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投资理财的话,哪一种会比较好一些风险低

2024-05-14

1. 我想问一下,投资理财的话,哪一种会比较好一些风险低

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类型比较多,有宝宝类货币基金、大额存单、智能存款、国债、基金、黄金、信托、保险证券理财等,不同产品的投资起点不一,对应的风险级别也不相同。例如,比较安全的产品有货币基金、大额存单、智能存款等,但其收益就相对较“低”,而权益类基金风险较大,但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也大。
所以,投资理财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收益目标、风险偏好、以及流动性要求的产品;选择“靠谱”的平台,例如银行、BAT等有大品牌信用背书的平台。
现阶段,度小满理财APP(原百度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50万以内100%赔付。

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du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我想问一下,投资理财的话,哪一种会比较好一些风险低

2. 有人推荐了低风险的理财,是否可以放心购买?

最近几天,很多买银行理财的人心态崩了。一向被看做是“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惊现负收益。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有十多家银行、几十个理财产品出现了年化负收益,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也是“跌跌不休”。
愤怒的投资者冲向各大投诉平台,他们想不通,“稳健型”理财怎么突然就不稳健了?理财经理说好的“低风险、不会亏本金”怎么就变成了血亏?更有人疑惑,过去同类差不多的产品一直稳健,怎么现在集体亏损了?
同样的产品,为什么以前没亏损?
从目前来看,近两个月来,很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和年化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下图1是某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

这让很多人纷纷“炸毛”,要知道,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类从R1-R5(原油宝事件后,也有到R6的),而R1是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产品,基本意味着保本保收益。R2作为较低风险的产品,是很多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配置理财的主要产品,更是在银行发售的理财中占比超过70%,这种产品都亏损了,着实让不少人心慌。
同时,人们还有另一个疑惑:为什么过往一直买的同类R2产品,基本没有亏损过,如今却亏得这么厉害?
先从资管新规对于资管产品的估值说起。理财产品的估值主要有两种: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
“摊余成本法”是指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简单说就是,计算理财产品持有到期预计能赚多少钱,然后将收益平摊到持有的每一天。
而市价法就是根据现在的市场价格评估价值,反映的公允价值。
两种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波动小,但不能真实反映市价波动;市价法真实反映投资组合的市价,但波动大,反应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曲线上,便如下图2所示。

