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

2024-05-20

1.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

日本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 
(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 
(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 
(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

2.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日本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 
(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 
(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 
(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3. 一战后,1929年前日本的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
  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19.9%,其中造船业88.2%,采矿业55.9%,机器制造业55.9%,生铁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40.3%,国际收支逆差达3.5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6亿日元。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0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00个缫丝厂停工,200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国际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此后,米麦产量长期停滞。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发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极不平衡的繁荣孕育着极不平常的危机。在短短三年投资热潮后,从1927年起,德国工业危机已经开始形成。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赔款偿付,德国国内市场狭小,巨大的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在高速出口增长中实现。然而,美、英、法等国既要德国的赔款,又拒绝进口德国的工业品,使德国的巨额投资利润无法实现。1929年3月,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发发出警告说:“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一战后,1929年前日本的经济危机

4.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书籍

《金融战败》、《泡沫经济学》、《前车之鉴日本的经济泡沫与失去的十年》。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扩展资料:
日本为应对90年代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
(1)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物质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及经济制度的改进共同作用和发展的一个全面过程,日本的泡沫经济表面上是资产膨胀的结果,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与调节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失衡以及银行、企业制度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和不完善。
(2)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缺位, 传统产业又转换不及时且跃迁不到位在产业结构方面,故要注重调整和改革经济结构,逐步走上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政府大力鼓励和发展新兴产业  。   
2.改革“日本式”的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的先进与落后是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由于过分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而使市场的作用被削弱。政府迫切需要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自主投资的鼓励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2)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求解除终身雇佣,变年功序列制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
3.经济政策目标的调整。
(1)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然而以外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而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内在支撑机制。
(2)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势下,将出口与扩大内需、推动个人消费相结合才是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把促进与民间收人相适应的民间消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重新唤起国民的信心。      
4.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重视基础研究与开发, 占领高技术领域
5.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
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业为核心和支柱的, 高新技术要想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新兴产业要想发展壮大, 离不开金融业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日本泡沫经济

5. 问,日本与中国在2009年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对比

的黎波里邮报转载法新社文章:中国经济在2009年表现依然出色,即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和中国,在竞争中结束了2009年。中国依旧保持了8.7%的增长率,有望很快将替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在这一位置保持了40多年。 

  加拿大皇家银行香港分行的高级战略家表示,在2009年,中国很可能已经超过日本,即使没有超过,也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 

  1月21日,中国公布2009年名义GDP为33.5万亿人民币,即4.9万亿美元。日本公布的2008年名义GDP为505.1万亿日元,即5.5万亿美元。据预测,日本2009年经济会缩水6%左右,名义GDP有可能会下降到5.2万亿美元。按计划,日本会于2月15日公布该数据。 

  日本第一生活研究机构(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称,从名义GDP来看,日本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非常接近。 

  另有分析家表示,在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并且有望在2010年依旧保持强势,而日本由于持续的通货紧缩和人口减少,很可能在2010年退居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如果没有中国的经济繁荣,日本经济将更加萧条,因为中国和日本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汇率的波动,使得两国经济对比非常复杂,如果日元持续疲软,将加快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步伐。 

  普华永道在其近日的报告中预测,中国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而印度会在2030年超过日本,成本第三大经济体。 

  由于中国有13亿人口,其人均GDP还远远低于仅有1亿2千万人口的日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人均GDP只有3259美元,世界排名104位,而日本人均GDP高达38457美元,位居23位。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开始快速恢复,上世纪80年代,人们曾普遍预测日本会超过美国。但90年代初期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其经济遭遇了10年发展停滞时期。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日本出口大幅减少,从而使其经济进入快速下滑时期,直至2009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才恢复正增长。但是,由于消费价格下降、公共债务居高不下和国内需求不振等原因,日本经济依旧偏弱。 

  而中国自30年前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中国年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9%,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由于世界经济危机,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中国政府出台了的庞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使其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反弹。

问,日本与中国在2009年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对比

6.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

1990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影响有多大?看完别不信

7. 90日本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并由此引发恶劣轰动世界、撬动日本的90日本经济危机 。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90日本经济危机

8.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语中“平成景气(日语:平成景気;日语假名へいせいけいき)”基本与此同义,但有时也包括此后的经济萧条阶段。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动机,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总结
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日本的经验教训表明:
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
第二,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
最后,应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当前反对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经济过热并非全局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响经济繁荣。速水优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反省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面临这两种风险时,牺牲暂时的经济发展的损失,比起听任泡沫经济扩大可能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要小得多。
总之,不应过多地纠缠于CPI的涨跌,把CPI的涨跌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唯一风向标,重蹈日本的覆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