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2024-05-13

1.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一个普通日本人的经历
(2015-12-24 )转载▼   仲道/文
上个月,作为公司艺术顾问的秋田先生来工地指导工作(秋田在东京迪士尼乐园施工时,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工程部长,现在是日本一家小型的造型工务店的社长),晚上和一位分包公司的经理老夏一起吃饭时聊起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一些事。
我问: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秋田先生当时有没有“日本经济不行了”这样的感觉?
秋田:没有这种感觉,什么是泡沫经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2年我才知道。当时就感觉项目不好找,价格太低。泡沫经济时期,除了政府项目,一般的项目绝大部分都不搞招投标,基本都是指定承包。我拿着报价单给建设方,建设方要说我报价高,我拿起报价单扭头就走,等我做的项目有的是。等后来就倒过来了,我把报价单恭恭敬敬地呈给建设方,建设方说哪里报价高,我就得赶紧改,降价也得干,项目不好找。
我问:生活水平下降是不是非常明显?
秋田:生活水平是一个比较难定义的东西。工资降了,物价也在降,泡沫时期一根黄瓜100日元,泡沫后70日元,吉野家一碗牛肉饭600日元,泡沫后450。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开始回归家庭。泡沫时期每天下班是酒吧、夜总会;后来每天下班后夜总会肯定是不去了,最多也就是到小酒馆喝一杯回家;泡沫时期喝了酒直接打车回家;后来是老婆开车到电车站去接(秋田当时家住小田原,下班需要从东京座电车到小田原);泡沫时期的休息日是打高尔夫;后来是带孩子去公园、去不花钱的博物馆、科技馆。
我问:泡沫经济后是不是失业率很高?
秋田:感觉不到失业率高,只要想工作,不是挑挑拣拣的找,肯定还是有工作的。
夏经理:泡沫经济时期我正在日本留学,每天工资15000日元,泡沫经济以后降到12000日元,留学生找工作还是没有问题。
我问:工资下降,秋田先生没有想过其它出路吗?
秋田:也想,日本的项目不好找,1994年我们在曼谷承揽到了一个十几万平米的一个购物中心的内装修,到了曼谷,我本能的感觉到,这里和当年的日本差不多,也属泡沫经济一类,心情非常好。在曼谷一直工作了3年多。等98年离开泰国的时候(泰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崩溃),看到曼谷市郊道路两旁摆满了奔驰、宝马等二手豪车,都在等着出售,车上满是泥水和灰土,感觉比日本可惨多了。
我问:98年,日本经济也是不景气,您是怎么打算的?
秋田:当时,泡沫经济的影响仍然在持续,大公司都在裁员。其实,所谓裁员最主要的目的是资金、股权重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换句话说就是,公司的资金越组越大,融资渠道越来越多,人的工作越来越专业,工作层次越来越强。裁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降工作、降奖金。现在我这个公司就是当时一起工作的十几个人联合组建起来的,大家推举我当了社长。专门从事建筑外包装施工,从深化设计到成品制作,这也是应对大公司对专业化公司的需求而设立。
我问:当社长比当部长要辛苦多了吧?
秋田:太累了,项目不好找,价格还低,但是,一想到这十几家人要吃饭,没办法,还得干那!07年的时候,感觉太累了,想退休回老家去种地,在老家青森县花150万日元买了1万平方米的土地,包括一间木屋和一口井,地买好了种子还没撒,过去做香港迪士尼乐园时认识的一个香港人来找我,让我来中国做项目,公司有一半多的人来到了中国,一直到去年底我们这个项目结束,我终于有时间回老家种地了。现在公司的食堂都是我免费提供蔬菜、水果。我买个小卡车天天送。完全绿色食品。
我问:您感觉中国是不是泡沫经济已经崩溃了。
秋田:回想日本和泰国泡沫经济崩溃前的征兆,我感觉中国的泡沫经济应该是在08/09就应该崩溃了,但那个时候我在中国开始却越来越忙,一直到2014年底。针对泡沫经济一个国家有有一个国家的应对策略,特别是有了日本、泰国泡沫经济的经验,中国应该有很好的办法来应对。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2.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3.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原由?

