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保护敦煌莫高窟?

2024-05-15

1. 应该怎样保护敦煌莫高窟?

  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方法:
  1、减少客流量,减轻当地环境压力,保持其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长久稳定。
  2、建立网上博物馆,通过3D图像让人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当地美景。
  3、建立防护栏,严厉禁止游客手触壁画雕像,违者予以重罚。
  4、建立预览制度,每天限定参观人数。
  5、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基本简介: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应该怎样保护敦煌莫高窟?

2. 如何保护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参观的人太多就会破坏壁画,为保护敦煌壁画,想到办法敦煌壁画,参观的人太多就会破坏壁画,为保护敦煌壁画,想到办法敦煌壁画,参观的人太多就会破坏壁画,为保护敦煌壁画,想到办法

3. 如何保护敦煌壁画

敦煌石窟壁画保护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还能够对洞窟内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结合监控数据和无损检测数据,即可制定出可行的壁画保护方案。他告诉记者,通常有两种方式对壁画进行保护,具体如下:
1、通过控制外部条件来减少侵害,使壁画状态保持稳定;
2、采取修复方法,去除壁画表面的微生物污染,降低再生病害的几率,使病害状态不再发展。

扩展资料:
近年来,莫高窟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相关工作受到世界关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自1992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已26个年头,涉及的壁画保护领域包括壁画颜料分析、壁画病害机理以及壁画修复材料研究多个方面。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苏伯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文物保护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未来更需要重视相关理论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

如何保护敦煌壁画

4. 保护敦煌古城的措施

1、减少客流量,减轻当地环境压力,保持其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长久稳定。
2、建立网上博物馆,通过3D图像让人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当地美景。
3、建立防护栏,严厉禁止游客手触壁画雕像,违者予以重罚。
4、建立预览制度,可以网上预约,每天限定参观人数。
5、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6、绿化环境,垃圾分类。【摘要】
保护敦煌古城的措施【提问】
1、减少客流量,减轻当地环境压力,保持其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长久稳定。
2、建立网上博物馆,通过3D图像让人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当地美景。
3、建立防护栏,严厉禁止游客手触壁画雕像,违者予以重罚。
4、建立预览制度,可以网上预约,每天限定参观人数。
5、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6、绿化环境,垃圾分类。【回答】
您好,以上六点就是我所收集到的保护措施【回答】
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回答】

5. 关于敦煌可以提的问题

关于敦煌可以提的问题有:敦煌壁画为何能保持千年不脱色。
原因解释:
因为中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壁画中的石青和石绿色、白色等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稳定性强,历经一千多年而不变色。尤其是北朝时期的壁画中,石绿和石青的纯度很高。
其中,石青类颜料中较多地使用了青金石颜料,稳定性很好,因此历经一千多年而不变色。

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敦煌市常住人口185231人。截至2020年,敦煌市辖9镇,56个村民委员会。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

关于敦煌可以提的问题

6. 你认为怎样保护敦煌?清谈一谈文物保护的问题。

您好,关于保护敦煌:
一:减少客流量。减轻当地环境压力,保持其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长久稳定二: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三:建立网上博物馆,通过3D图像让人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当地美景
四:建立防护栏,严厉禁止游客手触壁画雕像,违者予以重罚
文物保护: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

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保护文物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一个选择。虽然文物在自然的法则下无法逃脱最终毁灭的命运,但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是很唯心的一门技术,我们希望这些文物可以存在的时间更长一些,长到足够让我们的后代也看到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怎样的伟大创举,就像现代人到处留言到处做纪念到处建立地标性的建筑一样。

7.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 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游客增多 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 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 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 进的.
  应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 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 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 合理利用中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

8. 敦煌莫高窟封闭了吗

  敦煌莫高窟封闭的,是藏经洞。
  莫高窟诸多洞窟中,最为驰名的首推藏经洞——一第17窟。当你站在洞窟门前,望着这小小的石室,定会思绪万千,满腹狐疑。里面曾经推置的50000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由于何种原因存放的?何时将洞门封住,轻松地抹上泥皮,绘上了壁画?为什么要永远保守这个秘密呢?
  由于藏经洞封闭了近千年,这个谜便堪称千古之谜。敦煌学专家、学者钻进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资料中仔细地查阅,从未找到解谜的文字记载,只好另辟途径,根据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推断,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主要说法有这样几种:
  一、避难说。认为这么多经卷和遗书被藏于石室中被封闭,是莫高窟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使经卷遗书免于战火而存放的。这种说法最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但在具体封闭时间上又各不相同。
  最有代表性、较普遍的说法是,宋初西夏人占领敦煌之前,千佛洞下寺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临走前便把经卷、佛像、杂书等藏入洞内封闭。待战乱过后再回来启用。谁知这些僧人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此洞便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
  又有一种说法把封闭时间定为宋绍圣年间(1094~1098),认为藏经洞的封闭与伊斯兰教的东传有关。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王朝向宋朝要求出兵攻打西夏。宋朝表示赞同。这一消息传到敦煌,佛教徒们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便采取保护措施,将千佛洞的经卷、佛像、文书全部集中堆放过石室封闭,免受其害。
  还有宋皇佑之后(1049年)说,曹氏封闭说,元初说,元明之际说等,均为逃避战乱说。
  二、废弃说。认为这些经卷遗书都是当时敦煌僧众抛弃无用的废品。因佛经众多,为尊重佛法佛典,这些用过的经品既不能丢弃,也不能烧毁,只好用这个石室封存起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逃避战乱的说法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是因为藏经洞内没有整部大藏经和其他珍贵物品,大多是残卷断篇,夹有不少疑伪经,甚至还有不少错抄的废卷和涂鸦之杂写,乃至作废的文书与过时的契约等等。在藏经洞封闭时,即曹宗寿当政时期(1002~1O14),敦煌僧侣已向内地请求配齐了大藏经。并向朝廷乞求到一部金银字大藏经,还有锦帙包裹、金字题头的《大般若经》。如果是避难,那么这些珍贵的东西理所当然应该珍藏于石室中。为什么整部大藏经没有被收藏反而收藏的是残经破卷?因此,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避难,而是这些东西在当时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被废弃了。
  三、书库改造说。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折页式的经卷,已从中原传到敦煌。因阅读、携带方便,受到僧侣们的青睐。因此,将藏书室使用不便的卷轴式佛经以及许多杂物一并置于石室封闭。
  以上有关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迄今仍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挖掘旁证资料,解开藏经洞封闭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