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出过那些名人

2024-05-15

1. 莆田出过那些名人

一、历史名人 
巍巍壶公山,清清兰溪水。壶公山水孕育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地灵则人杰,自陈朝郑露“开莆来学”,这里便是人才的摇篮。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涌现出2345多名进士,12名状元,14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户六进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兄弟两宰相”、“六部尚书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披(公元733 - 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市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894)举进士,梁开平元年(907)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乡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黄滔(公元840 - 911年) 字文江,莆田市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编辑唐代福建人诗作总集《泉山秀句集》30卷,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中。 
  陈洪进(公元914 - 985) 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行伍出身,投泉州指挥使留从效手下,以军功被闽主王延政封为马步军都校。公元945年,泉州置清源军,陈洪进调为清源统军使,后升清源军节度,兼漳、泉二州观察使。宋开宝八年(975),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献泉、漳二州所辖14个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随太宗收复太原,后被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公元985年病殁,朝廷废朝二日,宋太宗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蔡襄(公元1011 - 1067年) 字君谟, 号莆阳居士,仙游县枫亭人。宋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时年19岁。历任谏官、枢密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翰林院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历知泉州、福州、杭州、开封府事。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景ネ 右 (1036)三年,范仲淹等四臣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名声大震,时年25岁。他还撰写《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的贡献。《荔枝谱》为世界上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之一,近年被译为英法等国文字,流传海外。诗文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称为宋四大家,墨迹有《谢赐御书诗》传世。蔡襄病逝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葬于仙游县枫亭锦岭。 
  蔡京(公元1047 - 1126年) 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与其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后任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后被提升为中书舍人。曾参与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元ネ 右 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受到赏识。绍圣元年(1094),蔡京任户部尚书,此时司马光已死,他又帮助章忄享 重行新法,推行雇役制,又得章忄享 赏识。后徽宗即位,蔡京被降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不久又贬至杭州任职。崇宁元年(1102)后,蔡京又被重用,历任大名府知府、户部尚书、左丞、右仆射、太师等职,先后五度为相。他尽复新法,贬元ネ 右 诸臣为“奸党”,立党人碑,立于端礼门及各地官厅;又力倡“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设立道观,加重百姓负担。蔡京晚年误国,宋靖康时(1126),被钦宗皇帝放逐岭南(今广东广州),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时年80岁。 
  郑樵(公元1104 - 1162元) 字渔仲。世称“ 夹氵祭 ”先生、“溪西”先生。宋时兴化县(今莆田县) 广业里人。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16岁时从族兄郑厚在越王山下结庐苦读,博览群书,不事科举,立志要“汇天下之书为一书”。他30年著书,10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他第一个创立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500多万字,与杜佑的《通典》、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天下三通”, 后人对其评价极高。《通志》、《尔雅注》、《夹氵祭 遗稿》、《六经舆论》等皆收入《四库全书》。 他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人。 
  叶禺页 (公元1100 - 1167年) 字子昂,仙游县人,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初任南海县(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北部)主簿兼代县尉,后知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孝宗即位,召为尚书郎和右司谏,历吏部侍郎、代理吏部尚书。乾道元年(1165), 改任签书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次年一度罢政,后又召为尚书左仆射等职。卒后累赠少师,谥“正简”。叶禺页 为人朴实,清廉公正,严以律己,不图私利。自初入仕至为相,田宅不改其旧。 
  陈俊卿(公元1113 - 1186年) 字应求,莆田市城厢区人。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二名,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不肯依附秦桧,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他受重用,迁中书舍人,带职任江淮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事。乾道元年(1165)入京,为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乾道四年(1168)任宰相,以选贤举能为己任。淳熙八年(1181),上书告老还乡。卒前,他手书示诸子勿祈恩泽,勿请谥树碑。卒后,孝宗赠太师,谥正献。朱熹远道来莆吊唁,并为之撰写行状。 
  林光朝(公元1114 - 1178年) 字谦之,号艾轩,莆田县人,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他以名儒召对,任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郑侨(公元1132 - 1202年) 字惠叔,号回溪,仙游县人。宋乾道五年(1169)考中状元。历任转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吏部司封、起居舍人、左庶子、兼任给事中、礼部郎中兼侍讲等职。曾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县)、 建康(今南京)、福州知府。宁宗即位,召其为吏部尚书。庆元元年后,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及资政殿大学士,拜观文殿学士等。晚年辞官返乡,卒后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 
王迈(公元1184 - 1248年) 字实之,号癯轩,仙游县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任殿试详定官、南外睦宗院教授、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观察推官、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市)通判,和邵武军知军等职。为官公正,敢于直言强谏。受当朝宰相郑清之器重。王迈还是南宋诗人、文学家,著有《癯轩集》27卷,收入《四库全书》。 
  刘克庄(公元1187 - 1269年) 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市城厢区人。宋嘉定二年(1209)以荫入仕,淳ネ 右 元年(1241)特赐同进士。历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幕、建阳知县、福建帅司参议、广州提举、潮州通判等职,以太府少卿任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兼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漳州、福建提刑。再召入词馆同修撰、起居舍人、侍讲。累迁兵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定”。刘克庄秉性耿直,不满当权者埋没贤能,敢于抨击朝政弊端,一生为官30多载,落职九次。因其政治抱负无法施展,遂倾注毕生精力于文章诗词。其词有辛弃疾,陆游词风,洋溢着爱国悯民思想,是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编辑其作品,称《后村居士大全集》190卷,收入《四库全书》。 
  陈文龙(公元1232 - 1277年) 字君贲、德刚,莆田市城厢区人。原名子龙,宋咸淳五年(1269)中状元,度宗赐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闽广宣抚等职。陈文龙是南宋抗元将领,曾上书弹劾宰相贾似道一味求和误国,遭打击,愤而辞官。元兵陷福州后,派人劝降,遭严辞拒绝,并斩招降使,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坚守兴化城。后因叛将开城降元被捕,诱降不屈,械送北上,一路绝食。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 寺旁,被后人誉为福建的“岳飞”。 
二、当代名人 
(一)科学院院士 
林兰英,半导体材料学家。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秉南,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垣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化学家。 
刘思职 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永新,男,药品检定专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 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闵桂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三、四、五常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杨锦宗,精细化工专家。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精细化工》、《感光科学与光化学》、《化学与粘合》等多种期刊编委会主任委员和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杰,冶金机械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洪茂椿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家洪茂椿是城厢区华亭镇山牌村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其谁,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化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体育名人 
战神 刘玉栋 
举重 张国政 
射箭 林桑 
武术 黄慧燕