以下是转发


泡沫经济主要是因为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

  1.教训一:货币政策应该是圆润的、稳健的,过度扩张与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日本的泡沫经济是由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确出现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对日本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当局允许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担心货币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问题,因此,在1986-1988年实行了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严重资产泡沫(黑田东彦,2003)。

  从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个月里,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大幅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而且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减税1万亿日元,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后又补充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日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1987-1989年,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造成国内过剩资金剧增。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暴涨。  与货币政策的极度扩张一样,货币政策的突然紧缩也同样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并引发危机,至少从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银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结果”(清水启典,1997)。因为在泡沫无法自我支撑时,正是经济系统存在流动性压力和危机的时候,此时的正确做法是采取“凯恩斯疗法”,即先放松银根,然后再慢慢收缩,这样能够使泡沫在一种有序的政策引导中有一个时间过程去慢慢地释放。而1989-1990年,日本银行紧急收缩信贷的做法“无异于拒绝向一个掉进冰窟中的醉汉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样,可能致他于死地”(罗宾斯,1979)。实际上,面对经济泡沫,如果只是简单地采取收紧银根政策,必然会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性影响,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就好比城里有房子失火,消防队不是向房子喷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样(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训二:货币政策决策应是科学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把经济推入绝境。同时,货币政策应是灵活的,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日本银行能在1987年或1988年就提高利率、紧缩银根的话,日本的泡沫经济问题或许可以避免”。

  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至少有两次因为日本银行对形势的判断的失误,错过了货币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一次是1986年,日本出现了“日元升值萧条”,实际上,这次经济衰退的时间非常短暂,完全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很快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然而,日本政府由于判断失误,作出了过度反映,并由此开始实行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另一次是1987年秋天,当时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1987年9月底,美国、德国等开始调高利率,日本也准备于1987年年底以前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恰在此时,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灾”爆发。“黑色星期一”之后,世界经济很快恢复增长,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寻找机会,提高利率,日本银行却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中央银行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日本银行是在1989年5月份才提高贴现率的,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了,距离日本银行实行超低利率已经27个月了(见图9、图10)。“长期的超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已经十分富裕的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引发了资产价格的恶性膨胀”(铃木淑一,1993)。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日本银行及时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的话,日本的泡沫经济问题就有可能避免”(清水启典,1997)。  

3.教训三:货币政策应该是独立的,不应该过分迁就行政干预和国际压力。货币政策的调整关系到宏观经济稳定和国民福利水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货币政策作为政治交易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当贝克的“国际经济协调新措施”开始实施时,中曾根政府与里根政府正处在外交政策上的密切合作期,此时,日本政府曾把货币政策作为改善美日贸易关系、提升日本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政治工具。

  比如,1986年,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固然有应对“日元升值萧条”的原因;同时也是受大藏省干预而不情愿作出的。大藏大臣竹下登同样也是屈服于中曾根和美国的压力。如上所述,在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的行为中,第四次降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讨价还价的结果;第五次降息更是日本政府为了能够在七国首脑会议中获取政治上的主动权而采取的行动。

  又比如,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之后,由于日本经济增长较快,日本银行打算提高利率、收紧银根,而且此前美国和德国已经上调了其中央银行贴现率,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对“黑色星期一”心有余悸,认为此时日本实行紧缩性政策、提高日元利率可能会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所以,一再要求日本和德国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日本银行最终放弃了提高利率计划,一直到1989年5月。正是这一拖延造成了日本资产价格的剧烈膨胀。与日本的情况相反,德国政府置美国反对于不顾,1988年开始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1988-1992年德国贴现率由2.5%提高到了8.7%,保证了经济的稳定运行。

  实际上,德国也是当时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国家,但是,由于德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每当美国就货币政策问题向德国政府施压时,德国政府总是以德国《中央银行法》为依据,毫不含糊地向美国政府表明,德国的货币政策是由德国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作出的,德国政府无法影响之,更无法干预之。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日本一桥大学清水启典教授曾说过,德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成就了德国经济;日本中央银行的依附性损害了日本经济。很明显,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西方七国中最弱的一个(清水启典,1997)。

