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服务理念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2024-05-14

1. 我国志愿服务理念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在《全球志愿者宣言》中阐明:“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的基石。它可以激发人类最高贵的情操——追求全人类的和平 自由 机会 安全和正义。”“支持所有人们,不分文化背景 种族 宗教信仰年龄性别和生理社会或经济条件的差异,都享有自由参加志愿服务的权利。全世界所有人都应该享有以个别行动或集体行动,自由贡献自己的时间才能或精力,不求物质报酬去帮助他人与社会的权利。”
参与社会事务和促进社会进步,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我国志愿服务理念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2. 志愿服务的国内概述

国内志愿服务概述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开始于 1978 年。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后,志愿服务日益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已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累计有超过506 万名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170 多万志愿者直接服务北京奥运会。针对2015年10月出台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应用《基本规范》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工作手段上实现信息化。要在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公示、审核、表彰奖励、证书出具等工作,确保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便捷和公开透明;二是要在工作方式上实现标准化。《基本规范》对志愿服务基本术语、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数据元进行统一定义,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重点环节和关键因素进行统一规范,是标准化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具体实践;三是要在工作效果上实现科学化。《基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元、功能要求、信息共享与交换接口、安全要求等内容,没有套用一般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的架构,对系统性能指标、硬件配置、运行环境等做出规定。据悉,为统筹推进《基本规范》落实,国家层面建立了中央文明办统筹指导、民政部具体推进、共青团中央和其他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联合工作机制。

3. 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

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1、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公民的成才与就业问题是各国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相对于过去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有: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五种趋势:一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二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政府化方向发展;三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四是志愿服务活动向全民化方向发展;五是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化方向发展。

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

4. 志愿服务的概念

 志愿服务的概念
                    志愿服务的概念,志愿服务指的是自愿者们不求回报的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也就是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做好事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大型公益活动,下面分享志愿服务的概念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志愿服务的概念1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第二条规定:志愿服务是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青年志愿者是指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
  广而言之,志愿者是指任何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及精神,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者的广义概念)
  志愿服务的概念2   一、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概念和特征 
  “志愿者”是指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志愿者”,英文的`表述是Volunteer,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地通常(把“志愿者”)称为“义工”,在台湾地区称为“志工”,志愿者组织主要是各级志愿者协会和各类专业性志愿者协会。
  “志愿服务”是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
   二、志愿者精神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 奉献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2) 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 1999年10月15日,无国界医生组织因“一直坚持使灾难受害者享有获得迅速而有效的专业援助的权利”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3) 互助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5.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关爱”。

“三关爱”指的是关爱他人,重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或残疾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幸福生活;关爱社会,重在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社会秩序维护、文明交通引领、基层文化建设。
推动形成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关爱自然,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创造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
着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志愿服务,也就是唤醒全社会成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垃圾分类,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

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意义:
1、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中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提高志愿服务能力,营造志愿服务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6.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开心]您好!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关爱”指的是关爱他人,重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或残疾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幸福生活;关爱社会,重在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社会秩序维护、文明交通引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关爱自然,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创造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大红花]【摘要】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问】
[开心]您好!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关爱”指的是关爱他人,重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或残疾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幸福生活;关爱社会,重在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社会秩序维护、文明交通引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关爱自然,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创造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大红花]【回答】

7.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三关爱”。
“三关爱”指的是关爱他人,重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或残疾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幸福生活;
关爱社会,重在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社会秩序维护、文明交通引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关爱自然,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创造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
着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志愿服务,也就是唤醒全社会成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垃圾分类,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

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意义:
1、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中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志愿服务能力,营造志愿服务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包括文化志愿者在内的众多志愿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志愿精神源于无私的爱、传递真诚的善,是堆垛精神、利他主义的体现。
志愿服务铸就人的精神品质,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某种程度上,这一无偿的公益性活动,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8.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特点一:服务重大活动
  举办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是今年我们国家的两件大事。志愿服务工作主动迎上去,在全国广泛开展“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
  特点二:关爱困难群众
  在今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
  特点三:提供资金支持
  制约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为此,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专门成立了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特点四:理顺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体制
  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推进力度也非常大,势头非常好。但要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新的更大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理顺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体制。
  中国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下发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志愿者在世博与亚运中贡献
  在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当中志愿者作出了大量的贡献,在上海世博会超长时间的考验中,那些被称为“小白菜”的志愿者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展示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在广州亚运会上,除了59万志愿者参与服务之外,更重要的一条是他们能够用时尚的元素、青春的元素为大型的赛会争光添彩,而且我们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把蕴藏在志愿者当中的服务热情、服务技能、服务专长凝聚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在世博会和亚运会当中具体体现出来。
  世博会志愿者的形象
  在世博期间,志愿者的工作为世博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圆满完成了动员全市人民、展示文明形象、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既定目标,应该说志愿者成为了世博会亮丽的风景和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应该说,到世博会近距离的跟志愿者接触也是广大游客的一种精神上的分享。
  亚运的成功 志愿者功不可没
  亚运期间广州的志愿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用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服务深深的打动了广大的市民和中外来宾。志愿服务传递了友爱、诠释了文明,成为亚运期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最闪亮的广州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