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2024-05-14

1.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2. 丝绸之路的资料

你用google的电子地图试试吧~~你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 ``下面这个也是从别人的回答看来的,但愿对你有帮助把~~

 丝 绸 之 路 , 是 指 从 中 国 内 地 出 发 , 经 过 中 国 西 北 地 区 , 横 贯 亚 洲 , 进 而 连 接 非 洲 和 欧 洲 的 古 代 陆 路 交 通 路 线 。 通 过 这 条 路 线 , 各 地 区 、 各 民 族 间 在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方 面 进 行 交 流 。 
从 两 汉 到 明 代 , 1 , 5 0 0 年 间 , 丝 绸 之 路 一 直 承 担 � 内 地 与 西 域 、 中 国 与 欧 亚 一 些 国 家 间 紧 密 联 系 的 任 务 。 但 由 於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政 治 条 件 的 变 化 , 丝 绸 之 路 亦 时 通 时 绝 。 
概 括 地 说 , 两 汉 时 期 , 丝 绸 之 路 把 当 时 世 界 上 的 四 个 文 明 大 国 — — 中 国 、 贵 霜 、 安 息 和 罗 马 联 结 起 来 , 并 使 这 四 个 国 家 以 其 经 济 和 文 化 的 最 高 水 平 互 相 吸 引 。 这 是 丝 绸 之 路 的 畅 通 期 。 
3 到 6 世 纪 , 即 中 国 的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中 国 虽 然 处 於 政 治 上 的 分 裂 状 态 , 但 文 化 与 经 济 仍 然 有 � 很 大 的 发 展 。 丝 绸 之 路 更 加 充 分 地 体 现 了 它 作 为 贸 易 与 文 化 交 流 国 际 通 道 的 作 用 。 中 国 的 蚕 丝 技 术 就 是 在 这 一 时 期 传 入 西 方 的 。 
唐 代 是 丝 绸 之 路 繁 荣 畅 通 的 顶 峰 。 长 安 成 为 当 时 世 界 上 最 繁 华 的 国 际 都 会 。 
但 是 唐 代 后 期 , 西 北 地 区 被 吐 蕃 与 回 鹘 交 替 控 制 , 随 后 东 北 少 数 民 族 的 崛 起 导 致 了 宋 、 辽 、 金 、 夏 的 长 期 对 峙 , 使 丝 绸 之 路 出 现 了 壅 梗 局 面 , 时 间 长 达 4 0 0 年 之 久 。 这 期 间 丝 路 贸 易 又 回 到 了 通 过 中 间 站 进 行 间 接 贸 易 的 时 代 。 
随 着 蒙 古 的 崛 起 和 横 跨 欧 亚 的 蒙 元 帝 国 的 建 立 , 丝 绸 之 路 再 次 进 入 繁 荣 期 。 
明 代 的 西 北 边 防 内 缩 至 河 西 走 廊 西 部 , 但 与 西 域 的 交 往 还 算 密 切 , 与 中 亚 、 西 亚 的 帖 木 儿 帝 国 也 有 � 贸 易 关 系 。 只 是 总 体 看 来 , 由 於 西 方 世 界 已 经 进 入 产 业 革 命 的 前 夜 , 西 方 航 海 业 高 度 发 展 , 丝 绸 之 路 已 经 不 再 承 担 它 曾 经 承 担 的 重 要 使 命 ; 从 中 西 交 通 史 的 意 义 看 , 这 时 的 丝 绸 之 路 已 经 不 再 闪 耀 昔 日 的 光 芒 。 这 是 丝 绸 之 路 兴 衰 史 的 大 概 情 形 。 

通 过 波 斯 和 西 亚 , 古 罗 马 人 早 在 公 元 前 后 就 接 触 到 了 中 国 丝 绸 , 当 时 著 名 的 埃 及 女 王 克 里 奥 帕 特 拉 就 身 著 中 国 丝 织 就 的 丝 袍 。 那 时 罗 马 人 的 衣 服 主 要 是 羊 毛 和 亚 麻 , 所 以 看 到 轻 柔 鲜 亮 的 丝 绸 , 立 即 奉 为 至 宝 。 当 商 路 还 不 太 畅 通 时 , 丝 绸 在 罗 马 与 黄 金 等 价 , 是 富 贵 的 象 徵 。 贸 易 商 对 丝 绸 技 术 严 格 保 密 , 以 致 於 罗 马 人 不 相 信 丝 是 由 动 物 吐 出 的 , 他 们 以 为 丝 生 长 在 树 上 , 被 取 下 来 浸 水 后 而 成 。 直 到 中 国 的 十 六 国 北 朝 时 期 , 蚕 丝 技 术 才 传 入 于 阗 , 不 久 传 入 波 斯 和 东 罗 马 。 关 於 中 国 蚕 丝 技 术 西 传 , 有 无 数 奇 妙 美 丽 的 故 事 。 到 1 2 和 1 3 世 纪 , 蚕 丝 技 术 才 传 入 西 欧 。 



