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简介

2024-05-11

1. 阿閦佛简介

   阿閦佛
    梵文 Aksobhya 。义曰:无动,不动。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按密教(见大日如来章)的教义,金刚界是体现大日如来「智德」,即大日如来具有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作智。此五种智德,为教化众生而化为五主五佛,其中东方阿閦佛就是代表了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
    阿閦佛之名是怎么来的?阿閦佛的介绍
    阿閦佛是五方佛之一,与药师佛同属东方的佛菩萨。在《阿閦佛国经卷》中舍利弗向本师佛请示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本愿时,本师佛开示道:
    佛告舍利弗言:「东方去是千佛刹,有世界名阿比罗提,其佛名大目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为诸菩萨说法即六度无极之行。」时,有比丘从坐起,正衣服,右膝着 地,向大目如来,叉手白大目如来言:「唯,天中天!我欲如菩萨结愿学所当学者。」如是,舍利弗!其大目如来告其比丘言:「如结愿学诸菩萨道者,甚亦难。所 以者何?菩萨于一切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有嗔恚。」佛语舍利弗:「其比丘如是为以,被是大僧那僧涅。菩萨摩诃萨初发是意,乃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 类,意无嗔怒,亦无恚恨也。舍利弗!尔时,其菩萨摩诃萨用无嗔恚故,名之为阿閦;用无嗔恚故,住阿閦地。这就是阿閦佛之名的由来。
   
    这位比丘受到了大目如来的启发,发起了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而成为阿閦佛的本心,也就是柔软心。而阿閦佛进而以此柔软心来渡化各道的众生。
    阿閦佛所渡化的众生以修罗道为主。修罗道的众生分布在各道之中,具有好斗、易怒的特性。阿修罗的特质是瞋恨、淫欲与恐怖业,其中淫欲是比较偏向于对肉 身的喜好,而阿修罗的恐怖业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所造成的。因此常可见修罗界的众生成群结队,并以凶恶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不安全感,藉此强化自信心。
    另外,较为特别,也较少为人所知的是,阿閦佛也渡化一切为情所困的众生。为情所困的众生之特质是忌妒、淫业与痴业。其中的淫业是比较偏向于精神上的慰藉,而 痴业则是指累生累世对某人情感上的执着,又称之为情障。阿閦佛的本愿,就是要渡化具有这些特质的一切众生。
   

阿閦佛简介

2. 阿閦佛的介绍

阿閦佛为不动如来,对应的罗马拼音为Aksobhya,意思为“不动”,因菩提心坚定不动如山,故名为“不动”,有无嗔恚的意思。《佛说阿閦佛经》中说阿閦佛为菩萨时,在大目如来(或译为广目如来)前发“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类不生嗔恚”等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妙喜”。由于他的愿力所感,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依佛所说,其根本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

3. 谁能系统地介绍下阿閦佛?

随喜你功德能想了解阿閦佛!!说明你和不动王佛有缘分呢,我经常诵持不动王佛心咒!!
更多知识您可以百度 东方不动如来!!
     
                 南无东方不动如来佛
佛身颜色:蓝色
         
 
  代表意义:法性不变
 
  净土名号:喜悦净土
         
 
  所转烦恼:嗔心
         
 
  所净五蕴:识蕴
         
 
  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东方不动如来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悦净土,藏文名称意思为真乐。它以真乐为名,是因生该土者即不再退转,亦不变异。这是证悟了列为第五蕴之识及与识相应之嗔烦恼的本性上,嗔烦恼的藏文名称意思是比单纯的怒强烈。证悟了嗔的本性,你便能把嗔转化为真乐,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没有恐惧、毫不迟疑。因了知嗔的本性而成就之智为大圆镜智。
 
不动如来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不动如来坐在由八只大象抬着的宝座上。大象被认为是体力最大的动物,象征嗔于诸烦恼中最强。不动如来代表此最强烦恼之被征服、平定和转化。不动如来面为蓝色,象征法性不变。他持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金刚杵象征无误,铃象征凡有所作,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为之。
 
       不动明王: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就金刚胎藏两部而分别其德,五方佛(阿门比佛、宝生佛、毗如遮那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各有三轮身。中央毗如遮那佛为自性轮身,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为正身,不动明王为教令轮身。所以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大日如来的梵音是摩诃毗如遮那佛,摩诃译为大,毗如遮那译为光明遍照,故中文别称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表面看来,大日如来,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不动明王,是三尊不同的个体。而实际上,却是诸佛总体的身、口、意三密,次等显现,即身密是大日如来,语密是金刚般若蜜多菩萨,意密是不动明王。即使是大日如来与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法身佛与应身佛之不同示现罢了。密教诸尊,依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为一切诸尊之总体,为自性轮身,而此尊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此尊于大日华台虽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现初发心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给使诸务,且给使于真言行者,故称使者。使者即使役于人之义也。不动使者,不动即使者而非不动者,不动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约于胎藏界)。
 
