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2024-05-15

1.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如下:我国金融市场与中国整体社会存在的问题一样,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受到政府的干预,政府行政权力太大,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就现在的制度来说已经没有办法突破瓶颈,除非改革。改革不是简单的市场化改革,现在经济改革的边际效益几乎为零,关键是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属于繁荣的发展时期,每年GDP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但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在外部环境而言,我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面临着消费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物价下降,失业率上升的问题。同时,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影响,我国的外贸受到巨大的冲击,2009年全年,我国外贸总额预计接近2.2万亿美元,降幅约为16%;实际使用外资850亿美元左右,下降约8%。从内部环境来说,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投资过热现象依然对经济造成严峻的挑战。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产业面临转系时期,收入的贫富差距,东西部发展差距和物质生活与生产力的矛盾等社会问题依然严峻。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调控总量,增强活力。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整结构,推进转型。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2. 中国金融业现状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 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 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 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推断, 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 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 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 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 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 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 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 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 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 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 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 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 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 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 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 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 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 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 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 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 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 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 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 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 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 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 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 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3.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2020年3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37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75.2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06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61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56.2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万亿元。



截至3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03.0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6.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2.5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4.2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3.5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3.9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0.5万亿元。



货币市场运行情况
3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07.4万亿元,同比增长26.87%,环比增长85.14%。其中,质押式回购成交9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79%,环比增长80.44%;买断式回购成交0.7万亿元,同比下降9.36%,环比增长99.02%;同业拆借成交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118.30%。



3月份,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0%,较上月下行43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4%,较上月下行37个基点。



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3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4.5万亿元,日均成交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7%,环比增长125.99%。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93万亿元,日均成交879.5亿元,同比增长148.95%,环比增长121.43%。3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202.94点,较上月末上升1.49点。



股票市场运行情况
3月末,上证综指收于2750.30点,较上月末下降130.01点,降幅为4.51%;深证成指收于9962.30点,较上月末下降1018.47点,降幅为9.28%。3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3416.29亿元,环比下降9.69%,深市日均交易量为5265.67亿元,环比下降13.01%。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债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亲亲,很高兴为您解答,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金融信创成果涌现。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其中金融信创一直是行业建设的重点。【摘要】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提问】
亲亲,很高兴为您解答,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金融信创成果涌现。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其中金融信创一直是行业建设的重点。【回答】
趋势二:数字技术驱动绿色金融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以百度为代表的头部厂商响应政策号召,将数字技术深度运用在绿色金融领域,提升金融机构的含“绿”度。【回答】
根据资产证券化分析一下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提问】
相较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相对较晚。但是,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得到快速进步,我国针对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出台相应政策条例等给予支持。从目前金融市场发展中不难看出,我国不仅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多种多样,发行主体也朝着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在如今商业银行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大部分商业银行为提高自身收益会通过买卖证券的形式,所以,资产证券化产品流通性得到保障[2]。资产证券化主体的多样化,充分体现出社会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逐渐接受。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资产证券化不仅会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还会包括住房公积金以及军工资产等,都会在资产证券化当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回答】
还有么?【提问】
目前从我国金融市场中发展不难看出,证券融资产品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的融资是通过发行债券来实现的。因为债券成本高低,会对证券市场融资范围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融资产品较为单一,那么证券发行量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成本为保持正常发行。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导致融资单位负债问题较为严重,投资需求的扩大将会得到进一步制约。与此同时,通常情况下我国证券发行需要有担保,担保需要以国家信用为主。如果国家承担债务过多,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国家财政问题[4]。由此可见,需要拓展证券种类,在担保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国家信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还款责任进行明确,在减少融资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扩张融资范围,保证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回答】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的有效建议【提问】
人呢?【提问】
加强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首先,明确监管主体。尝试将互联网金融监管并入已有监管体系中,然后在我国主要的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二会”下增设专门针对此行业的专属机构,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同时保证各部门间的配合,提高监管效率。其次,改革与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设置不同的准入要求,同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保证准入的合法合规,若某个行业要退出市场,则要采取措施帮助其妥善有序退出,做到不影响整个市场的运作[5]。最后,逐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完整性。要做到两点:一是金融业务方面,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大框架上进行细化,使之与不同金融业态的监管要求相匹配;二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针对具体的金融消费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例如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回答】
还有么【提问】
积极推动互联网行业自律管理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一要建立全面的征信体系,对于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和用户,建立健全信息信用维护系统,要求监管机构对系统的准确可靠性、详细全面性进行实时监测和维护。二要提高行业自律意识,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与引导,不能仅仅靠政府努力,行业协会应该更加了解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基本情况。因此推动行业自律监管尤为重要,要让行业内部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政策和准则并互相监督,同时与政府方面进行配合,进而形成规范有效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回答】
全力提高互联网信息监管技术其一,提高并细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面对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对信息技术的高要求,我国对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与国际有所差距,尤其是对关键硬件的进口依赖。因此,为了消除硬件方面所带来的金融安全隐患,我国应进行相关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并加强对硬件设备的实时性监测和网络安全检测。另一方面,培养相关行业人才,提高直接参与业务人员的操作技术。在不同的行业和特殊业务领域聘用专业人才,同时要求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的学习,严格规范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对其开展业务的操作行为建立监管机制,力争在源头上消除隐患,避免违规现象的发生。【回答】
360借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问】
360借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违反必要原则和《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回答】

