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海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024-05-15

1. 张林海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多篇,主要有:1、《人治与法治之争及其启示》(《中州学刊2003年5期》2、《仲裁,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的新亮点》(《企业活力》2003年12期)3、《“盐铁论”形、德之争及其当代意义》(《中州学刊》2004年3期)4、《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法规判》(《中州学刊》2008年6期)。

张林海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 陈云海的发表论文

  1.论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佛教造像艺术(译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37-40页;  2.五四时期新美术运动述略,《民国档案》2002年第2期,第56-58页;(一级刊物)  3.美术革命与革命美术,《江苏文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32-36页;  4.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女性形象,《南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09-112页;  5.艺术与科学的合奏,《美术与设计》2004年第1期,第153-154页;  6.关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美术与设计》2005年第2期,第61-64页;  7.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迈克,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81-286页;  8.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基斯,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73-178页;  9.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大卫(一),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51-154页;  10.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大卫(二),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35-150页;  11.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状况初探,《中原文物》2002年第3期,第18-27页;  12.史前美术考古,《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下编第一章,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21-292页;  13.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状况初探,《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13-22页;(一级刊物)  14.中国绘画构图学,《中国绘画本体学》第六章,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303-364页;  15.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殉道女和修道女形象,《艺术探索》2005年第4期,第39-40页;  16.中国文化中的猫头鹰信仰,《寻根》2005年第3期,第30-37页;  17.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女信徒形象,《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9-12页;  18.早期基督教美术中圣母形象的图式与功能,《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1期,第39-42页;  19.明人十二像,《东方艺术》2006年第1期,第35-41页;  20.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上层女信徒形象,《艺术百家》2006年第2期,第108-110页;  21.中国文化中的猫头鹰信仰,《趣味考据》,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8-16页;  22.评高居翰《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译文),《新美术》2008年第3期;第11-19页;(一级刊物)  23.现代艺术批评与中国绘画史(译文),《清华美术》2008年第7期,第16-21页;  24.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女神形象,《美术研究》2008年第3期,第125-128页;(一级刊物)  25.画家与赞助人,《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4期,第87-92页;  26.艺术与观者,《美苑》2010年第6期,第70-72页;  27.拓展的视野:汉学与艺术史的交融,《美术与设计》2012年第5期,第56-63页;  28.基督教美术中的圣母子图像,《美术研究》2013年第1期,第121-125页;(一级刊物)  29.“笔法美学”与“书画同体”,《新视觉艺术》2012年第5期,第17-18页;  30.艺术风格与图像环境,《美苑》2012年第6期,第46-49页;  31.基督教艺术中的圣母凯旋与圣母加冕图像,《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第196-199页;  32.大学通识教育视野中的公共艺术教学,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级,教育部主办;  33.中国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译文),《创意与设计》2012年第6期,第32-35页。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女性形象研究(R0446-YS),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支持项目,2008年结项,项目经费1.5万元;  2.参与中国绘画学科建设之研究(97GB29),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2006年结项,经费7.0万元;  3.主持基督教美术中的女性形象(08JC760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之中;经费5万元  4.主持可视的历史:基督教美术中的女性形象(08SJB7600025),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经费0.5万元  5.参与“图像与观念:中国艺术考古前沿问题研究”(09YGA760020),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经费12.6万元;  6.参与“汉唐墓葬美术中的佛教文化因素”(教育部教研司20109号通知,项目号201015),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经费30万元;  7.参与“民国时期学校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研究”(NCET-09-016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课题,经费20万元;  8.参与“新疆环塔里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2AZD12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费25万元;  9.主持“西方语境中的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人才科研基金项目,经费4万元;主讲过的专业课程:  《中外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论》、《色彩构成》、《西方画论选读》、《美术史与美术理论》、《平面设计》、《西方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外国设计史》等。

3. 刘云海的论文或发表的文章

1. Wnt3a在小鼠孤雌胚胎及正常胚胎早期着床部位的表达变化2. 饲喂雌鼠大豆异黄酮对后代雌性生殖性状的影响3. 化学联合激活可明显提高小鼠孤雌胚胎发育率4. 一种鉴定小鼠胚胎质量的双重荧光染色方法5. 雌二醇和孕酮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刘云海的论文或发表的文章