    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降魔时示现的忿怒身,也是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在五方佛示现的五大明王中,不动明王居首位。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论汉地佛教或藏传佛教,都重视修习本尊法门,又被称作大威力不动明王或常住金刚。不动明王,为一脸二臂,发垂披肩,愁眉瞠目,嘴角两侧露出两虎牙,现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着摆裙,右手持剑,左手提索,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显示此不动明王更具积极性与行动力。不动明王久以证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华台,因其三昧耶本誓愿,而示现初发心时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执行诸务。不动明王身相亦有二臂,四臂或六臂的,藏密崇奉的多为二臂像。全身青蓝色,表法性不变。腰围虎皮裙,三眼红圆。右眼仰视,表示能捆住天子魔;左眼俯视,表示烧毁龙魔和非天;额眼平视,表示降伏夜叉和罗刹。脖子上挂着一条蛇,表示除根本烦恼之‘瞠心"以五骷髅及不动佛为饰,表消除一切恶障。全身以八大龙王为饰。右手高举着龙剑,左手拿系杵的金刚索以勾缚魔。右腿弓,左屈膝着地,于莲花月轮宝座上。
    
 
         金刚部不动佛的明咒--净除一切业障的陀罗尼咒:
   
 
     那莫Ra那札雅雅 嗡刚嘎讷刚嘎讷若匝讷若匝讷卓札讷卓札讷札萨讷札萨讷札德哈那札德哈那萨瓦嘎玛巴让巴Ra讷美萨瓦萨埵难匝索哈(讷:Ne)
 
     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德指教.

谁能系统地介绍下阿閦佛?

4. 阿閦佛的详细信息

阿閦如来灭除重罪陀罗尼拿摩 巴嘎哇帝 阿触比呀 达他嘎达呀拿摩:皈依 巴嘎哇帝:世尊 阿触(chu,第四声)比呀:菩提心坚定不动如山,故为“不动”,还有无嗔恚之意达他嘎达呀:如来达(尼呀)他 嘎嘎尼 嘎嘎尼 路佳尼 路佳尼 朵卢杂尼 朵卢杂尼嘎嘎尼:虚空 路佳尼:慧光遍照 朵路杂尼:破坏达拉萨尼 达拉萨尼 钵拉帝哈那 钵拉帝哈那 萨瓦嘎马达拉萨尼:怖畏 钵拉帝哈那:障碍 萨瓦:一切 嘎马;业钵蓝、钵拉、钵美 (司哇)哈钵蓝(钵拉):护持,即护恶不犯、持善不弃 (司哇)哈:成就“拉”应该用升调读,最好是发弹舌音。弹舌音:舌头不要卷,轻微抬起来,触及部分上牙龈,放松,借发音呼出来的气流,吹弹舌头表面。“谜”在此处是形声字,读“mei”,所以注为“美”,它的意思是“我”。这里最后的“钵美”,其实是“钵蓝(钵拉)、美”连读而成的,有不同的版本在“美”前加念“覩(du)”,这“覩(du)”是“于”的意思。表达“护持、护持、护持于我,成就”的意思,事实上“覩”字可不读,因只是句子格式变了,意思不变。

5. 阿閦佛的基本资料

很多人看到这往生见佛的条件,都知难而退,其实众生确实是不可以少福德往生净土的,但我们只要恒守十善,修六度,持大悲平等心而行梵行,便决定能与净土相应。人人皆可为尧舜,同样,“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相”,人人皆可作佛。只要常行诸善,并持念阿閦如来陀罗尼,及其名号,摄心为定,便能与阿閦佛果地功德感应,佛我不二,自他相应。就像《楞严经》所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进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释迦牟尼佛金口论断的,佛为“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佛语绝对可信。我们当起发无上道心,坚勇求正觉。值得一提的是,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而且过去阿閦菩萨说过,“愿少善根者,闻我名号而欢喜,可处于我界女人胎中而生”。所以往生妙喜世界并不比生于极乐世界难,若与此土确实有缘,不妨修此法,只要欢喜信受,持佛名号,纵使少善根者,都能培植善根,投身其国。而且经中说“不能以少福得闻此佛名号”,说明能闻者本身就有无量善根,不可思议,并非少善根者。

阿閦佛的基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