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学校历程

2024-05-10

1.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学校历程

1951年1月9日团陕西省工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创办陕西省团校。1952年8月14日经团中央和西北团工委批准,团陕西省工委书记李连璧同志兼任陕西省团校首任校长。1952年3月,陕西省财政厅下拨建校专款24亿(旧币),建筑面积3285平方米。同年8月西安市建设局批准,在西安市南郊小寨东路征用土地40亩为陕西省团校建设校址(现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52年11月27日破土动工,1953年5月27日竣工。1954年10月28日,经团中央批准,陕西省团校与中央团校西北分校合并,称中央团校西北分校二部,孔芳修同志任二部主任。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原校区,迁入中央团校西北分校院内(现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农机局、含光大厦)。1955年6月1日中央团校西北分校撤销,中央团校西北分校二分部恢复原来“陕西省团校”名称,孔芳修同志恢复陕西省团校校长职务。同年9月初搬进新校址,即现在的北校区。1981年9月开始招收一年制长训班,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学生,学习期间实行行政干部26级工资,毕业后直接定级行政干部25级。开始涉及学历教育。1983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两年制大专学生。1984年中共陕西省委陕字(1984)19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团校为大学专科体制,学制两年,毕业学生按大学专科学历对待。1985年4月30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发陕组通字(1985)34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团校为副局级单位,实行校处两级管理。1988年2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陕政函(1988)18号文,改“陕西省团校”校名为“陕西青年干部学院”,并同时给国家教委发文备案。1988年4月经教育部专家考察组审查,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改制为成人高等学院体制,“陕西青年干部学院”改名为“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04年4月学院开辟南校区,同年9月04级学生入住南校区。2005年3月15日,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顺利通过陕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转制为普通高校,“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改名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2005年7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成立。2005年9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在团省委书记卫华的陪同下,来学院视察工作。周强书记对学院的高职转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2006年3月2日,国家教育部行文通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备案成立。2006年5月20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2007年8月30日,经学院,陕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会议商议已经向教育部备案筹建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学校历程

2. 哪位大哥大姐知道--陕西青年干部学院怎么样呢?

  陕西青年干部学院就是原来的省团校~
  1952年成立的省属公办院校,隶属共青团陕西省委,是共青团中央在西北地区设立的惟一培养青年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1984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专科学历教育;1988年在陕西省团校的基础上,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陕西青年干部学院;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设置的省属公办高等院校。2000年开办普通高等教育,招收普高专科(高职)学生,目前在校学生4000余人。从1952年至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436亩,交通便利。北校区位于西安市含光北路155号 ,南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

  学院现设有六个系,26个高职招生专业。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多媒体制作、广告、物流、工商、会电、电视演播、导游、餐饮、酒店管理、文秘等专业实验室22个;拥有650台微机的计算机中心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教室;建有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5个。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化运动场、形体训练中心、健身房、电子阅览室、浴室、超市、餐厅和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齐全,能较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学院图书馆藏书40万册,期刊杂志600余种。
  学院现有241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5名,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院还建设了一支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受社会好评。2003-2006年连续四年就业率达到93%以上。

  1951年1月9日团陕西省工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创办陕西省团校。
  1952年8月14日经团中央和西北团工委批准,团陕西省工委书记李连璧同志兼任陕西省团校首任校长。
  1952年3月,陕西省财政厅下拨建校专款24亿(旧币),建筑面积3285平方米。同年8月西安市建设局批准,在西安市南郊小寨东路征用土地40亩为陕西省团校建设校址(现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52年11月27日破土动工,1953年5月27日竣工。
  1954年10月28日,经团中央批准,陕西省团校与中央团校西北分校合并,称中央团校西北分校二部,孔芳修同志任二部主任。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原校区,迁入中央团校西北分校院内(现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农机局、含光大厦)。
  1955年6月1日中央团校西北分校撤销,中央团校西北分校二分部恢复原来“陕西省团校”名称,孔芳修同志恢复陕西省团校校长职务。同年9月初搬进新校址,即现在的北校区。
  1981年9月开始招收一年制长训班,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学生,学习期间实行行政干部26级工资,毕业后直接定级行政干部25级。开始涉及学历教育。
  1983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两年制大专学生。
  1984年中共陕西省委陕字(1984)19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团校为大学专科体制,学制两年,毕业学生按大学专科学历对待。
  1985年4月30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发陕组通字(1985)34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团校为副局级单位,实行校处两级管理。
  1988年2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陕政函(1988)18号文,改“陕西省团校”校名为“陕西青年干部学院”,并同时给国家教委发文备案。
  1988年4月经教育部专家考察组审查,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改制为成人高等学院体制,“陕西青年干部学院”改名为“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2004年4月学院开辟南校区,同年9月04级学生入住南校区。
  2005年3月15日,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顺利通过陕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转制为普通高校,“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改名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2005年7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成立。
  2005年9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在团省委书记卫华的陪同下,来学院视察工作。周强书记对学院的高职转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2006年3月2日,国家教育部行文通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备案成立。
  2006年5月20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7年8月30日,经学院,陕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会议商议已经向教育部备案筹建"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