  4.教训四:虽然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低通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但是日本的案例表明,在低通胀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资产价格膨胀;并且在低通胀条件下,资产泡沫破灭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危害,因此,即使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形势下,中央银行也要对资产价格膨胀保持警惕。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为什么日本银行无视资产价格的剧烈膨胀,坚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呢?一个重要原因与其货币政策目标有关。根据日本《中央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从物价水平上看,日本在20世纪整个80年代中都非常稳定,即使是在资产价格急速上升的1986-1990年间也是如此(见图11)。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现实使日本银行相信日本经济仍处在正常运行之中,忽视了资产价格的膨胀。资产价格过度膨胀是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对资产价格的忽视是日本中央银行的一个深刻教训。日本银行在反思泡沫时期的货币政策时认为,当时拘泥传统的物价水平目标,忽视了资产价格是一个重大失误。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一个物价水平低而稳定的环境中,可以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地增长。但是,日本的案例表明,即使在低通胀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资产价格膨胀。因为当物价稳定,名义利率下降时,“货币幻觉”会使人们误认为实际利率也在下降,从而发生大规模的借贷活动。同时,在低通胀期间,中央银行容易认为货币供应量上升是货币实际需求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减缓的结果,从而继续扩大性货币供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通胀条件下,资产泡沫破灭可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更大的危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资产价格的实际调整只能通过名义价格的大幅下降来实现,而名义价格的急剧下降会对家庭、企业和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产生严重冲击,进而危及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安全。不仅日本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学家Kent and Lowe通过对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初与80年代末两次房地产泡沫比较分析后发现,虽然这两次资产价格实际跌幅相近,但由于前者发生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后者发生在物价水平较稳定时期,因此,后者的名义价格跌幅更大,造成的经济衰退更严重。为了避免资产价格膨胀和最终崩溃所带来的破坏,应当把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监测目标范围之中。即使是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时期,中央银行也应该对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提高警惕。

原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099373.html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原由?

4. 日本曾经经历过泡沫经济,这个泡沫经济我们会重蹈覆辙吗?

我们不会重蹈覆辙,可以从日本泡沫化形成始末,日本泡沫化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特点三个方面去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始末
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日本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此阶段,日元升值,投机资本活跃,资产价格暴涨,实体经济空心化,90年代初随着投机资本的撤出,资产价格暴跌,日本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周期。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日美之间存在巨大贸易顺差,美国为保护本国产业优势,强迫日本签订了日元升值为主要内容的广岛协议,投机资本疯狂涌入日本市场,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暴涨,服务业也空前繁荣,高科技、制造业成本高涨,纷纷外流,日本产业空心化。

广岛协议是最根本原因
日本泡沫化的主要原因,汇率失去自主权
日本被迫签订广岛协议,是最主要的原因。资本市场是不能够存在确定性的投机机会的,这意味着会有大量投机资本的涌入套利,日本也是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的,但顶不住美国压力,还是被迫签订了广岛协议。
日本汇率失去自主权,加上奉行资本自由汇兑政策,没有及时在资产价格方面实行管控,最终形成泡沫化经济。

日本不具备管控经济的能力
中国经济的特点
中美之间同样存在长期贸易顺差,但奉行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实行资本管控制度,汇率双向波动,同时,坚持房住不炒,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汇率上不存在趋势性基础,也没有谁能动摇我们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资本管制,投机资本难以大举进出。有系统性应对投机资本流入股市、楼市的应对策略。中国具有全品类的工业体系,拥有全球最大体量的实体经济。

中国具有自主、可控、完整的经济体系
可见,中国不会有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土壤,也不会重蹈覆辙,这一点完全放心。