莆田出过那些名人

2. 莆田现代名人

林兰英(1918- 2003)

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世界级的科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次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生长生长砷化镓单晶,在空间晶体生长、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世界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1989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霍英东成就奖。

吴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

围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1960年入上海棋社集训,受前辈刘棣怀、王幼宸、魏海鸿、汪振雄等指导。1961年被选入国家队。1972年起任国家队教练。1964年、1966年获全国围棋锦标赛亚军。1974年访日成绩是六胜一负,其中包括胜十段棋手桥本昌二。1978年在首次中、日“三番棋”赛中,以二比一胜九段牛之浜撮雄。年国家体委批准授予九段段位,是中国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吴淞笙棋风浑厚自然,刚柔兼备,官子细腻。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曾任国家围棋集训队教练员。1985年移居澳大利亚。1999年回国,任东北棋牌学校副校长。2000年,定居北京,任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高级教练。NO.3  翁祖烈

翁祖烈

男,福建省莆田市城厢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体委、全国田径协会委员,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中学特级教师等。1931年7月上海东亚体育专科毕业,同年8月起在莆一中执教,在莆田一中辛勤耕耘60个春秋。

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裁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裁判员”称号,荣膺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颁发的荣誉奖状。入选“中国名人辞典”。他以莆田一中为基地,精心抚育人才,艰苦开拓莆田的体育事业。翁老师师德高尚,谦虚谨慎,爱护学生,关心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受学生爱戴和全社会敬重。历任莆田第一中学体育专利号,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福建省分会副主席,国家级田径裁判员。从事体育教育五十多年,培养出一大批体育人才,为莆田荣获“田径之乡”作出贡献。

陈肇雄

国际机器翻译科研领域的知名专家,曾经是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获奖人(时年33岁)。

陈肇雄连续三届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还连续三届受聘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当选国际机器翻译和语言信息处理会议主席(1999)、国际信息处理协会(IFIP)中国委员会主席,并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教授。此外,陈肇雄还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全国十大优秀发明企业家”、“联合国发明创新之星”、“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等众多荣誉称号,现为湖南省副省长。

陈宜瑜

陈宜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原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鱼类学家、动物分类学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于福建仙游。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同时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第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2004年1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委员会主席、现任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陈兰通