  祝你好运~

3. 陕西的文化渊源?

在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承伏羲――女娲之习尚,五千年留存下来的传统文化与祖辈传承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承载了先民的哲学、美学、民族史学诸多的文化内涵。其中民俗文化更是中华炎黄子孙的精神基础,还是一首颂扬农耕文化的脍炙人口的赞歌。陕西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渊源,其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和深厚,集中展现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底蕴,蕴涵着黄土地粗犷豪放的神韵。
陕西的民俗文化在民间有着十分广阔和厚重的群众基础,民间蕴藏着鲜活而丰富的内容。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呼唤着我们民族、民俗文化的腾飞和发展,有众多的民间艺人渴盼这些民族的精华能够走向世界;专家、学者、企业家们也都期待着他们能够一展身手,使这一古老纯朴的民族民俗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重振雄风,得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些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活跃在民间,活跃在基层。陕西民俗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就是要从深闺中把她们请出来,撩起大红的盖头,露出俊俏的脸庞,让她们在当今的舞台上一展风采。使她们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使我们的民俗文化宝贵遗产薪火传承、经久不衰,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
★  陕西民俗文化艺术节的盛况
由于是陕西省首次举办这样的节日,由于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再加上民间各界的大力响应,其规模之大、形式之新、参与之广,必然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轰动效应。她所营造的祥和、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将是建国五十五年来各类其他的社会文化活动所不可比拟的。这一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将为参与的企业打造绚烂夺目的企业形象,将为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张扬企业品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企业将伴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一起走出三秦,遍及中国,饮誉世界。
★  艺术节主题、特性、宗旨、目的、效果
主题:欢乐、文明 、祥和、健康
特性:地域代表性、民族独特性、传统深厚性、群众广泛性
宗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三秦风采、增强企业活力、振奋民族精神
目的:挖掘、保护、展示、发展  
效果:繁荣文艺嘉年华   民俗文化展风采
      打造品牌走出去   企业形象树起来
★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陕西省文化厅
       承办单位:文化艺术报社
    协办媒体: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等三十多家媒体
       支持媒体: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新浪网、中国娱浪网、慧聪网、文化艺术报网、天人网络、中国西安在
线、西安网讯、古城热线、陕西省政府信息网。
荣誉顾问:张保庆  (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
杨永茂  (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
马中平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潘连生  (陕西省副省长)
安启元  (原陕西省政协主席)
牟玲生  (原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
董继昌  (原陕西省委副书记)
艺术顾问:李若冰  (陕西省文联主席)
冀玉锁  (原陕西省检察院检察长)
任贤良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
秦天行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
尹维祖  (陕西省记协主席)
陈忠实  (陕西省作协主席)
孙豹隐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肖云儒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贺  艺  (陕西省音协主席)
李开方  (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主席)
方鄂秦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钟明善  (中国书协副主席)
刘文西  (原中国美协副主席)
杨晓阳(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院长)
贾平凹  (西安市文联主席)
赵季平  (中国音协副主席、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
王新民  (西安市出版局局长)
李秋实  (西安市广电局局长)
张书省  (陕西电视台副台长)
邹宗绪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陕西的文化渊源?