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介绍

2024-05-12

1.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介绍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介绍

2.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理事成员

1994年8月14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推选原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任会长,并敬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担任名誉会长。2000年9月26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会议。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选举刘枫为会长,宋少祥、邬梦兆、王裕晏、陈际瓦(女)、沈者寿、程启坤、于观亭、梅峰、黄继仁、黄汉庆、李师程、刘浩元、张定(女)为副会长,施奠东为秘书长,并聘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和原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为名誉会长。2004年9月21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四川雅安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嘉宾列席了大会。大会听取并通过了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和财务报告,听取了修改章程的报告,并通过了修改后的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150名理事;在第三届理事会上选举了刘枫会长和12名副会长;通过聘任杨汝岱、程思远、陈耀邦、安启元、王家扬、陈宗懋共六名名誉会长和48名顾问;通过聘任金庸为荣誉会长和四名荣誉副会长,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28名专家、学者、教授为荣誉理事;选举了秘书长并通过聘任24名副秘书长。在会员代表大会上,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杨汝岱作了重要讲话。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才土做了会议总结。2009年4月,研究会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了“2009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同期在杭州召开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省政协原主席刘枫,绍兴市政协主席顾秋麟和谭志桂、王继岗、孟法明等领导出席。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周国富当选为会长。理事会聘任了名誉会长、荣誉会长、名誉副会长和荣誉副会长。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3.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内设机构

中国茶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位于杭州龙井路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研究会下设:办公室、联络部、发展部、宣教部、学术部、茶馆工作委员会、茶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浙江华韵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普洱茶研究中心,以及《茶博览》杂志社、茶业世界网站、浙江新东方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内设机构

4. 第十三届北京茶博会开幕

4月23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本届茶博会以“茶润春色、万象更新”为主题,展览云集了西湖龙井、贵州绿茶、恩施富硒茶、金骏眉、武夷山大红袍等国内外900余家茶叶、茶具品牌。
  
 展览期间,茶博会举办了“春茶临京城,邀您共品饮”的春茶专场活动,通过“讲春茶、泡春茶、辨春茶、炒春茶、颂春茶、赠春茶”六个板块,全面展现春茶。本次茶博会还举办了20多场各具特色的活动,引入汉服、国漫、红楼梦、宋代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的 历史 性、创新性、 时尚 性和互动性。
  
 “中国茶叶出海计划”及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年会筹备启动仪式在开幕式上举办。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然而囿于文化差异、营销壁垒、人才缺失等诸多原因,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发起该计划。计划启动后,将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涉及的59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为切入点,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茶企从业者的数字营销技能,助力中国茶企走向世界。

5. 北京茶叶总公司的介绍

北京茶叶总公司是北京二商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北京二商旗下12个“中华老字号”之一。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企业”。 北京茶叶总公司始建于1950年,2010年公司将迎来60周年华诞。北京茶叶总公司一贯坚持以“质量、服务、诚信”为经营理念,热忱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共同努力,使北京茶叶总公司拥有了高水平的花茶拼配技术队伍,仓储配送能力和茶叶销售市场。

