。——保罗·琼斯一部伟大的著作,你可以从中了解当代最成功的投资家是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精彩绝伦!——华尔街日报令人激动不已,索罗斯是大师级的人师,……披露了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有索罗斯才能埘如此复杂的事态做出透彻的分析。——Esquire一部讲鹰形式的投资读物……应该逐句、逐段、逐页地蒯读,反复咀嚼其中的每一个概念……索罗斯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职业投资家……很可能还是当代最杰出的市场分析家。——B·M·比格,摩根·斯坦利

金融炼金术的编辑推荐

8. 收获一种新的辩证法——《金融炼金术》第一遍读后感

[收获一种新的辩证法——《金融炼金术》第一遍读后感]
			
知道这世界上有乔治索罗斯这么一号人物,是因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他看准时机率领投机资金凶猛狙击泰铢,揭开了危机的大幕,令东南亚各国闻风色变,收获一种新的辩证法——《金融炼金术》第一遍读后感。当时的大陆主流媒体将他形容为一个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臭名昭著的金融大鳄。在这种宣传影响下,索罗斯自然被划到我心目中历史反面人物的行列之中。今天,当我读完索罗斯这本大名鼎鼎的著作之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然完全改观。我知道自己那时被所谓主流媒体的刻意宣传所误导,我的思想和思维被其刻意影响,远非符合客观实际,也即是说那时对索罗斯这个人的认识是“不完备”的。


索罗斯说他自己个人生活中最大最持久的兴趣有两个,一是哲学思考,二是金融投机。他将金融市场看做检验他哲学思想的试验田。哲学思考与金融投机,这不正是“智慧与财富兼具于一身”的世之智者吗?


索罗斯坦诚地说他内心实际上非常渴望以哲学家(思想家或社会科学家)的身份留名史册。但实际迹象表明,事实并非如他所愿。他似乎被世人只看做是半个哲学家、半个经济学家(非主流经济学家),但却实打实地被认为是一个金融投机家、金融大师、金融怪侠,甚至被冠以“金融大鳄”这样的凶名——也许是因为他在金融市场中太过于成功了吧——从而反过来影响了世人对他的评价——这也算是一种体现在他自己身上的反身性现象吧。


索罗斯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他本身对资本主义并无好感,但也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盲从信徒。他的平生追求是“反身性观念、金融市场以及献身于开放社会的理想”。该书,没有对其所谓的“开放性社会”有过多描述,但却暗示着开放社会可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自由社会,人们既不会像东方世界一样被权力所控制,也不会像西方世界一样被资本所控制。本着这样的理念,索罗斯真诚关心人类社会的生存状况,并身体力行地去尝试改善,其众多的博爱行为有可能使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慈善家,读后感《收获一种新的辩证法——《金融炼金术》第一遍读后感》。专攻资本主义社会金融市场漏洞、以实际行动否定资本社会的金融怪侠,却同时被东西方所谓的主流舆论媒体形容为凶神恶煞般的金融大鳄。可见,客观、全面、真实地认知一件事、一个人是多么地困难,甚至不可能。


当我重新审视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异类的金融投资类书籍,它几乎“囊括了索罗斯“平生所学“。概述第一部分是索罗斯的哲学思想成就——反身性理论,第二部分是用该理论对几十年来的国际金融史进行了宏观解读,第三部分也是篇幅最大的部分是索罗斯验证其反身性理论的投资历时实验日志。


索罗斯无疑是一位很有争议的金融人物,但这只是外表。他的思想,他的内心,其实已经走在了人类文明某个领域的前沿。也许,他是一位孤独的思考者。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一种新的辩证法——反身性理论。索罗斯用的英文词是Reflexivitiy,他本人之所以没有使用辩证法这个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名词负载着沉重的智力文化的积淀”。何谓反身性?索罗斯认为反身性是指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这种新的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决定论的,而这种新的辩证法认为参与者的抉择是建立在对事物固有的不完备认识之上的,因而是一种不确定性,是非决定论的。将参与者的思维同其所参与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观念与物质之间发挥作用。“如果说黑格尔是正题,马克思是反题,那么反身性就是合题”。


一看到这种新的辩证法,便让我眼前一亮,我马上联想到用反身性理论可以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给出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合理解释。下面我将勉力一试: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搞不下去,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好,而是太好了、无可挑剔地好,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型忽略了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有思维的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假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人都是其虔诚的信徒,都具备高尚的觉悟和理想,而这种假设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首先马克思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仅仅只是一个停留在学术领域内供人研究探讨的未来社会模型,其次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建立社会主义的人对马克思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与理解恰恰是不完备的,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片茫然——他们甚至以为只要全面否定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东西就是在搞社会主义——无知也就罢了但偏偏很多隐藏着私心的人披着信徒的外衣来浑水摸鱼谋取个人私利(包括权力、地位、金钱等等凡是能得到的各种好处)。在参与者的这种荒谬认知和私心私欲的主导下,苏联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自然不可避免地偏离了正确方向,从而走进了死胡同。


反身性理论直接通向一个以人为本的自由开放社会,这是否是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在未来一个殊途同归的结局呢?我想这只能算是我个人一种猜想吧。未来的历史会予以证明或纠正。							
		  〔收获一种新的辩证法——《金融炼金术》第一遍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