在 一 千 多 年 的 丝 绸 西 运 过 程 中 , 对 丝 绸 的 直 接 需 求 又 刺 激 了 东 西 贸 易 之 路 的 发 展 , 使 从 事 居 间 贸 易 的 波 斯 商 人 以 及 诸 多 中 亚 、 西 亚 国 家 获 取 了 巨 额 利 润 。 阿 拉 伯 、 波 斯 的 宫 殿 给 世 界 以 充 斥 � 金 银 珠 宝 的 神 秘 形 象 , 与 丝 绸 之 路 上 的 丝 绸 贸 易 有 �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 
除 了 丝 绸 , 在 丝 绸 之 路 上 运 往 中 亚 及 其 以 西 地 区 的 中 国 物 产 , 还 有 漆 器 、 铁 器 、 药 材 等 等 。 中 国 的 许 多 植 物 品 种 也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传 入 西 方 。 除 了 养 蚕 所 必 需 的 桑 树 , 还 有 方 竹 、 梨 、 桦 树 、 蜀 葵 、 玫 瑰 、 茶 树 , 以 及 各 种 药 材 如 肉 桂 、 生 姜 、 黄 连 、 大 黄 、 土 茯 苓 等 。 
但 丝 绸 之 路 对 西 方 人 最 大 的 意 义 , 是 中 国 文 化 和 科 技 的 许 多 精 华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被 介 绍 到 西 方 , 包 括 天 文 、 医 学 、 音 乐 、 建 筑 等 各 个 领 域 的 知 识 , 其 中 最 重 要 、 最 著 名 的 , 则 是 古 代 中 国 四 大 发 明 中 的 三 项 : 造 纸 、 印 刷 和 火 药 。 它 们 的 传 播 , 深 深 地 影 响 了 世 界 文 明 的 发 展 进 程 。 
西 方 人 在 接 受 了 中 国 的 上 述 技 术 发 明 后 , 迅 速 加 以 改 进 并 超 越 了 他 们 的 老 师 。 在 1 5 世 纪 后 的 历 史 中 , 西 方 的 文 化 传 播 和 军 事 征 服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凭 借 了 这 些 技 术 。 可 以 说 , 四 大 发 明 改 变 了 世 界 历 史 的 进 程 , 而 四 大 发 明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的 传 播 则 是 其 得 以 发 挥 世 界 性 影 响 的 前 提 。 从 这 个 角 度 讲 , 丝 绸 之 路 使 中 国 特 有 的 物 产 和 文 化 成 果 传 入 西 方 的 意 义 , 是 无 论 如 何 强 调 也 不 为 过 的 。 
在 中 国 与 西 方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的 交 流 中 , 双 方 都 是 受 益 者 。 丝 绸 之 路 第 一 次 提 供 给 中 国 以 认 识 其 他 世 界 、 其 他 文 明 的 窗 口 ,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 西 方 世 界 的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 传 入 中 国 , 极 大 地 丰 富 并 改 变 了 古 代 中 国 的 物 质 生 活 和 精 神 生 活 。 这 当 中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新 的 植 物 品 种 和 宗 教 的 传 入 。 
自 从 张 骞 通 西 域 后 , 大 量 新 奇 的 植 物 品 种 开 始 从 中 亚 和 西 亚 络 绎 不 绝 地 输 入 中 国 。 葡 萄 、 苜 蓿 、 石 榴 、 红 兰 花 、 酒 杯 藤 、 胡 麻 ( 芝 麻 ) 、 胡 桃 ( 核 桃 ) 、 胡 豆 、 胡 瓜 、 胡 荽 ( 芫 荽 ) 、 胡 蒜 ( 大 蒜 ) 、 胡 葱 ( 大 葱 ) 、 橄 榄 , 这 些 在 今 天 似 乎 天 经 地 义 地 被 认 为 中 国 传 统 作 物 的 品 种 , 其 实 都 是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从 西 方 传 入 中 国 的 。 这 些 植 物 新 品 种 的 输 入 , 对 於 中 国 农 产 品 、 畜 牧 业 、 工 艺 制 造 以 及 医 药 等 各 方 面 , 都 起 了 极 大 影 响 , 其 中 大 多 数 后 来 成 为 中 国 人 经 济 生 活 的 必 需 品 。 