陈兰通 (1938.01-)籍 贯 福建莆田 现任职务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侨联顾问;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副主席

1989~1999年 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顾问。

林文肯

林文肯 男,汉,1945年11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曾任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正厅级,主持工作),中央办公厅法规室主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中央纪委委员,中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林元培

林元培(1936.2.8 -) 桥梁专家。出生于上海市,福建省莆田县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学会副主任。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林元和

林元和:男,1950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汉族,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在职研究生(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硕士、工程师。现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兼任市委党校校长。 2006年11月任佛山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林超伦

林超伦;福建莆田,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高考恢复后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职攻读研究生,1986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1990年获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BBC工作7年。

3. 莆田名人有哪些人

莆田名人有:曾鲸、黄公度、黄安石、波臣派、陈经邦等。
1、曾鲸
曾鲸(1564年~164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中国明代画家。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
2、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
3、黄安石
黄安石(1168-1255)字公介号文衍行土三十九,登宋绍熙癸丑状元陈亮榜进士、历官朝请郎、南阳县令,翰林院馆阁校勘、朝奉大夫、知制诰、华文阁学士、通议大夫、翰林院掌院学士。
4、波臣派
波臣派,明代人物画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曾鲸(1564—1647年)。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故将该画派称作“波臣派”。他们以画人物为主,肖像画的风格,独步艺林,名扬大江南北。曾鲸的代表作为《王时敏像》。
5、陈经邦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