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以“摊余成本法”估值,收益呈现的是一直增长。而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除了少数现金管理类(类似于货币基金的产品)和长期定开产品外,其他产品基本都以市价法估值,产品收益率和净值随市价波动而波动。
所以说,历史上那些同类的产品,并非是没有收益率下降,只是由于估值方式的不同而掩盖了产品收益率的波动。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产品到期真的发生亏损,但是银行自己兑付(刚兑),此处暂且不做更多讨论。
理财“亏损”是真是假?
了解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的区别后,可以知道,目前的理财产品所投资的产品反映的是当前的市场价格,当资产价格下跌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单位净值就会下降,进而出现“亏损”现象。
但是,这些产品真的就亏损了吗?其实并不一定。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债券的逻辑。
银行投资的风格以保守、稳健著称,因此其投资的债券多是利率债(国债、地方政府债、国开债等)和高等级的信用债。
投资的债券“赚了多少钱”,主要体现在净值的波动上,在不考虑复利、杠杆等计算的基础上,每日基金净值的计算必须体现持有债券“利息收益”、“资本利得”两方面的收益情况:
利息收益是根据票息收益进行单日折算;资本利得则根据二级市场债券价格的涨跌,每日进行计算。即便产品管理人不一定每天都交易债券,但是其所持有的债券依然会根据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公允价值的计算。正因为如此,哪怕基金没有交易债券,债券基金净值每个交易日都可能存在涨跌。
具体举例来看,假设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如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募集到资金100万元,购买一个债券组合,价值为100万,该组合综合票面利率3.65%,持有债券后开始获得债券利息,管理人可以通过将债券进行融资(如7天质押融资),年化融资成本为1.825%,融来的资金再用于购买债券,债券再融资……,如此往复,假设综合杠杆率为2,并最后持有票面3.65%的债券组合。融资到期后,产品管理人将持有的债券卖掉,价格为100.1万,并归还所融资金和成本。若以1年计,则:
收益=债券票息+杠杆率×(债券票息-融资成本)+债券价差(即资本利得)
=[100×3.65%+2×(3.65%-1.825%)×100]/365×7+(100.1-100)=0.24
其中0.07为票息,0.07为加杠杆产生的收益,0.1为买卖债券的价差。
然而,这仅仅是理想的情况,当利率下行时,债券市场价格上升,融资成本下降,无论是资本利得还是加杠杆,都会产生正的收益。
但是当利率上行时,债券市场价格则会下跌,融资成本上升,杠杆效应减弱甚至为0。此时,如果该产品成立时间较短,累计的票息收益较少,不足以弥补债券市场价格下跌产生的亏损,则会出现收益为负的情况,也就是说,理财出现了“本金亏损”。也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
如上所述,此时的理财产品展示的仍然是市场价格,如果不在此时进行债券买卖,仍然为“账面亏损”。
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是流氓逻辑,就像买股票一样,买完跌了,一直持有不交易就不会真的亏损。
这正是债券投资和权益类产品投资的不同之处。权益类资产(如买卖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买入后未来的价格是不确定的,且主要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盈亏。但债券则是由债券利息和债券价格共同决定的,时间越长,票息越高,债券价格波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以下图3为例:
该理财产品在2019年全年共分配给投资者收益4.08亿,其中,仅有903万的收益来自于买卖债券的价差,占比仅为2%左右,其他则是依靠债券利息取得。
也正是因为如此,投资债券的产品,只要不是踩雷(债券违约,无法兑付,价值基本为0),时间和票息都可以弥补暂时的亏损。
继续持有,能回本么?
虽然前述这些理财产品是账面亏损,但作为投资者,显然不可能无限期等待票面收益的缓慢增加,最后收益转正。
关键点在于,所投资的债券后续价格走势如何?
Wind中证综合债指数(净价,去除票息后的价格指数)显示,本轮债市的调整是近四年来调整幅度最剧烈的一次(下图4)。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5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回暖幅度和速度超预期,市场对宽松的预期过高,市场降息预期落空,再加上央行宣布创设支持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新工具,市场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因此修正了此前市场对资金面的过度乐观。
后续随着债市悲观情绪的缓和,以及央行逆回购对流动性的释放,债市的表现将会逐渐回暖,债券价格也将逐渐回调,相应的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在净值表现和收益率上或将都会有所回调。
总结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此次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主要集中于新募集且主要投资于债券的固收类产品。其原因在于市价法与原有摊余成本法的不同。同时,由于部分产品“定期开放”(如每3个月开放购买和赎回),其账面亏损并不一定在赎回时真实发生,后续随着票息的增加和债市的回调,此类产品或将回暖。
而且客观来看,市价法的估值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对管理人的约束,因为如果净值跌太多,管理规模会缩减,管理费也会减少;另一方面,对投资者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管理人更谨慎,在选择底层资产的时候会考虑估值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大面积“亏损”上演了一次,投资者在各大平台上对于理财产品亏损的投诉,也提醒着银行和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特性。
对于银行而言,有了原油宝和这次理财亏损的事件,也应该真正意识到“卖者尽责”和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否则,即便出现账面亏损,投资者也会立即用脚投票,这不管是对于银行的品牌声誉还是未来的经营,都是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应该重新认识银行的理财产品,做到“买者自负”,否则,账面的亏损真的在赎回时变成实际亏损,便是欲哭无泪了。
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认清产品风险收益。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去选择匹配的产品,买自己了解的产品,对于不了解的产品,则要慎重。如果想买保本型的产品,可以去买存款,大额存单,而不是这类理财产品。更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应选择收益在正常范围内的产品。
而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过渡期的结束,像这类净值浮动和收益率较大变化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做好准备,事半功倍。

3. 有点小钱了,想投资理财,要风险小的,请帮忙推荐推荐有哪些理财选择?

