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访谈成长经历

2024-05-15

1. 成功人士访谈成长经历

   一位17岁就闯荡巴黎的温州人,在生存压力和致富梦想下不断创业,又不断受挫,最终历练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的故事,是15万温商在巴黎的生存缩影,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一个的巴黎奋斗史故事,一起来欣赏吧。
     成功人士访谈成长经历     蔡良勇:一个的巴黎奋斗史
     蔡良勇近两年一直频繁地在国内晃荡。每到一个城市,他最先去的地方总是当地的电子产品市场。这已经成了他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
     他今年42岁,长着一个狮子鼻,面相忠厚,总是在店铺密集的街道上低着头走路。一般人很难想到,他是个在巴黎闯荡了25年的,还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工厂、众多的合资公司,并投资于房地产业。
     在巴黎的复杂经历,让他对命运这个东西一直感到不可捉摸。最近的一天,他在巴黎遇到一位神秘的。这位曾经是商界的风云人物,一日破产,改行研习占卜。他面色凝重地告诉蔡良勇两个秘密:人的钱财富贵是前世注定的;你命里有横财。
     “这两件事我都相信。”蔡良勇咧着嘴呵呵笑了。他笑的时候总是盯住你的眼睛,笑脸伴随着身体无声而持久地摇晃,直到确认他的快乐信息已经抵达了你的感知系统。
     但在20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有这种笑容。“那时巴黎的街道永远是雾蒙蒙的,看不到很远;人走路的时候是轻飘飘的,心慌得很。”他回忆说。
     “天堂”里没有阳光
     蔡良勇25年前萌生去法国的想法,完全是由于同乡的鼓动和诱惑。他那时才17岁,在温州一家建筑公司工作。那时单在的温州人就已经有15万之多,同乡们不断寄明信片回来,让他无法安心。
     那是1982年,他终于说服父母,从他们手中蹭到了飞往巴黎的机票。
     第一次坐飞机去巴黎,那份紧张与激动,他现在仍记忆犹新,他说现在每年仍然在两地往返飞行,却已经没了感觉,但他那时没有想到的是,就从他走下飞机的那刻起,漫长的穷日子就正式开始了。
     在到达的第一年里,他不但没看到想象中的“天堂”,就连巴黎的太阳都没见过。他坐在亲戚家灰暗的皮包工厂里,望着眼前的剪刀、绳子、胶水,终于发现了现实的残酷。他也从此背上了跟所有海外温州人一样艰巨的使命包袱——当老板、发大财。
     “我的青春是在苦闷中度过的。”瘦弱的蔡良勇此前根本没动过车衣机,更经受不起日夜赶工的折腾。他做的活儿,质量差、速度慢,根本无法让当老板的亲戚满意。毕竟亲戚接他出国安排他进厂,也是计算了成本的。
     一年后,在亲戚的埋怨声中他告别了那家皮包工厂。他先是借了别人的裁缝机,又问其他乡亲借了一点皮,自己设计了一个包,拿到街上去卖。但根本没有人买,他只好挨个找杂货店去推销。一个金边老板抵不过他的软磨硬泡,收下了这个包,付了几个法郎。
     “出了店门,我直奔一个食品店,买了一包山楂片,在路上一边吃一边跳。”这是他在巴黎做成的第一笔生意。以后的无数桩生意,都没有这次交易更激动人心。
     但他的皮包梦很快落空了,他接下来做的包都无人问津。房租和生活费的压力开始逼得他在街上乱转。他先是发现了一家法国人的成衣工厂,就跑去那里缝衣服,但他天生不是踩机器的料,笨手笨脚地干了几天就被老板赶走了。好在讲信誉的法国人还是给了他50法郎(一周的工资)。
     他后来又找到了一个金边人的工厂,幸运地遇到了同为工友的大玲、小玲两姐妹,两个姑娘虽然技艺不错,却也跟他同病相怜,就想办法保护他。一个月过去了,老板看到蔡的工作状况不佳,想赶他走,两姐妹就挺身而出,她们威胁老板也要辞工。老板无奈,只好勉强留了他半年。两姐妹于是开心地拉着他去歌舞厅庆祝,可到了地铁口,他却很难为情地站住了——口袋里的钱连买地铁票都不够。
     蔡良勇发现:成衣工厂在巴黎有很多家,大家都要吃工作盒饭。于是他就跟老板们毛遂自荐,说自己是国内来的大厨,可以供应晚饭。每个晚上到别人的成衣工厂送菜,他都精神抖擞地跟别人说自己是开车送来的.。然后,出了厂门,趁人不注意,拐个弯跳上公共汽车就回家了。可惜一个星期后,他做的菜味道差又变不出什么新花样,很快就被揭穿了真相。只好再次面临失业的窘迫。
     一次次创业,一次次破产