4. 刘云海的论文发表情况

1、海藻酸钠固定化橘青酶微球对铀的吸附研究,刘云海*等,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22(11):1441-45.2、Biosorption of uranium(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dead fungal biomass of Penicillium citrinum,Liu Yunhai*, et 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doi:10.1016/j.cej.2010.10.0683、Adsorptive removal of uran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Chitosan-coated attapulgite. Pang Cui, Liu Yunhai*, et al.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0, 286:185-193.4、Selective adsorption of uranyl ion on ion-imprinted hitosan/PVA cross-linked hydrogel. Liu Yunhai et al. Hydrometallurgy, 2010,104:150-155.5、Pre-Concent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Uranium (VI) in Environments using Ion-imprinted Chitosan ResinviaSolid Phase Extraction. Liu Yunhai et al.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hemical Society,2010,21(3):533-540.(SCI,IF=1.402)6、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铀的吸附研究,王彩霞,刘云海*等,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21,1361-1364.7、Polycationic graft copolymers of poly(N-vinylpyrrolidone) as non-viral vectors for gene transfection.Liu Yunhai et al.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09,7(3),532-541. (SCI,IF=1.016)8、Self-assembled Micellar nanoparticles of A Novel Star Copolymer for Thermo and pH Dual-Responsive Drug Release. Liu Yunhai et al.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329(2009),244-252.(SCI,IF=3.019)8、Self-assembled Micellar nanoparticles of A Novel Star Copolymer for Thermo and pH Dual-Responsive Drug Release. Liu Yunhai et al.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329(2009),244-252.(SCI,IF=3.019)9、Thermo and pH sensitive fluorescent polymer sensor for metal cations in aqueous solution.Liu Yunhai et al. 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2008,19(2):137-143. (SCI,IF=1.405)10、Self-assembled, fluorescent polymeric micelles of a graft copolymer containing carbazole for thermo-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in vitro. Liu Yunhai et 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 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 2008,85(2):435-443. (SCI,IF=2.185) 11、温度和pH敏感的磷酸腺苷荧光共聚物传感器. 刘云海等,功能材料,40(2009),63-65(EI);12、胺基取代单茂钛/MAO催化降冰片烯聚合,刘云海等,合成树脂及塑料(核心期刊),2007年第3期 (EI);13、快速环境响应多孔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刘云海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 (EI);14、胺基取代单茂钛/甲基铝氧烷催化乙烯聚合,刘云海等,合成树脂及塑料(核心期刊),2006年第1期,(EI);15、Cp*TiCl2N[Si(CH3)3]2/MAO催化剂合成无规聚丙烯弹性体,刘云海等,高分子学报(一级学会核心期刊),2005年第1期16、高相对分子质量aPP的合成、硫化及其性能,刘云海等,合成树脂及塑料(核心期刊),2005年第1期,(EI);17、丙烯酸系三元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刘云海等,化学世界(核心期刊),2005年第10期;18、海藻酸钠与丙烯酰胺微波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刘云海等,化学研究与应用(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19、5-[2-(5-甲基-1,3,4 -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刘云海等,分析试验室(核心期刊), 2005年第12期;20、2 - [5 – 甲基 - (1,3,4-噻二唑偶氮)]-2-萘酚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刘云海等,化学试剂(核心期刊),2005年第7期;21、天然色素花青素的微胶囊化研究,刘云海等,食品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第11期;22、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的微胶囊化,刘云海等,食品工业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第12期。

5. 张海波的基础发表的论文系统

师从应用角蛋白一项抗体培养免疫酶标技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学院征尿单个核细胞成分的研究 中华学位肾脏病杂志硕士 ():氟哌酸治疗膀胱炎单剂量疗法与六日疗法疗效观察 中华肾脏病杂志 ():怎样区分上下尿路感染及现有方法评价 临床医学杂志 ():尿毒症并发高钾血症例 实用内科杂志 ():氟哌酸单剂量和日疗法治疗妇女急性膀胱炎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 ():尿细胞学检查的新进展 综合临床医学 ():尿细胞学检查的进展 临床内科杂志 ():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紧急血透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Alport综合征二家系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扁桃体切除对慢性扁桃体炎合并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药在肾病综合征激素减量过程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Assessment on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Process of Corticosterone Reduction in Nephrotic Syndrom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肾膨结线虫病一例 中华肾脏病杂志 ():扁桃体炎和并肾炎性扁桃体切除的疗效及细菌学研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测定自身血和尿红胞MCV及其比值区分血尿来源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 ():~中药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通心络胶囊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蛋白尿的影响 疑难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敏感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疗效观察 潍坊医学院学报 ():~应用Sysmex F- Microcell Counter 鉴别血尿来源 潍坊医学院学报 ():~例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潍坊医学院学报 ():~成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不同病理类型对泼尼松的治疗反应 潍坊医学院学报 ():~建立暂时性血管通道进行紧急血透的探讨 潍坊医学院学报 ():~

