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2024-05-11

1. 哪些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哥白尼,为了科学而献身. 以前在教会的统治之下人们总以为地球是宇宙的圆心,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发现了地球和月亮是围着太阳转,他创建“日心说”遭到教会的抵制囚于牢中,后来他双眼又瞎了,直到死时他的书才得以出版.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吴建南 
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莫瓦桑Henri Mojssan 1852一1907 
莫瓦桑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在1886年制取了单质氟(F2),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相当10万法郎的奖金授给莫瓦桑,"为了表彰他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表彰他发明了莫氏电炉."同年12月,一大批莫瓦桑的学生和朋友,在巴黎大学的会议厅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莫瓦桑制取单质氟20周年.会上, 54岁的莫瓦桑即席讲演,他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面,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不停顿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一个人,应当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前进."在科学的事业上,莫瓦桑曾取得过重大的戌就,是一代科学巨人.然而,他成才的道路却十分坎坷,亲历许多困难和危险. 
"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 
1870年,在巴黎的一个交叉路口,有一家十分著名的老药店,名叫班特利药店.一天店铺里十分宁静,只有研杵和研钵发出的轻微均匀的响声,那是几个学徒在研磨药物,带着老花镜的老药剂师,在翻看一本很厚的书,寻找药物的化学配方.当时的巴黎,医药化学十分发达,化学家和医生都坚信,化学方法是治病救命、战胜死神的法宝.但是肉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化学药品,只对少数极简单的疾病有效.在药店的学徒中,有一位机智聪明的青年,他就是莫瓦桑,正当他细心研磨药品时,突然,药店的门被撞开了,一个中年男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他脸色焦黄,汗流满面,呼吸困难,眼神十分吓人,"救--救命吧--"他上气不接下气地低声说.药店的人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围在他身边."您怎么啦?"老药剂师问:"我--中了砒霜毒,我把它当药吃了,现在--,药性已发作了--.我--肚子痛得厉害."老药剂师慢慢地摘下眼镜,摇摇头,低声说:"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您,还有什么话要嘱咐的吗?请快说吧,我们一定把您的遗嘱告诉您的家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默不作声."请等一下!"莫瓦桑高声说.他拨开众人,挤到跟前,看了看病人,回身从药架上取来一些酒石酸锑钾、三氯化铁给病人吃"民然后又让病人服了一些其他药,结果病人病情很快就缓解了.又经两天治疗,病人完全康复了.事后,巴黎的一家小报以《"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为题,报道了这件事,许多巴黎人部知道了莫瓦桑的名字. 
十年寒窗 
莫瓦桑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巴黎的一间旧房子里.在他10岁时,因生活所迫,全家迁到塞纳省的一个小村镇居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瓦桑把这个小村镇改名为莫镇. 
莫瓦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再无钱供子女读书.莫瓦桑一直到12岁,方勉强进了小学,放学以后还要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全家人经常吃最廉价的食品,没有钱给莫瓦桑买书和文具.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莫瓦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每次考试他都名列第一.很快.老师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聪明的孩子.少年时代的莫瓦桑,最喜欢学习化学,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各种化学书,如饥似渴地攻读,同时,还自己动手做各种化学实验.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被迫离家,到巴黎当了药店学徒. 
莫瓦桑当了学徒之后,仍然坚持刻苦学习.1874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1877年,他又通过考试,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他十年如一日长期自学,后来考上了法国著名化学家弗罗密的实习生,这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他还经德勃雷教授的指导,通过了《论自然铁》的论文答辩,荣获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莫瓦桑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也不惧怕任何困难,有时连续十几个小时查阅资料.有一次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他的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他脸色苍自,眼窝深陷,眼睛周围出现了一圈黑圈,身子无力地歪在椅子上."快,把他送回房间吧1"他的同学和实验员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回房间,但不到半个小时,他又回来了."你不要命了吗?"同学责怪他."您知道,实验数据马上就拿到手了!"莫瓦桑坚定地回答.同学无可奈何,只好任他去做. 