     到巴黎两年后,他跟另外一个制衣技术娴熟的同乡一起看中了一处店铺,终于打算要合伙开一家服装店,各出一半资金。
     温州人当中有个非常流行的“标会”制度,就是大家出钱帮助一个想做生意的人,省去他积攒原始资金的时间,然后这个人再以每月固定的额度还给其中一人,直至还掉全部负债。这种方式在贷款困难的民营小企业中非常有效,同乡之间也互相信任。
     蔡良勇绞尽脑汁,把所有认识的人都找到了,标了一个会。但他筹到的钱距离投资的需要还差5万法郎,无奈之下,他把自己租来的一房一厅以每月300法郎的价格租给了别人,条件是对方要出押金5万块。
     他出的租价实在非常低,但收押金的主意却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新的店铺日后也可作为临时住所。出租合同终于在他的租店铺合同签约的前一天落实了,不过按规定,新房客要在搬进去之后才最终付钱。
     为了能顺利签到第二天的店铺,他决定提前一天搬出去,让房客入住。那是一个难熬的无家可归的夜晚,他揣着押金,提着行李,在巴黎灯火闪耀的大街上整整走了一晚。
     店铺落实了,但买设备的钱还不够,他就跟厂家争取到了分期付款。然而,由于没有开店经验,他们还是吃了亏。当时店里请来的工人都是“黑工”(没有申报工作合同的雇佣工),由于工人不报税,完全以现金的形式支付工资,而收入的货款基本上是法国人明码标价的支票。一年下来,公司账面上的利润非常高,需要上缴高额的税款。扣除成本费用,基本上没赚到什么钱。
     那位合伙的同乡认为这桩生意的利润还不如自己以前的收入,决定放弃跟蔡良勇的合作。但蔡此前标会的负债还未还清,如果退出就丧失了还债的机会。于是他咬牙退还了对方的资金,一个人把这间店撑了下来。但这种挣扎是没有意义的,他的经营如雪上加霜,没多久就把店铺关门卖掉了。还了剩下的债,就已身无分文。
     “我从那天起非常理解地铁里的乞丐。”蔡良勇后来说。他那时坐在地铁的过道里,抱着膝盖,呆呆地看着那些悠然自得、弹唱讨钱的乞丐。
     但他还是很快振作起来,重新租到了一个工厂,仍然加工衣服。这时,他发现自己陷入了管理困境中。他给的工资低,工人做工就很慢,效率上不去。后来,他提高了工资,速度马上快了起来。但工人们的心眼儿也随着经验在积累,有时他计件算好了工人的工作量,但趁他出去接电话的几分钟,有的工人又偷偷拿回来几件,算在新一轮的工作里。
     生意慢慢发展起来,他手头开始有了十几万法郎的资金,想发展更大的工厂做自己的产品。他在华人集中的巴黎3区晃了几圈,就决定生产男士游泳裤。因为他看到泳裤店的生意很好,特别是缝剪非常简单,不用请设计师,只要选好花布就行了。
     但就在他雄心勃勃地展开自己制造成衣的计划之时,却发现他新租的大工厂原来是一家犹太人的工厂,犹太人就是因为雇用黑工加逃税被警察局查封的,这里自然成了重点监督对象。他的工厂没多久就被查抄,工人全部被赶走。他的工厂再次走到了不灵的末路。
     这次将钥匙交给别人,除了身无分文,还背上了不少的债务。但对他来说,这反正不是第一次破产了。
     从天而降转瞬即空
     一个人的时候就去街上转,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也不知道街上有什么,总之他觉得命运就像个的游戏,只有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找,才会发现里面的玄机。
     这一天,他走进了一家法国人开的电器店。“我可以代销传真机。”看着那些实用便捷的电子产品的介绍资料,他就动心了。
     那时候他连进一台传真机的成本都没有,他决定先拿一些资料去推销。那是1988年光景,华人区几乎还没有人认识传真机。
     他的第一台传真机卖给了做裤带生意的段先生,他苦口婆心地跟人家解释:“您这么大的批发生意,每天要给、中心百货寄送样品,多复杂啊!以后有这个机器就好了,只要把样本放进传真机,对方马上就收到了,不用派人过去了。”
     对方疑惑地接受了他先试用几天的建议。然而不到晚上,他的电话就爆响起来:“蔡先生啊,你怎么连同乡都欺骗,我怎么找不到把皮带放进传真机的入口?!”
     他费尽口舌解释了半天,对方终于明白传真机是怎么回事了。接下来,他每天坐在段先生的门口等着他把货款付清。他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又碍于同乡情面,怎么都无法开口要钱。
     这样一等就是三天,谁都赶不走。段先生终于明白了,于是把货款付给了他,而这笔钱正是他需要用来进第二部机器的。从这次开始,一个月卖一两台传真机的生意,能让他勉强吃饱饭了。

