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

2024-05-12

1. 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时间不及时,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决策失去时效性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公布,说明事件的实质。这一规定对于防止知道未公开信息的内幕人士进行内幕交易有积极的意义。不过,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如:97年6月石家庄宝石电子公司市场畏缩,显像管生产线停产,这一重大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情况在年报中没有公布,直到98年4月30日才予以披露。 上述罗列的这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于股市健康发展、对于国企改革乃至对于社会、国家来讲,都是贻害无穷的。而对于广大股市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他们的投资决策带来误导,以至投资失误带来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股市的正常发展。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分为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其他临时性报告。临时性披露有时往往在股东大会召开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作日之后,年报披露则一直到次年四月底,而这期间企业经营环境、经营项目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许多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经营情况也许会发生异常变化。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期过长,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极为不利。
2.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如深发展96年3月至97年4月间,动用3.11亿元直接炒作本公司股票;佛山照明在95年5月至96年11月间,违规贷款6.3亿元给银行和证券公司。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传统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历史的财务资料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未能对未来的有关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同时,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受传统会计约束,重点披露只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非货币性资产不进行披露。这样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3.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完善,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采用固定格式、固定模式的披露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种方法一般都采用三张基本报表和附表加很少的报表附注形式进行披露,没有考虑不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需求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至于临时性会计信息披露,则往往只发一个简单的公告,或说一些不相关的话。当股票价格异常波动时,公告经常这样讲:“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请投资者注意风险。”投资者据此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4.会计信息披露运作很不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低
①  会计信息披露一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例如在公司资产重组中,机构、“庄家”对重组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而小股东却一无所知,从而直接导致了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备受市场关注,但证券市场一直都在不停地演绎着“黑箱”操作、套牢中小投资者的重组故事,如亿安科技事件、中科创业事件等。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则是导致这些事件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尽管有关信息披露规则规定:“凡是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②  会计披露虚假信息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文字叙述失真和数字不实,上市公司在招股、上市、再融资和年报、重大事件披露等工作中这个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比如,为了取得上市资格,披露虚假或严重失实的财务信息,如编造虚假利润、提供虚假盈利预测、资产评估失实、虚拟资产重组等;为了迎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有意在不同阶段发布一些误导投资者的信息,如故意编造虚假的收购消息、随意披露不确定信息;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做不实披露;隐瞒重大信息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如在财务报告中对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不加以区别、使用“暂不分配”或“未发现有重大违法违纪交易或投资项目”等类似的模棱两可的语言进行不规范信息披露,等等。
企业做假帐、假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如果没有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如果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都能够格尽职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证券市场不会如此频繁地发生郑百文事件、琼民源事件、银广夏事件等大案。
③  会计信息披露差错时有发生

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