莆田名人有哪些人

4. 莆田名人?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8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户六进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兄弟两宰相”、“六部尚书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披(公元733 - 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市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894)举进士,梁开平元年(907)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乡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黄滔(公元840 - 911年) 字文江,莆田市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编辑唐代福建人诗作总集《泉山秀句集》30卷,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中。
  陈洪进(公元914 - 985) 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行伍出身,投泉州指挥使留从效手下,以军功被闽主王延政封为马步军都校。公元945年,泉州置清源军,陈洪进调为清源统军使,后升清源军节度,兼漳、泉二州观察使。宋开宝八年(975),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献泉、漳二州所辖14个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随太宗收复太原,后被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公元985年病殁,朝廷废朝二日,宋太宗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蔡襄(公元1011 - 1067年) 字君谟, 号莆阳居士,仙游县枫亭人。宋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时年19岁。历任谏官、枢密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翰林院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历知泉州、福州、杭州、开封府事。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景ネ 右 (1036)三年,范仲淹等四臣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名声大震,时年25岁。在任地方官时,他关心百姓疾苦,免除苛杂赋税 ,兴修水利,绿化官道,禁止陋俗,造福于民。宋庆历四年(1044),他奏减福州丁口税;出任泉州时,主持修造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万安桥),促进了泉州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他还撰写《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的贡献。《荔枝谱》为世界上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之一,近年被译为英法等国文字,流传海外。诗文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称为宋四大家,墨迹有《谢赐御书诗》传世。蔡襄病逝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葬于仙游县枫亭锦岭。
  蔡京(公元1047 - 1126年) 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与其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后任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后被提升为中书舍人。曾参与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元ネ 右 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受到赏识。绍圣元年(1094),蔡京任户部尚书,此时司马光已死,他又帮助章忄享 重行新法,推行雇役制,又得章忄享 赏识。后徽宗即位,蔡京被降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不久又贬至杭州任职。崇宁元年(1102)后,蔡京又被重用,历任大名府知府、户部尚书、左丞、右仆射、太师等职,先后五度为相。他尽复新法,贬元ネ 右 诸臣为“奸党”,立党人碑,立于端礼门及各地官厅;又力倡“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设立道观,加重百姓负担。蔡京晚年误国,宋靖康时(1126),被钦宗皇帝放逐岭南(今广东广州),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时年80岁。
  郑樵(公元1104 - 1162元) 字渔仲。世称“ 夹氵祭 ”先生、“溪西”先生。宋时兴化县(今莆田县) 广业里人。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16岁时从族兄郑厚在越王山下结庐苦读,博览群书,不事科举,立志要“汇天下之书为一书”。他30年著书,10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他第一个创立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500多万字,与杜佑的《通典》、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天下三通”, 后人对其评价极高。《通志》、《尔雅注》、《夹氵祭 遗稿》、《六经舆论》等皆收入《四库全书》。
  叶禺页 (公元1100 - 1167年) 字子昂,仙游县人,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初任南海县(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北部)主簿兼代县尉,后知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孝宗即位,召为尚书郎和右司谏,历吏部侍郎、代理吏部尚书。乾道元年(1165), 改任签书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次年一度罢政,后又召为尚书左仆射等职。卒后累赠少师,谥“正简”。叶禺页 为人朴实,清廉公正,严以律己,不图私利。自初入仕至为相,田宅不改其旧。
  陈俊卿(公元1113 - 1186年) 字应求,莆田市城厢区人。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二名,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不肯依附秦桧,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他受重用,迁中书舍人,带职任江淮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事。乾道元年(1165)入京,为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乾道四年(1168)任宰相,以选贤举能为己任。淳熙八年(1181),上书告老还乡。卒前,他手书示诸子勿祈恩泽,勿请谥树碑。卒后,孝宗赠太师,谥正献。朱熹远道来莆吊唁,并为之撰写行状。
  林光朝(公元1114 - 1178年) 字谦之,号艾轩,莆田县人,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他以名儒召对,任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郑侨(公元1132 - 1202年) 字惠叔,号回溪,仙游县人。宋乾道五年(1169)考中状元。历任转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吏部司封、起居舍人、左庶子、兼任给事中、礼部郎中兼侍讲等职。曾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县)、 建康(今南京)、福州知府。宁宗即位,召其为吏部尚书。庆元元年后,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及资政殿大学士,拜观文殿学士等。晚年辞官返乡,卒后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
王迈(公元1184 - 1248年) 字实之,号癯轩,仙游县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任殿试详定官、南外睦宗院教授、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观察推官、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市)通判,和邵武军知军等职。为官公正,敢于直言强谏。受当朝宰相郑清之器重。王迈还是南宋诗人、文学家,著有《癯轩集》27卷,收入《四库全书》。
  刘克庄(公元1187 - 1269年) 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市城厢区人。宋嘉定二年(1209)以荫入仕,淳ネ 右 元年(1241)特赐同进士。历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幕、建阳知县、福建帅司参议、广州提举、潮州通判等职,以太府少卿任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兼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漳州、福建提刑。再召入词馆同修撰、起居舍人、侍讲。累迁兵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定”。刘克庄秉性耿直,不满当权者埋没贤能,敢于抨击朝政弊端,一生为官30多载,落职九次。因其政治抱负无法施展,遂倾注毕生精力于文章诗词。其词有辛弃疾,陆游词风,洋溢着爱国悯民思想,是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编辑其作品,称《后村居士大全集》190卷,收入《四库全书》。
  陈文龙(公元1232 - 1277年) 字君贲、德刚,莆田市城厢区人。原名子龙,宋咸淳五年(1269)中状元,度宗赐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闽广宣抚等职。陈文龙是南宋抗元将领,曾上书弹劾宰相贾似道一味求和误国,遭打击,愤而辞官。元兵陷福州后,派人劝降,遭严辞拒绝,并斩招降使,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坚守兴化城。后因叛将开城降元被捕,诱降不屈,械送北上,一路绝食。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 寺旁,被后人誉为福建的“岳飞”。

5. 莆田的历史人物/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胜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

莆田的历史人物/

6. 莆田的名人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藻(生卒年不详) 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见《唐书艺文志》);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莆(今城厢区)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寂(公元840-901年) 唐僧,佛都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姓黄,名崇精。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少时习儒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法名耽章。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中(公元860-873年)至长安,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心印“曹山本寂禅师”。著有《寒山子诗集注》。《景德传灯录》有传。 

黄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黄滔规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崇节俭,减赋役,与民休息;开港路,兴海上贸易;建学校,发展地方文化。故闽境三十年免受兵祸,并以礼相待避乱来闽名士,使其安居福建,从事各项工作,其功绩为世人所传颂。 

陈洪进(公元914-985年) 字济川,又字致先,仙游县人,出身军伍。闽永隆三年(公元942年)升泉州马步行军都校,次年王延政归南唐,任清源(今福建泉州市)统军使,后升节度使。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继留从效任泉州节度使,割据漳、泉二州地。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授之平海军节度使,兼泉、漳二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推诚顺化功臣”印。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漳、泉二州所辖14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随宋太宗收复太原,先后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病卒后,宋太宗御赠为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林默(公元960-987年) 莆田县人,晋代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市)王林禄之十二世女录,唐闽中望族九牧林之后。其父林惟悫,官都巡检,居湄洲屿(今福建莆田市湄洲岛)。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出世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自幼聪颖,不类诸女;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始喜净几焚香,颂经礼佛。自小即习水性,善驾舟、泅水,通晓气象与海道。十六岁起,矢志不嫁,专为商人、渔民救险排难,被人称为“神姑”。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实九逝世。不久,乡要在湄洲岛上立祠祀之,号“通贤灵女”,尊为“妈祖”或“娘妈”,并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节。由此日趋神化,被海上商人、渔民奉为“海上救护神”。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始特赐“顺济”庙额;南宋时多次被封为“夫人”、“妃”;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加封“天妃”。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平安往返,曾奏建南京、太仓、长乐天妃行宫,立碑纪念;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进封“天后”。至今,海内外许多地方均有奉祀妈祖庙宇。 