成功人士访谈成长经历

2. 我身边的成功人士访谈录

我的奶奶出生于1948年,一生历经解放战争,建国和改革开放,是与共和国共同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在诸多历史转折中,奶奶凭借勤劳朴实的品质与艰苦奋斗的精神乘风破浪,矢志不渝的向着自己和家庭的美好未来奋斗,最终迎来了小康生活。奶奶是一位农民,或许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是我认为她七十年来积淀的生活智慧与从未改变的打拼精神足以使她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者”。 
  
 1949年建国,奶奶在懵懂之间踏入了中国的新纪元。天安门广场响起了礼炮,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彻底地走出了半殖民时代,推倒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了。红色江山蒸蒸日上,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啃硬骨头”般的生产建设,一片百废待兴的新气象,奶奶的童年正是在这种深刻的变革中度过的,人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自主的权利。奶奶作为“共和国一代“体会想必格外深刻。“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奶奶在如此悠扬的歌声中成长,从小到大,这也是我听到奶奶最常哼的一首曲子。 
  
  “1958年自然灾害就开始了。”奶奶回忆道。“多年内战,兵荒马乱,年景不好,国家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每家把铁锅铁铲都拿出去大炼钢铁,这下满地的粮食收不了多少,剩下的都烂在地里了……”奶奶说道。奶奶年仅十余岁被迫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我十一二岁,本来还要人照顾的年纪就得去照顾生计了,全家人就我背着篓子上山采野菜,唉,当时日子想想真是太难了,天上不下雨,地上也没有种子,一天天的熬日子,就感觉要过不去了……”奶奶还说道,当时连小麦也收不了太多,一家人全靠为数不多的野菜撑着。“一锅疙瘩汤,哪有什么面疙瘩!全是青菜,靠这些我们也渡过了那几年……树上树皮全都扒下来了,连树叶都剩不下几片,路边的小草哪还是草啊?全都当成蔬菜吃了……”第一年作物歉收,种子自然也收不了多少,到了第二,第三年的收获季节地里连种子都没有怎能指望丰收呢?三年困难,全国经济形势低迷,奶奶用单薄的身躯支撑起了全家的生活。 
  
