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债券筹资发展的建议

2024-05-16

1. 对我国企业债券筹资发展的建议

企业债券筹资: 很多人对于企业债券筹资可能不是很理解,债卷用通俗一点的叫法就是“发票”,其实所谓的企业债卷筹资就是单位通过发放这种“发票”向市面上的民众来集中资金。这种发放“发票”来向民众集中资金是很多企业通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好的地方就是成本低,还有就是更好的使持有者对单位的掌控力度。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这种方法的限制要求条件比较多,还有一个就是在资金上面的风险相对来说会比其他的高一点。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这种方式有一定的最低额度,就是金额累计的总和不能超过这家企业单位的净资产百分之四十。另外呢就是这种“发票”一定要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才可以使它在市面上更好的流通使用。 企业债卷筹资发展的建议: 第一步:目前来说我国对于这种“发票”发行的管理体制有些许的不足,首先在管理上应该成立出一套对于这种“发票”的管理体制,在发放这种“发票”的审核过程中中应该严中之严,而对于违法发放的企业单位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 第二部:政府应该加强对“发票”的扶持力度。大方向延展出出企业债卷的类型。之后呢可以向海外大力度的推行这种债卷,接着呢就是上市。 第三步:成立出一套合理合法有规范的评估体制。首先,就是要加强对部分单位的信用评估,使其可以独立的拥有这份财产并对它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弄虚作假的则要给予大力度的惩罚,让弃对那些持有“发票”的人进行赔偿。这样才能让那些企业单位秉着诚信,对人负责的态度去做事。另外就是要有国企或者机构进行担保。

对我国企业债券筹资发展的建议

2. 债券筹资的我国存在问题

我国企业债券筹资存在的问题:(一)发行审批管理体制有缺陷  一方面,企业债券的审批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形成了“有人批,无人管”、“只管发行,不管对付”的局面。根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发行企业债券的审批程序是“计委负责审批项目,人民银行负责履行手续”。在项目获得审批通过以后,计委不再负责任何有关企业债券发行后的监管工作,使得对企业债券发行的事后监管工作严重脱节,导致大量的旧企业到期无法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与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缺乏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可操作性,因此国家在当前政策上倾向于发展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对企业债券市场采取了严格的额度管理制度,并且限定了企业债券的最高利率。这不仅使得企业债券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而且出现了一些无法获得额度的企业私募债券的现象。(二)企业债券的规模小、种类少、期限结构不合理  首先,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小。虽然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量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92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 683.71亿元,但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占国债发行额和GDP的比重较低。自1994年以来,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占国债发行额的比重一直徘徊在 10%到20%之间,占GDP的比重不到1%,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债券的种类很广,例如迄今为止在美国市场上共发行了25种不同种类的企业债券。但在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券中主要是普通企业债券,以及少量的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的种类十分有限,这严重限制了不同偏好的投资主体进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此外,在我国发行上市的企业债券中,以短期债券为主,中期债券次之,长期债券几乎没有,还款期大多集中在 2至5年,债券期限结构非常不合理。(三)二级流通市场发展缓慢和不匹配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体系尚未健全,企业债券长期处于“有发行、无交易”的状态,尤其是地方发行的企业债券。从发行市场来看,基本以区域性市场为主,即地方企业债券一般向当地投资者出售,但从流通市场来看主要集中在上交所和深交所,这种设置反映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不匹配。事实上,由于政策原因,大量地方债券是无法实现易地交易的。与近几年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相比,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发展缓慢,使得企业债券交易呆滞,几乎没有流动性。这无疑会加大投资者对于企业债券的风险预期,纷纷回避购买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发展更显得无力。(四)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目前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评级机构设置不合理、过多依赖于行政单位、中介机构与各方的利益没有完全脱钩等因素,使得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各种中介机构的评级方法不统一、由于评级指标设置不科学、各评级机构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得评级结构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总的来说信用评级工作比较混乱,这既不利于投资者对于企业债券信息的识别,也不利于政府对于企业债券的监管。此外,由于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存在企业为了保证发行成功,以各种补贴方式提高给中介机构的报酬,使得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五)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担保机制  市场监管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发行债券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上。目前企业一般只在发行债券时进行信息的披露,而在债券发行期间基本上不披露信息,加之债券二级市场尚未建立,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有效地传递企业信息,这使得投资人的风险大大增加了。一旦出现发行人无法按时兑付的问题,将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最后还得由政府出面加以解决。此外,虽然一部分企业在发行债券之前找到了担保企业,但是由于担保企业法制意识淡薄,经常出现拒不履行担保义务的现象,最后不得不对簿公堂,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

