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中医药研究所本院首席专家

2024-05-11

1. 华佗中医药研究所本院首席专家

不知道你问的谁
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2-4]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5]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中医药研究所本院首席专家

2. 华佗是干什么的

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身高约合现今1.61米。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佚事】

华佗年轻时曾游学徐州,兼通数经,通晓养性之术,据史书记载,他年近半百,相貌却如壮年。他性情爽朗刚强,淡于功名利禄,曾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征召他出任做官和谢绝沛相陈珪举他当孝廉的请求,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乐于接近群众,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每次发作均头痛难忍。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曹操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为曹操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 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认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这位在中国医学上有杰出贡献的医生杀害了。

【学术成就】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华佗在诊断上,善于望诊和切脉,并依此能正确判断出疾病的预后。在医疗体育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创立了著名的五禽戏,华佗还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

【代表著作】

《隋书·经籍志》记有“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已佚。《医心方》所引《华佗针灸经》可能是该书的佚文,《太平圣惠方》引有“华佗明堂”之文。从现存佚文看,《华佗针灸经》所载腧穴名称及定位均与《黄帝明堂经》有较大不同。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这类例子很多。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毫县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3. 安徽华佗制药厂生产的药品怎么样?请大神说说

华佗国药厂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配套先进、合理,产品有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单味药颗粒、中药饮片6大剂型,现有国药准字号品种78多个,职工758人,资产总额1.25亿元。厂内建有“安徽华佗现代中药研发中心”“安徽省技术中心”“安徽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其注册商标“华佗”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紧紧依靠亳州药都中药材集散地的优势,抓质量,重疗效,树品牌,以“用良心制好药”为企业经营理念,以药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综述:值得信赖~

安徽华佗制药厂生产的药品怎么样?请大神说说

4. 华佗是什么药

华佗是人…………现在有个医药公司也叫这名儿

5. 华佗国药厂

安徽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华佗故里,全国四大药都之首——安徽省亳州市,隶属于安徽井中集团。华佗国药厂最早是一家酵母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由酵母厂的原班人马组建了亳县阿胶厂,以生产阿胶膏为主,附带生产雪梨膏、益母草膏等。1980年,亳县阿胶厂更名为亳县华佗国药厂。1998年,华佗国药厂被安徽省井中集团收购,并更名为安徽省华佗国药厂。目前,该企业已经通过国家GMP认证,产品有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单味药颗粒、中药饮片6大剂型,现有国药准字号品种78个,主要产品有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阿胶养血颗粒等。该企业2011年11月被评为健康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十佳百姓放心品牌企业,中国十佳科技创新制药企业。华佗牌商标连续认定为著名商标,2006年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希望能够帮到您!

华佗国药厂

6. 华佗老家那的?