北京茶叶总公司的介绍

6. 北京茶文化的介绍

      北京茶文化是什么,它的特征又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北京茶文化的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北京茶文化的介绍         七碗茶过后已是飘飘欲仙
         有人说,茶产在南方,北方谈不到茶文化,说北京人只会喝高末,茶里泡的茶末。北京解放以前,穷人确实喝不起好茶,只能喝一些碎末,就是卖出好茶后剩下的末茶。但并不能由此说北京没有茶文化,北京不仅有茶文化,而且档次还很高。
         首先,北京地区出了一个茶的亚圣,仅次于陆羽的圣人,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卢仝是涿州人,离北京仅百里左右。范阳卢氏家族是一个文化家族,从汉代就出文化人。卢仝为什么被称亚圣呢?这是因为他写过一首诗,原名叫《走笔谢孟谏议送寄新茶》,诗中有一段形容饮茶过程,所以人们通俗地又叫它《七碗诗》。他写道“一碗喉吻润”,头一碗茶只不过润润嗓子;“两碗破孤闷”,把心里闷气破解一下;“三碗搜枯肠”,李白说:“斗酒诗百篇”,而卢仝说饮三碗茶就有“文字五千卷”。接着“四碗发轻汗”,“人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喝茶以后,把污浊之气发泄出来了;然后“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最后说第七碗,“七碗喝不得也”,因为此时“两腋习习清风生”,我喝七碗的时候就要上天成仙了。然而又马上诗意转折——我不知道老天爷,你是不是看见了,那些茶农在山里种茶是多么辛苦!天下的苍生是多么辛苦!我们是不是应当分给他们一点茶呢。他写了一种雨露均分的思想,这首诗把茶的精神写出来了,从生理反应,一直到思想反应,最后端出儒家雨露均分思想,不愧是亚茶圣。
         元朝人喝茶不是为了助消化
         再有,北京是六朝古都,文人荟萃的地方,任何一种文化,到北京以后就要抬升一步,得到一种提炼。其实北京不仅有茶文化,而且层次很高,比如文人士大夫的茶文化,在《红楼梦》里有这样的描定,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后转到栊翠庵,妙玉请大家喝茶,这妙玉看不起刘姥姥,就弄个犀牛角杯,还有什么玉杯请宝钗、黛玉和宝玉喝茶,那刘姥姥喝过的杯子,她要扔了,还是汝窑的。贾宝玉有点同情心,说,你给我吧,我出去卖了,卖点钱。还有用的水,是梅花上的雪,然后集了一大瓮。实际上曹雪芹所写的这些都是北京文人的茶文化,可见北京文人茶文化是非常讲究的。北京有很多好的茶人,即使在元朝也是如此。有人说,元代的人喝茶是为了助消化,因为少数民族爱喝牛奶和羊奶,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颐和园旁边有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墓,耶律楚材在一首诗中曾说,我若几天没有喝到饼茶,心里就像堵了一样,可见他对茶的爱是非常深的。
         当然最兴盛的时期,我认为是在明清的宫廷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这时到了一个最高点,当然它仅仅是一个侧面了。因为从宫廷茶文化和朝廷的礼仪上来讲,唐、宋、辽、金、元反映得比较清楚。比如说外国使臣来了,我们要赐茶,外国使臣走的时候,也要送茶叶。这都是一种正式的礼节。但到了明、清两代不仅如此,它还和文明教化结合了起来。
         关公巡城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茶文化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特别是雨露均分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流传至今的一些民间的喝茶习俗很有意思,比如说倒茶,有十来个小碗,小杯子,倒茶人拿把小壶先来个关公巡城。这说明什么,他认为一个壶里的茶,上边跟下边的质量、营养不一定很均匀,我只有这样转着倒,每个碗里的营养才均衡,雨露均分嘛。最后把非常浓的茶水滴在每一个碗里,这叫韩信点兵,名字非常有意思。不管关公巡城,还是韩信点兵,都说明茶壶里泡的茶前后质量不一样,所以在沏茶的过程当中应当均匀地分配到各个碗里。其实,重视民生、雨露均分在封建社会里根本做不到,但是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在北京茶文化里的突出反映。北京是皇城,统治阶级就是装样子,也要提倡这种思想。
         北京茶文化的种类         (一)茉莉香茶 包括所有经过茉莉花窨焙的香片茶。其中细目不下二三十种,以“蒙山云雾”、“蒙山仙品”为最北京茶文化的介绍佳,以次有“黄山凤眉”、“黄山仙雾”、“双窨梅蕊”、“双窖茗芽”、“老竹大方”、“铁叶大方”等,此类香片茶有的也曾充贡品,由两淮盐运使呈进,以黄山所产为主。至于此类四个字的雅名,只是茶店对顾客的介绍,实际内行另有简名。即购者也只说要多少钱一斤的龙井或香片,没有呼名的。
         (二)珠兰清茶 茶经窖制则失茶味,但不经窨制又只觉苦涩,而珠兰茶可缓其冲。此类茶叶另销一部分嗜爱者,并非普通人的喜好。珠兰茶在茶店呼为“兰窖”,有“兰窖岩顶”、“兰窨娥眉”、“兰窖宝珠”等,有一二十种名称。京人通称为“莲蕊”,写于茶馆茶牌上的,只是珠兰茶中的一种名称。珠兰茶颜色清淡而非龙井,亦非素茶,非静心人不能辨其妙点。
         (三)武夷红茶 红茶为熟茶的一种,冬天饮之能祛寒暖腹。此种茶向为旧京人所不喜欢,一般家庭中极为少见。自欧风东渐,跳舞厅、咖啡馆里都有了红茶,西餐馆用红茶代替咖啡,有时还加牛奶、砂糖,于是红茶大走“红运”,茶食店中有了红茶,新家庭中也预备下红茶,但早茶晚酒之士是不屑问津的。红茶以“铁观音”、“上下岩茶”为最佳,以次有“龙须”、“白毫”、“红寿”、“九曲君眉”、“桂花红眉”、“大红袍”、“红雨淋”,名色佳隽,更有做成茶团或茶束成对计价的,如“水鲜龙团”、“武夷龙须”等。
         (四)龙井绿茶 茶店以“红绿花茶”四字为号召,红即红茶,绿则指龙井及六安素茶。
         龙井茶自以西湖龙井所产得名,但龙井地大不过一顷,能有多少茶树?即西湖近处亦不见得能喝着真龙井,何况远隔数千里,几元钱就能买一斤呢!茶店将龙井叫做“龙茶”,倒实际一些。按等级分,最好的是“超等龙茶”,其次才是“西湖龙井”、“明前贡龙”、“春分贡龙”等。绿茶尚有“洞庭碧螺”、“四望攀针”、“六安梅片”、“六安针晃”、“六安春茶”等,最次的是“大广了”。
         (五)各种花茶 茶店中花茶以菊花为正宗,有“贡菊”、“黄菊”、“白菊”等,统名之为茶菊,和药店所售有粗细之别。此外“霍山石斛”也列入花茶之中,但价值高昂,多有不预备的。花茶还有“枸橼茶”、“野蔷薇茶”、“桑顶茶”、“桑芽茶”、“苦丁茶”、“玫瑰花”、“安化贡尖”等类。至于窖茶中的茉莉花、珠兰花,也叫花茶。近年苏州首以“玳玳花”入茶,渐传北方,玳玳花已成今日茶店中必有品了。
         (六)普洱茶 昔盛今衰的普洱茶产自云南的普洱,种类也不少,以“蛮松芽茶”为最佳,次为“蛮松普洱”。它的装制与一般茶叶不同,装成茶饼的名“七星饼”,装成茶砖的名“普洱茶砖”,装成茶膏的有“普洱茶膏”,装成茶团的,分大小两种,大的重百两,名“百两普洱团”,小的可以零星称用,名“普洱星团”。喝普洱茶必须熬煎,有时还要加姜片,为边塞旅行的必备之品。
         茶叶在产地采摘以后即经人工择制。红茶更须经过炒、晒、蒸等手续,茶的寒性全被涤净。其他窨茶绿茶则稍经加工即直运各地,所谓双窨是到销地以后重加茉莉花窨蒸,花的数量要与茶成比例,过多过少皆不可。窖焙有一定时间,大约为一对时(二十四小时),至时开封。不及时味不佳,稍过时味亦变臭,即香极生臭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