5. 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怎样被摧毁的

经济倒退的本质是资产被掠夺,而不是房价下跌。且听我解释如何被掠夺,我简单说个模型,关于资产,房产、汇率与外汇问题。
一个国家经济GDP就是资产,比如有一万亿,就是资产了。
GDP的资产要增加,两种途径,一个是自身国内工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东西和消费的东西多了,比如多了养猪场、养牛场,但是又卖完了,生产和消费消化得快,人民吃得肉自然也多了,经济也就富裕和幸福了。
但是国家自身发展,生产和消费循环太慢,便开始做国际贸易,加大循环速度,自己卖的多了,买的也多,家国自然更富裕,人命自然更幸福,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但是这时候问题来了,有些人把生产和消费的目光不再放在吃得,而是放在了房子,结果问题来了,房子又不是拿来吃得消费一次怎么继续消费啊?简单,拆了又建,给一点补贴让他们重新买就好了,GDP好像也高了,但是此时水分就太多了。
不过此时也就是泡沫而已,经济有怎么会被摧毁呢?我先前说了是被掠夺,记住了。
别忘了我们做了国际贸易,如果此时有外国资产大量涌入投资此地房产呢?那么是不是GDP也高了,房价也高了?是的
那么国家的肥水被谁赚了?别人,没错,不过此时钱还在自己国家,似乎不影响。
这时候问题来了,外汇问题出来了,外汇其实是一种负债,这点要记住,会计准则是如此没错,加入美联储来一次大降息,外国人决定抽走本国所有货币怎么办呢?要明白如果外国人当初外汇兑换率是1:1进来,也就是向外面借了1块钱,自己也卖出1块钱,但是外国人赚了不知一块钱,他有10块,你有10块的没有兑换吗?这就是大洗劫开始了,没有10块钱美元兑换外国人的钱,就要向美国人借钱,但是美联储能降息,也能让汇率提高到100:1甚至10000:1,那么自己国内的资产就是这样拿去换了美元,外贸赚的甚至国内赚的都给了美国。
国内企业因为汇率问题无法继续经营,倒闭,至此,国家倒退

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怎样被摧毁的

6.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为什么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资循环经过一圈虚拟经济后,没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业,反专于一个不断吹大的泡沫行业。广场协议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扩展资料:
判断方法
如何辨别何为泡沫,何为正常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判断出现差错,出台了错误政策的情况下,哪个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大?对于这个问题速水优认为:“实际上,在泡沫扩大的过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断真的是非常的困难。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我们无法否定这是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可能性。
比方说,在当时东京地价暴涨时,人们所举的一个在当时很难分辨的,似乎理所当然的理由是: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银行总是面对着两个不同的风险,??一个是,在经济正要获得飞跃性的发展时,如果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就可能剥夺一个大好的成长机会;另一个是,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误以为是真实的,放任泡沫的扩大。
中央银行在进行政策判断时,不能光注意哪个风险的概率高,还要关注在政策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哪个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这一问题的评价。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显示了.
对于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成是真实的这一错误,从长远来看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这一点,当时的日本银行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速水优看来,放任泡沫的扩大所造成的损失,远比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而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大。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入80年代后,支撑日本战后30多年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渐渐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而这时出现的日元升值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点。
日本当时应利用这一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只顾眼前的经济繁荣,从而放任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大。结果该改革的没改革,该调整的没调整,不仅白白浪费了4、5年的大好时光,而且给以后的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泡沫经济

7. 上个世纪,日本是如何陷入的泡沫经济的?

广场协议一开始日元升值20%还可以支撑,后来因为传闻要继续升值,导致众人狂抛美元,因为炒外汇获利容易,升值趋势一发不可收,美元跌至协议前50%。为抑制日元继续升值,政府开始快速降息,好让市场的日元变多。而多出的货币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市,股市和房市泡沫迅速变大。由于金融和地产赚钱容易,以及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制造业大受打击,开始向海外迁移,如中国,东南亚。随后金融地产泡沫破裂,再加上制造业衰退,经济停滞不前。

昭和时代的落幕——裕仁天皇御崩与社会现实

1975-1995年间,日本经济增长的方向
货币代表的是什么?是经济本身。真正打垮日本的是他自身的经济结构。广场协议以前日本制造业欣欣向荣,因为他和美国是理论上的统一市场。外加他的经济水平比较低有低成本优势,所以经济在战后发现迅猛。业结构无法升级才是根本问题,经济依附美国,航天军事领域又不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彻底被封死。这就是外交部长说韩日三流国家的主要原因,也是日本经济最根本的原因。