您的前提是风险小,那么股票都不适合,因为6月我看空,也就是大盘会开始下跌。

那么目前您适合选择的1 债券 2回购 3货币基金 4宝宝类 5信托产品 6理财产品
就收益率上来看,目前宝宝类还是很稳定的,年化收益率能稳定在5.5%左右(相当于5年定存,但可随时取)
货币基金的话在4.5%~5.2%之间,通过银行系统购买。
债券一些企业宅收益率接近8%~10%但有一定风险。
信托和理财产品个人不太建议,因为你看不到投资的情况,给的永远是预期。
所以个人建议你选择宝宝类。

有点小钱了,想投资理财,要风险小的,请帮忙推荐推荐有哪些理财选择?

4. 求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理财方式,最好收益不要太低,风险不要很大.

  您好!

  适合理财的产品是很多的,除银行定期存款外,大致还包括债券、信用卡、股票投资、保险理财等类型。适合您的投资理财才是最好,建议您还是应该根据具体产品的特定,依据自身的需求情况和经济能力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投资理财大致应遵循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理财目标,找出理财缺口合理制定目标,明确和目标的差距,同时兼顾短期及长期目标。
  2、自测风险承受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组合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资产配置组合,风险依次由小到大为:存款,银行委托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
  3、选择合适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根据资产配置组合确定投资品种及配置比例

5. 低风险理财的介绍

《低风险理财》是由张鹤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针对低投资门槛和追求低风险的人群。介绍基本的投资技巧和投资工具。

低风险理财的介绍

6. 有什么很适合低风险的理财呢?


7. 低风险的理财应该如何选择?

不知道大家对于低风险理财是怎样理解的,是要求本金利息都要稳健安全还是允许获得的利息产生一定幅度的偏差?

不过稳健、保本的投资风格是低风险投资者的共同点,其实现在相应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还是挺多的,就看大家是否具备这个“尝鲜”的勇气,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投进去。我们居民的风险偏好还是普遍偏低的,甚至浮云君的大学同学仍旧顾虑余额宝的安全性而不敢把钱存进去。接受过系统化教育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就更别提社会大众了。



(1)定期存款、大额存单
居民对于传统银行的信任度还是挺高的,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银行可靠、安全的形象已经深得民心。假如不具备太多理财的经验,那么还是安安稳稳把资金存放在银行最为妥当。

假如资金体量较小,选择常见的定期存款就好,假如存款金额大于 20 万,那么不妨选择银行大额存单,大额存单也是存款储蓄的一种方式,不过由于金额大,具备与银行议价的能力,大部分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都能获得基准利率之上40%的加成。

选择银行存款,安全、基本没有风险,到期还本付息。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50万以内的存款金额会全额赔付,所以我们普通人基本没有后顾之忧。


(2)银行结构性存款
这个名词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在银行进行存款时业务员估计会经常向我们推销这款产品。

之所以称之为“存款”,是因为本金是绝对安全的,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息,它把一部分的资金拿去做高风险的投资,以期望达到更高的收益率。这就是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原本面目。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不是固定的,银行给出的不过是用来参考的预期收益,对于风险偏好较低,又希望搏一搏获取更多收益的朋友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也存在一定的概率到期后的实际收益比预期收益低的情况,毕竟谁也没有把握投资每次都成功。

(3)余额宝为首的货币基金
余额宝、微信零钱通都是闲散资金投资的首选。收益相较于银行定期来得高、流动性好(赎回方便),依托于大平台,安全系数也较高。

即便是余额宝利息降低的大背景下,七日年化收益率仍然能够达到 3% 左右的水平,而同期银行三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不过才 2.75%。
(下图为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走势图)


(下图为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图表)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低风险理财的手段:保本、利息收益较为稳定、安全系数高。其余的基金、黄金、债券、股票这类较高风险的投资就不再逐一介绍了,想必理财老司机懂得比我更多。

投资理财没有是否划算这一说,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方式才是最好的。

低风险的理财应该如何选择?

8. 有什么很适合低风险的理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