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024-05-10

1.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这样表现的: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而法定价值过高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如金银货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市场金银商品比价为1:16,这时把金币熔化成金块按市价换成白银,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价换回金币,如此循环一周就可获得 1份白银的收益,不断循环反复的结果是金币不断地退出流通,而银币则充斥市场,反之亦同。因此尽管法律上规定两种铸币可按法定比价流通,但实际上只有一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金贱则金充斥市场,银贱则银充斥市场。\x0d\x0a  \x0d\x0a给几个例子\x0d\x0a 中国式的恋爱中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假设,一个自身资质不错的女孩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有五六个追求者,或者在她开始恋爱到结婚这一段时间内大约会遇到十几个追求者。那么在所有的追求者中,能说会道、善献殷勤、死缠烂打的男性往往最后赢得美人归,而品行方正、品质纯朴的男子往往会被淘汰下来。女孩最终选择了劣币。\x0d\x0a  \x0d\x0a汉武帝时,把禁苑里的白鹿皮做成钱币,规定一块白鹿皮币值40万钱,强行卖给王侯宗室。在欧洲,对政府铸造的金币、铜币,也总有人想办法从边缘弄下一些边料,降低了货币的实际价值,但由于是法定货币,它们仍然能得以流通。总之,在每一个大规模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中,都能看到“法定货币”的身影。

3.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这样表现的: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而法定价值过高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如金银货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市场金银商品比价为1:16,这时把金币熔化成金块按市价换成白银,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价换回金币,如此循环一周就可获得 1份白银的收益,不断循环反复的结果是金币不断地退出流通,而银币则充斥市场,反之亦同。因此尽管法律上规定两种铸币可按法定比价流通,但实际上只有一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金贱则金充斥市场,银贱则银充斥市场。\x0d\x0a  \x0d\x0a给几个例子\x0d\x0a 中国式的恋爱中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假设,一个自身资质不错的女孩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有五六个追求者,或者在她开始恋爱到结婚这一段时间内大约会遇到十几个追求者。那么在所有的追求者中,能说会道、善献殷勤、死缠烂打的男性往往最后赢得美人归,而品行方正、品质纯朴的男子往往会被淘汰下来。女孩最终选择了劣币。\x0d\x0a  \x0d\x0a汉武帝时,把禁苑里的白鹿皮做成钱币,规定一块白鹿皮币值40万钱,强行卖给王侯宗室。在欧洲,对政府铸造的金币、铜币,也总有人想办法从边缘弄下一些边料,降低了货币的实际价值,但由于是法定货币,它们仍然能得以流通。总之,在每一个大规模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中,都能看到“法定货币”的身影。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4.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 比价 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这一现象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
 
 狭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
 
 广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
 
 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5.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本视频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格雷欣法则及人生哲理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6. 劣币驱逐良币 是什么意思?

本视频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格雷欣法则及人生哲理

7. 劣币驱逐良币律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金银双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律发生在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
PS: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其发生机理为: 
(1)良币与劣币的确定: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公众根据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区分出良币与劣币,即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为良币,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为劣币。 
(2)存在官方的兑换保证:官方承诺按规定的比例即官定比价保证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 
(3)时间的推移使得官方比价与市场比价之间出现差异,假定出现官定比价低于市场比价的情况,公众将使用劣币按照官定比价从官方兑换良币,并在市场上按照市场比价交换成劣币,并将这一行为持续下去,最终,导致良币被收藏或熔化,退出流通,流通中仅存在劣币。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信用货币没有实际价值,仅有名义价值,货币赖以流通的基础是信誉或评价,因此判断货币良、劣的标准不再是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对比,而是公众的评价或货币的信誉,评价好、信誉高的货币为良币,评价差、信誉低的货币为劣币;另一方面,在货币失去实际价值的同时,也不再存在政府的兑换保证,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即确保货币能够购买到其所载明的价值量,公众在流通中更愿意持有和使用良币,劣币将退出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律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8.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来源就是金币的纯度问题,即当有人往市场上投放百分百纯金的金币的时候,会混入一些杂质将其变为百分之七十级别的金币。表面上看金币还是具有购买力的金币,但实质上原本的七个金币可以变成十个金币。市场上就没有百分百纯金的金币,此时劣币驱逐良币。

狭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广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