3. 债券筹资的发展的有利因素

发展企业债券筹资的有利因素: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结构日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不断健全,作为企业直接筹资方式之一的债券筹资,理应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无论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企业的发展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已是迫在眉睫的事。而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已越来越有利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1.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  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要好于以往,也好于预期,但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能否持续,就业形势是否改观短期主要受外需和政府投资能否持续增长的支撑,中长期则主要取决于民间投资、社会消费即内需是否出现有效增长。内需的良性自主增长对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十分重要,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应该逐渐向这个方向侧重和转移。2.政策面对企业债券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理论界和管理层对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虽然企业债券的发行现在仍然按照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执行,但目前这个条例正在修订,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情况看,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将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改过去的审批制为考核制的呼声很高,企业债券利率将进一步市场化,对企业债券信用等级的评定等方面或许都会有相应的突破,这些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将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3.股票市场的巨大风险增加了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  投资者在考虑投资目标时一般包括投资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的收益远远高于债券市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风险认识不够,2000年下半年以后股票市场的大跌让投资者逐步认识到股票市场的风险,而国有股减持的不确定性也让不少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疑虑重重,这些资金希望寻找安全的投资场所。而企业债券正是这些资金理想的去向,因为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比国债高,其风险远低于股票市场。从投资者方面来看,投资者投资意愿非常强烈。首都公路债券2002年5月29日发行,2日内就销售一空。据某公司投资管理中心反映,目前其管理的几百亿投资规模中,只有2%左右投资于企业债券,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般处于一级市场买入后长期持有,等待新的品种出现。对于管理部门对投资企业债品种限制(只允许投资电力、铁路、水利和中移四种券种)和规模限制(每只企业债发行额的10%),希望能够有所放松①。4.企业的债券筹资方式将会得到很快的拓展  加入WTO后,企业债券市场自我封闭的状态将被打开,“投资者”和“资金”两个要素全部在国内的现状将得到改变,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将成为即将高速发展的我国企业债券一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以及外国投资者等六类外资将进入我国的债市,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上述各类也同样能参与企业债券的二级市场。此外,由于国内资本尚未对外开放,一些三资企业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经常采取高进低出的方法将利润转移到境外,不仅影响我国的外汇收支,也造成税收的严重流失。企业债券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有利于这一问题的缓和: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对外国投资者来讲,也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将直接参与交易。

债券筹资的发展的有利因素

4. 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债券筹资的优点:筹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问题。债券筹资的缺点:发行成本高、信息披露成本高、限制条件多。

5. 中国债券发展有什么建议

我国债券市场在资本性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对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但企业债券融资发展滞后,本文在分析我国债券市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提高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等建议。 
   关键词:债券 企业 融资 
   