5.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如何?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 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 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 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因此推断, 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 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 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 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 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 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 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 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 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 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 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 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 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 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 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 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 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 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 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 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 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 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 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 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 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 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 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 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如何?

6. 形成金融市场现状的原因

  一、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大都发端于此。一般来说,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国家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往往出现了经济不景气,政治动荡等现象,继而国民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对美元等外币需求上升,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必须抛出大量外汇收回本币,但是随着负面消息继续出现,货币当局最终无法捍卫固定汇率,宣布货币贬值,导致本国货币崩溃。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泰国的情况为例,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泰铢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主要盯住美元,随着泰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降低与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上升,泰铢被高估,泰国央行被迫发出大量外汇维持固定汇率,到1996年下半年,泰国金融市场就出现了挤提风潮事件,1997年2月,国际游资又大规模抛售泰铢,1997年7月2日,泰国放弃已实行十多年的联系汇率制度,当日即贬值19%,8月,泰国政府宣布暂时关闭16家金融机构,还宣布境内外泰铢实行统一汇率,从而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再度掀起抛售泰铢的狂潮,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和泰国一样,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汇率也急剧下跌。那么中国会不会因为国际收支失衡而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呢?应该说不会。首先,中国自从实行汇率改革以来,就已经不再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虽然由于央行的干预,人民币汇率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但是,与东南亚国家的情况相反,人民币汇率不是被高估,而是被低估了,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4月30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超过13%,并且还有升值的预期,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贬值预期。其次,中央银行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由01年的2000多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亿美元,储备规模居世界第一。有了如此之多的外汇储备,就可以有效抵御国际炒家的投机,避免外汇市场发生剧烈动荡。所以,我国因为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资本市场失衡
  资本市场决定着金融资产的价格,当资本市场失衡时,将会引起市场的恐慌,大量抛售证券,发生资本市场崩溃从而引发全面性的金融危机。美国八七年发生的股灾就是资本市场失衡引起金融危机的著名案例。在八十年代,由于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美国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股市也水涨船高,产生了明显的泡沫,直到87年夏天,股市仍然一片繁荣,但是到10月份,由于一系列的利空消息,如逆差增大,财政赤字严重,使投资者产生了担忧,泡沫开始破裂,10月14日,道指下跌95.46点,创下新纪录,10月16日,下跌108.35点,10月19日,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下跌了508.32点,跌幅为22.6%。这场金融危机还蔓延到了全球,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也出现了暴跌,例如,10月20日,恒生指数跌去33.5%。87股灾使美国100多家银行倒闭,股民损失惨重,很少再购买住房导致不动产市场价格下跌。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与美国当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首先是经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其次,从股指的角度看,自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探底至998点至2007年10月16日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点,上证指数上涨了500%以上,在其后的半年时间里,上证指数又缩水50%以上。因此,从下跌的幅度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股灾”。然而,再仔细分析一下中国与美国的差异,笔者认为,股市的下跌不会上升到金融危机的程度:第一,中国的股市毕竟是一个政策市,换句话说,官方对中国股市有足够的控制力,而且调控股市手段多样,如在股市大跌时出台利好政策、政府官员讲话,或是召集基金公司集体进行“窗口指导”,还有国资委等政府机构直接动用手中的资金救市等,例如,今年4月22日,当股票跌破3000时,政府立即进行3000点保卫战,当日即收大阳,4月24日,出台印花税下调利好,股市几乎全线涨停。另一方面,尽管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等一些问题,但基本面并没有走坏,高速增长的预期没有改变,因此,只要政府释放利好,市场预期马上改变,股指再创新高也不无可能。第二,即使股市发生崩盘,灾难也不会蔓延到银行体系,八七股灾之所以会引起美国100多家银行倒闭,是因为这些银行有大量的股票、债券抵押贷款,1987年5月,美国银行对股票债券的抵押贷款达388.9亿美元。而在中国,企业主要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投资并不多,法律也不允许从银行借入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因此,当股市崩盘时,不会产生企业亏损从而给银行造成坏账的情况。当然,也法律也不允许银行投资于证券市场,因此,在中国,即使发生股灾不会引起银行业危机,真正可怕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三、资金借贷市场失衡
  资金借贷市场失衡引发金融危机事实上就是信用危机,其原理在于,为刺激经济,央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银行发生大量坏账,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挤兑现象,羊群效应使得这种现象很可能蔓延到整个银行体系,造成大量银行倒闭,整个国民经济受到巨大打击。上世纪80年代签订广场协议后,为了应对不利的国际收支环境,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了信贷,银行放出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加之日本土地本来就比较稀缺,日本的房地产价格猛涨,当时日本土地价格是美国的三倍多,1989年,日本央行三次上调再贴现率,利率提高后,借款人无力偿还利息,导致银行坏账,房地产泡沫破裂,到1997年日本住宅用土地比1989年下跌了约30%,商业用地下跌了约50%,8家住宅金融公司(住专)中有七家倒闭,这也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坏账,从而导致了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至今仍未完全恢复。针对中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有许多专家呼吁谨防房地产泡沫破裂,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是一个问题,泡沫理论本来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格林斯潘说过:“泡沫只有在它破裂的时候才会被证实”,一些学者用房价与家庭年收入只比来测算泡沫是不妥当的,这个比率高只能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证明房价高,在经济学上测算泡沫应该用新房空置率比较合理,但是从技术上来说这一指标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定性地说,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价格高很大程度上是供需引起的,经济学认为房地产的供给长期的比较固定的,但在中国有一个周期问题,大量的城市单元住房都是在80年代兴建的,20多年过去后,这些住房在面积和结构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要求,所以对新住宅的需求是很大的,这自然引起房价高企;另一方面,有几个原因使得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一是供地从紧的政策使房地产新增量有限;二是目前的政策目标是稳定房价,而不是使房地产价格下跌;三是由于全球通胀,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房地产价格走高,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中国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7. 中国金融市场的构成及特征分析 尽量详细点儿