  亳州因为是华佗的故里而享誉四方。据考证,华佗的出生地为今谯城区华佗镇小华庄,市区内的华祖庵是华佗当年的居住地,那么,华佗为什么会搬出小华庄?  沿105国道向北,从谯城区华佗镇境内的一个路口向东走约两华里就到了小华庄。  连日的阴雨天气使通向村庄的小路有些泥泞,当记者走过一座用青砖砌成的已有些破旧的小桥时,正巧遇到的几位正要出行的小华庄的居民。  “请问这里就是华佗的出生地小华庄吧?”记者问道。  “是啊,这里就是。你身后的这座小桥就是当年村北头的居民为了方便华佗过往专门修的桥。叫凭心桥,意思是说华佗医德好,给病人瞧病是凭良心、一丝不苟的!桥下面的沟叫凭心沟。”顺着乡亲们的手势,记者再次打量了这座拱型小桥,脑海里似乎浮现出华佗背着药箱踩着泥泞的小路走过小桥的情景。  “五禽戏是华佗所创,据说以前村里曾有五禽戏的戏台遗址对吗?”告别这些乡亲们,记者走进村庄,在村里四处寻找没有发现戏台遗址后,记者找到村里一位姓华的老人咨询。  老人家说,这里以前是有个戏台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消失了。  那么,华佗当年出生的老宅在哪里呢?  据这位村民介绍,在村庄的北头有一座当地人俗称“华祖庙”的地方,那里据传就是华佗出生时的宅地。  “华祖庙”是一座庙宇吗?何时所建?是谁建造的?带着疑问,记者一路打听终于在村庄的最北头找到了紧靠路边的“华祖庙”。  “华祖庙”即华佗祠  走过横跨在路边水沟上的一座小桥,眼前便是人们所说的“华祖庙”了。在庙门口的东侧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上面用黑字写着“华佗老宅”的字样。庙门正上方写有“华佗祠”三个大字,原来,人们口中的“华祖庙”即华佗祠。  推开红色的大门走进去,顺着脚下一条笔直的用青砖铺成的路便走进了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尊白色的华佗雕像,东侧墙壁上挂着一幅华佗秉烛夜读的画像,名曰“华佗遗像”,两旁写着“一代神医功侔良相,千秋遗爱泽被故园”的字样。在大殿的西侧墙壁上挂满了红彤彤的锦旗,“慈悲济世,功在千秋”的锦旗文字透漏出人们对华祖的敬重和爱戴。已在此看守17个年头的权顺莲老人指着被红漆粉刷一新的殿门和窗户告诉记者,这里曾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后来经过几次维修才成今天这个样子。  “这个庙所在的位置就是华佗的出生地吗?”  “是啊,这是经专家考证的。当年华佗就出生这里,现在小华庄有200多个姓华的人,他们都是华佗的后裔。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庄人。”老人家自豪地告诉记者。权顺莲老人今年已经66岁了,她从小跟随外婆住在小华庄(外公姓华),也许是沾着神医的血脉,她和爱人(已去世)都是医生,不仅如此,小华庄有不少村民都对医学很感兴趣,而且这里的村民都把大部分庄稼地种上了桔梗、白芍等中药材。  “那你知道,华佗是何时从这里搬出去的?是不是搬到现在城区内的华祖庵了那?”当记者向老人家咨询这些问题时,老人家摇了摇头,说她不知道。不过,老人家指点记者,关于这段历史,我市的画家颜语老先生很有讲究,这个华佗祠就是当年颜语老先生一手策划建造的。 “华佗祠是哪一年建造的?它的原址是什么样子呢?”见到颜老后,记者好奇地问。  据颜老介绍,华佗的出生地里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到1983年时地上仅残存一个院墙的痕迹,为了迎接第二年在亳州召开的全国华佗学术研讨会,于是,原亳县县委县政府和地方政府便共同出资修建了现在的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华佗祠那么,当年残存的院墙遗址是不是华佗的主宅呢?人们是如何考证华佗就是出生在这里的呢?据说现在城区的华祖庵是华佗当年种植草药和居住的地方,那么,华佗又是为何从老家搬出来的呢?对于这些疑问,作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且从事华佗研究20多年的颜老一一给记者进行了讲解。颜老说,据史料记载,华佗的祖先是春秋战国时宋国的官员(在河南商丘境内),后来,华佗的祖先被封在“华”地,即小华庄(大约一两千年以前此处属于河南商丘境内),这些有史料(食采于华)为证。而华佗祠的原址据考证就是华佗的出生地,华姓也即从此史书中出现。被封为医药始祖的神农氏后裔曾在西周时期把衣冠冢设在今亳州,神农氏为研究中草药一日尝药百种以至中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年轻时的华佗。后来,立志成为神农氏接班人的华佗便把家搬到亳州潜心研究中药,终于成为一代神医。而他的住地即为现在的华祖庵。  “听说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为什么不是汉代呢?”记者问道。  “华佗要给头疼久治不愈的曹操实施开颅手术而被曹操疑为想谋害自己,且将华佗杀害于河南许昌(华佗的坟墓也在这里)。华佗去世后,迫于曹操的统治,人们虽敬重华佗,但不敢为他修建庙宇以示怀念,直到唐宋年间,人们才在这里修建了华祖庵。”颜老介绍说。  “为什么称之为‘庵’,不是庙和祠呢?”记者好奇的问。  “华佗一生从医,不愿为官,确切地说他的身份即为布衣,没有官方职务,庙建好后,当时是有一位尼姑来主持这个庙宇的,华祖庵便由此得名。”颜老介绍道。

7. 华佗是哪个朝代的人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鼎鼎有名的扁鹊,那你知道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一起来看看吧

华佗是哪个朝代的人

8. 华佗是在干嘛

  华佗简介
  【读音:huà tuó】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画像雕像集萃(20张)”。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  华佗
  [1]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  华佗头像
  [2]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华佗画像雕像欣赏(19张)情操。   华佗精于医药的研究。《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是宋人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