1965-2013年日本基准货款利率与活期利率推移表

泡沫时代日本国企公社民营化六社,上市日期及股票价格变动对比概表
我们可以先问三个问题:
1:关于买日元,卖美元的外汇操作,本国外汇从业者是怎么盈利呢,用1美元买180日元,待日元升值后,用150日元买1美元,中间获利30日元吗?就是没懂初始货币和结算货币,不应该是持日元进入市场最后结算回日元吗?那升值不就相当于赔钱?2:日本的6万亿政府投入基建,那这些钱是通过承包政府项目的企业,然后企业拿赚来的钱又投入股市吗??3:既然银行已经没人存钱了,银行是怎么有钱放贷呢?存款的人要投资没有挤兑吗?
答案:
1,汇市可以加杠杆,比如5倍杠杆,在180比1是用一万日元相当于有5万日元,在120比1是卖出,赚杠杆部分的钱,当然要交手续费和交易费等,
2,钱是很聪明的,他会像能够使自己快速增值的地方流,我们是房地产,日本是股市,
3,银行不是完全不能揽储只是难度大了,所以银行也开始卖债券,卖保险卖基金来吸纳资金,但是泡沫时期钱贷给谁也是问题,所以银行有时候拿着钱会惜贷,体现为市场上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企业依旧融资困难。

NTT股当初是政府放出专卖股,由图中可以看出被高估

股市大恐慌下,金货投资逾加火爆
从产业经济角度观察,日本当年强悍的绝不只是相对于今天,当年被美国第一个阉掉的纺织业,直到九十年代还有本土加工厂的玩具业(有兴趣可以淘一些八九十年代老DX看看产地是不是MIJ)水平都不是国内今天相比重工和高科技更加内卷的轻工业可以媲美的,以及你如果是一名宅的话,更应该知道八十年代日本的动漫直接重塑了八十年代美国动画画风,任天堂在雅达利的废墟上重建游戏业的光辉历史。

1953年~1999年日本基准存款利率与股市投资收益率对比

1965~2000年日本家庭财产总额统计金融资产中信托证券资产比例推计图表
日本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是透支了未来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五十年发展潜力的结果,跟它最有可比性的就是德国,德国八千万人口,日本一亿,历史、政治处境、产业结构都相似,日本gdp却比德国高得多。所以当德国gdp接近日本80%时,或者日本靠拢德国120%时,日本的泡沫才会消化完毕,重新走上增长的道路。

日本著名企业松下电器1958-1987年产业的状况

1984~1994年养乐多会社金融商品资产保有额推移表
昭和最后十年的泡沫时代,我感觉应该是日本有史以来最纸醉金迷,肆意狂放的日子了。那时候美少女们穿着风格各异,夸张自信又大胆,妩媚中还有一点中性的英气。音乐和影像娱乐更是出了一波又一波封神绝唱,感觉那个时代的日本就像一场异常盛大的花火大会,被催动的经济一朝点燃绚烂无比,绝美地令人震撼,但大爆炸后刹那凋零,徒留平成二十年的残渣一地。现在看到他们在紧巴巴地维持着小确幸的外表精致和千篇一律的“美好假象”,只能说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使日本出现失去的二十年的根本原因是广场协议日元升值造成的泡沫,泡沫一旦破解就是失去的二十年。可以预见的未来日本会有失去的三十年。制造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是最能创造就业最事生产的行业。经济的核心在于生产,不是虚假的金融。金融是为实体服务的手段,不是经济本身。由金融与地产产生的GDP是显而易见的虚假。

1984年~1990年国债,公社债,地方债在内的日本公共债券售贩交易总额推移
我国目前还处于上升期,人力成本和工业配套等成本还不算高,同时国家还能吃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但是这之后呢?我们是不是还会走上美国那样第二产业严重衰退的老路?愿祖国能引以为戒,踏踏实实走地更稳更长。

上个世纪,日本是如何陷入的泡沫经济的?

8.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货币政策曾经失去平衡,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与日元升值是两个不同金融机关积极行动成为泡沫产生的初期因素
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于二者出现在同一时期,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因而产生了复杂的联系,以致使一些舆论误读了它们。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贸易差额的变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为“滞胀”所困扰,1980 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为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50亿美元。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对其他10个发达国家货币的多边汇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扩大了美国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 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 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更深层因素是,二战后,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元成为“超级货币”;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 1.5%,日本约为 4.8%.   也就是说,到1985年,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都已经无法避免。实际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过程已经开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只是加快(而非启动)了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