除 了 植 物 , 许 多 珍 奇 的 动 物 品 种 也 输 入 中 国 , 如 中 亚 名 马 ( 大 宛 汗 血 马 , 即 汉 武 帝 派 贰 师 将 军 李 广 利 远 征 大 宛 的 战 利 品 ) 、 骆 驼 、 狮 子 、 犀 牛 、 孔 雀 、 鸵 鸟 等 。 一 些 珍 奇 物 产 如 玻 璃 、 琉 璃 、 珊 瑚 、 海 西 布 、 水 银 、 琥 珀 、 玛 瑙 、 金 刚 、 玳 瑁 、 苏 合 、 香 料 等 输 入 , 使 中 国 原 有 的 金 银 玉 贝 类 珍 宝 相 形 见 绌 。 另 外 , 玻 璃 、 琉 璃 对 中 国 瓷 器 业 的 促 进 , 毛 皮 和 毛 织 品 对 中 国 毛 织 业 的 影 响 , 也 有 不 容 忽 视 的 作 用 。 
如 果 说 古 代 中 国 给 予 西 方 的 重 礼 是 物 质 领 域 的 技 术 发 明 , 那 麼 古 代 西 方 送 给 中 国 的 头 号 礼 物 , 则 是 精 神 领 域 中 的 中 亚 、 南 亚 、 西 亚 乃 至 欧 洲 的 文 化 财 富 ,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各 种 宗 教 , 特 别 是 佛 教 。 
佛 教 诞 生 於 南 亚 , 先 传 入 中 亚 , 东 汉 时 经 西 域 传 入 中 国 内 地 。 在 佛 教 东 传 的 过 程 中 , 西 域 的 僧 侣 扮 演 了 主 角 , 以 鸠 摩 罗 什 为 代 表 的 印 度 、 西 域 僧 人 纷 至 沓 来 , 经 过 艰 苦 的 努 力 , 将 携 带 的 大 量 佛 经 译 为 中 文 。 佛 教 在 充 满 战 乱 的 南 北 朝 时 期 迅 速 在 中 国 各 地 传 播 , 到 隋 唐 时 期 , 佛 教 对 中 国 社 会 的 风 俗 习 惯 、 价 值 观 念 、 哲 学 、 文 学 、 绘 画 、 雕 塑 、 建 筑 等 等 都 产 生 了 深 刻 的 影 响 , 成 为 中 国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西 方 宗 教 也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来 到 了 中 国 。 祆 教 ( 古 波 斯 教 ) 於 南 北 朝 时 期 传 入 , 在 唐 代 曾 经 有 很 大 影 响 。 景 教 ( 基 督 教 聂 思 脱 良 派 ) 於 唐 初 传 入 , 曾 经 在 中 国 各 地 建 立 许 多 寺 院 , 摩 尼 教 也 在 唐 代 传 入 , 流 行 的 时 间 更 长 , 后 来 不 但 作 为 南 宋 方 腊 起 义 和 元 末 农 民 战 争 的 组 织 基 础 , 而 且 对 中 国 民 间 宗 教 、 民 间 结 社 的 深 远 影 响 至 本 世 纪 仍 不 绝 如 缕 。 伊 斯 兰 教 在 1 0 世 纪 前 后 传 入 中 国 塔 里 木 地 区 , 对 宋 元 以 后 至 今 的 西 北 社 会 影 响 极 深 ,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了 古 代 西 域 的 社 会 、 文 化 面 貌 。 
除 了 宗 教 ,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传 入 的 外 来 文 化 , 还 有 杂 技 百 戏 和 音 乐 舞 蹈 等 等 。 中 亚 各 地 各 民 族 的 乐 曲 、 乐 器 和 歌 舞 , 传 入 中 国 内 地 后 , 对 传 统 中 国 音 乐 的 改 造 之 功 极 大 。 古 代 著 名 的 龟 兹 乐 、 苏 莫 遮 等 , 即 由 西 域 传 入 。 古 代 许 多 著 名 的 音 乐 家 出 身 中 亚 或 为 中 亚 人 后 裔 。 波 斯 的 乐 器 如 箜 篌 、 琵 琶 等 , 很 早 就 加 入 了 中 国 传 统 乐 器 的 行 列 。 
中 国 之 所 以 能 在 汉 代 鼎 盛 时 期 开 通 茫 茫 西 域 , 是 由 於 当 时 中 国 国 力 强 盛 、 文 明 高 度 繁 荣 。 丝 绸 之 路 之 所 以 能 历 千 年 而 交 流 不 断 , 是 由 於 中 国 文 化 敢 於 并 善 於 吸 取 世 界 文 明 的 成 果 。 从 这 一 意 义 上 讲 , 丝 绸 之 路 的 开 通 与 持 续 繁 荣 , 又 是 中 国 文 明 的 强 大 生 命 力 、 创 造 力 和 持 久 魅 力 的 象 徵 。 
丝 绸 之 路 是 古 代 东 西 之 间 的 贸 易 之 路 , 是 古 代 中 国 文 明 作 用 於 世 界 历 史 的 重 要 杠 杆 , 也 是 古 老 的 中 国 走 向 世 界 、 接 受 世 界 其 他 地 区 文 明 营 养 的 主 要 通 道 。 中 国 文 化 性 格 的 塑 成 、 中 国 历 史 的 具 体 形 态 , 与 丝 绸 之 路 息 息 相 关 。