莫瓦桑就是这样顽强地学习和工作,这一点成了他后来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 
和死神搏斗 
1878年,莫瓦桑在弗罗密实验室当实习生时,他的同学阿方曼,拿着一瓶药品对他说:"这就是氟化钾,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制出单质氟来!" 
"难道我们的老师弗罗密教授也制不出来吗?"莫瓦桑问. 
"制不出来."阿尔曼十分感慨他说,"以前所有人的所有制取单质氟的实验都失败了,大化学家戴维就曾想制取,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还中了毒.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在制取单质氛时,哥哥中毒死了,弟弟进了医院.此外,还有比利时的鲁那特、法国的危克雷,都在做这类实验时被毒死了.著名的盖·吕萨克也差点送了命.你要知道.亲爱的奠瓦桑,氟是死亡元素,千万别去碰它." 
"我不怕.阿尔曼,我将来一定要制出单质氟来!"莫瓦桑坚定地回答. 
"那你可要倍加小心!"阿尔曼又关照了一句. 
这次实验室谈话以后,莫瓦桑增加了一件心事,单质氟总索绕在他的脑海中."单质氟,单质氟,死亡元素,死亡元素……"他有时在梦中也嘟嚷着.怎么样才能把这种"死亡元素"的秘密揭开呢?莫瓦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885年,莫瓦桑开始制备氟.开始,他想用氟化磷和纯氧气试验.当时化学元素周期律才发现十几年,氟和氧的化学势人们还根本不了解,所以他的实验开始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事与愿违,莫瓦桑不但没有成功,还白白烧坏了两个昂贵的白金管.他连续做了数次实验都失败了,"完了,又完了,又是毫无成效!"莫瓦桑叹息着. 
莫瓦桑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史知识很丰富,他经多方面的研究想到:氟必然是一种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那就不能在高温下制备它,也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如置换反应等."看来,只有用电解法了."他反复思考着.莫瓦桑设想用下式获得氟的单质: 
2AsF3-->2As +3F2 2PF3-->2P +3F2 
为此,必须首先获得氟化砷(AsF3)或氟化磷(PF3),然后再创造电解的条件,用电解法制取氟.莫瓦桑首先制出合格但有毒的氟化砷和氟化磷,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氟化钾(KF ),研磨均匀,安装好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开始,反应顺利,阳极上有气泡出现,但过了一段时间,阳极上覆盖上一层砷或磷,慢慢地反应停止了.莫瓦桑也觉得自己全身软弱无力,心脏剧烈地跳动,呼吸急促而困难."难道我也会象历史上的化学家一样,国氟中毒死掉吗,绝对不能!氟还没有制出来,要赶快离开实验室!"莫瓦桑想.但是,他哪里还走得动!不过神智还清醒,他艰难地拾起右手,关掉了电门,随后就倒在沙发椅上…….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当他醒来的时候,看见妻子路更站在他的身旁,她在低声哭泣,脸上挂满泪珠. 
"亲爱的路更,我对你说过,千万别到实验室来,这里全是毒品,连空气都一样,会影响你的健康……."莫瓦桑艰难地对妻子说着. 
"亲爱的莫瓦桑,如果我不来打开通凤窗,不知你还能否醒来……,你照照镜子吧,你现在又黄又瘦,还有些发青,我打电话叫医生来,他会让你休息一个月."妻子路更不高兴了. 
"我现在一天也不能休息,制取氟的工作就要成功了!" 
莫瓦桑又开始做实验了,他用了4天的功夫,把一块莹石磨成一个U形管,管中放入氟化砷、氟化磷和氟化钾的混和物.U形管的两端装上电极,接通电源.很快,在阳极上方,冒出一个接一个的气泡.被称做"死亡元素"的单质氟,终于彼制取出来了.莫瓦桑万分激动,他自己大声喊着,"氟!氟!"这是1886年6月26日:出现的奇迹.当时,莫瓦桑年仅34岁. 
专家鉴定 
莫瓦桑制出氟以后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书面报告.科学院派了一个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他的实验进行鉴定.莫瓦桑经过准备,在专家面前重做他的实验,接通电流后,他的装置好象不听话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竟然一个气泡也不产生.莫瓦桑恐慌极了,他满头大汗,反复操作,奇怪的是,装置就是不产生氟的气体,这使他十分羞愧和焦急.幸而专家们态度还好,他们鼓励他过几天重做.专家走后,莫瓦桑仔细检查了他的装置,他发现,原因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是由于氟化钾加得太少了,因而使U形管不导电,所以没有氟产生三天以后,他再一次在专家面前表演他的实验时,顺利地收集了4升氟的气体.莫瓦桑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即1907年,就去世了,年仅55岁,长期和毒品接触,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逝世后,世界化学界对他表示沉痛的哀悼.不久,他的妻子路更也固哀伤过度去世了.他们的独生子路易,把他父母的遗产20万法郎,全部献给巴黎大学作为奖学金,一种叫莫瓦桑化学奖,用以纪念他的父亲;另一种叫路更药学奖,用以纪念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好儿子,莫瓦桑和路更在九泉之下,也就心安了. 
莫瓦桑一生成果累累,他曾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炉--莫氏电炉,这种电炉可以简单而迅速地熔炼各种金属.他自己用它制出了铀、钨、钒、铬、钛、铝等十几种金属.他的妻子路更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铝制烹调器的人,这种烹调器是莫瓦桑在实验室中用他的电炉自己制作的.莫瓦桑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人造金刚石的化学家.他品格高雅,爱好诗歌、音乐和绘画,他的卧室中,挂满了各种名画. 
莫瓦桑一生中获得很多荣誉,他曾彼聘为好儿所大学的名誉教授,俄国还授予他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他著有《氟及其化合物》、《电炉》等著作.