蔡襄(公元1012-1067年) 字君谟,号莆阳居士,仙游县人,北宋名臣,政治家、园艺学家。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登进士,时年19岁。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不识渊博,为官清廉,不徇私情,忠直敢言。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等四臣因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伸张正义,名声大震。知谏院谠论直言,名列“庆历四谏”。在地主任职时,同情人民疾苦,免除苛杂赋税,兴办学校禁止陋俗,兴修水利,绿化道路,多方造福于民。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旱灾严重,奏减福州人民的丁口税。出知泉州时,主持修建了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万安桥),便利了福建南北交通,促进了泉州内外贸易发展。蔡襄在园艺科学也有建树,所撰《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贡献。《荔枝谱》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专著,近年已译成英、法等国文字流传。 

蔡襄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楷行皆妙,尤以“飞白散草”为最。书迹传世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内集诗歌370首,杂文584篇、奏议64施展。 

蔡京(公元1047-1126年) 字元长,仙游县人。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所)一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以起居郎出使辽国,还为中书舍人。曾一度积极支持和参与王安石变法。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如期完成。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权户部尚书,助章 重行新法,复改差役制为雇役制徽宗即位,降蔡京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不久,又贬至杭州为任职。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后,历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知府、户部尚书、左丞、右仆射和太师等职,先后五度为相。曾尽复新法,贬元佑诸臣为“奸党”,立党人碑;倡“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铸造礼器,修理方泽,设立道观,力主修《大晟乐》、《宣和画谱》。晚年误国,罪责在身。靖康时,贬崇信军(今甘肃省东北部)节度副使,后被贬往岭南(今广东广州市),道死潭州(今湖南长沙)。 

李富(公元1085-1162年) 字子诚,号澹轩。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连陷南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李富捐家财募义兵三千人,携粮响,乘舟楫,北上抗敌,隶名将韩世忠部,致金兵败退。宣抚使李纲荐其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以上书言收复失地为秦桧所扼,降承信郎,遂归乡。致力于家乡公益事业,建石桥34座、凉亭座,筑海堤,垦埭田280多公亩,修军学,创梅峰书院并亲自讲学。著有《春秋注解》、《澹轩集》传世。 

郑樵(公元1104-1162年) 字渔仲。学者习惯称之“溪西”先生、“夹祭”先生。宋兴化县(今莆田县)人,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十岁闭门读书,不应科举,刻苦学问,博览群书,三五年著书,十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郑樵第一个创立了中国通史体系。其历史巨著《通志》200卷、500多万字,集天下书为一书,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后人评价极高。《通志》、《尔雅注》、《夹祭遗稿》、《六经奥论》等皆收入《四库全书》。 

陈俊卿(公元1113-1186年) 字应求,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南宋大臣,官至宰辅。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登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敢于弹劾奸臣,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以本职充江淮(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长江下游一带)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灌输省南京市)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为礼部侍郎参赞督府军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入京,为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又知建宁府(今福建省建瓯县)。越年授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入相,以选贤举能为已任。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起判建康府兼江东(今长江南岸地区)安抚使。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上书告老,以少师、魏国公致仕。卒前,手书示诸子勿祈恩泽,勿请谥树碑。卒后,孝宗赠太师,谥正献。朱熹亲自来莆吊唁,并书其行状。 

林光朝(公元1114-1178年) 字谦之,号艾轩,莆田县人,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以名儒召对,迁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太平兴国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朱熹少时过莆田,尝听其讲学。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 

郑侨(公元1132-1202年) 字惠叔,号回溪,宋兴化县(今仙游县)人。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考中状元。后历任签书镇南军节度使判官,转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吏部司封、起居舍人、左庶子、兼权给事中,权礼部郎中兼侍讲,知建宁、建康、福州府。宁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三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复知福州,移建康,拜观文殿学士。晚年,因与韩 胄意见不合而受排挤,辞官回乡。卒后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 

