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是否已经灭绝?

2024-04-29

1. 白鱀豚是否已经灭绝?

白鱀豚没有灭绝,白暨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陆生动物进化而来,是世界上所有鲸类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暂未确认白暨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善潜水。

分布范围:
历史上西起宜昌西陵峡,东至上海长江口,全长约 1700 千米的长江江段都有白鱀豚出没,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毗连长江干流的大小湖泊及河港,甚至还曾在富春江出现过。
受上游建坝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鱀豚的分布区域逐渐缩减,1990 年以后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在长江干流的分布上限也移至宜昌葛洲坝下游 170 千米处的荆州附近,下限缩减更为严重,到南京附近便已踪迹罕至。1997-1999 年国家农业部组织的三次大规模考察中,南京下游临近江阴以下就再未有发现。

白鱀豚是否已经灭绝?

2. 白鱀豚已经灭绝是真的吗?

‍‍目前来说没有,灭绝在国际上的定义是自然状态下没有捕获或者明确目击任一活体,如果人工养殖状态下还存在就叫做野外灭绝。白鳍豚上一次由官方认证的目击/捕获记录其实严格意义上不能算2011年那次,而应该是2004年在南京长江江滩上发现的一头白鱀豚尸体。当然如果按照2011年的目击记录那么正式灭绝时间应该是2061年,如果再也没有任何目击记录的话。按照现在来看,不灭绝的可能差不多和中六合彩一样,因为如果不采取一些极端手段例如直接克隆或者人工授精的话种群数量根本不足以繁衍下去,但首先你得要有能够拿来克隆或者人工繁殖的原料,据我所知对白鳍豚的组织细胞培养精子采集都失败了。最后关于现在残存的种群分布我很久之前有个帖子分析过大家可以看看对于现存白鱀豚数量分析。怎么说,我觉得白鳍豚可以和白鲟并列为我国水生动物保护的两大败笔,其中各种原因太多,很难说是谁的责任,只能说,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也只能够祈求有奇迹了吧。

‍‍

3. 白鱀豚是否已经灭绝?

白鳍豚是中国长江里面的生物,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关注过了。记得初中的时候课本里面的白鳍豚还被介绍为濒危的动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灭绝的动物了。
上网查了一下资料,说是见过的人也有,但是都没有真凭实据,说是灭绝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也是说不清楚,因为毕竟还是有人声称自己看到过。所谓灭绝,它在国际上的定义是如果在自然的状态下尚且没有捕获或者明确目击任一活体,那么就可以称为灭绝了。当然,如果人工养殖状态下还存在只是在自然环境中没有了就叫做野外灭绝。想想初中以后的事情,大概就是三峡大坝,当时的教科书上面把三峡大坝吹得有多好多好,但是其实对于物种的破坏还是相当大的。
无论如何,一个生命沦为这般田地,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在看《奇葩说》的时候,马东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以为比较有道理,大概是说我们不会破坏地球,地球有它自己的更新程序,人类以为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情是在破坏地球,其实不然,就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破坏地球,能破坏的只是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地球会开启它自己的自我保护程序,而人类就会灭绝。对于地球来说人类的伤害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一个弱小的物种来说,人类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都是致命的。
在2013年、2014年的时候还有人声称目击过白鳍豚出现,是自然保护区的人,多半也是真的。或者说,我们希望是真的。

白鱀豚是否已经灭绝?

4. 白鳍豚是不是已经灭绝了

功能性灭绝了,但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鳍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扩展资料:
白鳍豚数量的逐年减少,主要有其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较多两方面的原因。白鳍豚所属的鲸目水生多数早在数万年前迁入海洋的咸水中生存去了,停留在地球各地的淡水流域中生存的鲸目淡水豚类种群数均小,其中至今剩余的五种淡水豚均是濒危物种。
此外,根据遗传学的研究发现,白鳍豚的遗传多样性很低,这也加剧了灭绝的速度。科学家为此曾提出迁地保护的建议。由于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修坝阻隔了鱼类江湖间洄游,以及长江水污染的加剧,长江里许多被白𬶨豚食取的鱼类严重不足,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空间,对其种群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白鳍豚

5. 白鳍豚灭绝了吗?