哪些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2. 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的事迹


3. 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事例?

牛顿
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爱迪生
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哥白尼
哥白尼慑于教会的统治,怕遭到反对和迫害,迟迟不愿将《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他弥留之际,才在病榻上见到了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样书。 
尽管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公布后,受到社会上宗教势力和守旧的人们的污蔑和攻击,甚至于信仰宣传这一学说的人也被残酷的镇压和迫害,但是哥白尼的学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就像是黑暗夜空中闪烁的巨星,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爱因斯坦 
一个12岁的孩子,在不可思议的感受中迷上了数学,而且初次领略了一个古老又永恒的哲学命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平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却能证明。人的思维能证明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是多么奇妙!那么量一量行不行呢?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小爱因斯坦当时是否作过这样的设想。从上边引证的自述来看,爱因斯坦直觉地感到:不行。一千次、一万次量度不能代替一次证明,一次证明却能代替一千次、一万次量度。几何学给爱因斯坦带来的思维奇妙性,使他来不及按部就班,竟一口气把《圣明几何学小书》学到最后一页。 在爱因斯坦步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初几步,有两个人是很重要的,虽然很难说他们两人在思想上对爱因斯坦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正是他们,把打开自然科学殿堂大门的第一把钥匙递给了爱因斯坦。这两个人是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和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 雅各布·爱因斯坦是个很有事业心并且精力充沛的人,是一个工程师,也和赫尔曼·爱因斯坦一样爱好数学,就是他动员赫尔曼·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慕尼黑。在工厂里,他管技术;在家里,他则是小爱因斯坦入学前的数学启蒙者。爱因斯坦上学后,雅各布叔叔常常给小爱因斯坦出些数学题让他解答。每当正确解答后,爱因斯坦就特别高兴。 1888年10月,爱因斯坦从慕尼黑国民学校进入路易波尔德中学学习,一直读到15岁。这期间,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成为爱因斯坦家里的常客。塔尔梅每星期四到爱因斯坦家来吃晚饭,这是慕尼黑犹太人帮助外国来的穷苦犹太学生的慈善行动。塔尔梅是学医的,但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哲学均抱有兴趣。他对小爱因斯坦的超常求知欲及能力很吃惊。那本让爱因斯坦终身难忘的“神圣的几何小书”便是塔尔梅送给爱因斯坦的。一开始,塔尔梅总是和爱因斯坦谈论数学问题,越谈就越引起爱因斯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学校枯燥教学方式厌倦的爱因斯坦干脆自学起微积分,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常弄得中学数学老师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尽管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永远第一,但老师并不喜欢他。 一次,一个老师公开对他说:“如果你不在我的班上,我会愉快得多。”爱因斯坦不解地回答:“我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呀!”老师回答说:“对,确是这样。可你老在后排笑着,这就亵渎了教师需要在班级中得到的尊敬感。” 爱因斯坦当然没有任何过错,他的老师的抱怨也可理解。爱因斯坦超常的数学能力确实让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感到难堪和无法言说的心理压力。 和这位教师不太大度的心理相反,塔尔梅虽不久后也不是爱因斯坦数学上的对手了,但他依然热情地为爱因斯坦介绍当时流行的种种自然科学书籍和康德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给爱因斯坦留下极深的印象。在伟大的科学家们的生涯中,人们发现:他们往往在年幼时期由于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部著作,从而对他们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爱因斯坦也不例外,他在《自述》中说: “在12—16岁的时候,我熟悉了基础数学,包括微积分原理。这时,我幸运地接触到一些书,它们在逻辑严密性方面并不太严格,但是能够简单明了地突出基本思想。总的说来,这个学习确实是令人神往的;它给我的印象之深并不亚于初等几何,好几次达到了顶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无穷级数,微分和积分概念。我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这部著作①几乎完全局限于定性的叙述,这是一部我聚精会神地阅读了的著作。当我17岁那年作为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学生进入苏黎世工业大学时,我已经学过一些理论物理学了 