张海波的基础发表的论文系统

6. 张海超的论文

1. 火把节、捞尸会与被规训的女性——以大理白姐故事为例 《民族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2. 对明清白族本主庙碑文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云南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3. 历史民族志及其汉语书写实践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 论历史民族志的书写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全文转载 2008年第4期。

7. 张海超的论文

1. 舞台展演与文化存续——《以云南映像》为个案的探讨 《云南社会科学》2006第06期2. 第三作者 云南热带季风区山地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人地关系互动研究 载《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张海超的论文

8. 张海涛的代表论文

1)     Zhang H.- T., Zhai C. and Chen Z., “A general alignment repulsion algorithm for flocking of multi-agent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 56, no.2, pp. 430-435, 2011. 2)     Zhang H.- T., Chen M. Z. Q. and Stan G. B., “Fast consensus via predictive pinning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Regular paper, accepted at 2011. 3)     Zhang H.- T., Chen M.Z.Q., Stan G.-B., Zhou T. and Maciejowski J. M., “Collective behavior coordination with predictive mechanisms,” 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Magazine -Feature article, no.3, pp. 67–85, Aug. 2008. 4)     Chen Z. and Zhang H.- T.*, “No-beacon collective circular motion of jointly connected multi-agents”, Automatica-Regular paper, accepted at 2010. 5)     Zhang H.- T., Wang N., Su R.- Q., Chen M. Z.Q., Zhou T. and Zhou C., “Spatially quantifying the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in collective behaviors,” New Journal of Physics vol.12, pp.12305, 2010. 6)     Zhang H.- T., Chen M.Z.Q. and Zhou T., “Predictive protocol of flocks with small-world connection pattern,” Physical Review E, vol. 79, pp. 016113, 2009. 7)     Li W. , Zhang H.- T., Chen M.Z.Q. and Zhou T., “Singularities in homogeneou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large-scale emergence order,”Physical Review E, vol. 77, pp. 021902, 2008. 8)     Zhai C.,Zhang H.-T.*, Zhao Y., Chen M.Z.Q., Wang B.-H. and Zhou T.,“Effective usage of credit records to promote cooperation on weighted networks”, Physical Review E, vol. 81, pp. 036112, 2010. 9)     Zhang H.- T., Chen M.Z.Q., Zhou T. and Stan G.-B., “Ultrafast Consensus via Predictive Mechanisms,” Europhysics Letters, vol. 83, no. 4, pp. 40003, 2008. 10)  Zhang H.- T., Chen M.Z.Q. and Zhou T., “Improve consensus via decentralized predictive mechanisms,” Europhysics Letters, vol. 86, no. 4, pp. 40011, 2009. 11)  Zhang H.- T., Chen M.Z.Q. and Chen Z., “Nonlinear Laguerre-Volterra observer-controll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cess control,” Int. J.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vol.20, pp. 412–423, 2010 12)  Zhang H.- T., Chen G. and Chen M.Z.Q., “A novel dual-mode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constrained Wiener systems,” Int. J.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vol.20,  pp. 975-986,2010. 13)  Qi C.-K., Zhang H.-T. and Li H.-X., “A multi-channel spatio-temporal Hammerstein modeling approach for nonline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processes,” J. Process Control, vol. 19, no.1, pp. 85–99, 2008. 14)  Zhang H.-T. and Li H.-X., “A general control horizon extension method for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vol. 46, no.26, pp. 9179–9189, 2007. 15)  Zhang H.-T.,Li H.-X. and Chen G, “Dual-mod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constrained Hammerstein systems,” Int. J. Control, vol. 81, no.10, pp. 1609–1625, 2008. 16)  Zhang H.-T. , Chen Z, Wang Y. -J., Li M. and Qin T.,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Laguerre functional model,” Int. J.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vol. 20, no. 2, pp. 53–76, 2006. 17)  Zhang H.-T., Qi C.-K., Zhou T. and Li H.-X., “Greatly enhancing the modeling accuracy for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by nonlinear time/space separation,” Physica A, vol. 376, pp. 215–222,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