陈谠(公元1135-1216年) 字正仲,仙游县人。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在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泉州等地任职,升右司郎中、殿中侍御史。以直言触犯当朝宰相陈自强,调任太常少卿奉祠。后起用为兵部侍郎,因上书不纳,遂乞外任,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宁国府。旋除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国宫。宁宗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告老还乡,卒封清源郡(今福建泉州市)侯,赠通议大夫。曾倡建仙游安利桥、石马桥、金凤桥等。平生博览群书,诗文雅致,擅长书法,楷写尤为雄健有力。 

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 字君贲、德刚,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初名子龙,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中状元。度宗易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冰广宣抚等职。 

陈文龙是南宋末抗元将领。曾上书弹劾奸相贾似道对元兵一味求和误国。遭贾打击,愤而辞官。元兵入闽攻陷福州后,元将派人劝降,遭严辞拒绝,并斩招降使,倾尽家财募兵,制“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二旗坚守兴化城。初战退敌于囊山,因叛将开城降元被捕,诱降不屈,械送北上,一路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悲痛万分,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被后人誉为福建的“岳飞”。行朝诏赠太师,谥“忠肃”。

7. 请问福建莆田的名人?

莆阳历史上出过16位宰相,兹将诏命出任宰执及追赠官位者,列名于后:
  翁承赞,字文尧,莆田县北高人,乾宁三年(896)进士,后梁贞明二年(915)授闽国(今属福建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辅佐闽王王审知,时年56岁。
  陈洪进,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军旅出身,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于平海军节度使兼泉(州)漳(州)观察使任上,献所掌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时年63岁。
  陈靖,字道卿,莆田县荔城人,由德化县(今属福建泉州)尉官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1026)卒,熙宁元年(1086)宋神宗诏赠尚书左仆射。
  蔡京,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崇宁元年(1102)五月,宋徽宗诏以翰林学士丞旨蔡京为尚书左丞。七月,诏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年55岁。明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继加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进太师。后屡罢屡起,自号“公相”,通治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居相位达九年之久。
  蔡卞(王安石女婿),字元度,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绍圣二年(1095)十月,宋哲宗诏为尚书右丞,时年46岁。四年,为尚书左丞。
    蔡攸,仙游县。宋宣和五年至靖康元年(1123-1126)  领枢密院事,封英国公、燕国公
    叶顒,字子昂,仙游县大济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诏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年65岁。明年,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继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
  陈俊卿,字应求,莆田县城南阔口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宋孝宗诏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年54岁。明年十月,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龚茂良,字实之,莆田县荔城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宋孝宗诏茂良以礼部侍郎升参知政事,时年53岁。继以首参行相事。五年,受诬卒于贬所。
  郑侨,字惠叔,兴化县(今属仙游)象溪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庆元二年(1196),宋宁宗诏为参知政事,明年,进知枢密院事。
  黄镛,字器立,莆田县涵江黄巷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德佑元年(1275)十二月,宋恭帝诏以吴镛兼权参知政事,明年二月升右丞相,参知政事、平章军国兼知枢密院事,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再授右丞相,与陈文龙共主国事,未赴任。
  陈文龙,字君贲,莆田县城南阔口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德佑元年(1275)冬,宋恭帝诏为参知政事,时年43岁。明年五月,宋端宗于福州称制,复以文龙参知政事,坚持抗元斗争,后被俘尽节。
  周如磐,字圣倍,莆田县黄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天启六年(1625)明熹宗诏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继入阁为首辅,阅三月即罢归。
  黄鸣俊,字启甸,莆田县荔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明神宗、熹宗、思宗三朝,官至右佥都副御史浙江巡抚。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制,起用鸣俊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年55岁。
朱继祚,字立望,莆田县黄石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唐王,隆武元年(1645)诏为东阁大学士,桂王永历元年(1647),诏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朱继祚,莆田县人 ,南明隆武年间(1645-1646) 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上列十六名莆藉名臣,均以宰相的相关正式名号位居揆席。其所处王朝政治社会背景虽大相径庭,居官风绩及其结局亦不尽相同,然均有朝廷诏命的正式宰相官名,则是不争的史实,亦是判定其宰相身份的基本依据。

请问福建莆田的名人?

8. 莆田历史名人的故事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藻(生卒年不详) 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见《唐书艺文志》);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