3.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F.P.W.von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A.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 
沿革 丝绸之路很早就已存在。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公元前60 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以保西域通道。早自张骞西使乌孙结盟后,汉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平城(北魏前期都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迁都洛阳后,洛阳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北齐的都城中也聚集着不少商胡。隋炀帝曾派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招徕西域商人,说明当时丝路的兴旺。唐朝西部的疆域超过汉代,在伊州、西州、庭州设立了同于内地的州县。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设立安西四镇(后以焉耆代碎叶)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的羁縻州府,这为丝路的畅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因此唐代长安、洛阳以及其他重要都市都有大量商胡,呈现出国际都会的风貌。从9世纪末到11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就降低了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采取闭关政策,虽然出嘉峪关经哈密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了。 
走向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奠定于两汉时期。大致东起汉长安,西行上陇坂,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先到楼兰。楼兰在古盐泽(蒲昌海,今罗布泊西北部今罗布泊已近干涸,古楼兰遗址几全为荒沙所湮没)。汉代西域有南北两道,楼兰是两道的分岔点。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今新疆库尔勒 、乌垒、轮台,再西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车尔臣河,经且末、扜弥、于阗(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由于千余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道东段逐渐沙漠化,伊循、扜泥诸古城均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道东段已远在古南道之南。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明帝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庐(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此后“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鲁番盆地)、越天山经焉耆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南北朝时期,南朝与西域的往来,主要是从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龙涸(今四川松潘),经青海湖旁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隋唐时期,又开辟了从瓜州北玉门关经伊州、北庭、轮台,越伊犁河至碎叶进入中亚的道路,即北新道。在上述丝路干线外,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不同,而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一些学者更扩大了丝绸之路的概念,认为上述道路只是通过沙漠绿洲的道路,因称之为绿洲道。又将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称为草原道,经中国南方海上西行的道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南海道”等等。这些提法虽然对研究东西交通有意义,但已非原来意义上的丝路了。 
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遗址.唐代�盘陀遗址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商队图,描绘了唐代中外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丝绸之路的资料