   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债券市场自2005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市场体系日益成型。已经形成了以银行间场外市场为主、交易所场内市场为辅,场内外市场并存、分工合作、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体系。二是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顺应市场需求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地方政府债、汇金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三是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从发行量看,从1996年的367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7005亿元,增长了22.7倍。2010年前10个月,债券发行量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25%;截至2010年10月末,托管量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六。四是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发行主体从政府、大型国企、金融机构拓展到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市场投资主体现已涵盖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用社、企业等各类机构。五是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有关市场规章制度互为补充,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各方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六是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债券发行管理不断优化,部分债券品种已采用注册制的市场化发行管理方式;市场化定价程度逐步提高,国债、金融债的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已经形成,信用债券的市场化发行定价模式也已初步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中;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逐渐发挥作用,信息披露制度对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力持续强化;推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提供市场化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手段。 
   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政府债多企业债少,二是大企业债多小企业债少,三是国企债多民企债少。多年来,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大多为中央直属企业以及地方性大型国有企业。2007年以后,各地城市投融资平台开始加入企业债券的发行大军,使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成为“国有企业债券市场”,国家信用、政府信用成为支撑债券发行主体偿债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2010 年上半年债券发行量中,企业债券发行量仅为1405.5 亿元,占债券总发行量的3%,其规模远小于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股票市场,据统计,2010年1-8月,民营企业发行规模为173.65亿元,仅占全部发行规模的比例2.09%。但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发行量一般是股票发行量的数倍。企业的融资行为存在一定的优序理论:首先,应选择的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融资功能应当是企业债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和2009年更是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与股权融资规模相比仍然较小。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额通常为股票市场的4-5倍,而我国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80%左右。 
   二是投资和流通市场分割。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交易市场分为以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交所)为主的场内交易市场,和以全国银行间债券为主的场外市场,其中,场外交易市场占主导地位。其发行规模是场内交易市场的10倍以上。这两大市场拥有各自独立的监管主体和运行机制,对投资主体设定的进入门槛也各不相同。投资需求和交易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的约束,无法进入交易所市场:而具有多样化配置需求的个人投资者,则被排除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外。制度安排的缺失和各部门监管体系的不统一,使得企业债券的交易流通市场呈现出割裂的状态,更加削弱了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功能。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滞后,极大影响了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了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近几年来推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新亮点,开辟了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新渠道,被称为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的及时雨”。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并没有在我国实现规模化普及,截止2009年底仅发行了三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这种发行上的引而不发,显示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存在的种种不足,如过于依赖政府信用扶持、融资成本与组织协调成本高、对集合发债的中小企业准入门槛限制、企业信用担保难 、发行主体多元且债券风险较高、企业信用评级难度大等等。 
   二、当前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必要性 
   1、有利于解决融资困难,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在债务融资中仍占据主要地位,而企业债券发行量虽然逐年上升但在债务融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过低。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这必然造成金融风险的压力过分压在银行身上,使银行不堪重负;优秀的企业不能以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迅速做大做强,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也不能借助于资本市场建立健全起来。相对于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融资通常融资规模较大,融资期限较长。企业债券融资可以发挥企业的更多自主性而银行贷款对使用用途等有着严格的限制,企业能否成功地实现企业债券融资,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企业的自主性较大,但是当企业严重依赖银行贷款来融资时,银根松紧和银行约束都将成为制约融资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债券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债券利率比银行贷款利率更加市场化,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一般而言,质量越好信用越高的企业,其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就越低。企业债券还具有比银行贷款好的多的流动性。 
   2、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企业在再融资时仍然偏好股权融资,首选的仍然是配股或增发股份,其次是具有延迟股权融资特征的可转换债券,最后才是债券融资。由于制度缺陷和股权文化不足,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极为低下,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无风险的国债利率5%,由于畸形的股权结构,管理者把流通股股东的资金当成了免费的午餐,比上市圈钱为荣,不负责任地随心所欲,资产回报率极为低下,有不少上市以来从未分红的铁公鸡公司。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存在着极不合理的三超现象即超高价发行、超高市盈率、超募集资金,一方面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一方面是已上市公司的资金过剩,据统计2010年1-6月104家创业版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30亿元,其中有半数来自于超募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在股票市场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时难以有效克服的情况下,加大债券的发行,企业借债还钱可以避免资金使用的低效率现象。 
   3、有利于缓解热钱流入和缓解通涨压力。面对全球流动性泛滥,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已是大势所趋。在此大背景下,中国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等逆势紧缩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热钱对中国的预期。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将热钱放进一个池子”,即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将境外流入的短期逐利资本引入一个“池子”,以防其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去,待其撤退时,再将它从池子里放出去,以便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若以债券市场应对热钱流入,使之成为“池子”的一部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专家建议可以效仿巴西的经验,专门在债市中辟出一块,供应特定的债券品种,国债或者企业债都可以,让境外资本来投资,相当于在债市中筑一个“池子”。“热钱”难以在债券市场兴风作浪,而且发展债券市场可以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债券发展有什么建议