白暨豚是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暨”音 jì;媒体也常写作“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
白暨豚身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体长1.5-2.5米,体重约230千克。吻极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头顶偏左。
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耳孔小如针眼,位于头两侧,眼的后下方。背鳍三角形,位于体中部略后,上端尖,基阍长,鳍肢较宽,末端圆钝。

属鳍后缘凹入,中央有齿刻。背面蓝灰色或灰色,腹部白色,一般为乳白色。各鳍皆白色,故名白鳍豚。头骨左右不对称,颅腔大。
白暨豚自成一科,是古老的孑遗生物,化石证据表明 530 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已在长江出现。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侵害而数量锐减。
在 1988 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被认为是第一个由于人为因素而走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洞庭、鄱阳湖等地。以中上层鱼类为主食。
2006 年11月6日-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瑞士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开展“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
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瑞士七国的鲸类专家,对宜昌到上海的长江干流进行了为期六周的科考,未发现任何白暨豚,认定其功能性灭绝。

2018 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暂未确认白暨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2007 年以来零星的目击报告和未经证实的影像资料表明,安徽至南京的江段可能还有残余个体,然而参考近年持续性大量死亡的江豚,可见长江当下的环境已不适合淡水豚类继续繁衍,比江豚更脆弱的白暨豚更难以长久生存并延续种群。残余个体即使存在,也不具有实际意义。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现今濒危程度最高的水生哺乳动物不再是白暨豚而是加湾鼠海豚,原因是白暨豚早已灭绝。
学界指出,拯救白暨豚的行动太少而且太晚了,当人们开始着手保护时,这一古老物种就已经走到末路,其种群已经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国际上白暨豚被视为动物保护失败的典型案例。

白暨豚灭绝事件,反映的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对淡水豚实施迁地保护,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自然保护区外的长江水域目前仍被人类占用,未来能否再次成为淡水豚的栖息地,暂时还无法得出答案。

白鳍豚灭绝了吗?

6. 白鳍豚是否已经灭绝了?

 白鳍豚(bái qí tún),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暨豚科。 鲸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属的唯一种。
  【中文名称】:白鳍豚 【拉丁学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 1918年)
  【俗名】:白豚、白鳍豚、白旗,简称 
  【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1995年被列为一级濒临灭绝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极危,可能已灭绝(总部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淡水及咸淡水交汇水域
  【致危因素】:回游被切断,过度捕猎,环境污染,航运繁忙
  【保护措施】:迁地保护
  【国内分布】:长江 (Yangtze River), 钱塘江(Qiantang Jiang) [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
  【分类地位】: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鲸目 Cetacea
  齿鲸亚目 Odontoceti
  白鳍豚科 Lipotidae
  白鳍豚属 Lipotes
  白鳍豚种 L. vexillifer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白鳍豚的体形呈纺锤形,身长约2-2.5米左右,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长又细,背呈浅灰色或蓝色,腹面为纯白色,背鳍形如一个小三角,胸鳍宛如两只手掌,尾鳍扁平,中间分叉,善于游水,时速可达80千米左右。由于长期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视听器官已经退化。它眼小如瞎子,耳孔似针眼,位于双眼后下方。但大脑特别发达,声纳系统极为灵敏,头部还有一种超声波功能,能将江面上几万米范围内的声响迅速传入脑中。一旦遇上紧急情况,便立刻潜水躲避。白暨豚耐寒,体温通常在36℃左右。
分布范围
  白鳍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现有数量稀少,20年前的估计只有300头左右,当时就已面临灭绝的危险。

7. 白鳍豚是否已经灭绝了?

自从2002年7月14日白鱀豚“淇淇”在武汉白鱀豚馆去世,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活的白鱀豚。现在过去9年了,这期间,在长江流域进行了几次科学考察,寻找白鱀豚,都无一收获。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判定一个物种灭绝的标准,是指在过去的50年中均未在野外找到该物种。

所以,从这9年的情况来看,白鱀豚已灭绝的可能性极大,但按照标准,还不能完全判定白鱀豚已灭绝

白鳍豚是否已经灭绝了?

8. 白鳍豚是不是已经灭绝了?

白鳍豚已经灭绝,随着2002年武汉研究所的人工饲养的白鳍豚衰老死亡,科学家们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了。
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其实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在历年收集的白鳍豚标本中,死亡的白鳍豚中超过90%是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白鳍豚灭绝的原因:
白鳍豚的濒危一部分是内部原因,另一部分是人类环境的外在原因,首先内在原因就是白鳍豚繁殖周期较长,它们最长可以活30年,所以六岁时才性成熟,再加上白鳍豚的总量不多,所以无法大量繁殖成为了白鳍豚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7年的江豚保护小队用了30天的时间,边搜寻江豚的信息,边调查白鳍豚,但是据说他们十年来从未见到过一只,而在2018年的这张照片给无数志愿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