4.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编辑本段陆路“丝绸之路”
背景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身边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随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简介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5.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以我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和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通道的统称。丝绸之路本被称为“上无飞鸟,下午走兽”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朝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冒险出使西域开拓道路后,走通了前人不曾走通的道路。出现了队队商旅,幽幽驼铃,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中外各国人民的友谊,使得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绵亘不断,日益密切。丝绸之路,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丝绸之路完成了它的使命。虽然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且是一条伟大的路。

丝绸之路的资料

6.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发展(上)
        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 大约是汉朝晚期的马塑像。早在远古时期,虽然人类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天然艰险的挑战,但是欧亚大陆东西之间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地隔绝。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这一点已经被沿路诸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形。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而良种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动物也开始不断被人们所使用,令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比如阿拉伯地区经常使用,耐渴、耐旱、耐饿的单峰骆驼,在公元前11世纪便用于商旅运输。而分散在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据传在公元前41世纪左右即开始饲养马。双峰骆驼则在不久后也被运用在商贸旅行中。另外,欧亚大陆腹地是广阔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对于游牧民族和商队运输的牲畜而言可以随时随地安定下来,就近补给水、食物和燃料。这样一来一支商队、旅行队或军队可以在沿线各强国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或激发敌意的情况下,进行长期,持久而路途遥远的旅行。最初的发展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坟茔的考古中人们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的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定论,但是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中,确实出土了部分在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在中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经济交流。《史记·赵世家》中记录了苏厉与赵惠文王的一段对话:“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苏厉用赵国通过对外贸易得到的财富威胁赵惠文王一段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人们相信,“昆山之玉”即为昆仑山下出产的软玉,而胡犬则是产自中亚、西亚的一个狗的品种。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带动了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西域地区诸如鄯善、龟玆等国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逐渐出现。而当时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赛里斯”(Seres,源自希腊语言“丝”,从汉语“丝”的音转化的“Ser”。)——对中国的称呼。这种小规模的贸易交流说明在汉朝以前东西方之间已有经过各种方式而持续长时间的贸易交流。 青金石是在早期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商品之一,如今也是一种重要的宝石。不仅仅是丝绸,同时丝绸之路上另一件著名的商品,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青金石早在公元前31世纪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埃及——这意味著中亚地区的商旅贸易开始的时间要比这一地区部分国家的诞生还要早些。约1000年后,青金石的贸易开始传入印度的哈拉帕(Harappa)。后来成为佛教七宝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文明之一,目前很多考古发现证明埃及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从事北非、地中海及西亚的贸易。人们相信,在前14世纪时期,埃及人已经造出了船。在埃及,人们发现了距今5000余年,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说明埃及人已经开始沿著这条时候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道路上,展开了一定规模的贸易。一些人认为是前1070年左右丝绸残骸的碎片已经被发现,这意味著至少在前1070年埃及可能已经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往来。不过此后不久丝绸在埃及的地位一落千丈,并绝迹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史册。同时,这些前11世纪的丝绸究竟是中国养蚕技术所出现的丝绸,还是一个来自地中海沿岸或者中东的“荒野丝”,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了。在一统巴比伦和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大流士一世(前521年至前485年)统治下,四处扩张的波斯建立了在中、西亚的地区强权。史料记载这位帝王喜爱爱琴海生产的鲜鱼和故乡帕提亚的水。为此大流士建立了一条连接安息帝国首都苏萨(位于底格里斯河下游流域)到小亚细亚以佛所和国土各地的“波斯御道”,这条仅由王室使用的皇道在沿线各段设立驿站,借助每个驿站的好马和驭手皇室所需要的一切通过这条道第一时间送至首都,再将帝王的指令传播到波斯全国。依照皇道的效率,一位向大流士进献快信的人只需9天即可送至首都,而同样的距离对于普通人而言需要3个月。一方面安息利用这样一条遍及各地的古代国道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统治,另一方面也直接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商贸活动。在亚历山大建立他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学者认为,这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犁轩”,伯希和:《犁靬为埃及亚历山大城说》,见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二卷)第七编,商务印书馆,1995年。)后,他的继承者托勒密一世在前323年最终控制了埃及。希腊人开始积极促进小亚细亚、印度和东非之间通过希腊管辖的港口进行的贸易活动,在陆地上希腊人也一样在贸易领域非常活跃。这一时期欧亚之间的繁荣的经贸并不仅是希腊人的成就,地处阿拉伯半岛及中亚的阿拉伯人——尤其是那巴提斯人(前106年为罗马帝国所灭)为中亚的贸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幅兽皮壁画上的战士可能是希腊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受到希腊文化影响后出现的西域士兵。推定作画年代为前3世纪—前2世纪。希腊人的第一步就是利用帝国在中亚乃至更东方的扩张来打通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帝国东部边境也许已经到达了大宛国(今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如今中国新疆省的西部。如今人们在这一带的考古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在前329年建立的城市——苦盏(希腊人命其为“极东亚历山大城”,即亚历山大东征的最远处)。接下来的300年间,希腊人保持了这个庞大帝国在亚洲的统治。塞琉古帝国(Seleucid,参见已不存在国家列表)的将领欧提德姆斯据大夏和粟特独立,他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死于公元前167年)向四周塞种人地区、安息和大宛扩张领土。继续沿着亚历山大过去的道路向西拓展。在大夏国王欧提德姆斯(前 230-200 年)执政时期国土达到极致:大夏控制的土地不仅超越了复次忽毡,有证据显示他们的侦察队在前200年左右已经到达过喀什,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有据可考的一次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活动。古希腊历史学家[[en:Strabo|斯特雷波]曾这样评价这次行动“他们甚至将自己国家的国土拓展至塞里斯(中国)和弗林尼(Phryni)。”(参见古代欧亚的交界地--诸文明的汇聚区和传播区,《世纪中国》)。小结但这种交流不完全等同于公元前1世纪繁荣的的丝绸之路,也并没有持续下来。随着游牧民族的不断强盛,他们同定居民族之间发生了不断的争斗,之间也在不断的分裂、碰撞、融合,这使原始的文化贸易交流仅存于局部地区或某些地区之间。

7.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丝绸之路的资料

8.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更多:http://baike.baidu.com/view/1239.htm
参考资料: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