1,金融市场的构成:
(1)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币资金的转移。(2)交易主体。即金融市场的参加者。
(3)交易工具。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又叫金融工具或融资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其共性有三:一、规范化的书写格式。二、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或可转让性。三、具有法律效力。
(4)交易价格。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交易只是交易对象的使用权的转移,所以交易价格是利率。货币资金交易价格一方面取决于社会资金平均盈利率,另一方面取决于货币资金供求状态
2,金融市场主要特征在于:
(1)交易对象的单一性。      
(2)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3)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

中国金融市场的构成及特征分析 尽量详细点儿

8. 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金融市场?

国务院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应对国际疫情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关情况。“现在断定世界已经进入金融危机还为时过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在发布会上表示,国际金融危机通常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国际金融市场是否存在跨市场、持续的恐慌下跌;二是是否有大量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第三,全球实体经济是否受到严重损害。目前,许多国家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实体经济活动逐步好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市场预期稳定,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也为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疫情对供应和通胀的影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持续。“价格是否稳定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金融市场总体稳定,a股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a股市场波动相对较小,投资者行为更加理性。”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

“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相对较低。上证指数市盈率为12倍,处于较低水平,流动性充裕,风险较低。”李超表示,从a股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来看,我国疫情防控与海外处于不同阶段,疫情对a股市场的影响已逐步消化。证监会3月初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出一些积极信号——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98%以上已经复工。调查样本中小企业情况也比较乐观,复工人数超过80%。二是通过国际资本流出传导渠道的影响;第三,一些跨国企业和海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也可能传导到国内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