 “那什么时候日子就好过了呢?“我问道。“1961年,国家给想办法解决了饥荒,那之后慢慢解决了温饱,到你爸爸上初高中那会儿生活就富裕起来,唉,不过也不容易啊,天天干活,勤劳致富嘛……”我爸爸出生于1974年,也就是说到90年代生活就有了起色。“80年代吧,开始包产到户,本来人民公社那会儿懒汉都不愿意多动手,这下各家种各家的地,那积极性就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任务的农业生产形式。 “政策一出来,全村人就起大早干活,自己的地更上心嘛,我当时清晨四五点钟就上地里干活了,这样一来收的粮食自然也就相对多了。”不用说,像奶奶这样勤劳的人在如此政策下更是如鱼得水。 
  
 “不过再好也不如今天啊,当时哪有空调,冬冷夏热,那也算是吃了大苦啊……”奶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感慨。“当时掰玉米正是夏天哪,从玉米地里出来,身上全是热疙瘩,衣服上全是汗,不过想想也就这么一年年的过来了……冬天也没有暖气,炕冰凉凉的,你爸爸一碰着炕面四肢全都竖起来了,我没办法呀,就自己躺在上面热被窝,后来有了你叔叔,我就得两边一块热着……”不仅如此,奶奶同样需要支撑起两个儿子的学业。“后来你爸爸上了高中,你叔叔去了城里上学,每月都要回来取学费,我就只能去河里打鱼,和你爷爷一块把鱼卖了把钱凑齐,要是这个营生我不干,咱家得欠下多少饥荒(债务)啊!” 
  
 说到打鱼,奶奶回忆起令她记忆犹新的一幕。“那天雾特别大,我在河中间打鱼,突然间就转向(迷失方向)了,左划右划,就是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最后慢慢就到晚上了,伸手不见五指,我就再也找不到路了,当时啊,我又饿又渴,都快绝望了,一船的鱼也不能撂下,我就只能呆在船上等着人来。多亏了你爸爸及时找到我,不然哪,我那晚上就回不去了……”我妈妈听到这件事也唏嘘不已:“女同志干这么重的活,真是不容易啊……” 
  
 奶奶又说道:“……那时候的冬天真是难啊,我上咱家承包的河里打鱼,经常冻得浑身哆嗦,你太爷爷弄来一套海军狗皮棉袄,我出去干活时披着才勉强熬过去,当时那河里都冻上了,渔网从冰下捞出来都带着冰碴子……”奶奶的奋斗史是伴随着鱼的土腥味与冰水的刺痛的,可是谈及这些,奶奶的脸上却少有难色——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联产承包制度打开了人们勤劳致富的大门。或许可以这样说,奶奶在改革的大潮中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痛并快乐着”。 
  
 转眼半个世纪,奶奶从风雨里走过,她和爷爷用一方鱼塘,养大了两个健壮的儿子,支持他们完成了学业,走到工作岗位上。我爸爸考上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军官,叔叔也成为了一名职业医生,美好生活在向奶奶招手。向我讲述这一切时,奶奶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中国共产党的无上热爱。“真是托了共产党的福啊……”奶奶虽然不是党员,但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亲眼看着国家从建国之初的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富强,始终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激。“没有共产党,哪有现在的好日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奶奶常用这句话激励着我们。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多么高的觉悟。
                                          
 因年景歉收,奶奶仅上过一个学期的学,但她的生活智慧并不在诸多高材生之下。她尊重知识,即使自己认不得多少汉字却坚持供孩子上学;渴望奋斗,即使命运坎坷,也从不放弃,用汗水创造了美好的明天。现在奶奶和爷爷靠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有一个孙子和两个孙女承欢膝下,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奶奶常常对如今优渥的生活感到无限满足,却少提到这些都是她那一辈努力的结晶。这种拼搏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七十年峥嵘岁月中,奶奶面对生活坎坷不言放弃,沐着改革春风乘风破浪,从迷雾四起的水泊走向饱暖富足的小康生活,写下了属于新中国第一代奋斗者的史诗。我想这不可谓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