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2024-05-15

1. 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标准四条监管目标: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基本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公开原则是指监管活动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应当具有适当的透明度。公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管立法和政策标准公开;二是监管执法和行为标准公开;三是行政复议的依据、标准、程序公开。公正原则是指银行业市场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银监会进行监管活动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参与者。公正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公正,要求平等对待监管对象;二是程序公正,要求履行法定的完整程序,不因监管对象不同而有差异。标准:①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③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这一监管理念内生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发展与|{盔管的实践,是对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二)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1.监管理念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风险监管框架涵盖了六个监管步骤:了解机构、风险评估、规划监管行为、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2.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请参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关章节);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迂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请参阅信用风险相关章节);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3.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一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及时进行预警二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三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四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对单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①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内容应当与商业银行营运、组织结构、业务政策、操作系统和管理报告制度相吻合,构成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撑。②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状况的监管

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2. 金融监管的目的及意义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进行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
意义: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防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账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扩展资料: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监管模式。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标志着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
2003年初银监会的成立,使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
其中,银监会主要负责银行业的监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大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机构。
对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银监会、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银监会和保监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监管

3. 商业银行监管最基本的目标是

维护金融秩序;
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利益;
促进商业银行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经营效率;
保证国家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商业银行监管最基本的目标是

4. 金融监管机构的意义

公共监管理论认为,金融业是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监管当局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正是一种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但是这种监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边界的,诸如监管法规的滞后性、监管弹性不足等,从而使有效监管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社会中介、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市场约束也具有一定的监管优势,成为防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重要防线。从而在金融监管和上述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整合、有机链接的机理。从长远看,金融业合法、稳健的运行机制,不仅在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更在于通过监管链接,促使社会中介、行业公会、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与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形成一种默契,变成一种合作。

5. 银行监管的内容?

(一)市场监管的内容: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监管当局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银行机构进入市场、业务开展和从业人员素质实施管制的一种行为。市场准入监管应当全面涵盖以下几个环节:(1)审批注册机构。(2)审批注册资本。(3)审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4)审批业务范围。(二)市场运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是指对银行机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概括起来讲,市场运营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银行机构资本适度和资本构成、资本质量状况、流动性、盈利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等。(三)处理有问题银行机构及市场退出监管(四)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监管的内容?

6.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三点基本含义:(1)依法监督;(2)自主行使监督权;(3)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贯彻实施这一项原则,对于搞好各项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有三点:(1)坚持实事求是;(2)重证据;(3)重调查研究.
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指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对任何监督对象都要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法规和行政纪律的特权.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行政监督机关是维护法律的专门机构,通过严肃惩处违法违纪者,可以给监督对象以正确的导向,让他们认识到法律是必须遵守的,违反了就要受到惩处,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遏制和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惩处,教育那些违反违法违纪的人员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做好工作,将功补过;同时,通过案件的解剖,分析产生错误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总结教训,来对广大的监督对象进行法制和纪律教育,促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搞好廉政,勤政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同要达到的目的统一起来.行政监督机关通过监督检查,在发现,揭露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对违法违纪者给予应得的惩罚的同时,要通过发现问题,执行法律,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研究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对策和措施,以改善公共行政管理.
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

7. 银行监管的目标是_______.

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中国自2004年开始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将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的对银行业的日常监管职责,划归新成立的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作为配套法律。在这部法律中,对中国银行监管的目标有明文规定,就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银行监管的目标是_______.

8. 银行业监管的银行业监管的原则

银行业监管的原则是银行业监督管理行为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银行业监管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依法原则是指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职权源于法律,并应严格依据法律行使其监管职权,履行监管职能。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公开原则是指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行为除依法应当保守秘密的以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信息的公开披露,这些信息包括监管立法、政策、标准、程序等方面的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必须公开的金融风险信息、监管结果的信息等;二是监管行为的公开,即监管机关的监管行为、行政执法行为都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公开进行。公正原则是指所有依法成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监管机关应当依法监管,平等地对待所有的被监管对象。这一原则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上的公正。效率原则是指监管机关在监管活动中应合理配置和利用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监管任务。(二)独立监管原则独立监管原则是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监管工作人员依法独立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体制下,坚持这一原则尤为重要。(三)审慎监管原则审慎监管原则是各国银行业监管实践的通行原则,也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发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一项重要的核心原则。根据审慎监管原则,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制定标准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有关银行业监管法规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惯例和《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基本精神,确立了银行业审慎监管的原则,以促使我国银行业监管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四)协调监管原则协调监管原则是指在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证券业监管机构、保险业监管机构之间建立协调合作、互相配合的机制。参与协调监管的各方就维护金融稳定、跨行业监管和重大监管事项等问题定期进行协商,目的在于衔接和协调货币政策以及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政策,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从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效率和竞争力。坚持这一原则对于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是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跨境合作监管原则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不断加强,各种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也在所难免。在此背景下,各国越来越重视国际间银行监管的合作,逐步实施了跨境监管,各种国际性监管组织也纷纷成立,力图制定统一的跨境监管标准。跨境银行合作监管是为了确保所有跨境银行都能得到其母国和东道国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并且,跨境银行的母国和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管分工和合作,就监管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法以及实际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和定期交流。具体来讲,母国监管当局应当对跨境银行的境内外机构、境内外业务进行全球并表监管;同时,东道国监管当局也应当对境内的外国银行机构在本地的经营实施有效监管,并就其母行的全球经营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确定的跨境银行合作监管原则,我国主动推进与境外银行监管机构之间建立正式的监管合作机制。截至目前,中国银监会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波兰、韩国、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香港、澳门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签订了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涵盖信息交换、市场准人和现场检查中的合作、人员交流和培训、监管信息保密、监管工作会谈等多项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