华罗庚 
1950年2月,华罗庚带着全家悄然登上一条不大的邮船,离开生活了4年的美国。当他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电波播送了他的《告美国同学的公开信》。信中激情洋溢地写道:“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又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数学系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百倍珍惜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 
1956年,他的重要论文《典型域上的调合分析》,荣获中国科学院第一批科学奖金的一等奖。随后,他的长达60万字的巨著《数论导引》问世了。这部著作,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国内外的数学界为之震动了。他带领的数学研究所,也已是人才济济、群星灿烂了。他们为征服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数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扑学等不同学科,已经扬帆起航,并各有卓越的建树。震撼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突出成果。 
1979年12月,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讲学时,新华社记者访问了他,问他回国以后的计划和打算。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以下一段话:“在我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我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我虽然年近古稀,但仍以此告诫自己。”他沉默片刻又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也可以说是我今后的打算吧。” 
“一辈子从实以终”,这种精神实在令后人钦佩!

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事例?

4. 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事例

事迹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时,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品德教育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祖国。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波】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
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

5.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
居里夫人
路易斯·斯洛汀
托马斯.米基利
布鲁诺
博格丹诺夫
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薛定谔 
帕里·托马斯
汉弗莱·戴维
李林塔尔
居里 皮埃尔 
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
李四光
科学研究是对自然界基本事实的发现、归纳、揭示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与自然和谐共处,还可以造福于社会,向人类展示进步的价值观与发展观。然而,未知领域充满危险,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有献身精神,如果因为有危险便望而却步、畏葸不前,那将会功亏一篑乃至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众多科学家在这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他们以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坚韧不拔地探寻奥秘、揭示真理推动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在这一充满崎岖和危险的领域,诸多科学家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在科学探索实验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尤其是有多位著名科学家是献身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发明。科学家们的努力和自我牺牲为后世的重大发现和重要发明铺平了道路。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年2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作为思想自由的象征,他鼓励了16世纪欧洲的自由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葬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这些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都使其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物理学方面,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1]  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亦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在哲学上,确信主体与客体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9B%E4%B8%BD%C2%B7%E5%B1%85%E9%87%8C/3675053?fr=aladdin&fromid=49701&fromtitle=%E5%B1%85%E9%87%8C%E5%A4%AB%E4%BA%BA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6.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哥白尼,为了科学而献身。 
布鲁诺  支持日心说被教会烧死
利赫曼 电学 雷电击死 
邓稼先 核物理 过量核辐射 
彭佳木 探索罗布泊 失踪 
诺贝尔 炸药 炸死

7.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1、居里夫人
因为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居里夫人还曾经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不过最终本人却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病去世,包括一直到今天为止,居里夫人生前留下来的笔记本上,还携带着大量的放射性元素。

2、李林塔尔
李林塔尔为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最早设计和制造出实用的滑翔机,人称“滑翔机之父”。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时遇一股强劲的风,滑翔机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第二天死亡。

3、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伊丽莎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操作X光机,不但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有时候直接把X光对准自己。不幸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长期暴露在X光下的后果。1905年,伊丽莎白死于严重的癌症,癌细胞已经扩展到了全身。

4、路易斯·斯洛汀
1942年应邀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研制世界上第一颗核弹),1946年5月21日,在试验中,他不小心将一块半球状的铍掉落到另外一块之上,并迅速引发了临界反应,斯洛汀迅速地做出了反应,然后冲出了实验室。急忙住进医院但无济于事,还是在9天之后死去。

5、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
1783年9月19日,曾用羊、鸡和鸭子做过飞行试验。在试验成功之后让·弗朗索瓦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热气球飞行,乘热气球飞到了海拔3000英尺的高空中。之后计划了一次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飞行,当热气球上升到海拔1500米的高空时,气球开始漏气并快速坠落,最终导致了让·弗朗索瓦的死亡。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8.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谁?

科学家如下:
1、钱学森

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简介:
科学家(scientist),是指对自然、生命、环境、现象及其性质进行重现与认识、探索与实践,并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工作者。
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化学家玛丽·居里、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中国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