6. 中国债券发展有什么建议

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的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过渡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而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占比较低,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201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3万亿元,其中全年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7.79万亿元,占比为40.36%,占比较以前年度虽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债券市场规模较小、信用债比重低、发展缓慢,直接制约了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融资成本的降低,使得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法更充分的发挥。(二)市场流动性不足。截止2018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86.4万亿元,全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156.7万亿元,年换手率为1.81,而近年来美国国债的年均换手率在10左右。这说明,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不够活跃,市场流动性有待加强。究其原因,一是市场上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主体大多为商业银行,投资目的以持有到期为主,从而导致换手率比较低;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及柜台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使得各种债券品种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就会加剧,进而影响债券的发行及市场需求,不利于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三)债券品种创新不足。虽然我国债券市场的产品种类已涵盖政府信用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四大类20余种产品,但是其种类和期限品种都还不够丰富,从种类上讲,债券主要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期限主要为3年、5年、7年、10年、15年、20年,其他类型较少。另外金融衍生产品缺乏,债券市场避险工具不足。目前国内的利率衍生产品主要包括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缺乏成熟的利率期权及互换期权等产品。利率风险工具单一,交易规模较小,市场风险不能有效地得以分散和控制。(四)债券市场配套的法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应的配套建设,包括法律、会计、税收等方面的制度支撑。

7. 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债券筹资的优点:筹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问题。债券筹资的缺点:发行成本高、信息披露成本高、限制条件多。

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8. 简述发行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债券筹资的优点:一、资本成本较低。与股票的股利相比,债券的利息允许在所得税前支付, 公司可享受税收上的利益,故公司实际负担的债券成本一般低于股票成本。二、可利用财务杠杆。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 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用资后收益丰厚,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额,则会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三、保障公司控制权。持券者一般无权参与发行公司的管理决策, 因此发行债券一般不会分散公司控制权。债券筹资的缺点:一、财务风险较高。债券通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还本付息, 财务上始终有压力。在公司不景气时,还本付息将成为公司严重的财务负担,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二、限制条件多。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较长期借款、 融资租赁的限制条件多且严格,从而限制了公司对债券融资的使用,甚至会影响公司以后的筹资能力。三、筹资规模受制约。公司利用债券筹资一般受一定额度的限制。【拓展资料】发行债券筹资的意义:一、债券融资是企业资金需求的必要手段 资金不足是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困难,其根源在于大量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企业谋求发展导致资金需求量的大幅攀升。第一,现代企业强调与大资本的结合,其发展特点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因此,要想在国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只有靠强大的资金实力作后盾。第二,加入WTO后,国内企业越来越直接地面对国外市场的挑战。国外企业有相当雄厚的资金实力,他们为了抢占中国市场,不惜亏本经营,欲与我们打持久的“资金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规模扩张的前期投入,然而企业现有的筹资途径却又是不足的。因此,为了做大、做强我国的企业,在现有筹资方式不能保证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考虑发行债券筹资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二、改变现有的金融结构,优化资本结构 伴随着银行风险的加大,单一地由银行渠道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满足不了我国金融深化、资本深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多元化。企业进行债券筹资就增加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能大量吸收个人与机构手中的储蓄,使其转化为投资,从而达到直接增加筹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三、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已得到人们的共识,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是各国的重大政策。高科技企业在创立初时都有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受股市扩容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在股市上得到资金支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策无法解决。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一批投资者,他们对投资高科技、高收益、高风险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吸纳闲散资金投入中小高科技企业,是解决这些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四、降低金融风险 企业发行债券会涉及许多公共投资者,风险被分散到很多人身上。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债券能比银行贷款承担更多的风险或分散更多的风险。所以银行不愿承担的高风险的长期筹资在企业债券就有可能。如果存在高度发达的债券市场,就可以转向该发债市场来满足长期的投资需要,相应降低银行借短贷长的压力,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从而降低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